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不染2022
55关注45被关注0夸夸
INFJ 投射者 修行者
你是你自己的神明💡💡
有条理、结构化去梳理🧠🧠
规划好后面的35/40年💧💧
置顶
不染2022
5月前
重点提醒不染---💡💡

你是你自己的神明。
不染,你别怕

用“条理”来表达,写内容,指123,一二三,
要有停顿 换行
在线下对话,面对面,线上会议 咨询对话 公域/临场发挥 都要注意“条理”。

建议等一等 缓一缓,不马上去回应。

最近10年都要,
要有意识去“停顿”,
通过这种方式,避免长篇大论、跑题、冲动表达。

其次是“全局性”“整体性”“规划性”
通过对过去的“梳理”,更好去“规划未来”,
未来十年都要

要像一颗“生命之树”,深深的扎在土地,枝繁叶茂。
先自己做到,再去影响他人。❤️❤️
50
不染2022
17:19
湖北国产九价疫苗可以预约啦~✨✨

先检查,确认OK就去预约,开打

湖北省首针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开打

20
不染2022
09:15
把这几期《好有共鸣》补上,然后去东湖骑车,10.12参加5200活动,和克寒发起的“遗愿清单”(时间待定)

还有一件羽绒服拿去补一补,一件衣服褪色拿到店铺去,去菜场买菜,把平板膜贴了,小区楼下一片欢声笑语,对和一个姐妹约了见面,话说东湖很大,一路骑车风景很好的

准备出门,叮~🌟🌟🚎🚎

番外: 今天天气很好,降温了没那么热,清风徐徐,我也开始用“榴莲日记”啦~

华为平板新功能很多不太会用,也准备去一趟线下店铺,了解一波,“第三代笔”预计今天到

要多去感受自然的风景,从大自然中获取“能量”,吸收能量,做个快乐的“小老虎”🐯🐯
60
不染2022
2天前
#INFJ特点+共情能力+情绪 🌟🌟

下面的表格不知道是否准确,我目前评估是在: 内审与洞察,或者说“探索+共情”与“内省+洞察”同时进行的阶段

最近梳理出非常非常多的内容,已经开始往“深度”“层次”上走 很多过去很多想法越来越明朗了,不会那么摇摆不用重复犯错,越来越坚定一些东西,同时恐惧也越来越少了

我知道我依然还是有很多不会不明白的,但在正确的道路上就不用太害怕 也知道与谁同行,最近会参加一场“遗愿清单”活动,可惜不能参与线下版

我发现很多好的东西都需要时间去准备、经历、沉淀,就想多学一些东西,为了用的时候可以用到,而不用真正用的时候发现太晚了,来不及了

很多人说 ai很强大,它又在不断更新,人类再怎么学习也比不上它,技能上和知识上的部分是这样的,但“思考”“想如何过一生”“如何解决自身问题”“如何解决资源不够,没背景”这些ai是帮不了你的,所以把ai当做一个工具 一个合作伙伴,而不是“权威”就会很好用了。

有时候信息多信息密集,看的很多不一定代表就真正懂很多,其实80%以上甚至更多都是错误或者与我无关的,会与不会都不是一个“关键指标”。

把自己控制好,管理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很棒啦~📸📸🧠🧠🚎🚎
------

共情能力: 🧠🧠

我想单独讲一讲这个能力,以前我比较难感知一个人不同的情绪,而我自己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说话很急、语速急、希望把每一分钟的拉满,很少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就是一个很标准的“工作狂”,对于目标的达成也非常聚焦。

后来在这两年我改变了很多很多,当然中间也有发生一些事情,倒逼我静下来重新想一想,去觉察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的内心,内观自己的内心,真正去和“自己”更多相处一下,把自己当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或者工具,也把别人当人。

在这个过程中,才慢慢的看到了别人,开始能够理解不同的情绪,他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经历,才能慢慢理解对方在说什么,特别是感情的话题,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母亲与孩子之间,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冲突、婆媳之间,甚至很多颗粒度很细的情感,包括生育问题,各种不同的压力来源。

以前这些是我很难理解,也不太愿意花时间理解的,但很有意思的是: 这两年这方面感知力 共情能力强多了很多很多,我能够真正切肤理解到ta在表达什么 痛苦什么 纠结什么,恐惧什么 害怕什么,哪怕是外面看起来很光鲜,有房有车工作也很体面也有孩子,父母没有生病,但有很多难以言语、有很多无可奈何。

如果是几年前我大概会归类这些人是无病呻吟,会很浅显去归因,也只看得到表面 而不能深层次去发现一些问题,就像“生育”,为什么更多女性不愿意生孩子,“共性”和“个性”分别是什么?

