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摄躁融偏
136关注133被关注2夸夸
春天躺在草坪上把书盖在脸上晒暖
夏天暴汗后冲澡钻进空调屋裹被子
秋天踩在落叶堆上听嘎吱嘎吱响声
冬天屋外鹅毛大雪室内壁炉旁看书
置顶
摄躁融偏
11月前
和考研搭子同读«“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后,我们结合生命历程交流了「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学校化的心性品质」在我俩及同辈群体身上的呈现。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中的勇敢是品质还是资本?书呆子、小镇做题家、懂事的孩子......多层标签下真实鲜活的普通00后应届毕业生过滤掉“粉领月薪三千”“人生分水岭是羊水”等杂音后如何自驱成长?

欢迎收听!

双人对谈|再话“读书的料”

雪案萤灯

41
摄躁融偏
1天前
我妈妈学习&工作能力超强!妈妈是幼儿教育专业,工作几年后县署幼儿园重组时教育局把老师划给小学,但校长说小学只缺英语老师,要么留要么走,妈妈自学剑桥英语教材,零基础从英标起学英语的同时准备授课课件、拿还没上小学的我当学生演练,县赛市赛都是最高分🥰妈妈是我的骄傲和榜样~

小宇宙App: 长大后,我们逐渐发现,妈妈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小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像妈妈”,或从未认真审视过那个被“母亲”这两个字掩盖的个体,到底有怎样的特质。 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时刻里,自己的身上开始浮现她的样子:你选择工作时永不服输的态度、对朋友表达关怀时细心温柔的性格、日常中待人接物时妥帖大方的表达、就连你的笑容、语调,某个不经意间的姿态,都藏着她的影子。 那些属于妈妈的闪光特质,如涓涓细流般融入我们,成为这个由血脉连接的世界里不断流动的能量。 冷静与勇气、幽默与热情、坚持与韧劲,这些都是她一点一点,以无声的传承赋予我们的、面对世界的力量。 今年母亲节,小宇宙推出特别企划「妈妈的脚本写出了新故事」,邀请《除你武器》、《自习室STUDYROOM》、《心动女孩》、《蒋方舟·一寸》 的主播们与妈妈对谈,探讨妈妈们勇敢、独立、闪光的力量是如何在孩子身上延续和重塑的。点击🔗 https://collection.xiaoyuzhoufm.com/mother2025,即刻收听这些动人的新故事。 🎧《除你武器》的两位主播发现,20+的自己和50+的妈妈竟然在独身状态中意外相似——她们不再害怕孤独终老,也逐渐对“关系”和“爱”有了新的理解; 🎧《心动女孩》从女儿视角拆解妈妈的“独特技能”,那些拼劲、幽默和勇气如何成为女儿的成长基因; 🎧《蒋方舟·一寸》与妈妈的访谈,带来一个母女之间关于爱、陪伴、分离和重建的真实故事,刻画爱与独立的蜕变; 🎧《自习室STUDYROOM》解读卷王女儿背后的妈妈的蓬勃生命力:她们热血不服输、永远向前跑,却也懂得回头看。 如果你的妈妈也曾在某个时刻让你觉得“她真的好厉害”,欢迎你转发➕评论,和我们一起夸夸妈妈! 🎁我们将从中选出1位听友送出巴黎欧莱雅母亲节礼盒,分享妈妈的闪光点,共同见证她们的力量。

