杀父仇人,杀父之仇之类的属于固定搭配,这类说法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如《礼记·曲礼上》记载有“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史记·伍子胥列传》有语“汝能报杀父之雠(仇),我将归死”。
把父亲称做爷发生在魏晋南北朝之后,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传过来的音译词。爷最初写做耶,后来加父字头表其义变成了爺(爷)。如魏晋名篇《木兰辞》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杜甫《兵车行》中有“耶娘妻子走相送”之语;所以唐代著名经学家颜师古云“今世俗呼父为爷,音于遮反”。
说到读音,父字上古的最初读音其实是ba ,中古时期产生音变才有了 fu 的读音,为了区分这两个读音,大约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爸字…
就使用场景而言,父多用于正式场合、属于书面语,爷多用于口头表达。唐宋之后,爷升辈儿了,从父亲变成了祖父,不过如今部分地区的方言里还保留着原意,仍将父亲或父辈的叔伯叫做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