以前这些我都是非常没有兴趣的,我觉得工作就相当于一切 还没结婚还没孩子想这些干嘛,至于别人结不结婚有没孩子就更没兴趣,甚至于对一些比较关心这些问题的朋友们还会有一些鄙视。

其实这种想法不太对 很多东西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有些问题如果没有提醒自己想明白,真正轮到你决策的时候 你没有任何参考,思考 会很容易懵逼,选错,做错 说错,就很麻烦了。

人不能总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是社会的一员,家庭的一员,你有不同的社会身份,你不是孤立存在的,那就得时不时的看看自己,看看他人,看看你的小圈子,看看社会,这些不是冲突的。

而很多时候他人就是一面镜子,通过他人真实发生的事,你是有很多觉知和参考资料的,哪怕不能1:1代入 很多部分依然是可以借鉴的,地球上没有啥新鲜事,很多东西都在不断轮回,不断重复,就像“周期”“王朝更替”一样的。

“共情”还有助于理解对方在说什么,没有说什么,如果你不能理解对方,其实很难get真正的点在哪里,很难深度代入,深度思考。

确实太过于共情容易同情他人 而忽略自己 但“共情能力”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也是感知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无关好坏,是一个“度”和“用法”的问题。

就像我就是通过“共情能力”“感知力”发现了自己过去很多限制性信念,发现了不同人真正看重的是什么,喜欢和不喜欢什么,有助于更好的沟通、对话、求同存异,也有利于评估人与人之间的分寸、界限。它給我带来了很多很多好处,包括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面,自己的不同情感,情绪、喜怒哀乐,但在三年前,我以为“情绪”都是不好的不对的不应该存在的。

但是现在反转了,“情绪”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标,可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哪些是你的本能,发自内心哪怕没有什么好处你也会喜欢 你也愿意的,我学会了什么是“心甘情愿”,包括我理解了“情商”很重要,“关系建立”很重要了 也找回了“察言观色”的能力 这些也是我曾经很擅长的 但不知道为啥后面被丢掉了。

“共情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词,ta也代表很多面,在不同纬度、领域共情,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些是天生就会的,有些需要后天的习得。

不同时候用法也不同,比如我已经能够共情理解很多东西很多人了,那在我注意力、精力、时间有限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先关注自己,先同情自己,再是他人,先以自己为主。有多的部分再是考虑他人,而不是盲目做“好人”。

“先成全自己,自己有更多盈余的部分再是他人,这与自私无关,也不需要有愧疚感。”

共情能力+感知力+自我觉察,有助于你把事情看的更透 把自己看的更清,全局性更强,不再只有一个单一视角,也能看到更多人,也自然会有多个不同视角、不同立场,也会看到这里面的其他人,不再是单一的“好坏”“对错”去评价了。

那自然对很多东西释怀很多,情绪上不会那么激烈了,一直长久的练习、记录、反思、梳理,你对很多“人事物”“世界”的理解都有很多变化,“价值观”也是,你会自己迭代更新的越来越快,也不那么容易被他人的想法带走带偏。

往往你没有一个基础的认识、认知又很信奉“权威”,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被坑被骗,偏听偏信的。

