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常高伟_长山
277关注592被关注0夸夸
ANP开源技术社区发起人
智能体通信协议ANP作者
ex淘宝阿里云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产物
vx: flow10240
置顶
常高伟_长山
5月前
分享一下我们正在做的开源项目Agent Network Protocol(ANP):一个开源的智能体通信协议,类似Anthropic的MCP。
ANP的目标是成为智能体互联网时代的HTTP和HTML。
ANP的愿景是定义智能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数十亿智能体构建一个开放、安全、高效的协作网络。

我们致力于解决阻碍释放AI能力的三个问题:
- 互联互通:让所有的智能体相互之间都能够进行通信,打破数据孤岛,让AI能够获得完整的上下文信息。
- 原生接口:AI无需模仿人类访问互联网,AI应该用它最擅长的方式(API或通信协议)与数字世界交互。
- 高效协作:利用AI,智能体之间可以自组织、自协商,构建比现有互联网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协作网络。

我们也希望和大厂、创业公司、高校/研究院、标准化组织合作,推动智能体通信协议的标准化。

未来智能体之间的标准通信协议是不是ANP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个标准通信协议。

如果你也对这块感兴趣,欢迎加我微信交流:flow10240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这是相关的资料:
官方网站:agent-network-protocol.com
开源项目地址:github.com
协议的系统介绍(在W3C WebAgents演讲全文):agent-network-protocol.comzh/blogs/posts/anp-w3c-webagents-presentation.html
ANP与MCP有哪些区别:mp.weixin.qq.com
我们更底层的一些思考:mp.weixin.qq.com
我们的技术白皮书:mp.weixin.qq.com
1013
常高伟_长山
1天前
ANP开源技术社区运营的一些想法,发布后快速的获得了一些高校,创业公司,标准化组织的响应。
有法律人士愿意做我们的法律顾问。
感谢,也欢迎对ANP感兴趣的人员加入我们开源社区。

https://mp.weixin.qq.com/s/7vnJbJRFBkgr3EXgEKH9Pw

00
常高伟_长山
3天前
我认为软件复杂度降低的核心还是在与模型,其次是协议连接工具,协议连接智能体。前者改变了软件运行的方式,后者改变了软件连接的方式,未来会有AI原生的连接:所有的连接都由模型驱动。
00
常高伟_长山
3天前
我认为MCP的意义还是非常的大的,MCP代表了一条技术路线,一条AI与互联网交互、AI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更加AI原生的路线。
在这点上,我们和MCP是一条技术路线,与Computer use、Browser use不同。如果没有MCP,估计也没有多少人关注ANP。所以我还是非常感谢MCP的,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技术和探索。
当然,我们的探索也非常有意义
00
常高伟_长山
3天前
准备写篇关于AI对软件复杂度影响的文章。
在开发协议的过程中,我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大模型正在推动软件复杂度的转移。
第一,从单个软件看,复杂度正在从软件(人编写的代码)转移到模型。未来模型会处理更多的复杂的逻辑,模型之外处理的逻辑会越来越少,这个趋势正在发生。
第二,用户、逻辑汇集带来的复杂度,比如企业软件、互联网平台的复杂度,正在转移到分布式的多智能体系统或智能体网络,进而也转移到模型中。
如果未来流量不在汇集到一个平台,大型互联网平台软件的复杂度就不存在。
00
常高伟_长山
3天前
“如果你热爱一份不被重视的工作,而且你明白它的独特价值,那就大胆去做吧!”
​很多人给我说类似ANP这样的协议应该是bat大厂做的事情。“应该”这两个字也许束缚了人们的想象力。另外,http最早也不是大厂的作品。
00
常高伟_长山
4天前
有在现场的吗,欢迎来聊
00
常高伟_长山
10天前
OpenAI突发支持MCP,对行业和智能体通信协议项目影响几何

早上看到AI寒武纪的文章,OpenAI支持了MCP。朋友圈了发了一个简评,这里在简单的展开聊聊。1、OpenAI支持MCP我考虑过可能性,不过这么快还是出乎我意料。说明MCP的发展速度的确很快,而且有OpenAI加入后,还会更快。

2、OpenAI支持MCP,也基本确定不会有第二个MCP了。MCP在模型调用工具资源方面已经成为行业事实标准。未来国外和国内的巨头跟进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一件事。

