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宋清尘
40关注14被关注0夸夸
INFJ-T
内容生产者
宋清尘
3天前
所谓大龄单身
不过是看得上 ta ta 看不上
ta 看的上的人看不上 ta
两个方法解决
降低期望
提升自己
不过有的时候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不过恋爱结婚
现在好像都和喜欢关系不太大了
10
宋清尘
5月前
一个男性不需要婚姻
而是婚姻
需要一个男性

反正总觉得这个广告词怪怪的
00
宋清尘
5月前
春节影院好像成了
续集和IP翻拍的集中地
是一场保守主义的胜利

哪吒
​唐探
​射雕
​封神
蛟龙行动
​误杀
​熊出没
​美国队长
00
宋清尘
6月前
突然感慨:
中层人员其实可替代性更强,职业稳定性更差。
10
宋清尘
6月前
当爸妈开始向你寻求帮助
自然就会开始快速成长起来
00
宋清尘
7月前
给自己一句忠告:
不要成为一个中年男人(特指不好的哪些特质)
要有少年感 要有一颗跳跃的心和年轻的身体
要永远朝气蓬勃 要永远活力满满 要永远愉悦
00
宋清尘
7月前
罗胖2025时间的朋友 为什么突然这么牛了?

有个朋友说得好,全靠同行衬托。用心与不用心,是可以感受出来的。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罗胖是真实的把自己融入进去了,每一句都是出自内心的真诚,可以说今年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尤其是十年回顾,二十年联票的支持者,以及未来十年预安排的信。分享的故事,案例,依旧具体,亲切,且真诚。

观众的角度来说,天天听那些宏观叙事,逻辑方法,倦怠了。大过年的,想听听跟自己有关的,不想听大趋势,想听自己能赚钱的,能成长的东西。不要大的原则,要具体细微的做法和实操。

还有一个就是,广告商和金句。今年广告商很有意思,布景也是,AI制作,定时一更换。金句基本上都能有具体或者真诚的感触,足够打动人心。

总结一下就是,今年的演讲里面都是生命力,不是经济 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是生命的一呼一吸,是人心的跳动,是血液的搏动。

真诚,永远可以触碰人心最深处!
00
宋清尘
7月前
十三邀 许知远采访咏梅

印象中的梅姨,就是知性,优雅,大方,温和。简直就是完美状态的中年女性影响。果不其然的爱阅读,社恐,还会去做瑜伽。

许知远这个大坏蛋,竟然跑去和这个优雅的知性女士唠嗑,简直把我,喜欢死了。

虽然可以揣测梅姨的性格,但是通过这期采访发现梅姨和我同款INFJ。同时,发现看十三邀和看梅姨的,一大堆同款观众。

梅姨自称,童年的影响太大了,需要用一生来救赎。这个时候,突然觉得许知远高光了一下,他说童年纵然是有影响,但是后期其实是可以改变的,长大后的自己其实更多是童年以后的自己,不要把自己约束在童年的框架里面。(大意如此)

梅姨真的太厉害了,年轻时就是模特,还认识了终生伴侣。而且她每次拍剧的沉浸感太强了,以至于每年只拍一部剧。这也是INFJ人士的一大特点,容易沉浸进去,出来不容易。

同时又觉得梅姨太幸运了,可以遇到愿意救赎的另一半,这是何其难得的事情。

最后,希望每一个陷在童年困境里面的朋友们,可以通过后期的自我救赎和他人帮助,尽快走出来。因为,人生漫漫,一个童年代表不了我们的一生!
00
宋清尘
7月前
对自己来说,底气还是要学会自己独立,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不过有点可悲的是,需要突破父母对你的期待,比如,父母觉得你赚不了钱,那你就要赚到突破他们认知的钱。父母觉得你创业不行,那就要做到出乎意料的事业。所以,本质还是打破他们的心理预期,同时也是打破你自己在他们心里的预期。成长是一瞬间的事,但突破确实挺难的。

对孩子,感觉少一些约束,让孩子自己多一些自由。同时,更多的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引导孩子。说起来不难,做起来不容易。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从心理学上来说,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以后心理问题越多。 原因就在于,乖巧懂事的孩子因为过多扮演了外界期许的某个角色,导致自我发展停滞。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孩子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即使在街上遇到了想要的东西,但是母亲一个眼神过来,孩子就主动表示自己不想要。 这里孩子就发展出了一种生存策略,即为了让父母满意,或者得到夸奖,选择抑制真实的自我,而是扮演一个“乖巧的角色”。 注意,这可能是两种原因导致的。 第一种就是父母对孩子过去表达出的需求,经常选择责骂,所以孩子恐惧父母。 第二种是孩子过早意识到父母的不容易,因此体谅父母。 这就会导致长大后出现两个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一,在关系中没有安全感,比如害怕表达真实的自我,害怕被抛弃,时刻担心自己不够好。 第二,过早承担了家庭中的责任,因此真实自我的成长被剥夺,只发现出了工具性的自我,长大后过于理智化,很难从生活中得到乐趣。 所以说到底人的心理问题都是自我发展的问题。 当某个阶段的自我被抑制了以后,即使表面上长大了,未来依旧需要补课。 一个成年人应当是理性+感性充分发展起来,才是完整的自我。 过早乖巧的孩子,也过早失去了自我表达情绪、爱和被爱的能力。

00
宋清尘
7月前
中年人开始注意运动和养生,不是因为醒悟了什么。大多是因为开始遭遇了病痛,尤其是常见的腰椎,颈椎,免疫力下降,睡眠不足,再就是其他的慢性病了。

以前觉得养生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了解多了就觉得都是那一套理论。(以下仅适用亚健康,问题严重建议看医生)

饮食上,先吃蔬菜,大吃特吃,然后补充蛋白质,适量脂肪,最后碳水。无论是量还是先后顺序,都可以根据这个原则来。另外,宁愿十种食物吃一小口,不要一种食物吃十口。杂食是最健康的一种进食方式。

运动上,其实最多是三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力量训练,一个是心肺训练,还有就是身体的柔韧性。举个不去健身房的例子,早上晨跑十公里,晚上有空打打篮球,运动前后做做拉伸。这就是很完整的运动模式了。

睡眠上,最主要的一个是压力问题,一个是模式问题。压力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你越是害怕他越来,你可能生活工作压力大睡不着,结果晚上真失眠了,然后又害怕失眠压力更大了。有机会可以自己探寻一套放空自己的冥想或者瑜伽动作,每天睡前做一次,要能真正放空自己。然后心态放平缓,不要害怕失眠,多做深呼吸(腹部呼吸)。模式问题,主要就是坚持规律性入睡起床,早睡早起。

关于呼吸,偶然看过一本书专门讲呼吸,我感觉可以总结为呼吸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可以自行尝试各种呼吸状态下的身体感受变化。深呼吸帮助释放压力,急促短呼吸可以积蓄力量。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其实人体是很懒的,比你自己都懒。所以我们要尽量去适应身体,也就是习惯养成,规律性生活的作用影响很大。举个例子,每天规律性的晚上一点睡七点起,比不规律的十二点前睡觉,睡到七八点,是更健康的,状态也更好。因为规律模式下,可以节省很多能量和精力的损耗。所以,宁愿规律的早睡早起,也不要紊乱的早睡早起。

注意,以上很多文字有适用范围,尤其是总结性语句都是建立在一定前提条件下的。算是自己这几年的一个自我梳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