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常高伟_长山
285关注735被关注0夸夸
ANP开源技术社区发起人
智能体通信协议ANP作者
ex淘宝阿里云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产物
vx: flow10240
置顶
常高伟_长山
11月前
分享一下我们正在做的开源项目Agent Network Protocol(ANP):一个开源的智能体通信协议,类似Anthropic的MCP。
ANP的目标是成为智能体互联网时代的HTTP和HTML。
ANP的愿景是定义智能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数十亿智能体构建一个开放、安全、高效的协作网络。

我们致力于解决阻碍释放AI能力的三个问题:
- 互联互通:让所有的智能体相互之间都能够进行通信,打破数据孤岛,让AI能够获得完整的上下文信息。
- 原生接口:AI无需模仿人类访问互联网,AI应该用它最擅长的方式(API或通信协议)与数字世界交互。
- 高效协作:利用AI,智能体之间可以自组织、自协商,构建比现有互联网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协作网络。

我们也希望和大厂、创业公司、高校/研究院、标准化组织合作,推动智能体通信协议的标准化。

未来智能体之间的标准通信协议是不是ANP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个标准通信协议。

如果你也对这块感兴趣,欢迎加我微信交流:flow10240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这是相关的资料:
官方网站:agent-network-protocol.com
开源项目地址:github.com
协议的系统介绍(在W3C WebAgents演讲全文):agent-network-protocol.comzh/blogs/posts/anp-w3c-webagents-presentation.html
ANP与MCP有哪些区别:mp.weixin.qq.com
我们更底层的一些思考:mp.weixin.qq.com
我们的技术白皮书:mp.weixin.qq.com
1114
常高伟_长山
18天前
OpenAI发了ACP,又一个下场做协议的巨头。短短两周时间,智能体交易、支付领域,已经出现了三个新的协议。并且,都是瞄准智能体商务,这个有想象力的场景。传统的电商平台怎么防御,怎么演进,是我比较关心的。

总的来说,发展速度超出我的预期。[微笑]

OpenAI联手Stripe发布ACP协议,用智能体商务颠覆传统电商

00
常高伟_长山
21天前
又一个新的智能体支付协议atxp。

快速的看了下ATXP的官网,几点总结:
1、官网没有找到ATXP的协议,只有怎么使用SDK构建支持ATXP的智能体和MCP server。

2、ATXP有开源的SDK,也可能是没有把协议发出来。

3、使用ATXP,必须申请ATXP的账号。从这个角度看,ATXP开放性不是很好,不是一个开放协议,开放性协议运行使用任何公司的账号(这一点我还没有进一步资料佐证)。ATXP更像智能体的支付宝。

4、解决的问题和AP2不同。AP2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智能体商务的信任问题。ATXP现在看还比较模糊,可能想解决的是支付的问题,特别是小额、微支付。

5、如果ANP要支持一个,更大可能会支持AP2,而不是ATXP。

风口上的智能体支付协议,又多了一个ATXP

10
常高伟_长山
24天前
谷歌的AP2(Agent Payments Protocol,智能体支付协议)发布后,并没有在中国的网络媒体上引起大的反响。我们社区第一时间对AP2做了研究讨论,也对比了我们之前的智能体交易方案。对AP2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我认为AP2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协议。因此,我决定写一篇文章,对AP2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解读。

深度解读谷歌智能体支付协议AP2:一个严重被低估的协议

42
常高伟_长山
1月前
我们ANP项目的github start ⭐️突破1K了,作为一个小众的协议项目,自然增长到1K还是很不容易的。
海外媒体也报道了我们在W3C AI Agent protocol CG的工作。

github:github.com

媒体报道:thenewstack.io

图2是DIDs主要作者之一在gosim的分享,海外标准圈也开始关注到了ANP。
00
常高伟_长山
1月前
MCP注册中心更像是MCP生态的"DNS",而不是APP Store。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MCP发布了一个注册中心介绍,详细内容:blog.modelcontextprotocol.io

对MCP的生态参与不深,但是对智能体协议一直都在研究,站在我的角度简单的做个分析:

1、首先做个定性:MCP注册中心更像是MCP生态的"DNS",而不是APP Store。

2、DNS和APP Store最大区别是,DNS更像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基础设施,APP Store的盈利属性非常强。

3、官方对MCP注册中心的目标定位是:标准化MCP服务器的分发和发现方式。在此之前,有很多MCP市场或者汇聚平台,但是一直没有官方中心,以及发现机制。MCP注册中心相当于给MCP生态构建了"DNS",让MCP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门槛极大地降低。

4、MCP注册中心收费吗?从目前看是社区维护,不收费的。未来是否收费不确定。

5、MCP注册中心的MCP server是否可信赖?官方的说法是社区驱动的审核,采用宽松许可(商家会更容易,但同时不会对信息做深度的确认),后面根据反馈会禁止垃圾、恶意、冒充官方的server。也就是说,你从注册中心下载一个MCP server,可能是无法完全保证可信的。但是过一段时间后,没有被下架的server,有一定的保证。

6、不确定注册中心是否是MCP最终的发现机制。这个方案与A2A、ANP差异很大。A2A和ANP都是使用RFC8615,在域名的well know路径下设计一个文档,将智能体和域名关联起来,相当于是使用现有现有比较成熟的DNS与搜索引擎的发现机制。

7、会不会对现有MCP导航站或者市场有冲击?根据MCP官方的表述,他们不是要取代社区和企业已经建立的现有注册表。现有的注册表(MCP市场)可以用MCP发布的规范,将他们自己的注册表构建为MCP公共子注册中心,对从上游MCP注册中心获得的数据进行自由扩充和增强。

