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AI写作工具,是怎么在两年内从零做到年收入1000万美元的?
而且,这1000万美元的大部分增长来自TikTok和Instagram上那些制作成本不到100美元的短视频。
但David Park确实做到了,作为Jenni AI的创始人,他很早就发现,这个时代,会讲故事比会打广告更值钱。
他的公司现在有500万用户,年收入过千万美元。
关键是,盈利。
David对增长的理解很简单:今天的用户要比昨天多,明天的用户要比今天多。
听起来像废话,但能做到的人不多。
他把增长拆成了三个支柱:分发、转化、留存。
也就是:让用户知道你、让用户付钱给你、让用户一直用你。
这三个支柱里,只要征服一个,就能做成一门不错的生意。
而David选择死磕分发。更准确地说,是死磕短视频。
原因很简单,在2023年之后的互联网,用户的注意力在哪里,增长的机会就在哪里。
而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给了小公司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内容够好,48个粉丝的账号也能获得比5.5万粉丝账号更多的曝光。
大多数创始人做网红营销的方式是这样的:找几个粉丝多的博主,然后砸钱。
但David的做法完全相反。
他会直接问用户要Instagram账号,看他们关注了谁,看他们在刷什么内容,看他们为什么会看这些内容。
找到几个目标用户喜欢的网红之后,David会用平台自己的算法继续挖掘。点开这些网红的主页,Instagram会告诉你类似的账号,TikTok会告诉你相关的标签。
顺着这条线索,他能快速找到一大批潜在的合作对象。
他会专门创建一个新的Instagram账号,只关注这些潜在合作的网红,算法会持续给他推送同类型的账号。
这个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算法推荐来的网红,本身就说明他们的内容还在被平台分发。
普通人选网红看的是平均表现,但David选网红看爆款潜力。
他不在乎一个网红是否每条视频都能稳定拿到1万播放,他更在乎这个网红有没有出过百万、千万播放的爆款。因为短视频的本质是博概率,一条爆款视频带来的价值,能顶得上100条平庸视频。
找到合适的网红之后,下一步是谈判。
David的策略是:早期网红,低价拿下,长期合作。
那些还没有经纪人、还没有标准报价的小网红,往往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50到100美元,就能换来一次曝光机会。
找到了网红,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拍什么内容?
David的方法论是,先从目标用户已经在看的内容里找灵感。
那些网红在发什么?哪些内容火了?为什么火?能不能把自己的产品自然地植入进去?
比如,他发现很多学生用户喜欢看学习方法类的内容,于是Jenni AI就自然地成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这种植入不生硬,观众看着舒服,转化率也高。
他还会去看竞品在做什么广告,分析哪些广告效果好。类似Reddit的社区里,用户会讨论哪些工具好用,这些都是免费的市场调研素材。
找对了网红,定好了内容方向,接下来就是执行。
David的策略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他会同时找5到10个网红,让他们做不同风格的内容。每条视频发出去之后,他会密切关注数据:播放量、点赞率、评论数、分享数。
如果一条视频的前1000次播放的完播率很高,那这条视频大概率会被算法推给更多人。
如果前三秒的留存率很低,那这条视频基本就凉了。
David还有一招是多账号战略。
Jenni AI最多的时候有5个不同的账号,每个账号在TikTok、Instagram、YouTube三个平台同步发布。
算下来,每天要发15条视频。
这些账号有的只有几十个粉丝,有的有几万粉丝。
但神奇的是,粉丝少的账号有时候比粉丝多的账号表现还要好。
同样一条关于AI写作工具的视频,可能在A账号上推给了工科学生,在B账号上推给了文科学生,在C账号上推给了职场人士。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反馈,不同的传播路径。
多账号策略的本质,是用概率学对抗算法的不确定性。你没法预测哪条视频会火,但你可以通过多账号发布,增加命中的概率。
一条视频火了之后,David会立刻做这么几件事,榨干它的价值:
第一,马上创作后续内容,趁着热度还在,推出第二集、第三集,把一次性的流量变成持续的关注。
因为观众喜欢连续性的内容,系列内容更容易培养粘性。
第二,找那些专门搬运热门视频的大号,给他们50到100美元,让他们转发你的视频,相当于花小钱买了一次大规模曝光。
虽然这些账号的评论区通常很毒舌,但流量是实打实的。
第三,不要怕被抄袭,模仿恰恰说明你的内容有价值。
越多人模仿,你的内容就越像一个meme,传播得越广。
第四,转化为广告素材。
把表现好的有机内容直接用于付费投放,转化率通常比专门拍的广告素材要高得多,因为它已经被市场验证过了。
你前几次合作肯定会亏钱,但慢慢地,你的技能会复利增长,你会积累越来越多的数据和经验。
你只需要一个超级爆款,就能弥补之前所有的亏损。而那些失败的经验,会成为你找到下一个爆款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