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兴起一股批判老剧的风潮,无论好坏,只要出过名都拉来用“现代眼光”审视一遍,琼瑶剧、新世纪福音战士、步步惊心,但这种审视真的合理吗?是真的理性审视,还是只是为了获得优越感的反调?
以《步步惊心》为例,批评的核心论点主要集中在说
1.若曦自我驯化,同情天龙人,是权力的皈依者,;
2.忧思过度死亡的结局纯粹是自己自作自受;
其实这些论点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他们在批评《步步惊心》的时候为了彰显自己的先进现代观念,忘记了自我审视,忘记了批评的出发点是什么,以致于这种批评显得像是为了获得优越感而唱的反调。其实无论哪个批评论点,只要你的切入点是以更全面的上帝视角,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去审视作者的剧本,你都能挑出一堆《步步惊心》的毛病。例如作为穿越女,作为一部虚拟作品,作者为什么不能给予若曦更强的精神内核以及主体性。例如作者为什么不能让若曦学会课题分离,非要掺和权力中心的争斗。例如以现代道德观念出发,批评为什么穿越女会喜欢上自己姐夫等等
这些批评以出发点的标准来看确实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若曦是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她的角色塑造越成功,她就越难以满足各方的审视。哪里有十全十美的孩子,能让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全都喜欢?依仗权威的孩子,势必被同龄人所厌恶;人缘好的孩子,势必被家长指责散漫不知进取;听家长话的孩子,势必无法满足朋友间的社交需求。究竟是如何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呢?很简单,揣摩他人的心理,然后迎合他们的需求就行了。一个可以满足各方审视的角色,一个十全十美的角色,是一个没有自我的角色。
而若曦是一个拥有自我合乎逻辑的角色,尽管那个自我并不那么完美强大,若曦的底色是善良、同理心过强但没有强者心态。批评者说她同情天龙人,但他们故意忽略了她几乎无差别地能理解剧中所有正反派和地位高低者的处境,她同情康熙的孤独、欣赏八福晋的坚强、平视欣赏绿芜;但她的主体性和精神内核不够强大,或者说身处的环境过于强大,让她被迫压抑,康熙赐婚以及后来的种种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身处权力中心旋涡,若曦这样的性格注定了她的悲剧,一方面她被环境裹挟同化,但另一方面内心身处的善良又迫使她没法隔岸观火,现状和本心拉扯着她,所以才会那么纠结内耗,最终忧思过度而死。连自身996加班处境都没法改变的现代人,又怎么能忍心指责身处权力中心的若曦为什么没能改变自身处境。对于一个尝试摆脱既定命运轨道,重新夺回人生主动权的人,我们应该承认他的力量感,而对于一个只是没能摆脱既定命运轨道的人,我们起码要保留他被理解的资格。
所以,如果以若曦的标准来看,以同理心来看,这些批评者的同理心还不如他们口诛笔伐的若曦。因为他们忘记了批评的出发点是什么,不是为了证明我是正确的,不是为了优越感,而是为了达成理解与和解。她理解你所说的一切有道理,存在着这样的希望和可能性,而你也能理解以她的处境要做到你口中的这一切有多难。
这些批评的背后,我认为藏着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舆论和主流价值观在短视频和算法的加持下越来越裹挟着所有人,同化所有人的思想,所以你会看到,现在一部剧的大众口碑好坏、是否流行跟剧本身的质量、剧情合理性关系越来越弱,有着“人间清醒”发言、“三观正确”的剧才是爆火的第一要素
那么在看剧的时候我们到底在看什么,在为戏外舆论争吵的时候我们在吵什么,三观不正是审判作品好坏的标准么?起码我认为不是,在剧情逻辑合理角色塑造合格的前提下,角色的三观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并不那么重要。首先,一个作品三观正不正本身就值得定论,作品三观正不正,不是看它自身的社会地位决定,而是它描写三观不正的内容,到底是在迎合人性还是在揭露人性,作品的眼睛是时刻迎合观众的凝视还是躲避观众只专注自我表达;其次,这种情况下,作品即使三观不符合主流价值,也有其意义,因为它让我们看见道德秩序看似无比正确的情况下,也有值得怀疑和反思的灰色地带。它让我们看见的方法就是通过一个故事、一个作品,让我们了解他的过去,理解他的经历,叩问我们,这时候那些无比正确的道德秩序和理论,是否还那么坚不可摧。
《三体》里,在极致的环境中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所坚信的普世价值和道德标准是否还是绝对正确的,和平年代的准则在极致黑暗的宇宙丛林里面还适用吗?在这样极端黑暗的环境里面,罗辑、章北海、维德这样敢背负反人类罪名的人被塑造成了英雄,他们代表的是绝对的理性和冷酷,为了目标不择手段地前进,他们为人类文明争取到了时间和延续的希望。而作为他们对立面的人类和程心代表的是感性和善良,尽管在大部分时候人类的感性和善良在残酷的宇宙环境下招来的都是伤害和毁灭,但在最后当宇宙归零重启时,却是人性的善良拯救了宇宙。在残酷的环境里需要理性和冷酷,但这不代表感性和善良是错误的,它只是不适合这个环境,人类文明和久经宇宙黑暗的三体文明、神级文明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抱有孩子的天真和单纯,孩子是很难对抗社会的恶意的,他们的天真单纯在社会环境中也显得不合时宜,但这是孩子的错吗?世界毁灭于人性之恶,重生于爱与责任,一百五十七万个文明需要放弃自己的小宇宙和大宇宙重新融为一体,这是理性无法做出的选择,但爱与责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