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HarrierDuBois
726关注108被关注0夸夸
ENTJ A 安全研究 逆向工程 移动安全 讲师 95 后
HarrierDuBois
8月前
胡庆余堂 听曾师讲了好久的胡雪岩
00
HarrierDuBois
8月前
鼓浪屿 🍃 🌴 🌴
00
HarrierDuBois
8月前

广屿Ocean: 年轻人要存钱,尽力多存,有多少存多少 11月中旬,利兹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社会学家的齐格蒙特·鲍曼出了本新书《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马上在世界范围内就引起了关注 我受出版方读客文化邀请进行了解读,发现鲍曼的观点和著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极其相通,伟大的思想总是有相似的。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分享给你 首先来看看鲍曼在新书中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消费主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和叙事,让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陷入到了【赚钱,为了更好的消费享受,想赚更多钱,为了更奢华的消费】这样的旋转门陷阱中 鲍曼希望我们从“沉睡”中醒来,看清3个陷阱: 1,消费主义就是创造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然后让你渴望得到它 2,消费社会蓬勃发展的根基,就是要设法使你的不满足持久存在 3,消费观念操控了你的生活意义,将快乐定为评判一切的唯一标准,它鼓吹:你生活中的不快乐,都可以通过“买买买”来解决 比如化学背景出身的孙亚飞教授就分享过一个业内“秘密”,化妆品行业所谓的各种面膜的成分都是没有办法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不管面膜宣传有什么功效和成分,它唯一起作用的方式只有补水,甚至不需要一定要靠面膜补水,从这方面来讲所有面膜都是一模一样的 鲍曼希望传递给我们一个非常令人恐惧但又无比真实的讯息:在消费社会,我们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商品。越来越多的人像商品那样饥渴地暴露自己,渴望从“购买”他们的人那里获得认可,以求在这个世界更好的立足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我有两个答案可以提供 一,积极心理学对对人生的幸福感这个问题早有过研究,通过消费购物获得的幸福感是最短暂和廉价的,而用钱去帮助他人,或创造与亲朋好友的共同体验,则是更长久幸福感的来源 鲍曼说,“消费是一种极其孤独的活动,在消费生活中不会出现任何持久的纽带。”,而反过来将财富作为资源,去创造生活体验,创造人与人的链接,就是一种积极应对 比如你每个月有1万块收入,你把钱拿去点外卖,买盲盒,游戏氪金,这些都是个人消费,他们共同的特性就是基本到手就会贬值,消费不会给你的未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你花钱和朋友们一起吃饭团建,玩密室逃脱,甚至去投资一个有潜力的项目资助一个有潜力的朋友或年轻人(比如因为早期投资了黑神话悟空团队,而爆火的投资人吴旦),都是在创造人与人的链接,花钱买生活的“体验”,为未来在积累资产 二,存钱,尽可能多存,有多少存多少 著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回答凤凰网有一个采访,主题是:给中国年轻人的建议 他核心观点就一个,“首先要存钱,尽你所能去多存钱,尤其在你年轻的时候。” 为什么一个财富自由的富豪对年轻人的建议会是存钱? 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不管每个月赚多少都是月光族,但现在让我很有安全感的一件事就是我存了能够让自己好几年不上班的钱,反过来让我有些后悔的就是在前些年被消费主义洗脑花了不少“冤枉钱” 这个世界赚钱的效能是不同的。赚钱效能最高的是资金,其次是土地,再次是劳动 什么意思? 首先,你如果纯粹靠身体劳动来赚钱,你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且一天的时间和一生的巅峰时间也是有限的,赚钱的乘数效应非常低 其次,土地赚钱的效能是更高的,因为土地是资产,人类的很多生产活动都要基于土地,不管是做生意、开店、还是出租。这也解释了为啥千年来老祖宗就喜欢买地 最后,赚钱效能最高的是资金,因为“金钱永不眠”,能给你创造“睡后收入”。你把钱花在了资产上面,那么在资产中劳动的人每天都是在给你赚钱,你的资金如果涵盖了1000个人的劳动,那这1000个人每天都在给你赚钱 所以你会发现,越有钱的人他们的“消费”占比自己的“总收入”其实相对普通人是更低的,因为他们都在拼命的“省钱”,然后靠资产和资金给自己源源不断地挣钱 而年轻人,越早跳出消费陷阱,越早存钱越好

