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686
关注
334
被关注
3
夸夸
ISFJ➡INFP🌟
黎明之前最黑暗,放弃就是大笨蛋!
所有的所有,都是为了🇨🇳的某块地!!!
置顶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4天前
以下学习:
金钱💰 业余time 技能📝 冒险精神
1
1
0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2天前
李继刚: 有一些我很不「喜欢」的人,随着时间流逝,突然在某一天掏出了一个让我「拍案叫绝」的惊艳作品。 之前讨厌他的情绪和当下对这个作品的喜欢,同时翻涌上来,一种杂糅的感受。 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认识一个人,我们认识的只是自己的投射。 讨好所有人注定死路一条,唯有不断创作,不断迭代进化,让作品敲碎他人对你的定义,甚至你对自己的定义。
0
0
0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4天前
ISFJ➡INFP
这几年变了好多啊
4
5
0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4天前
OMG,翻了又翻,才翻到头,码字辛苦了,收藏收藏!
原动态已删除
1
0
0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9天前
真的很讨厌每天带一身烟味回家!!!
还有各APP的出租车司机为什么要在车里吸烟,我要被熏死了!!!
3
2
0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15天前
携隐Melody: 很多人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能想到最主流,大家最常说的方式。比如喜欢花,喜欢植物,就想到开花店;喜欢烘焙,就想开一个咖啡甜品店;喜欢健身,就想开一个健身房;喜欢奶茶,就加盟奶茶店等等。 问题是,这些“第一选择”很多时候在商业上是个坑。从开花店到甜品店到健身房,再到加盟,这种实体店的成功率可能连10%都没有?考虑到很多人也缺乏商业知识和经验,成功率就要进一步削减到1%。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放弃了,或陷入了决策上的两难: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要赔钱;不想赔钱,就要放弃自己心中热爱。怎么选都觉得很痛苦。 其实,把热爱变成事业,是要坚持先爱好下去,然后等待偶然的推动,浮现出第二个、第三个想法,才会慢慢实现的。大部分成功实现的故事都是如此,直接就把热爱变工作然后成功了的凤毛麟角,大家读到的也都是幸存者偏差。 你看我做播客,也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马后炮得看,我喜欢读书,也喜欢分享,两者结合,做个读书播客不是正合适吗?但大家要记住,这是马后炮。回到最初,从竞争力上看我不如学文的朋友阅读量大,也不如专业领域的人专业;从商业模式上看,读书博主咋挣钱?卖书?书利润这么薄,那得是多大的流量才能卖得过来,而且买书大家还是会看价格,我跟大平台的优惠力度又怎么比?付费内容,又有多少人会买呢? 我觉得这就是很多人的困境。论实力,不一定在赛道上卷得过;论商业模式,又不一定跑得通。是不是只能放弃? 反正我当时就是持续热爱呗。我写公众号,分享我的读书心得,有几年时间,更新速度也慢(要写长文讲一本书还是需要大块时间的,当时没有那么多时间),订阅数涨得也慢。因为就是纯当热爱来做,就没有什么压力。 但持续写下去,也积累了一些读者,有了一两个群。封控期间就说来给我的读者们直播讲书好了。我本来以为就讲一两个小时,结果次次都讲五小时,大家还听得津津有味。封控结束后工作重新忙碌,就没空直播了。直播讲书就是一次偶然事件。 我后来为了找一些话题的资料,被闺蜜推荐了播客,然后入坑了播客,这是另外的偶然事件。这些偶然事件叠加在一起,让我突然萌生了做一个读书播客的心思。 播客火了之后,我经常被问,怎么做出一档能火的播客,是怎么挑选的目标受众,怎么决定的长播客形式,又是怎么知道大家爱听哪些书。这些其实我都没做过啊,我就是被偶然推动着走上了播客主播的这条路。 大家自己回头看看,是不是你们的很多经历也是这样,是一个又一个的偶然推动你们走上了一条事后看起来必然会走的道路。说必然,是因为你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坚持,在遇到偶然事件时,会让你做出一些必然的反应。但我们不能因为在事后看到了这种必然性,而忽略了真正推动我们往前的,是偶然发生的一些事情。 