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这些斑块脱落,血栓随血流冲入大脑,随时可能触发脑梗死、中风等严重情况。60 岁以下的人如果查出颈动脉斑块,未来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比同龄人高出不少。
斑块的形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长期忽视的不良习惯密切相关。
✘ 1. “无肉不欢”的饮食模式
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会直接导致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为斑块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此外,高糖、高盐的饮食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剧炎症反应,为胆固醇的沉积创造便利条件。
✘ 2. 久坐不动的日常状态
缺乏运动会使身体新陈代谢减慢,能量堆积,不仅容易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还会使血液流速减缓,增加了脂质在血管壁沉积的机会。
✘ 3. 长期吸烟的不良习惯
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使其变得粗糙不平,更易“挂住”胆固醇。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杂志》的研究显示,有吸烟史的参与者,其炎症标志物、血栓形成标志物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水平均高于从不吸烟者,且当前吸烟者的相关性更强。
✘ 4. 长期压力过大和焦虑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人体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等压力激素,这会引起血压和血糖的波动,损伤血管,并可能导致不健康的饮食偏好,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 5. 睡眠不足、质量不佳
《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大脑激素可以控制骨髓中炎症细胞的产生,从而有助于保护血管免受损伤。而这种抗炎机制受到睡眠的调节。如果经常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这种机制就会失效,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