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42个小山
961
关注
2k
被关注
15
夸夸
不能丑陋
42个小山
5天前
Elsa火土: “看到一只蟑螂,可能还有更多。大家都应该提高警惕。” 睡前看到很多急跌出量, 没啥反应,去睡了。 还是经验不够
0
0
0
42个小山
12天前
读《生财亏钱指南》,里面提到群友反复提及:“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以内的钱。”
换而言之,“提高认知,就有一定几率赚到新认知的钱。”
然而,不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往往无法倒逼自己提高认知。
复盘了一下过往,先上车,亏钱,倒逼自己学习,我的路径依赖观察[捂脸]
7
3
0
42个小山
16天前
杨灰灰Zelda: 物质的需求总是会实现的,但健康的身体,清晰的头脑,自我实现的斗志,以及更高维度的智慧指引是需要常年累月的投入、自我观察、不断校正才可能收获的。 可惜二十几岁的时候把实现某个金钱目标当成梦想,把消费当作奖励,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可能这就是,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吧。 比以上都难获得的,是蓬松的多多的头发。
2
0
0
42个小山
19天前
胭脂王: 分享一个暴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段永平的视角是最糟糕的视角之一。不是因为它错误,而是因为它正确。 大多数人的心性,无法驾驭这种正确。
2
0
0
42个小山
27天前
阿法兔: 个人观点,不一定对:所有的大模型公司最终都要死的, 因为大模型本身也会死,所以活着的只有英伟达(或者能做出卡的其他公司)。英伟达只要肯裁判员下场比赛,其他大模型公司都不会好过,人类不需要那么多大模型,只需要一个最牛的就可以了,AGI不会基于大模型,如果AGI终将到来,那么大模型已经处于倒计时了。
1
0
0
42个小山
1月前
广屿Ocean: 无意义的工作做多了,人真的会变傻 最近看了生命科学家王立铭的一本书《脑科学讲义》,内容主要讲的就是生活中各种会让人的大脑“加速衰老”的习惯 里面尤其有个观点我觉得值得分享出来,因为它和我们很多普通人每天做的工作有关,一句话总结就是 —— 重复且无意义的工作做多了,人会变傻 首先,脑科学的研究标明,大脑衰退其实从中年就开始了,40岁是大脑健康的一个分水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大脑的前额叶更容易疲劳 —— 前额叶是大脑的“指挥中心”,负责注意力、计划、决策 而且更重要的是,前额叶是大脑中“发育最晚、衰退最早”的部位。它差不多30岁左右才完全成熟,但40岁左右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那这个“极度脆弱”的部位就更值得重点呵护了 所以要在中年时期就开始做好护脑的准备,而不是到了老年才后知后觉 其次,呵护自己大脑防止前额叶衰退的重要方法,就是避免重复且无意义的工作,为啥呢? 比如很多人以为脑力劳动者会比体力劳动者大脑衰退得晚,但其实不是 如果你的工作内容高度重复,比如整天刷低质的短视频、频繁阅读格式化的文书、机械地重复相同的工作,大脑获得的刺激是不足的,衰退反而更早 真正能延缓大脑衰退的,不是“多用脑”,而是“用新的方式用脑”,也就是让大脑获得锻炼和刺激,而不是每天程序化自动运转 书里介绍了一些用脑的方法 比如,坚持有氧运动,哪怕是每天30分钟快走,都有明显效果;刻意学习新技能。乐器、外语、运动技能等,这类需要挑战认知的新活动,可以刺激神经元生成新的连接,让大脑保持“可塑性” 我想在这里再加上一些建议,比如大量阅读文字类书籍,激发大脑对于画面的想象力;再比如在公园散步,同时进行思考甚至写作输出;还有和有趣有料的人社交聊天,也会让你的大脑产生“啊哈”时刻,大脑新鲜的刺激 所以,如果要让自己的大脑更好用,用的更久,一定不要让重复且无意义的工作困住你 有条件就换工作,没条件就在每天的工作之外给自己安排更多能锻炼大脑,或刺激大脑产生新想法的事情,千万不要闲下来就去刷短视频看不动脑的低质内容 就像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老爷子,为什么都到了90多岁高龄脑子还那么好用,在股东大会上谈笑风生? 我想将他们分享的一句话送给你 “在我一生中,我认识的每一个智慧的人都在从早到晚的阅读,每一个。你会惊讶于沃伦和我读多少书,我的孩子们嘲笑我是长了腿的书。”
