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肖小跑
339关注3k被关注11夸夸
写了两本书:《羊群的共识》和《牧羊人的哲学课》。开了三个播客:《墙裂坛》、《文理两开花》和《发现叙事》。字母汤:CFA,IFID,ICMA
肖小跑
10:51
Grok 的AI女朋友再次证明马老师的码农全是亚裔(their Chinese)
00:51
02
肖小跑
3天前
同时做个小预告:线下听友会+AI孵化器预热预告!我们把时间定在了7月24号,地点在杭州。

但这次听友会比较特别,不只是播客听友会,还是一个我们的新项目:AI一人公司孵化器的预热启动。

过去这半年,Johnny老师一直在筹划一个有趣的项目——在杭州打造一个专属于“一人独角兽”的实体AI孵化空间。

概念源自OpenAI的Sam Altman去年提出的大胆设想:随着AI技术的普及,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可能只需一位创始人!一位“光杆司令”,就能驾驭AI解决一切问题,无需庞大的团队。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趋势的雏形——如今许多AI团队仅由2-5人组成,却创造出惊人的产值。他们可能蛰伏于一方小天地,开发的却是风靡全球的应用。

想象一下,这些头脑聚集在一起会擦出什么火花?我们希望打造的正是这样一个空间,让这些创新者能够互相交流、碰撞思想,催生出更具价值的创意。

基于以上,我们将于7月24日在杭州举办一场线下聚会,和大家分享这半年来的经济、金融和科技回顾,和大家一起讨论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同时,也想向大家预热这个AI孵化器的设想,招募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

如果你是那个对AI充满热情的创新者,如果你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商业创意——无论是科技相关、IP打造,还是播客制作——欢迎来听听!

请有意参加的伙伴们可以扫我在shownotes、或置顶在小宇宙公告、和听友群公告上方的二维码入群~

杭州线下听友会+AI孵化器预热预告!

墙裂坛

31
肖小跑
3天前
回顾这半年的国际大事,六个月感觉就像六年,感觉就像刷了整整半年的小视频。突然有了几个“顿悟”(aka 拍大腿时刻)。本期以几 “顿悟”为引子,我们做个半年结。

地缘宏观半年结:感觉刷了半年短剧(plus杭州线下活动+AI孵化器项目预告! )

墙裂坛

00
肖小跑
5天前
何止是在飞机上,权力关系是大部分“草台起,草台塌”的根本原因。但是大部分人选择内化掉它。

9.2分年度必看,今年真人秀天花板为何是它?

00
肖小跑
6天前
肖小跑
7天前
这么多年来一边卷主业,一边摸鱼写公众号做播客。虽然一分钱都没赚到,但这个行为给我带来了一项便利:

每当你看到某个热点飞轮开始疯狂转动,GPU都不够烧的时候,只要在自己写过的文章、想过的问题、做过的播客里搜一搜——我赌一只拉布布,90%的概率会找到相关内容——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些事情你其实早就想过,且已经有了一些思路脉络(当然,前提是坚持摸鱼摸够至少5-8年完整周期)。

比如最近又火一轮的稳定币。作为一个老登,完全可以说这个游戏我以前见过。但架不住它总是顶着新名词、新look冒出来。有一说一,现在确实跟以前不同,不能说它一点长进都没有;但只要换一个名词,整条价值链上的所有概念都会换一件新衣服,重新认识它的成本也不可避免会增加,又要消耗些token,才能发现其中80%-90%的内容,你其实都想过。

今天要说的就是孤山银行(Erebor Bank)。

昨天Will老师抛来一篇文章,兴冲冲地要录一期稳定币后续——原因是"Peter Thiel又在搞银行了——稳定币银行”。

讨好型人格跟着一起激动了5分钟,兴冲冲地答应下来。然后进入放空状态:没错又是“这个剧情我好像哪里见过”的老登感——这位被广泛认为影响美国现政府的“新深层政府”(deep state)、硅谷教父、上次和银行业打交道还是建议大家从硅谷银行(SVB)撤资,直接导致其挤兑倒闭的Peter Thiel,又来搞银行了?

这次他和Anduril(国防科技公司)的联创Palmer Luckey一起,要打造一座名为"Erebor"的全新加密银行。

先把附身的老登感甩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找资料恶补先。

恶补完的初步结论:看起来是升级版的硅谷银行2.0。SVB的逻辑是:吸存款→放贷款→赚利差。Erebor的逻辑是:在法币世界与稳定币生态之间架一座桥,然后在上面吸存款→放贷款→赚利差。

Will老师表示会在下期《文理两开花》中和我友好辩论下。

孤山银行Erebor:稳定币版硅谷银行2.0?

10
肖小跑
8天前
cursor实在太好用了(真心为intern担心)
00
肖小跑
8天前
四图胜千言
(Data:KResearch; 制图:小跑+Cursor)
00
肖小跑
9天前
稳定币终究是大国和大币种的游戏。论积极性,东南亚稳定币试验已经好多年了,但依然没有存在感。比如泰国,两年前就已经有了“Q-money”(泰铢稳定币),并在监管沙盒下开展了一系列跨境支付试点。

但是小币种依然逃不开美元,无论怎么创新都是穿着马甲的美元稳定币。比如去年该国备受瞩目的“Carina计划”,创新的过程很精彩,但核心机制依然是将以Q-money形式持有的泰铢兑换为摩根大通的JPM Coin(美元稳定币),再跨境汇入美国受益人账户。这一过程本质上仍是对美元体系的依附。

当然,区域内也不乏本币化的尝试。比如东盟内,泰国和与新加坡StraitsX合作,通过Q-money应用,扫描新加坡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实时将泰铢兑换为StraitsX发行的XSGD(新元稳定币)并完成支付。无论如何,这种区域内的货币互通是有益的探索方向,但难成气候。毕竟真实世界的需求和交易量摆在那儿。

那么问题来了:👇🏻

稳定币终究是大国和大币种的游戏

01
肖小跑
10天前
中年丁克来了,现身说法一下,我年轻时是非常想要孩子的,突然到了人生的某个时点(中年+),才发现自己个铁丁克。这该咋解释?

年轻时觉得当贤妻良母也很酷,做丁克也很酷,抽烟喝酒满身刺青很酷,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领袖也很酷,酷酷酷酷酷。但到了一定时间(大概率是中年+),就只想做自己(如果还有这个奢侈的话)。

大卫翁: 。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