3、事实上前几天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已经跟进支持MCP。但是其他的巨头,可能会部分跟进,但短期不会开放核心能力,谁也不会为自己找一个上游。

4、MCP代表的是AI与数字世界交互的一条技术路线:Protocol。这是更加AI原生的技术路线,我们一直坚定的看好这条技术路线。OpenAI的加入,会加快这条技术路线的推进。

5、除了MCP,行业还要好几个专门为智能体通信协作设计的协议,包括我们的ANP。MCP目前在支持智能体通信协作上设计的不是很好,或者是MCP不是为解决智能体通信设计的。(阅读:开源智能体通信协议对比分析:MCP、ANP、Agora、agents.json、LMOS、AITP)

6、好的影响,是Protocol技术路线对Computer Use,Browser Use的小胜利。对所有协议类项目利好,让行业看到这个方向的潜力。我一直认为Computer Use,Browser Use不是未来。

7、坏的影响,未来行业不需要太多的协议,MCP可能会挤压其他协议的空间。

8、关于协议项目,未来有三种可能。

9、第一种可能,是MCP专注工具资源调用,智能体通信用另外的协议。调用工具,与智能体协作区别还是挺大的。而协议是一个双边技术,升级有难度,会遇到兼容性的问题。

10、第二种可能,是MCP快速迭代演进,也能够更好的支持智能体通信。毕竟现在处于早期,渗透率其实并没有那么高,还可以做大的调整。

11、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智能体互联网更加的中心化,只要解决几个平台智能体的协作就够了,MCP也够用。

12、也存在第四种可能,解决身份和连接的问题,关于协作等应用层的协议,也许智能体之间自己就可以解决了,不需要人类为他们设计通信语言,人类的设计可能对他们是束缚而非促进。这点就比较远了。

13、无论未来那种可能,现在我们都会继续坚定投入ANP。因为我们知道它不一样,我们的项目不是跟风项目,而是做了一年,比MCP还要早的开源项目。

14、ANP与MCP,在解决的问题、设计理念、技术选择,以及对智能体互联网的世界观,都有很大的不同。现在还是早期,行业仍然需要我们探索的这条路线,我们会继续探索下去。

最后,如果你也认同我们的技术、理念、或者世界观,或者我们对未来的探索,希望能够获得你们的支持。

OpenAI突发支持MCP,对行业和智能体通信协议项目影响几何

00
常高伟_长山
11天前
关于Browser use:传统网站面临的两难选择:既要方便的对外公开信息,又要能够控制信息防止被滥用。

在ANP中,我们是通过身份认证解决这个问题的,智能体可以设定所有信息的认证级别:无需认证、需要身份认证,身份白名单认证。

当这个智能体是为其他智能体服务的时候,增加身份认证并不会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
当收到一个智能体的请求后,可以判断用户的DID,如果第一次访问,可以对DID的身份进行验证,验证其是否可信、是否是机器人。(这里可能需要一个可信机构)

这样智能体可以选择性的对外公开信息,更加灵活的控制信息的使用。当然,也可能会存在一些机器人账号的问题。
10
常高伟_长山
13天前
完成了一个简要的说明文档,描述一个基于ANP的智能体如何运行,包括智能体描述,智能体发现,智能身份验证。我们开发了一个基于ANP的智能体,一个用于和ANP智能体交互的工具。大家可以体验一下。
这是我们新手文档的一部分,后面会陆续开发一些入门文档。

基于ANP的WebAgent如何运行

01
常高伟_长山
13天前
互联网协会 互联互通工委会组织的一次研讨会,很高兴看到很多标准化组织对智能体互联网的关注。
在这次会议上我会代表ANP开源技术社区介绍下我们在智能体互联网、智能体通信协议上的实践与探索。

参会嘉宾中,汤珂教授团队全球首发了可信智能体空间,刘知远教授是面壁智能的创始人首发了智能体互联网论文,牛凯教授来自北邮人工智能学院,语义通信大牛(可能作为智能体通信的基础技术)。

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领域是个好事情。并且标准化组织和开源其实并不冲突,开源一般情况走的比较快,和产业界结合比较紧密,而标准化工作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需要更加谨慎。

开源的探索可以作为标准化的输入。有标准化组织的朋友也可以联系我们。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