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6k关注1k被关注0夸夸
未来五年 Allin 娱乐影像
置顶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9月前
我镜头里的她
2024陪老婆去了很多地方
记录下了和她的很多个瞬间
2025去更多地方 拍下更多时刻
232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1天前
与谁同行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年轻的时候跟对人,成长起来之后找到对的合作者,成为管理者之后招到对的人……只要能好好找到靠谱的人这辈子过得就不会差。反之一个人能力就算顶天了也无法实现规模化的潜力。我之前也单打独斗太久,因为意识到这点还不够早加上很内向不喜社交,以后要更加注重挖掘和吸纳合适的人到自己的“团队”。
00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2天前
当你看到一个人还在追求一招制敌时,就基本可以判断这件事他进展不会太大。

任何一个高价值值得投入心力和关注的事,就基本不可能靠一招妙手所向披靡。这些事一定具备的共性,反而是“积小胜为大胜”,也就是路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看谁不怕麻烦下场做。

所以如果有人跟我讨论什么事,他的注意力还放在“捷径、心理分析、开悟”上,那这段谈话我能够学习到的可能性四舍五入等于零,纯属我在贡献情绪价值。

你能想象通过一次跑步,就让你的身材变得又帅又有型吗?通过一次学习,就让你考上清北吗?通过一两句漂亮的话,就能结交到值得信赖的朋友吗?

怎么可能啊!开窍也只是一个片刻而已,仙人指路也只是一个方向而已,最后站在泥巴地里做脏活,做累活,做扎实的活,才是你最终有不同的底气。是你日复一日的实践,把你和那些看上去很聪明的人区别开。
01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3天前
闲暇的重要性。

长期无差别的高强度工作,大脑会过热而容易出现失误;常常好的想法会在休息时出现。

从最优化角度来看,如果总是盯着局部看费很大的劲,得到的结果未必很好;反而闲暇提供了从不同视角或者全局看问题的机会,能帮助你的思维重新“退火”。
00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4天前
前几天杨振宁先生去世,刷到了很多他的采访视频,其中有一个方法,我想可能对大家都有用,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有个清华大学的学生问杨先生,怎么在一个研究领域取得成就?

杨先生回答说,首先当然是这个领域在蓬勃发展,只有当你进入的领域发展的快,你才更容易出成果。

其次是看自己,适不适合这个赛道,有没有天赋和兴趣。这个学生追问说,那怎么看自己适合不适合呢?

杨先生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著名数学家,在杨振宁小时候就给他讲过,诸如鸡兔同笼、韩信点兵这样的数学知识。杨振宁说,自己很快就学会学好了,等他自己有了孩子,他又教给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当然他们也很快就学会学好了。他敏锐地发现,一年之后这三个孩子,把这些问题全都忘了。但是当年他小的时候,不仅一年之后没忘,还一直主动地回味这些数学问题。

其实这就是判断,你适合不适合一个领域的核心方法:一看你能不能快速学会,这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二看你在这个领域,做得久了之后,会不会感到厌烦,会不会主动去回忆和思考,之前学到的东西。

甚至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说,第二点比第一点,要重要的多。因为现实中绝大多数的赛道,都比数学简单多了,绝大多数人只要用心,都可以轻易学会。比如写作、剪辑、做菜、手工,如果你能有意识地主动回顾、复习、琢磨之前的知识,你大概率也能够有所成就。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是否适合一个行业,不完全是由天赋决定的,如果你能够通过自律,有计划地主动学习复习,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抵消天赋差距的。当然如果你都不需要强制自己,就能够反复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还能够在复习当中,感受到很有意思,那就更好了,说明你有极强的天赋。
730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5天前
做事的基本模型:

1,明确自己可以量化的目标。

2,广撒网、事上炼寻找性价比最高的路径。

3,集中注意力在最重要的事、资源上。

4,在复盘中不断优化方法、提升效率;也不断更新风险清单。

5,不给自己设限。保持思维模式的开放性。过程中始终致力于寻找到更佳的杠杆。

6,有正反馈固然很好。但很多事,也要极致打造自己的意志力品质、协作、格局品质。有始有终。

7,极致努力。方向对了,要极致努力,因为会水落石出。
04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12天前
吾日三省吾身:有什么,要什么,舍什么。
30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13天前
优化高频的动作可以产生巨大的复利
00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14天前
“只要沟通就能理解”其实暗含了一种理想化的人际关系模式,但现实往往复杂得多,这种落差就会让人产生压力。

相信“沟通万能”的人,往往期待每次交流都能达成共识。一旦对方不理解、不认同,甚至产生误会,就会感到挫败和焦虑。这又常常伴随责任感过重,他们可能会把沟通不畅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觉得“是我没说清楚”或“我应该再努力一点”,这种心理负担会不断累积。

其实沟通有很大的局限性。理解不仅需要语言,还依赖背景、价值观、情绪状态等因素。当这些因素冲突时,再多的沟通也未必有效,而无法接受这一点的人就会陷入压力循环。为了达成理解,他们可能需要反复解释、妥协、揣摩对方心思,这种持续的情绪调节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消耗。他们可能希望关系中的误解能立刻消除,但现实是,有些问题需要时间甚至无法完全解决,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会让人紧张不安。
11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16天前
1. 良好的身心健康。

2. 良好的人际与亲密关系,例如婚姻、家庭及友谊。

3. 能够欣赏艺术与自然之美的能力。

4. 合理的生活标准与满意的工作。

5. 一种能够成功应对人生变迁的哲学或宗教观念。
——《The Art of Spending Money》
00
笑里不藏刀老老王
19天前
最近更清晰地认识到一件事,就是个人的努力在大部分事情上起的作用确实是很微小的,你是谁、在哪里做、行业走向如何、经济环境怎样,甚至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做,全部都比你做什么和做得怎么样重要。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