而偶然是一定会发生的,因为人生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偶然组成。你现在还看不到,但只要你耐心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偶然事件推动你,走向某一个方向。你坚持爱好,你就会被偶然推动着走向跟爱好相关的一些方向。你放弃了,你就走向了另外一些方向。 你未来要做的事,就好比一个乐高模型,它长什么样子,你现在还不知道,因为你手里还只有一两块积木。后来的积木,是在一次次的偶然事件中收集起来的。当你拥有足够多的积木的时候,你就能做出一个模型了,此时你才会看到它长什么样子。 而不是一开始就想做积木外壳上的那个示范模型(大家都知道,最主流的那个),结果发现自己缺少积木做不出来,直接放弃。 就是要持续投入,耐心等待。找到自己的职业道路,做成一件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以年计的,并不是什么短期内能看到预测到的东西,你坚持做,坚持等,大概率就能找到把爱好变成职业的方式。 P.S. 今天上线的《纵横四海》新一期就是讲偶然的魅力的,大家记得去听哦~
1
1
0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15天前
携隐Melody: 前段时间不是开始写小说当爱好了吗? 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从实践中学才最有效的道理。 比如我以前作为读者和观众,也知道小说和影视剧常常是会出现“副感情线”的。好的副CP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作品更加丰满。比如《仙剑3》里的徐长卿和紫萱,我个人觉得比主CP更动人。 《古相思曲》里有一对副CP,感情线出场很有限,但每一场都是有效出场,让人深深投入和揪心,尤其是看完后面的剧情,对应开场的几十年后仍为爱人戴孝的细节,就觉得:导演你是知道怎么虐我们的😂。 但我之前对副CP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丰富剧情,提供多样选择,这两个作用上 — 因为这两点比较好理解:我想看更丰满的故事,每个角色都丰满;我想看不同的CP故事,不同的化学反应。 自己写小说之后,才体会到,副CP还有两重甚至可以说更重要的作用:1️⃣ 提供一个对照组。2️⃣ 调节剧情节奏。 提供对照组,就是主CP讲自由的选择,副CP就讲责任的束缚、命运的安排;主CP不看出身,副CP就门当户对;主CP讲为爱牺牲,副CP就将现实中的挣扎。总之,要制造出鲜明的对比,读者就会更容易感受到主题,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就相当于在二维画中加入叠影,使得它变成了立体的三维。 《傲慢与偏见》中,有不止一对的副CP。有人为了稳定的家庭生活,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是纯现实主义不讲什么爱的。有人追求冲动、不负责任的自由,最终导致家庭地位的下降和家人的困扰,说明爱不是靠一团火乱来的。 女主和达西的地位相差很大,但她姐姐和姐夫就相对门当户对(而且姐姐是大美女) — 但连这一对也不是特别顺利,更凸显了主线CP冲破枷锁的爱。 这就是副CP的重要对照作用(我现在才更理解了)。 调节节奏,就是主CP在虐恋,副CP就要发糖。主CP太腻了呢,副CP就要开始制造矛盾。 伊丽莎白和达西正在痛苦中,那边她姐姐跟宾利误会解除,感情升温了。伊丽莎白和达西开始发糖了呢,她妹的私奔丑闻爆发了。 以上这些,我以前是没有真正理解的。 然后自己开始写小说,一开始觉得挺顺的呀,而且我也创造了另一对CP了呀。但此时,两对CP我完全是分开来考虑的,就是主线剧情推进的时候,如果正好涉及到副CP,他们才会出场。 很快我就开始觉得写主CP写腻了。就每一个单独的场景写起来都很好玩(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营造美感享受),但连着写,就会开始感受到:浪漫的单场有相互抵消的作用。你刚写完一个很带感的浪漫场景,为了推进感情,你要开始写下一个浪漫场景。很快就审美疲劳了。 那在里面穿插玻璃渣是很难的:虐恋是大的剧情发展,你在前期感情增进的时候,很难安排太多阻碍他们在一起的情节 — 一开始就打击那么多,就没机会发展了。 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彻底意识到:原来要开始写别人了。 — 另一个收获是:世界观设定的节奏。 如果没有设定,什么都很模糊,就很难开展具体的剧情。这很好懂。但是,实操中也很难做到一下子就有特别具体的设定(尤其对于我这么一个完全没写过小说的新手来说),必须要先写出一些情节,才会意识到,哦,应该做一个什么设定了。 