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魔都去杭州Marcast的「开始创作」溜达了一圈,本着休闲放松的心态没想到听完嘉宾们的分享反刍出了不少启发。
偷懒的我笔头上没下功夫,回家趁热打铁用即刻记录一下…
@少楠Plidezus 1.创作内容要收费,即使是一点点。我一直有想开一个YT的会员频道,但是担心开设的同时,意味着更大的交付周期和压力。但少楠的分析让我意识到这是创作内容长期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开始。有压力,也有动力。
2.如果创作倦怠了就好好休息,不拿手机放空自己徒步会诞生灵感。
@MasterPa 1.虽然我没事就爱看《恶毒梁欢秀》和《即刻电音》,但这不代表我去报梁欢的Ableton课程能创造出电子乐,除非你一天听8小时的电子乐,完全immerse进去,呈现enjoy的状态。(所以一旦创作要讲坚持了,那就出了问题)
2.如果你写一个稿子,只看了2-3篇相关稿子。没有做高饱和的调研学习和分析,是不够严谨的。这条戳中我的膝盖了,我经常干这事。
@午夜飞行VC 1.知道话剧导演黄盈也有10年的时间了,听了VC的推荐分享突然意识到一部都没看过…
2.听说林奕华的时间就更久了,12年就知道了,也是没看过。十一Young剧场有他的大师课,要是能收到票就好了。
@找不着鹿 她用两个事例去拆解梦和潜意识的关系很抓耳,保罗麦卡特尼和苯环都是会激发人好奇心的故事。再到如何解绑潜意识,调遣潜意识为自己的创作添砖加瓦。
@周末变奏方舟
方舟提了一个问题是如何给人推荐一首歌,三句话去介绍。我尝试了下用三句话去介绍,但和这首歌的创作者、旋律、歌词、曲调、乐器、发行时间等属性都无关。可能是我视频做多了,总是喜欢这种谜语人的引发悬念。
@李马克a 为了赶动车,先走了,很遗憾就听了一个开头。但是良好的生活作息对于帮助个人创作内容,延长创作周期还是大有裨益的。
再祝Marcast创作六周年快乐!BAC艺术社区的空间让我联想到路易斯康的建筑风格,活动的氛围感受像回到了大学的阶梯教室。
略有遗憾的是订票订得太心急,分享和问答没听完就撤了。美院象山校区是普利兹克获奖者王澍的获奖代表作品,黑神话悟空的游戏科学也在附近,这样人杰地灵的地方值得留一天去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