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Tzuens
234关注456被关注1夸夸
贴地飞行
wzjtzuens
置顶
Tzuens
1年前
未来10年人工智能产业下三个预测

1. 3年左右,出现下一个平台级的AI产品,由语音驱动,且支持多语言、方言、小语种。
现阶段打字和大模型交互效率、普适性都太差。

2. 下一个类短视频的全民泛娱乐产业机会,一定是基于real-time AIGC的内容平台,所有互动反馈和内容生产都是毫秒级别的,每个人接收的内容和反馈也完全不一样,区别于现有的任何一种娱乐形态,高频率、强互动、类游戏化是其特点。

3.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融合产业,会替代相当部分工人、服务业者,一开始是替代清洁工巡逻型扫地机器人,后面是替代月嫂和保姆的家庭型机器人,先进工厂逐步实现0工人。社会层面兴起的关于变革生产关系的大讨论。尾段开始试点新兴城市模型,粮食供销补给完全自动化,开始有部分人,不工作就能很好的活着。
03
Tzuens
1月前
非常强大,强烈推荐每个人体验一下。

昨晚我用 Gemini 2.5 Pro ,耗时2小时,做出一款 Trump Game 小游戏,只需发布条推文就能影响全球股市,话不多说,免登录,开始操纵股市:b43ff239.trumpgame-e7d.pages.dev

Gemini 2.5 Pro 模型体感强大的点在:

1. 超长窗口,不用cursor,直接在 Google ai studio 调度 Gemini 2.5 pro,要求每轮都把全部代码文件完整的生成出来(这里的难度是每次新增需求都可能涉及全部或部分文件的改动,上下文持续被重复文件源码占用),近30轮对话,5个文件每一轮对话都完整把代码生成出来,没有遗漏,窗口token占量接近20万,还能毫无遗漏的生成全部代码,是全部,就这还有80万的长度没消耗。

2. 大海捞针任务,回顾型任务,总结生成 README.md、后端使用的部署配置修正,针对最早轮次的对话全部回顾正确(注意这是在大量重复代码文件占用窗口情况下进行的)幻觉程度非常低。

3. 现实任务和多模态能力独一档,这可能是最离谱的部分,使用cloudfare部署中间偶会出现部署版本错误、配置错误的问题,只靠截图,说明部署出错,不用展开,Gemini 就告知了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案和自测流程。遇到3次卡壳,全部一次问答就解决了... 早期 Claude 3.5 不能完全消化问题,会给出一堆解决方案,得一个个测试,Gemini简直和在电脑安装监控差不多...

瓦恁: 付费了Gemini 2.5 Pro 很厉害

00
Tzuens
2月前
把去年Devin发布后构思的内容,今天记录下来。怎么做总是容易的,为什么要这么做确是困难的,以致于迟迟不知道怎么开始敲下第一个字

现在也想不清楚,先mark
00
Tzuens
6月前
“如果在几个月之前,我们没有关闭比特币交易所、打击ICO融资;如果今天还像年初一样,全球80%以上的比特币交易、ICO融资都发生在中国,那么今天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真是有点后怕。”
——2017年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品鉴会”上指出。
11
Tzuens
7月前
- Tim 在新华社下午发布的专访里透露了影视飓风今年营收破亿,利润破千万。2 年前,年营收千万,团队不到百人,2 年后,影视飓风员工数扩张近 1 倍(124 人),营收扩大了 4~10 倍。

- Tim 对影视飓风之所以高人效的逻辑,概括得非常准确:“人才密度,对内容的深度理解,商业层面影响力扩增”。是前两者造就了后者,影视飓风、飓多多和 Tim 本人的 IP 是前店,高效运转的内容制作中台是后厂。

