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杜若与路瑶
15关注238被关注0夸夸
💡评述/计划癌患者/是EFSJ&EFNJ
🎭小学心理教师
想要变得心底有势,手里有刀。
🌱一个树洞和分享频道/朱辞_Juicy
杜若与路瑶
15:47
这几天在b站刷到很多次《诀别书》,又仔细思考了一下我对这首曲子的感受。
很多人说这首曲子是迫不得已的分开,是战争后只剩下一个人的悲痛,但是我一直有另外的想法:它更像是,我知道过去很美好,但是我现在要继续走下去的坚定,是一句“往前走,别回头”的信念,是青春里那束白月光将永远绽放,但我将不会回头,是杯子被打碎,但我不会再买一个同样的去替代它,因为它承载感情,承载我的过去,那里面有我曾经的故事,它将无可替代,那就让它成为曾经,成为唯一…这首曲子让我想起以前听到的一句话,“回忆过去的事过去的人,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他的缺点;是当时,那件事情带给你的苦难…”
过去很美,但未来更是鲜花盛开。
00
杜若与路瑶
14天前
📚开一个新系列,暑假读书笔记。

第三本:《如何拥抱一只刺猬》。

整本书讲的就是恋人的亲密依恋类型,划分为七种,以定义、概念,以及案例,甚至是剧集和影片的形式进行了详尽呈现,同时也清晰描述了当对方是或者我们自己本人是这一种人格类型时,可以怎样做。

在读这本书期间,我就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我觉得一个人无论在做什么事情是都似乎有三个阶段,暂且称呼这三个阶段为:简单,繁杂,简约。
举个例子——一个人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一开始可能是由于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或是对于某些问题的疑惑和不解,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因为对心理学并不了解;而在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和学习之后,我们获得了大量心理学的概念与理论,了解了一大批的学派观点,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理论很有道理,那个理论也很有道理,甚至会将很多公式和理论直接套用的自己或是周围人的身上,期待解释某些情况或者解决某些问题;而当我们在更加深入的学习之后,或者说是透彻的理解之后,则会树立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就像是我们本身就是一棵树,而周遭的理论则是水分和养料,我们吸收他们,他们影响我们,却不会像往常那样直接改变我们——我们会因为养分茁壮,但不会因为养分从桃树变成杏树,而这第三个阶段就是简约。
也许,在某个时刻,简约看上去可能与简单非常类似,但他们绝不相同,相比于被迫或者无从选择的简单,简约更像是那种有选择的、主动性的东西。

再说说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就像作者在一开始所说的,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情感类型更像是几种人格类型的集合,绝不仅仅是单一的。在看书的时候,通过例子和定义概念的解析,我们能够带入自己或带入对方,去重新审视和考量这段情感,去主动探索我们可以走向何方。这本书应该成为我们向好的主动选择,而非解释错误和推卸责任的背壳。