00
HarrierDuBois
8月前
有启发

广屿Ocean: 男性最重要的特质,要在少年时期就形成 之前在上海,听到一位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作家分享。主要意思是在她的个人经验里,成为一个优秀的男人是极难的事,很难通过后天去弥补的 为啥呢? 比如你看看生活中,优秀单身男性(35岁以上)是不是没有多少在市场上流通的了?即便能找到,溢价都极高,一般女人也“镇不住” 因为作为男性最重要的几点优秀特质,都是要在青少年时期,甚至童年就需要形成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很难通过后天去“补课” 比如身高与第一学历。你的老公要是一米六五,怎么捯饬都是白搭(不要拿马88来举例,那种阶层的人已经和普通人没关系了,是时代极个别的特殊产物) 比如综合知识结构导致的认识思维,这个在25岁之后很难进步,因为绝大部分人持续学习能力是不足的,戴锦华说,“绝大部分人都si在了二三十岁。”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综合知识结构,可以说是择偶优先级最高的,综合知识结构低下的人很难长期生活在一起,因为他们通常同理心很差,且很敏感自尊心很强,往往很自我中心 再比如有一个很酷或者说有意思的工作。她说,曾提到在某个podcast听到一个美国捞女提到一位令她难忘的优秀男人时,第一句就是他有一个cool job,具体是什么没说。但你可以想想在生活中,上次听到一个人说自己做的事很酷或很有趣是什么时候? 我们目前的生活中,是很少能听到谁有 cool job的,在这儿只有富job跟穷job,年轻人只有进大厂小厂,或真的进厂 还有大量阅读。你碰到男的,直接问他这个月读了哪本书,再不济今年读了哪几本书,还是一有时间就抱着短视频app咧着嘴瞎乐?要是三秒内回答不上来的,就可以让他润了。这就是上面说到的,为什么很多人综合知识结构25岁后很难改变的原因 再就是个人的分辨率,啥意思?你想想为什么小男生往往不如优秀的成熟男人有魅力,底层的法则在于成熟男人的分辨率比较高,而小男生都是一样的,面目模糊,今天塌房明天就可以换 一个优秀的男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后,他的面目和价值观会逐渐清晰起来,这样的男人魅力源自于【正义感,爱憎分明,有作为,有所不为】 最后,就是Self-deprecating,勉强翻译为不自大。此为社交特质(后天可以改变)中对男人最重要的一点 在我们目前的生活环境中,是绝大部分男人极度稀缺的一个特征,是“爹味”的另外一个极端,因为大部分男人终其一生的命题都在证明自己比别的男人“强”,就很容易自大。这个特质通常需要与幽默感同时出现,而且不自大,反而往往是内心极度自信的表现 所以我听过很多女生说,其实一个男人只要不自大没有“油腻感”,就已经胜过很多同性了

00
HarrierDuBois
8月前
☕️ 工作
00
HarrierDuBois
8月前
涮肉(●'◡'●)つ🍖 🌙
00
HarrierDuBois
8月前
体验哈尔滨洗浴文化 早起工作٩('ω')و
00
HarrierDuBois
9月前

哈默: 什么样的人容易财富自由? 我跟一个很好的朋友彻夜长谈过,他是财富自由的人,存款接近1亿小目标。但是他5年前还是穷困潦倒。 但他有个优点:无论自己多么穷困,内心一直笃定自己会富有。我记得他人生低谷时,欠债几百万,他靠酒精才能入睡。即使这样,他依然每天对未来满怀信心。 人们常感觉,一些大佬说精神层面的东西很虚,但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精神层面的高贵才能带你一次次穿越低谷。 近几天,有好几个朋友跟我反馈:身边一些朋友面相变了。是的,人的精神层面决定你外在的所有东西,甚至影响你的面貌。 再跟大家举个反面例子:有个教培行业的创业者,巅峰时候存款3个亿,但现在一无所有,但是他依然精神焕发。他没有被打倒,现在虽然重头开始,但也从几十万年收入变成百万+ 是啥让他低谷时没选择结束生命?是精神层面顽强战斗力,是相信自己今生绝不会穷困潦倒。这个信念看似无足轻重,但却影响人生方方面面。 昨天有个朋友找我请教AI,她第一句话说“我感觉学不会”。我立马打住了她,我说,当你说自己“学不会”那一刻你就输了。你还没开始学,咋能强行给自己灌输“学不会”的负面情绪呢! 所以,无论财富自由还是人生富足,从根本环节是信念决定一切,精神层面要高贵。人生苦难重重,关键是你能否始终如一相信自己,相信我可以!这是很关键的要素,共勉[太阳]

00
HarrierDuBois
10月前

是言博-: 【放羊娃,你为什么放羊】 大商业是围绕从众情绪转的,说好听的点是围绕商业价值转的,是围绕新生(再生产)人口的媚众转的。不是围绕所有人转的。 你在愚众中长大,逐渐聪慧理性、独挡一面。你厌恶过去,厌恶曾经愚昧的自己,把情绪投射向社交媒体上的所谓“弱智发言”,因为它们占据了媒介中心。你觉得不应该这样,觉得“理性表述”应该占主流,这样对所有人都好。 可是,媒介越是主流,说好听点年轻人越多,不好听点愚众越多。他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撒娇卖萌从父母口袋里拿钱。他们孱弱的发问、疑虑、争吵、谩骂始终占据广场中心。你没有精力去发声,你得为了生活奔波,为了家庭、孩子忍辱负重。也始终抱着不屑态度偶尔发声,但仍看不惯。 你不忿着、努力地生存,从成年逐渐步入中年,自喻为理性、聪明却步履小心的牛马。直到你以为遇到了爱情,拼力步入婚姻,兑现幸福。而后成为社会人口再生产的一份子。 一个天真、懵懂、愚昧、可爱的孩子诞生了。 以前你傻傻的用着qq时,聊天界面里换装秀每天捯饬,青春萌动的与朋友、恋人逆天发言、发誓。现在你的孩子用着soul,同样如此。早年的微博与当下的小红书同逻辑。 你像你的父母一样,供ta长大。陪ta天伦,沉溺幸福。等ta独挡一面,等ta理性无奈的面对真实生活。 养育与养老轮转,你以为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不过是跨周期的交换中,增加几分自以为是的温情。 (我说话难听,但不会骗你)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