所以一个导师、一个权威在确认前,前期有一段比较长的“观察期”,在观察认识了解后,再去确认。

而在不同领域都建议有两个以上的人方便选择,在用的时候可以用到,临时烧香很难,平时就得多用功,可以用“表格”记录。

越说越偏了,有些饿了,先这些吧~
00
不染2022
2天前
哇,小马宋老师回复我啦,好开心~
有种“虚拟照进现实”的感觉,记录一下

请看评论区 嘿嘿,而且小马宋老师的飞书表格记录饮食记录的很好,可以参考一下~🥳🥳

小马宋: 节日病 各位朋友,复工快乐。 8 天的假期结束,聊聊 “节日病”。 这是我自己定义的一个概念,并不严谨,只是过节有感,分享一下。 长假最普遍的一个影响,是体重。所以,我说的节日病,就是放假时糟糕的饮食结构。 我 4 号去了一趟天津,5 号上午,参观了天津西北角著名的 “碳水” 早市。中午跟朋友一起吃天津菜,点的菜分别是:红烧牛窝骨,八珍豆腐,炒青虾仁,鲜虾酿茄盒,三鲜打卤面,炒合菜。 八珍豆腐里全是海鲜,豆腐很少。茄盒是炸制食品,牛窝骨好吃,但脂肪含量很高。早餐基本就没有青菜,没有蛋白质,全是碳水。 所以,我只是去参观了早餐一条街,并没还有吃,我在酒店吃的自助餐,这样还能自己搭配合理的饮食。 假日里不管是回家,还是聚餐,吃的食物应该是以肉类和碳水制品为主,青菜稀缺。做法则以煎烤炸为主,会摄入大量油脂。 这种食物结构,短期的影响是快速增加体重,如果长期保持这种食物结构,会更容易产生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肠炎和肠癌这些疾病。 给大家分享一个实验。 1992 年,有几位科学家调研了 15 名居住在布基纳法索农村地区的健康儿童(9 男 6 女)和 15 名意大利城市地区的健康儿童(9 男 6 女)。 所有儿童在采样前 6 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生素或益生菌,也未住院。通过详细询问父母,获取了儿童的饮食信息。 非洲孩子肠道内有两个菌属比较丰富,普沃菌和木聚糖杆菌。它们擅长分解纤维,形成对人体健康很重要的短链脂肪酸。 意大利孩子有两种细菌比较丰富,厚壁菌和变形菌门。这两个细菌,就是我说的,上面那些疾病的助推者。 通过饮食调研,发现非洲孩子摄入的膳食纤维两倍于意大利孩子。经济越发达,人们就越倾向于摄入低膳食纤维、高脂肪的饮食结构(意大利孩子主要吃炸鸡汉堡披萨),肠道如果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就比较容易产生炎症。 今天恰好看脱不花的《长谈》访谈肠道科大夫耿伟,讲到了一个八卦。 说去年凯特王妃 “失踪” 了一段时间,据说就是患了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会带来全身很严重的反应,也可能会导致肠出血、穿孔以及癌症,而且不可治愈。 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病的患病率很高,而几十年前我们国家几乎是没有这种病的,但是现在这种病在年轻人中开始滋生。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饮食也在慢慢地发达国家化。 节日病只是我的一个比喻,重要的是,我们的日常饮食不能像节日饮食这般持续,如果持续这种饮食结构,会带来很高的健康风险。 再次分享,我在营养师监督下三个月的饮食记录(并不建议大家照做,每人的情况不同),通过饮食调整,我的各项指标三个月后全部正常,体脂率、腰臀比都降低到正常水平,肌肉量增加,内脏脂肪减少,微量元素水平正常,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尿素等都正常了。 目前我每过几个月会根据体检结果,重新调整饮食和锻炼,但基本饮食结构是不变的。 https://xiaomasong.feishu.cn/sheets/CenRsQHQYhVlxLtjiemcnj0Enjd

00
不染2022
3天前
月亮很圆,实物更圆~
20
不染2022
4天前
很喜欢这篇,我是发现朋友们有钱基本先解决房贷、车贷,都在提前还房贷和降低信用卡等各种负债,缩减开支。和小区的人聊也不敢轻易要二胎、三胎,是喜欢孩子,但生育成本太高 加上妈妈们会更累,琐事更多。