而在看完整本书以后,我对于亲密关系的理解大概是这样的。两个没有经历过完美亲密关系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相交线中的各自一条;而当我们在接触和磨合之中不断相处,慢慢成长的时候,这个过程里,两个人就像是平行四边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比两条线更加趋于稳定,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平行四边形又不完全具有稳定性,很多亲密关系也许只能发展到这个程度,也许两个人也过得下去;而如果继续成长,不断发展,两个人手拉手稳步向前,也许还能发展成更加稳固——三角形,这时不仅关系稳固,他们两人中间还分别是包容彼此,容纳对方也接纳自己的。就好像,三角形包括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这两个人一开始的样子如果是垂直的,那它们形成的就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关系当中包纳彼此接纳对方。而发展这些关系是有大前提的,双方都要明白,想要稳定持久的走下去,两个人应该是彼此牵手站在一起的,而在两人的对面则是生活、家庭、爱情、工作等等,情感的发展不应该是逐渐克服两人之间的问题走到一起,也不应该是一个人站在路的这头不断解决问题走向路尽头的另一个人,而应该是我们站在一起,一起面对生活,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本书的理解,和一些自己的感悟。
01
杜若与路瑶
17天前
0绘画能力!可以一试~
00
杜若与路瑶
18天前
展示一下经前期的情绪是一个什么状态:
首先,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受了,大概有四五个月?其次,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经期,也包含了最近我一个人待着,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再加上情感经历,还有周围人都有事可做的一种落单感。
最后,来说一说吧。
最明显的是疼痛感,一种无力的疼痛感。从胸开始,穿不穿内衣都会胀痛;腹痛,小腹下坠,有东西在里面撕扯,像是晚上夜里,点心坊要关门了,蛋糕师在用手慢慢撕开一条又一条的手撕面包,好像在说,反正没有人来买了,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它明明是我的肚子,却想从里面摧毁我;腰骶痛,这个时候可能是我最了解腰斩是从哪里斩的时候了,因为它从那个位置开始痛,到腰窝的位置,那是一个片区,痛觉神经在那片区域和大脑失联了,极力证明自己还存在;大腿痛,像是至少一个月没运动的人头天连续跑了五千米,不是八百米,不是两千米,是五千米。四面环绕的疼痛让人觉得女人最好是哪吒,有六条手臂,可以按一按,揉一揉,但我没有。我趴在床上,肚子下面放着枕头,手背在后面按腰,但压到在疼的胸,还余下手碰不到的大腿…
还有,它不会一直痛,我可以按时吃止疼药,二十四小时不超过四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注意事项,但不是每次止疼药都有用的。
最最关键的是,没有上班,躺在家里,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无病呻吟,很难倾诉,因为他们不仅可能没时间听,你也担心对方难以感同身受,倾诉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起反作用——我在疼,疼就想诉苦,诉苦就要和别人讲,对方听了也不能感受到,还要在工作的疲惫之余安慰我,而我还没在工作,大家都会很累,我就好像那个去给别人找麻烦的人,所以干脆:疼,那就疼着吧,三五天而已,忍忍就过去了。
这个时候,快乐是浮在表面的,底色永远是沉、闷、苦涩,但又没办法放声大哭的。
我想让自己有事可做,好像这样就不用胡思乱想,但是这种痛让你什么也做不好,做不好的同时就会怀疑自己——你看,平时能做好的,别人都能做的,你现在怎么回事?
比如,我今天在家,也没有别的,就想打扫个卫生,但我刚才连拖把都不想拿,好恨自己。
写完上面这一段以后,这一段疼痛感以后消失了,好了,我要起来做点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会开始了。
10
杜若与路瑶
1月前
📚开一个新系列,暑假读书笔记。

第二本:《半小时漫画青春期·心理篇》

所有的青春期情绪和其他状况,都可以用三个字解释——“太年轻”;生理机制太年轻,心理能量太年轻,经验太年轻,大脑发育太年轻,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心理上控制不住💩的年纪。

整本书都可以以心理课的形式呈现,基本漫画流程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先列情况,再讲机理,最后说明调节的方式方法。

关于情绪、游戏吸引力,和追星的话题聊的很透彻新颖,学生也许是感兴趣的,待备课…注意力方法那一块,可以加到二年级的注意力课里去,关于叛逆的那一块也可以尝试备备课。

好了,看完了,就到这里。
00
杜若与路瑶
1月前
不想发朋友圈,就发在即刻吧!
01
杜若与路瑶
1月前
📚开一个新系列,暑假读书笔记。

第一本:《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

像对待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就是说,同一件事,你会去理解和包容你的朋友,那么,你也该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

100分的努力,不一定会有100分的回报,可能是80分,70分,甚至是60分,这都也在正常不过的了。

如果因为他人的话质疑或怀疑、讨厌自己,也许讨厌这件事的是他人,而不是你自己,干吗要跟着别人一起,去攻击自己呢?

如果降低期待,允许自己“差劲”,那么无论表现如何,都会有超出预期的收获。(站在南极,不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北方。)

“自信其实是一种胜任感。”

把每一次挫折,都当成单一的事情来看待,不要把挫折感延伸到其他事上,更不要延伸到自己身上。

我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人的感受和意见也是重要的参考,但却不是我们的人生坐标。VS舍弃真正的自我,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里。

判断一个人对你好不好,不要光听他说了什么,也不要只看他做了什么,回想一下,你的感受怎么样?

