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Tzuens
261关注491被关注1夸夸
贴地飞行
wzjtzuens
Tzuens
9天前
三种新的 AI 产品和商业范式转变

1. 范式一:搜索产品chatbot化

- ChatGPT的日prompt输入已经达到Google搜索日query的18%,近1/5;Google AI Overview 的日token消耗让Google日处理token量翻倍。

- 模型产品完全替代搜索引擎正在加速。传统的 「索引-召回-排序 」变成 「对话-增强检索-生成」 的产品形态,可能不会太久。

- Bing Search API 8月11日起不再提供注册和外用,搜索厂商的护城河还在,时代船票的机会也还在。

- 最终还是老大难问题 —— 探索新商业模式。

2. 范式二:个人软件因为 Software Flow 的出现而变换经济模型

- 海内外大厂全数押宝 AI Coding,近一个月内密集发布了:Solo,Kiro,Codebuddy。

- 甚至慢如蜗牛的苹果,上个月新推出的 X Code 26 也都集成了AI功能。

- Windsurf的人才并购是标志性的事件,兼并通常是一个行业发展到中后期,或是竞争到了极度剧烈,要拼市场份额的时候。无论如何,厮杀的前提都是这个方向已经形成某种共识,不得不做。

- AI Coding 比早期云计算更早形成大厂间的共识,意味着 Coding 的投入可能才是真正的「不设上限」,而非看起来很拥挤的 Chatbot 产品。

- Coding 构建成本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如此之低,软件工业正在加速自我瓦解,接下来我们会看到传统软件厂商因为业务脆弱,导致即便接入AI功能也逃不了被用户抛弃的命运。

- 事实上已经有一批 SaaS 厂商在美股市值暴跌、退市。

- 接下来,个人用户自主构建,成本趋近于零的软件集合,会出现像文件一样自由流动的状态,称之为「Software Flow」,这种流动可以细致到以功能、函数、模块为单位的细小流动,细小功能的集成成本因为 AI Coding 也变得极低。

- Software Flow 会导致现有的经济模型:订阅制、买断制、软件采购、私有化部署、云租赁,都要解释其收费的合理性。

- 既然软件的构建成本如此之低,人们花上百美金 1 个席位去订阅 SaaS 的合理性是什么?

- 再聊聊 AppStore,Google Play 这类软件分发中心。近几年受困于过路费的问题,正当性备受质疑,进而商业上也越来越多掣肘。用户也在寻求突破厂商的限制,获得更灵活的应用体验,其中蕴含的新机会,可能才刚刚开始。

- Software Flow 对于软件分发渠道,并不一定全是负面的,悖论是 —— 更低的软件构建成本,一定推动需求爆发更猛烈,也就是定制化和专有化,实际撮合的软件交易量会以另一种更公允的方式攀升。

- 我指的是 —— 软件「采买」可能变得更频繁,费率更低,但注意,这里的采买和传统的大客户销售/订阅制完全不同。

- 新模式可能和 以太坊 这类服务应用的加密网络融合,出现一种「变化需求 -> 快速调整 -> 快速交易 -> 快速流转资产」的全新经济模型。

- 比如使用 1 个交易货币可买一份 Notion 月卡,使用2天后想换其他产品,被强制拆成1/15,由交易系统拆解价值和流转,又或者在 Notion 的子功能对内拆解货币,融入到新功能和新服务商中。

- 而中间的结算系统,从加密代币,流转到大模型代币,流转到软件厂商,有更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而不是像过去10年,一种类别的SaaS,比如 CRM系统,市场上有无数的玩家,无数的小颗粒度创新和浪费。

3. 范式三:垂直 Agent 接管办公室工作

- 在看不见的角落,微软全球官网、office官网分别在2024年9月,12月开始至今,流量下滑超过 50% ,即便在初期尝试买量回补,但是一段时间后就完全放弃,下滑趋势挡不住。

- 以下产品从23年开始,大部分的官网流量都实现了翻倍,也就是100%的增长:Notion AI,Gamma AI,Canva AI(Docs/Sheets/Presentation),Google Docs/Sheets/Slides 集成AI。