- 影视飓风创造了一种类似分众传媒的“内容制作+渠道”的独特生态位。如果对标传统 4A 广告公司,龙头省广去年营收 166 亿,小的像早几年被因赛集团以 2.35 亿收购的创意热店天与空,收购前 1 年,1.79 亿营收,净利润 2273 万。他们提供的服务、内容制作压力比影视飓风要小得多得多,品牌传播效果却不赖,影视飓风就显得吃力不讨好。因赛集团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年营收在 5 亿上下波动,从增长潜力上,影视飓风已经具备冲击创业板的潜力,从业务复杂度和结构上,远远不能和因赛、天与空,更别说省广比较。

- 最大的问题还是 Tim 这个符号和影视飓风绑太深了,想靠近无人格化的传媒公司,却像极了东方甄选。

- 只从媒体账号的角度看,营收是很惊人的。主营收 TVC 制作和合作商单,每年超过 100 个合作商单,TVC 制作在某种程度还拖累了内部商单制作效率。慢慢有部分甲方意识到影视飓风本身就是个具备宣发能力的 IP,把 TVC 和商单有机混合,比如今年直接把游戏《三国:谋定天下》的宣发和 TVC 制作过程做成了一期视频。

- 和传统 4A 广告公司对比,业绩肯定不算亮眼,业务模式重,毛利低,组织架构复杂,设备和人员成本过高都是问题,杭州一家小影视制作团队的利润率都可以高于影视飓风,但话又说回来,内容创意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 传统4A 除了代理和数字业务,对渠道的理解很深,甲方愿意付出高溢价给乙方管理预算。一个中型消费品客户的年框(大于 1 2 年)费用就能轻松达到上亿规模。分配到制作部分被省广、WPP 这样的巨头 agency 在竞价比稿中灵活“吃掉”,而传统 4A 自己不掌握流量渠道,却可以决定利润如何分配到整个营销链条中。

- 在过去的叙事逻辑里,制作公司属于丙方,负责更下游的内容制作,只能吃巨头的剩菜,偏偏影视制作这一环成本是除开渠道外最高的。影视飓风属于结合两者优势的公司,很像分众这样有很强渠道属性、同时兼具内容制作能力的代理商,具体到渠道资源就是:B站的这批年轻人。

- 年轻人付费能力差,但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声势浩大。

- 从产出创意→帮助客户植入商业内容→依靠自有 IP 获取线上流量→出圈传播→形成广告效果,完成有效闭环,而且广告效果是可追踪的,反过来对比日益萎缩的户外广告,影视飓风属于甲方友好型渠道。

- 潘天鸿在 3 年前经历过几近倒闭的绝望,疫情期间无法开工,而账上钱即将消耗完,通过 B 站直播带货救活了公司,置之死地而后生,几件事可以看出他有很强的韧性和魄力,但同样,一些细节也在反复强调,他还只是个活在焦虑中的年轻人。

-- 22 9 月,影视飓风阔别两年重新在抖音上线视频,在当时就被炒作为,这是在背刺老大哥 B 站,B站 失去了独家内容优势。活下去、给甲方好好交代观众画像比背刺不背刺重要。

-- 24 年中,影视飓风的一系列服饰周边开始在抖音直播带货,Tim 本人也直接在抖音直播间出镜,难得的是,这批周边服饰在抖音还有专门的针对货架电商的流量投放预算。

-- 24 10 月,“平台砍画质”这期视频又把 Tim 推上“背刺老大哥”的风口浪尖。首先,Tim 知不知道 B 站背后存在昂贵的带宽成本、生存压力问题?答案是一定的,影视飓风官网提供免费直链下载原素材,每年都有高昂的 CDN 成本,不过因为几次服务器攻击,已经换成百度网盘的企业下载方案。同样是企业经营,逻辑是类似的。第二,为什么 Tim 还要对 B 站开炮?很多人不知道 B 站其实单独给了“影视飓风”这个账号开了高码率绿车,这个特权是其他账号享受不到的,但越过线的部分实在难以接受:老视频低码率化+新视频的画质锐化。前者是直接降低了旧商单的内容可读性,低播放量的说辞,还能可以理解。后者就非常严重了,给甲方的内容,在审稿和面向用户时变成两个东西,以内容素质著称的影视飓风,在视觉表达上出现了不可控的部分,这已经是在直接挑战影视飓风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创意+高品质商单视频。动到饭碗了,表达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 24 10 23 日晚上 11 点,影视飓风紧急发了一支针对 vivo X200 pro 的“拍摄照片有强眩光,但在测评中没有体现出来”回应视频。抛开事件本身,我只看到一个疲惫且恐惧的年轻人,本来可以只发一篇技术文章回应,而选择紧急视频回应,一个 8 28 秒的视频,道歉了 5 次,里面有将近 3 分钟内容都在反思和道歉,眼神空洞,无光。