2
2
0
42个小山
1月前
广屿Ocean: 无意义的工作做多了,人真的会变傻 最近看了生命科学家王立铭的一本书《脑科学讲义》,内容主要讲的就是生活中各种会让人的大脑“加速衰老”的习惯 里面尤其有个观点我觉得值得分享出来,因为它和我们很多普通人每天做的工作有关,一句话总结就是 —— 重复且无意义的工作做多了,人会变傻 首先,脑科学的研究标明,大脑衰退其实从中年就开始了,40岁是大脑健康的一个分水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大脑的前额叶更容易疲劳 —— 前额叶是大脑的“指挥中心”,负责注意力、计划、决策 而且更重要的是,前额叶是大脑中“发育最晚、衰退最早”的部位。它差不多30岁左右才完全成熟,但40岁左右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那这个“极度脆弱”的部位就更值得重点呵护了 所以要在中年时期就开始做好护脑的准备,而不是到了老年才后知后觉 其次,呵护自己大脑防止前额叶衰退的重要方法,就是避免重复且无意义的工作,为啥呢? 比如很多人以为脑力劳动者会比体力劳动者大脑衰退得晚,但其实不是 如果你的工作内容高度重复,比如整天刷低质的短视频、频繁阅读格式化的文书、机械地重复相同的工作,大脑获得的刺激是不足的,衰退反而更早 真正能延缓大脑衰退的,不是“多用脑”,而是“用新的方式用脑”,也就是让大脑获得锻炼和刺激,而不是每天程序化自动运转 书里介绍了一些用脑的方法 比如,坚持有氧运动,哪怕是每天30分钟快走,都有明显效果;刻意学习新技能。乐器、外语、运动技能等,这类需要挑战认知的新活动,可以刺激神经元生成新的连接,让大脑保持“可塑性” 我想在这里再加上一些建议,比如大量阅读文字类书籍,激发大脑对于画面的想象力;再比如在公园散步,同时进行思考甚至写作输出;还有和有趣有料的人社交聊天,也会让你的大脑产生“啊哈”时刻,大脑新鲜的刺激 所以,如果要让自己的大脑更好用,用的更久,一定不要让重复且无意义的工作困住你 有条件就换工作,没条件就在每天的工作之外给自己安排更多能锻炼大脑,或刺激大脑产生新想法的事情,千万不要闲下来就去刷短视频看不动脑的低质内容 就像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老爷子,为什么都到了90多岁高龄脑子还那么好用,在股东大会上谈笑风生? 我想将他们分享的一句话送给你 “在我一生中,我认识的每一个智慧的人都在从早到晚的阅读,每一个。你会惊讶于沃伦和我读多少书,我的孩子们嘲笑我是长了腿的书。”
3
0
0
42个小山
1月前
Kostja: 是除了离职创业外最重要的一天了,虽然也就是普通的一天;想过Vibe Coding好用,没想到那么好用,Lovable这ARR都是少了,充了200刀一晚上就用了八分之一credits🥹
1
0
0
42个小山
1月前
-mingyan-: 真的,我爹也是这种,表达的内容扛不住表达方式让人讨厌,这还是成功企业家。我周围亲戚多少50、60后的没干成啥事来也没多少钱就在教你做人和爹味,指导你人生,我疑问真的很多,哪来的自信和多管闲事?
0
0
0
42个小山
1月前
姜旭: 看了曲曲的视频,发现她有一个观点很好:先得后得,才是真强者。 她之所以讲得好,是因为她敢于撕开“既要又要”的表面愿望,直指人性贪念与自我认知的缺失,并给出真正可操作的方法:强者思维,从懂得舍弃开始。 她提醒,人性的弱点就是一个“贪”字。大部分总幻想爱情事业双丰收、自由依靠两不误,却很少反问自己:我有什么筹码?我能置换什么?尤其在超一线城市中,妄想凭一句“我要找爱情”就换来高富帅的青睐,不过是自我认知不清的虚妄。 而曲曲提出的“先得后得”,真正的强者,不是同时追逐所有,而是一个阶段只做一件事——要鱼就先专注捕鱼,拿到鱼之后,再凭鱼去换熊掌。这种思维本质是反人性的,因为它要求人克制、抉择、延迟满足。 人不再焦虑于“为什么别人什么都有”,而是清楚:只要我先拿到其中之一,我就有可能拿到后面的一切。就像曲曲所说,她今天看似“什么都要到了”,正是因为她曾经“放弃了太多”。 不是教人妥协,而是教人聪明地赢。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