8、从上面可以看出,MCP还是非常关心生态的建设,特别是生态中的企业。现有的导航站和市场可能要找好差异化的定位,单纯"汇集"带来的价值可能被官方的注册中心吃掉了。需要找到独特的附加价值。

9、关于服务器或智能体发现的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注册中心,类似MCP的注册中心或者Agent Name Service这样的技术;另外一条是扩展现有的DNS,类似A2A和ANP使用的RFC8615。两条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吧。不过他们目前都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而不是类似APP Store这样的封闭生态。

https://mp.weixin.qq.com/s/01taY3YM4vnw6GefgAstUg

10
常高伟_长山
1月前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得到上的。还有,武志红APP,把事情做好的心理学。两个非常不错,对外影响非常大 //@吴彦祖v2.0: 请问这个课程可以推荐一下吗?

艾逗笔: 功成名就不是目的 让自己快乐才是意义。

00
常高伟_长山
1月前
是的。不过开放和监管并不冲突,开放不是大家想做什么做什么,而是互联互通 //@Zealen泽良: 开放的智能体网络,在国内还是会遇到监管问题。如何配合监管对黄赌x等问题进行合规的防控是不是也很重要。

常高伟_长山: - 关于记忆 研究不深,这里的资料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资料。 - 智能体支付 纯智能体支付我们研究不深,我们也看好稳定币,我们也认为未来需要AI Native的支付方案。 我们之前研究过智能体的交易,即两个智能体如何P2P的完成交易,在没有现有互联网平台(淘宝、美团等)参与的情况下。这样,我要预定一个酒店的时候,我的智能体可以直接连接酒店的智能体进行交易,而不用去OTA平台。 当然,这里面需要解决多个问题,比如信任问题、售后问题、交易记录不可篡改问题、支付安全问题等。我们主要的方案是基于W3C did(去中心化身份)和W3C vc(可验证凭证)规范来设计,在不使用区块链的情况下,将交易过程使用VC和加密技术处理,形成不可篡改的VC链。同时,增加几个辅助交易智能体,比如可信认证、仲裁、支付等。 完全使用区块链也是可行的,国内也许不好做,海外应该可以。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wFVUDs31e6CKLpu8F3LDWg - 智能体身份 我们应该是全球非常早就在研究智能体身份的社区。并且也有自己的方案和落地。首先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智能体本身不需要身份,它需要使用人的身份去和其他智能体进行交互。 我认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智能体身份技术,最核心的问题是,未来智能体会如何交互,包括: 1. 未来智能体是否需要交互,还是智能体只要调用工具就可以?如果不需要交互,MCP以及MCP使用的OAuth就够用了。 2. 未来智能体是在一个个封闭的生态内部交互,还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互联互通?如果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交互,类似A2A的带外身份认证方案就够了,至于使用什么技术,由封闭生态(比如微信)自己定义 就可以。 3. 未来智能体如果是在开放的互联网中,所有的智能体之间都可以进行任意的互联互通,我们研究了所有的身份验证技术,当前这些技术中,可能只有W3C DID + W3C VC是最适合的方案。当然,OpenID基金会也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在优化OpenIDConnect的方案,也许也是一个候选技术。 我们认为未来是一个开放网络,所以我们(ANP)用W3C DID构建智能体身份。可以让智能体网络达到email的效果,智能体只要有一个DID(类似email),就可以和互联网其他任意智能体进行连接、身份验证、协作。这样,就有了一个构建开放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当然,DID的方案相对于Oauth的方案,最大有事是互操作性好(不同企业身份互认,类似email)、复杂度低,最大的问题是行业采纳度比较低。 关于智能体权限管理,W3C vc(可验证凭证)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技术,不过通常配合did进行使用。智能体权限如何设计,也受智能体交互模式的影响。如果未来是P2P的交互方式,智能体都有自己的身份,比如,我的个人智能体使用我的身份,去一个酒店智能体预定酒店,我的请求中有我的签名,签名就代表了我的授权。同时,酒店智能体保存自己的订单数据,我的智能体也单独保存我的订单数据,也不存在我的智能体要读取酒店智能体所保存数据的授权问题。 - ANP理念 我们的理念,一直都是开放的智能体互联网:让互联网从以平台为核心的封闭生态,回归到以协议为核心的开放连接,更多的资料可以看这里:https://anp-os-community.feishu.cn/wiki/MO4XwR8v6iKM5NkV8iIcTF79nSM?from=from_copylink。 ANP的构想相对其他的方案还好,不复杂,所有的身份方案,底层应该都是基于开放网络协议构建的。 上面内容整理到我的公众号了。 https://mp.weixin.qq.com/s/tA4pNy32KruRL3hjUc4yPQ

00
常高伟_长山
2月前
红杉美国的一个分享《10万亿美元的人工智能革命:为何它比工业革命影响更深远》提出,无缝通信协议是未来五大投资主题之一。不过协议本身很难直接商业化,本文分析红杉美国这个结论背后没有说的内容。

解读:为什么红杉美国将通信协议作为五大投资主题之一

01
常高伟_长山
2月前
这篇访谈不错,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应用,要做新的入口,基本上算是小的共识。这次官方透漏的信息比较重要。
国内deepseek,Kimi,应该也是这个目标。否则模型开源,很难商业化。做未来的互联网入口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故事。
不过,互联网平台公司不会为这个入口提供供给,至少短期是这样,这和他们的商业模式有冲突。
新的入口需要新的供给方式。这是我们在探索的方向。

https://mp.weixin.qq.com/s/KXl9fkWfTJt6gtGfeZSBGw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