- 实在太近了,因为离“画质论”视频实在太近了,恐惧随时袭来的负评,恐惧随时降低的商单价格,背后的 100 多位员工的生计、家庭,即将发布视频的其他品牌是否会受到影响。

- 倚仗潘天鸿,倚仗影视飓风这个 IP,这和俞敏洪排斥的东方甄选结构很像。

最后图片附上一个彩蛋,18 年,还在苦苦挣扎商业模式,但眼里还有英气,说话还很硬气的潘天鸿。
1342
Tzuens
7月前
Mini-Omni2 来了,项目进展神速。

这一次相较于v1支持视觉处理能力,增加了图像编码器,相关能力是基于 OpenAI 开源的 CLIP 模型扩展,可根据图像预测最相关的文本片段。

按照演示片段还支持实时的、流式视觉输入,多模态对话。

- Mini-Omni2:github.com
- Mini-Omni对比Moshi:m.okjike.com
01
Tzuens
7月前
11月
Browser as a Service
Chrome as a OS
00
Tzuens
7月前
明天是节后首个交易日,晚安。

1. 基本面没有变化。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已经说烂了。就业、社融、物价接下来会越来越艰难,近期的配套政策刺激大宗消费为主,源头没有解决。吹泡泡一定是建立在基本面有实际变化的基础上,大到CPI,小到企业财报,盲目入市,可能一朝返贫,踩踏会发生在11月基本数据发布前后。

2. 年中回撤起因是退金令,但不是只有散户能套牢。结合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主力的流出情况,可以认为是一种延续,洗盘还在继续。

3. 化债、资产重新定价、带动消费是三件不冲突的事。本轮行情是几重政策、汇率变化加情绪综合加持下的结果,纠结原因没有太大意义,政策这3年就没停过的。重点的是情绪到位了,这很重要。62%的美国成年人(约 1.62 亿美国人)拥有股票,老百姓半数以上的财富在 stock mutual fund 里,于我们而言,地产转金融作为下一个20年的新引擎是一种解法,过去40年摸着日本人过河,后40年保不齐要摸着美国人过河,泡沫并不是坏事,没泡沫才是。

4. 市场需要信心,但信心是相对的。4号的非农数据可以修正,说明接下来两边的博弈只会更剧烈,从情绪赚到的钱,很大概率也会因为反向情绪吐出去,均衡配置市场,给自己留足退路。这也是另外一道题:相信国运,定投____。

5. 散户担心一字下来还为时过早。社会面已经到底,底无可底,目的还能是割散户吗,问题是割得动吗?这个时期动储蓄只会适得其反。过去三年变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流动性外逃,现在是貂蝉色诱董太师,吕布什么时候挥方天画戟取决于流入变化和两边的对抗强度,流入是分阶段的,现在还没到演到凤仪亭,比起在恐慌和自信左右横跳,不加杠杆是最优解,持续观察缩量,避免被误杀。当然,牛市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是巴菲特,真被套也很正常。

6. 最重要的一点,当前和过去任何时期都不一样,短视频、推送、热榜,情绪的传递可以以秒为单位波动出去,所以哪怕明天开盘就砸盘,也不要有任何意外。
03
Tzuens
7月前
雷锋网上月初一篇回顾Snap这批元老工程师的追忆文,第三段笑点很密集,摘一些笑料

1. 国内的 C 端产品一直在讲 PMF,但百度高雪认为这类讨论没必要,AI 应用就应该出海。“PMF 在国内失效,主要是因为没人付钱。但在海外,别人用你一个应用或一个功能,不给钱都不好意思,担心会把自己的数据偷走,所以商家必须收钱。”