- 发现了吗,其核心场景是 AI+Office 三件套的延伸;

- Manus,Genspark 这类自称是通用 Agent 的产品,似乎更适合称之为「垂直办公 Agent」。从官网上看,他们核心覆盖掉的场景也是 Office 三件套,外加静态网页(完全可以把网页理解为PPT的温和变种,品类目标是一致的)

- 现代办公方式,或者叫白领工作,对绝大多数办公室用户,无外乎「录入文本需要容器」,「内容需要演示和汇报」,「业务数据随着规模扩大需基于表结构分析」这三个「古典」场景,奠定现代白领工作的基础。而编码和设计算是一种后现代的专有输入输出。

- 那么 AI 要逐渐替代的场景已很明显了,从早期的基础场景,到专有场景。

- Agent 模式有个特点 —— 专有化,每个行业是有自己的行业 know how,显然对要服务好业务,最好的就是对目标行业有极深的理解,这种壁垒甚至高于技术细节本身。

- 主流 Agent 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像 n8n,flowise,引入人工节点的手搭Agent;一种是 Lovart,Lovable 这种基于行业 knowhow 做成的「预制菜」。后者的逻辑是,「我的认知比你领先,你用我就对了」,两种模式会共存很久。

- 但最佳实践显然是可以抽象的,并且最佳实践的数据飞轮是可以在迭代中保持领先的。如果我们把最佳实践理解为是一种资产,那AI时代,每个行业的最佳实践可能都处在裸奔的状态。

- 比如,行业里名声最大的设计公司都在用 Lovart,是否意味着 Lovart 迭代的工作流和模型就是人类设计 SOTA?如果回答是,人工去搭建复杂的工作流产生的磨损就显得非常低效,甚至是落后的。

- 进而,白领在办公室里加班处理工作的模式,很大程度被挤压了。

- Agent 启动工作之后,今天的工作就此为止,人们应该立刻离开办公室,前往没有钢筋水泥顶的大自然。

- 这种假设背后都基于 云+AI 这套组合,在历史上有限出现过,上一次大规模应用是安防场景,代替了大量的安保人员轮班盯梢,这本质也是一种 Agent,安保 Agent。
21
Tzuens
11天前
广告仍然是这个时代最美好的商业模式。

他允许束之高阁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以相对可接受的方式普惠大众

并且先进广告技术填补高昂产品无法高效增值的问题,商业闭环后置变得可接受;

如果人和人每一轮会话,面向消费端都有显性的固定成本,微信和WhatsApp也无法成为这么大体量产品。

过去BB机和固定电话不是刚需,一个人一整天联系不上也寻常,一个村就一台固定电话,外加一个全村广播传接呼。

是广告把电话免费了。

正题是,
今天有些AI startup宣称要做成AI时代的 Instagram 之类的豪情状语,给everyone be coder上价值,但是上来就是上百人民币的credit包,和各种PR,分销、裂变玩法,而最可能形成正向飞轮的广告系统还在todo里遥遥无期。

我看不懂这是在干吗。

还有些团队,founder名校退学,20岁出头就拿了百万美元融资,ARR上亿,扎克伯格式剧本,但是用户群里大量抱怨充值了上百美元的credit只做出了一个半成品的用户,装看不见,10几个初创成员躺在群成员列表,那建了几十个群的初衷是?

我看不懂这又是在干吗。

我不是鼓励补贴,也不是寻求折中,或者否定增长策略上的取舍,而是一家明确愿景的企业至少要先解决,最低要求是要直面本质矛盾,再谈愿景也不迟。对用户和产品傲慢的企业走不远。
00
Tzuens
12天前
现在看到这样的文章开头就会皱眉头

「想象一下,」
「你有没有想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00
Tzuens
24天前
众所周知,微信的正统在拼多多,三个主流电商平台 「我的tab」的五大金刚键,拼多多思考了很多,区别在:

拼多多:待付款,待分享,打包中,待收货,评价
淘宝:待付款,待发货,待收货,待评价,退款/售后
京东:待付款,待发货,待使用,待评价,退款/售后

1. 拼多多没有「退款/售后」入口,不是不能退,仅退款逻辑带入到供应链里,进而产品设计上用户不需要那么注意售后问题,而且白牌也没什么好售后的,但这套逻辑催化出的白嫖用户占比太高