而且一开始设定得太具体,之后遇到矛盾,改起来也很麻烦。 这就需要在写设定,和写情节之间,掌握一个好的节奏。 我常常会沉浸在情节中,一口气写太多,而忘记去补充和拓宽设定。比如,一个组织有四个重要部门(这是之前就已经想好的设定),可以在情节中很自然地介绍出来。但是一段时间后再回头看写过的内容,就会发现,因为没有丰富过四个部门的设定,它只停留在“信息”层面,而不是“血肉”层面 — 没有融入日常的小情节,来不断反复体现,这四个部门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节奏感上的把握,也是我没有写之前,完全认识不到的。 — 我不是说,纯粹当爱好的写作也要很讲究这些技巧哦。而是,这种“原来所谓的技巧就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自然而然的一些做法”的领悟,它本身就是很有乐趣的。 所以在实践中学,就是很享受呀。
1
0
0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15天前
广屿Ocean: 未来你要从被把玩的普通人,升级成精英 最近研读了北大唐涯教授一篇研究AI对职业冲击的文章。附图中列了11种在生活和职业中需要用到的高频技能,按照受GPT冲击大小排序,排在第一的是编程,冲击的相关性高达0.623,其次是写作和阅读理解 而受冲击程度排在最末尾的是批判性思考、学习策略、科学思维,ChatGPT冲击的相关性是-0.23,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你的谋生技巧和生活,对这些技能的依赖度很高,那么受ChatGPT冲击程度反而会下降 换句话说,“现在你的谋生技能要是主要依靠编程、阅读、写作(一般以出具初级的行业调研报告之类的结果为主),那么未来已来,职业生涯会遭遇很大风险。相反,如果你的工作主要依靠科学思维、批判性思考,那么职业生涯反而更安全。” 全世界顶尖院校对精英学生的要求,几乎都把同一个素质排在了第一位: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而社会上更多的组织对“普通人”的要求是服从和执行,最好不要“critical”,甚至不要“thinking” 就像之前福特汽车创始人老福特说过一句名言,“我雇的是一双手,怎么来了一个人?”,是否具有Critical thinking,可能就是让人群分层的那只“无形的手” 为什么这么多人没有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意识? 首先,是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对人的需求决定。因为极致的工业生产和分工要求,人被当做某个巨大运转的机器零件,既然是零件,也就最好不需要自己的思考,只需要稳定地运转 其次,是教育因素。就像上面说的,只有精英教育会需要培养人的批判性思考(把人当做某个行业的领导者来培养),而针对普通人的大量教育只需要培养能够就业的行业工人(包括普通白领),那自然就不会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当做重点 而在未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人必将褪去工具属性,回归到人本身的属性 举个例子,连“退休”这个概念其实都是工业革命后这百年的产物,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漫长的历史上没有“退休”的概念,相信在以后很可能也不会有(例如,如果AI的发展一旦解放生产力,人最大的命题就是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中的意义) 只有把人当做工具,使用到了损耗点就得“退休”了,因为老化的“硬件”性价比不高了。但人如果不是工具,为什么要“退休” ? 你会发现全世界,但凡没有把自己把自己作为“工具价值”,没有将自己的生活完全依附于某个“工业机器”的人,都没有退休这个概念,他们都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而在未来的去工业化时代,你不想让自己沦为被替代的工具,就要为自己的人生作主,在“无退休”时代,就需要做自己的主人 —— 而做主人最需要培养的能力,就是不被算法主导人生,培养你的科学和批判性思维 只有这项能力,才是区分被把玩的普通人和精英的唯一标准
1
0
0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19天前