纠结和苦恼可能并不是你没有办法,而是你已经在很多选择里挑了自己最需要的那个。与其去关注你不想要的部分,不如多看看你做出选择之后,能得到的东西,这也可以帮助你察觉出,什么才是真正在意和想要的。

家长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不用什么都迁就孩子;孩子也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不一定要乖乖听话,这不是挺好的吗?

其实所谓内耗,就是我们内在很多对立的部分,在纠缠和对抗。对于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其实我们的感受早已给出了答案。自我成长的过程,就是一点点地把自己的感受找回来。

每一段关系,或多或少都在满足我们的需要。但真正好的关系,不只是我需要你给,你需要我,而是就算我没那么需要你,我也希望你在。你什么都不用做,我也会单纯地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这就是倾听的要诀:有时候,“听懂”,不一定是懂得对方讲了什么,而是能明白“对方为什么要跟你讲”。读懂对方和你都是谈话动机,也是一种很好的倾听。

要求别人原谅的道歉,都是耍流氓。真正的道歉,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让错误翻篇,让情绪消失,让关系回到从前,而更应该是好好去面对自己给对方造成的伤害。

攻击性,不只代表敌意,还代表一个人的生命力。比起压抑,似乎更应该学会合理释放攻击性。

成年人最高级的心态:我就是来玩的。体验是没有对错的,不好玩不开心也是一种体验呀,吐槽一下,去玩下一个就好了。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觉得,真正的认人生,都是从“尊重自己的感觉”开始的。

我们没有办法让天空不下雨,但这不是我们的错,好好接受它就行了。生活中的很多难题也是一样,让它发生,顺其自然地挺应对就好了。

哭有什么用?“哭”可以发泄负面情绪,可以排出因为不开心而产生的有害物质,还可以滋润眼球呢!

打不过焦虑,那就跑啊!看见别人焦虑也不一定要焦虑啊,还可以下次换条路走,不看就好了。

默念一条咒语:困难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是因为我有能力解决;再试着想想:如果我解决了这个困难,那我能收获什么?

你可以捍卫自己的拖延自由,靠自己本事赢得的空闲时间,凭什么交给焦虑。

适当去标签化,看到具体的你我。

你不要站在现在的立场去批评过去的自己了,这样很不公平耶。

想想看,你还记得多少次你最熟悉朋友出丑的情景?——我们很容易放大自己的问题,也高估了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别多想啦,谁还没出过几次洋相呢?(聚光灯效应)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去经历各种创伤和学习处理创伤的过程。(武志红)

首先,去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接着,允许自己逃避一阵子;最后,看看自己经历了什么;记得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告诉自己:过去的我,已经尽我所能做得很好了。
00
杜若与路瑶
1月前
最近在小红书上看到了一些特别温暖有力的话语:
你总会明白前途比爱情重要,
你也会懂得爱情比前途难得,
但最后你会发现,对的人会站在你的前途里,
在世界上肯定有某个角落
存在着能完全领会你想表达的意思的人。
00
杜若与路瑶
2月前
昨晚跟妈妈打电话聊天,我妈已经快五十了,她昨天告诉我一个25岁,工作两年的小学心理健康老师,说:我觉得你可以多关注关注生命教育这个热点,现在好多孩子很需要这个。
那一刻我太受触动了。
我周围的老师,家长,甚至领导,他们很多都不觉得我的心理课会有多大意义,甚至于有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的地步,大部分班主任老师和家长都是孩子出了问题,再塞过来,不是怕更出大问题,就是想证明“不是我的原因”弄的小孩这样子的…
但还有人相信啊,我相信我妈不是单单因为我干这一行她才相信心理教育的,她让我觉得,前路有光,即便是闪闪微光,那是别人的支持和相信的力量。
好像只要还有人信,我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00
杜若与路瑶
2月前
我觉得心理学作为一项工具,应该是被用来从人身上发现积极并扩大积极,而不是发现消极后消除消极。
🌰举个例子,即便是心理治疗,也是从已经出现问题并影响正常社会功能的人身上解决问题,提供向好性;而绝对不是从一个没有受到社会功能影响的人身上找到问题,并试图处理掉这个问题。
❤消极是不可能被消除为0的,但积极却可以被逐渐扩大。
(以上均个人观点)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