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莎的日记里揭露一切,他们俩还是深爱着对方的,爱着真实的对方的。阿丽莎在日记每一篇中都在倾诉,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对方。而杰罗姆就算被阿丽莎戳破他只是爱自己的幻影后,他依然没有放弃,他发现自己其实仍在思念阿丽莎,尽管她已经衰老,不再阅读诗歌、弹奏音乐,不再像自己臆想中的完美,而是日复一日阅读宗教小册子,他也仍然爱着这个女孩。阿丽莎不愿意接受杰罗姆的爱,本质其实是因为早年母亲的出轨、父亲的痛苦让她恐惧爱情,一方面她不想让自己也同母亲一样放纵自己的天性,在某一时段酿成大错,让杰罗姆像父亲一样终身郁郁。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知道杰罗姆比起上帝更爱自己,但宗教道德告诉她人只有越过窄门死后进入天堂才能幸福,于是她就拒绝与杰罗姆见面,想让杰罗姆忘掉自己,去真正投身于信仰,这样他就能进入窄门。纪德最开始写这本书的目的,其实是想要批判阿丽莎这样的形象,达到讽刺宗教和其教徒的目的。但是写到最后,写到阿丽莎在信仰和自我中痛苦的摇摆时,写到阿丽莎思念杰罗姆,却不得不因宗教道德一次次扼制爱情的时,他还是删掉了那些对阿丽莎讽刺的描写。因为错误的其实不是这个女孩,是宗教对人天性的压抑和自我个性的磨灭。这才是窄门想要传达的。最后阿丽莎既没有得到世俗的欢乐,精神和心灵也没有得到解脱。而是在克制和矛盾中,离开了人世。好在杰罗姆最后看到了日记,理解了她,理解了他们其实一直相爱,并且希望永不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