黄少侠: 大厂里工作,需要搞清楚公司运作的基本逻辑。 下边两篇文章,把大厂里的汇报、晋升、扩大势力这些事讲清楚了。 1.一篇是做过互联网高管的北冥乘海生写的「怎样在大厂混成中层干部」🤔。 都是 17 年的文章了,我记到现在哈哈,非常还原,非常写实,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非常有用,对于一线打工人来说,也可以据此掂量一下自己,里边的事自己会不会做。 https://mp.weixin.qq.com/s/5UnrkcdObEq96FdwrkPnQg 2.另一篇是最近刚看到的,「 大厂都在吐槽的“汇报比工作更累”是怎么发生的」。 https://mp.weixin.qq.com/s/_Ry7_2Hc_txGKTrummFt7A 这篇比较哲学一些,但依然一针见血。
1
0
0
喝凉水就肚子疼的季节
21天前
老黄牛: 一起“出海”吧,将目光投向全球,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全球化资源,不断探索和开拓国际市场。 “出海人”: 1. 构建全球视野:深入理解多元文化和市场差异,开启全球化思维模式,为您的事业带来新视角。 2. 打破地理限制: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工具,将您的产品和服务推广至全球范围。 3. 建立国际网络:在各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强大的国际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共同探索新的商业可能。 4. 持续创新:适应全球市场的不断变化,利用最新市场信息和技术趋势,保持您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 再分享一下我觉得挺好的优质信息源: ❤书籍类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https://www.nytimes.com/section/books/review 纽约时报的书评栏目,提供了新书的发布信息、专家的书评和推荐书单。 ●Publishers Weekly (出版商周刊) https://www.publishersweekly.com 全球领先的书籍和出版业新闻网站,经常发布新书发布信息,包括投资和金融类书籍,以及各种主题的书单。 ●The Economist (经济学人): https://www.economist.com 经常发布书评和推荐书单,尤其是关于经济和投资类的书籍。 ●Goodreads: https://www.goodreads.com,一个书籍推荐和社交平台,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新书发布、书籍评价和推荐书单。此外,他们每年还举办 "Goodreads 读者选择奖",读者可以为他们最喜欢的书投票。 ●Book Riot:https://bookriot.com 一个致力于读者和书籍之间连接的博客平台,提供各种书籍评论、新书发布和专家推荐。 ●Oprah's Book Club: http://www.oprah.com/app/books.html Oprah 的书籍俱乐部经常推荐新书和热门书籍,许多书籍在这里被推荐后都成为了畅销书。 ●Literary Hub: https://lithub.com Literary Hub 提供新书发布信息、专家书评和各种主题的推荐书单,它汇集了多个出版社和书店的信息。 ●古登堡计划 (Project Gutenberg): https://www.gutenberg.org 古登堡计划是一个志愿者运作的数字化和文化作品存档项目。它提供了超过60,000本免费电子书,主要集中在美国版权已经过期的旧作品上。 ●Electric Literature: https://electricliterature.com Electric Literature 是一个致力于使文学更相关和访问的非营利组织,他们提供新书发布信息、书评和推荐书单。 ●Five Books Decision Making: https://fivebooks.com/ Five Books 是一个邀请专家推荐他们认为是某个主题最好的五本书的网站。 ●一个能看到行业大牛和其推荐书籍的网站 bookauthority.org ❤学术类 ●推荐比谷歌学术更好用的网站 www.semanticscholar.org (国内也能用,不会经常断和被封,基于人工智能自主学习,可以快速筛选出相关内容并推荐) ●www.edge.org 牛人的对话。 ❤视频类 ●高质量视频网站,包括学术演讲,诺奖得主和名校教授讲座videolectures.net ❤技巧 ●《哈佛商业评论》在微信读书可以阅读。《麻省理工评论》《科学美国人》和《经济学人》一流思想的诞生源头。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