鸠摩小虾米: 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虽然可能甚至是一种common sense:未来五年的经济,今年是最好的一年。 会更难,更卷,更累,更没机会。 虽然天气一直不降温,但是经济的寒冬甚至还没到。 我们会遇到: 拥有一份工作的,把你的精力榨干。 更高概率面临裁员减薪。 失业了之后怎么都找不到工作。 这些都是大概率事件。 怎么办呢。 1:保持好的身体。虽然这事基本看基因,也看你的选择。吃的好一点,少吃垃圾。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一种新型的更隐蔽的药物滥用问题。 保持每天动一动。 我说不出大家都保持健身的习惯,因为工作太卷的时候,让大家健身是一种何不食肉糜。 但是你起码可以动一动。全身上下摆动摆动。 2: 做好更卷更累的心里准备。 冬天要来了,就别把精力放在指望天气好起来了。 既然冬天来了,就只能更卷了。 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靠身体和毅力拼下去。 躺不平的,在机会骤减的情况下,躺平意味着机会的全然放弃。 只有拼下来,还能看到一点点的曙光。 这也是我们这个节骨眼从杭州去上海的原因。好的机会,圈子在缩减,被经济相对好点的地方虹吸,不能放弃。 3: 所有的女性,要更警惕,不要被琐碎打败。 经济环境变糟的时候,裁员也有自己的内部顺序。 陷在家庭琐碎里面的准妈妈和妈妈。女性,男性。 在婚育年龄的女性,身后都有一个黑洞,那就是家庭的琐碎。 这种琐碎,随时把你往黑洞里面吸。 经济好的时候,毕竟机会多。 经济不好的时候,这种黑洞只会更大。你的身后,会有一个漩涡,把你吸下去。 一旦吸下去,很难再爬起来。 很多人说,家庭很重要啊,陪伴孩子很重要啊,家庭生活也很幸福啊。 当然重要,但是记住,那是奢侈品,享受用的。 既然是奢侈品,就需要一定的经济门槛,如果你到不了这个门槛,等待你的,是无尽的琐碎,把你的精力时间吃干抹尽、骨头都不剩。 我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因为每个家庭不一样。 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必须警惕,而且要更警惕。 4;重视精神文明,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这句话讲得很大,但是其实它很重要。 你去看很多明星,商界大佬,真的特别特别土。有个名利之后,那点脑容量根本不够让他们去hold住这些。 然后整个人生都会开始出错。出错、离谱、痛苦的人可太多了,这可不是金钱能解决的事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没钱没机会,就好好守住自己的这一片精神世界。有钱有名利,就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越来越觉得这句话的重要之处。 我以前觉得这是对圣人的极高要求。 后来发现不是,这是保命的基本要求。 你但凡不想活得跟个行尸走肉似的,似活微活的,其实就要去执行这句话。 十月了,外面的天气还没降温。 但是,winter is coming,准备好厚棉袄吧。

10
不染2022
4天前
#什么是成功?🧠🧠

他人只会看重外表的“结果、成功、掌声、光鲜”,但背后的代价、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懂。

以图为例 还有很多是没有展示出来的,比如: 不理解、被误解、被骂、委屈、尊严被践踏、时间投入、关系建立、信念、隐忍、等待等。

我一直很喜欢这几句: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关关难过关关过
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今年多了几句:
没有人一生是春天 也没有人一生是冬天
做自己是一个“过程”,保持流动、保持期待,永存希望。
人终究只有自己靠得住,其他不过是虚妄。
骗别人可以 骗自己不行

番外: 独立固然重要,但要学会“借力”与“共生”,很多时候人都需要“借力”,人与人之间并非简单的“黑”与“白”,对与错,水至清则无鱼,想一想春秋时期“管仲”在自己最后的时刻对“齐桓公”说过的一番话,用谁不用谁为什么,后来果真都应验了。
10
不染2022
6天前
不染,国庆+中秋节快乐~📸📸

愿你此生顺遂,平安健康快乐~
🎶🎶🥳🥳🌟🌟
60
不染2022
6天前
左边+右边的天空

咦,看起来好像不一样诶~
00
不染2022
6天前
事事(柿柿)如意,等橘子熟透,一整棵树上都沉甸甸的,枝条都被压下来啦,空气也很清新

夕阳正好,柿子被我摘下来很多,还可以做“柿饼”,有些还没熟透,需要等一等才能吃。

我的小胖手+柿子 刚刚好~😉😉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