00
摄躁融偏
3天前
陆在易与马勒的对话
任立夏后的晚风晾干欣赏《告别》《家》章节残留的泪痕,此刻,我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一些粗浅理解。
王维的原诗《送别》末句「白云无尽时」白云无尽暗合道家天人合一的循环观,应该不是字面意义的“永远”。Hans Bethge在《中国笛》中把这句译为:「In der Ferne blauet ewiglich der Himmel!」(远方永远湛蓝的天空),意象由白云替换为蓝天,时间观由循环的无尽变为线性的永恒,情感从放下执念的超然变为对存在意义的执着追问。高级翻译不会止步于复刻字句,跨文化创作常见创造性误读,所有解读都是误读,所有误读都是创造。
所幸音乐承载的情感力量足以穿透地域的边界、跨越时空的鸿沟、消弭语言的壁垒,让人类得以共鸣。扣回主题「对话」,陆在易老师的作品《桥》写乡愁 「家在弯弯的黄河边,等了九十九个夏」和“七次ewig”异曲同工,都用重复丈量离散的距离。马勒对永恒的强调可能受“第九交响曲诅咒”影响或是欧洲精神危机的投射,而百年后粗鄙的我对这些都不太了解,只会因为大地之歌是德文作品,就联想起《你叫我译一首德国歌词》Hab ich Sehnsucht nach der Ferne//Aber dann in weiter Ferne//Hab ich Sehnsucht nach zu Haus”
故土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温柔乡,有河流穿城而过,也有桥梁立于水面上,日子心安理得,人却不甘雌伏。我还是不太习惯甜口饮食和戒断午休的快节奏生活,却很难对本地生活祛魅。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离开比留下更需要勇气。多年以后,面对上海滩,laq将会回想起她匆匆两年的文娱体验。远方呈现明亮的蓝,永远永远......一得永得......
(去年近日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基本确定了升学去向,今年近日硕士毕业论文开题在即、前途还是未知数,学术是一点不做的,看剧写repo倒是不用push。抓个虫,今晚随场字幕有一处“她”错写为“他”了。祝妈妈母亲节快乐!下次一定不熬夜hh
10
摄躁融偏
5天前
什么?怎么没有邯郸任重书院的定位?!白天实习晚上练字牛马不失风雅哈哈哈哈哈
00
摄躁融偏
8天前
辅导员让我接待她的学长&同乡。老师从闵行赶来杨浦。小孩哥幼儿园大班,小孩姐三年级,从进校开始念叨食堂,真进北食唯一看上的只有西餐厅的煎蛋。家长提出经典问题,小孩哥:“我不上复旦,我要上交大,复旦没有什么小动物。”阿Q汗颜碎碎念:“我们也有小动物的,不过在食堂罢了。”👉👈童言无忌,五一假期七点起逛校园促使小孩哥坚定二选一的答案,怎么不算劳模呢?(图是老师送的贵交文创,好巧,和我衣服颜色一模一样,产地还是浙江的,谢谢老师,虽然老师一直记错我的名字👀)
00
摄躁融偏
11天前
五一假期第一天早上收到导师的问候🫨。感觉人生很失败,擦擦眼泪站起身安慰自己可以东山再起,然后因为分不清东南西北,毅然决然走上了西天。人生低谷太多了,好喜欢低价的谷子呀。生活千疮百孔,好透气。前途一片阴暗,好凉快。人生一波三折,好便宜。
100
摄躁融偏
13天前
年初去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调研时,一位盲童的家长在访谈时说她想要脑机接口技术快点成熟,孩子就能早日看见世界。

kyth: 杭州nb,大学习

10
摄躁融偏
14天前
面向所有公众的达利展,预约即可参观~

时间:2025年3月28日-6月3日每日开放时间:8:00-16:00(15:30后停止入馆)

地点: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一楼大厅

本次展览以全预约形式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校外人员可通过“人文相辉”微信公众号进入线上报名程序预约入校参观
社会公众请带好身份证

达利艺术作品

雪案萤灯

00
摄躁融偏
17天前
观剧repo|中法奇幻剧《海底两万里》
先叠个甲,我没看过这本书😿尽管牙齿没扎齐前买的第一批精装本儿童读物就包括《海底两万里》,初中语文名著题必考篇目也有《海底两万里》,走进剧场前一周就已经把《海底两万里》加入微信读书书架,但进度停滞在序言所以能带着婴儿视角直面来自虚实交融深海奇观的震撼。

黑幕中发着光的海洋生物配和背景音乐的节奏游曳(中间有段歌剧魅影bgm 植入是给剧迷的一个彩蛋吧),直到演员谢幕前我都以为是全息投影😹不禁感叹演员的肢体表达流畅度。暗场与光影切割出深海幻境,演员通过精准的关节操控让鱼群呈现出反重力的悬浮感,水母伞状体、章鱼触须、螃蟹钳子都蛮逼真的。

作为未读过原著的观众,结合最近在旦的学术英语(人文)课堂所学,我略读出些殖民与反殖民&文明与野蛮迷思。基督教原罪论预设的“人性堕落-神圣救赎”叙事,在殖民实践中被异化为文明开化的道德执照。殖民者将对被殖民地人民的屠杀粉饰为传播福音的必要牺牲,通过对被殖民者的他者化建构,将其客体化为需要被拯救的对象。看到船长厉声呵斥大副和原住民学会推车后欣喜若狂,我笑不出来,大概是这种建立在文明优越感上的凝视会让我联想起自己曾经感知到的地域歧视。

当然剧作本身没那么强调深刻沉重的宏大叙事,本土化海派幽默老少咸宜。虽然有些上海方言梗我没听懂,但看演员肢体语言也足够了。走出剧院的路上,身后一家三口在讨论原著和剧作结局的处理,翻看序言时想着要是早点看,高中也不会对生物地理那般不上心🤧上海四月末的夜不太凉,一个人走在回住处的路上,沉浸在被此地文娱生活滋养的快乐中。教授要求尼莫将海底财富更合理分配时本质在重复殖民逻辑,用普世主义话语消解被殖民者的创伤主体性,将反抗者的资源重新客体化为人类共同财产。不过今夜我只做凡妇俗女,造物者之无尽藏,吾与310共适😂此心安处是吾乡~
00
摄躁融偏
17天前
可搭配【最小单位|创业·开店·商业地产】一起食用16.开店创业必听,隐藏分/刷评价/惩罚机制,你不知道的点评美团

困在评分系统里的餐饮人

10
摄躁融偏
17天前
海底两万里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