2. 拼多多把「退款/售后」换成了「待分享」,带入裂变、再流转的思路,不知道是设计问题,还是策略问题,存在感没拼小圈那么高,这个入口基本没进过流程

3. 拼多多的「待发货」叫「打包中」,很有温度的功能名,拉近了和目标用户的距离,打包中是个过程状态,和努力中差不多,待发货字面意思真就是待发货,节点状态,我还在忙其他事

4. 最后补充一个,京东的「待使用」,去年这个tab是「待收货/使用」,和美团一样,服务和商品是混合列表,货架商品和服务商品的履约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放在一起讨论的,不过今年京东拆出来的出发点可能是京东对服务体系需要深度考核,毕竟旗下的自营业务太多,家政、闪购、金融、健康,还挤在一起就变得很重,但是对绝大部分用户挺鸡肋,商品订单根本流转不过去,却占着一级入口
00
Tzuens
26天前
00
Tzuens
28天前
腾讯元器(腾讯自家的智能体平台)上线了微信支付MCP,首期3个工具

a. 创建支付二维码/URL
b. 创建预下单ID
c. 查询支付状态

MCP是形成大厂共识了,还是大家fomo心态太重
00
Tzuens
28天前
1923年,弗里茨蒂森因为对家族钢铁企业的经济诉求,和仇视左翼政党,开始资助一个民粹政党,并且非常赏识该党的党主席
1931年,蒂森成为民粹政党最大金主,累计捐赠600万马克,全力支持该民粹政党的党主席选举
1932年,蒂森积极游说,促成300多位钢铁,工业,能源大资本家支持党主席竞选
1933年,党主席成功掌权,蒂森被任命为国家顾问和经济总裁
1935年,蒂森对民粹党干涉经济和对外政策极为不满
1939年,蒂森通过报纸,书籍,回忆录公开批评民粹党和党主席,反对其政治,经济,对外政策,正式与党主席决裂
1940年 ,蒂森被民粹党通缉,家族企业被“抄家”,被迫逃去了瑞士
党主席是希特勒

-Will: 马斯克在过去两年经历了拥袁,护国,护法等多次运动和政治洗礼。

00
Tzuens
1月前
这个世界存在3种产品

第一种产品,他们解决了行业的某个垂直问题,或者用户在某些具体场景下的痛点,只要专注于这个场景和问题的边边角角,通常产品活得都不错

第二种产品,他们可以抽象出某个行业的know how,进而衍生出一套解决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也能整合上下游,变成平台型机会,并且把第一类产品吃掉,产品名甚至会变成品类的代名词

第三种产品,他们提出了一种模糊抽象层,尝试解决好几个行业的问题,这会引向两个极端,要么开创一个新品类,莫名其妙把某些相关或不相关的企业干掉了;要么在等待现金流枯竭,好的情况是卖身第二种公司,整合进创新部门,亦或被专利部门解剖
00
Tzuens
1月前
单一产业的兼并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的垂直整合,产业资本高度密集化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一种扭曲的水平整合,可以基于供应链寄生、繁殖、生产再计划,直接影响或者互相配合其他产业,餐饮,传媒,文娱,健康

最近的例子是荔枝
00
Tzuens
1月前
我有另一个观点,人们对于高期待事物 往往有不合实际的错误预期曲线,特别是前期是高刺激下,往往便随高失望 人类创作史很长,能被记住的佳作屈指可数,特别是电影电视剧这类媒介,创作力大爆发是伴随社会总生产力突破的产物,从二战到现在创意枯竭是很正常的 大逃杀类型片+韩国特有民俗游戏的排列组合,一季就达到甜度阈值了,唯一值得看的是里面讽刺美资中资,被加密困住的韩国年轻人,器官买卖,全租房,脱北无助等社会议题 但是笑一笑就好,网飞也不见得允许大书特书

罗锴: 一图总结《鱿鱼游戏》三季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