2. PictureThis 就是一个例子。PictureThis 是一款用计算机视觉教人种花的 APP,一开始在国内甚至日本都推广不起来,后来跑去欧洲,一下子就火了,年收入接近 7000 万美金。

3. 真格投资诗云第一轮有一件趣事:原先真格负责这个项目的投资经理约了徐卓见面,结果在见徐卓的前一晚因为醉驾被抓失联了,没有按时赴约,所以诗云的第一轮领投从真格变成了红杉。

4. AI 应用出海要成功,有两个必备认知:一是要把收入做起来,因为“中国创业者在美国 VC 的眼里可能连印度人都不如”,除非有高收入;二是必须融入美国 VC 的圈子,否则公司做不大。

5. 而一旦美国 VC 进来,就必然与中国的 VC 有冲突。BenchMark HeyGen 时,就说中国股东的持股比例太高,要求老股东退股,领投时也不接受任何中国 VC 的钱一起投。最后红杉与真格都不同意,只接受有原则的减持,沈南鹏直接发话:“这么小的项目都让我退,其他那么多的项目我怎么办?”多方僵持许久,BenchMark 才同意减持的方案。

6. 所以在许多出海的 AI 应用中,中国 VC 往往只有种子轮与天使轮的机会。
13
Tzuens
7月前
What's Next Token?

是短信、日记、电子邮件、Slack/微信/钉钉消息、合同条目、署名、社媒评论、需求文档、注释、代码、大纲、PPT、设计文档、说明手册、产品说明书、个人简历、emoji

是会议记录、新闻标题、SEO标签、学术摘要、研究报告、小说、诗歌、歌词、音乐、视频帧、食谱、旅游攻略、财务报表、法律分析报告

是游戏地图、科研结论、天气预报、蛋白质结构、下一帧出现的怪物

是点击、滑动、长按、车轮转向、仰卧起坐、移动沙发和可乐

是一个包裹、一栋楼、一个软件、一道番茄炒蛋
00
Tzuens
7月前
《从扎克伯格的焦虑症聊Orion的诞生》

————

如果不算 Netflix,从 2012年 上市到 2014年 用20亿美元买下 Quest,这3年间,Facebook FANNG 里市值增量最大也最快的巨头,超过 110% 的增幅,但扎克伯格仍然是几个巨头里最焦虑的 CEO,依赖广告营收结构,免费游戏不再显灵,架在 iOS、安卓两个生态大户的脚手架上,都使得扎克伯格对「入口」的执念史无前例的大。以移动广告在 2013年 开始增长迅猛作为起点,账上热钱用于买计算入口成为必选项,现在看回来 20亿 在当时可能是满足扎克伯格焦虑症的安慰剂,但在当时对整个 Facebook 而言是最有价值的镇痛药。

……

2019年6月,扎克伯格只是透露酝酿中的 Libra币 项目,4个月后就得到国会山的亲切接见:命脉哪是捣鼓计算机的书呆子能碰的?扎克伯格的理由一贯荒唐:「微信和支付宝也做了」,扎克伯格的分析部门算不上称职,他们可能不清楚对岸曾经无限锚定法币、用户量上亿、甚至有配套「地下钱庄」的 Q币,2007年 要徒手接招「14家部委以及央行联合发起了针对虚拟货币交易行为的专项打击行动」

……

另外还搭配了支持肌电感应信号输入的神经智能腕带,这个配件其实早在今年2月扎克伯格就给媒体公布了这项神经智能腕带技术,故事回到 2019年底,彼时的 Facebook收购了一家名为 CTRL Labs 的纽约初创公司,这家公司从 2015 年起就一直在研究手指追踪腕带……

收购 Quest,囤卡,投资 AI 领域,收购 CTRL Labs,真正的焦虑症自愈者,冥冥之中,都是天助自助者。

Notion – The all-in-one workspace for your notes, tasks, wikis, and databases.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