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迷思
前两天和朋友聊起彩礼这件事,问我的想法,我之前想了一点,但由于懒停留在想法没有记下,今天决定要梳理一下。
- 彩礼问题最重要是沟通,只要愿意沟通,一切都有松动的可能,最次也不会到太被动的局面。
- 如果彩礼是一个注定要面对的问题,那不如早点想一想。彩礼背后的问题有很多,我究竟要不要结婚,要结婚的话我给不给彩礼,要给的话接受什么形式的彩礼,是给父母还是作为家庭启动金,还是纯粹走个形式?在恋爱阶段的前期就可以旁敲侧击的感受一下,对方是怎样的人,对彩礼的态度和我一样吗,是坚决的还是可松动的,有没有可能找自己的父母资助,最后是要给父母还是留作家庭启动金……这些都是最好在前期就搞清楚,切不可到谈婚论嫁时再来谈,那时就很被动了。
- 不结婚。虽然不用考虑彩礼的事,但最好也和对方说清楚,假如对方是要结婚的人,就不要辜负别人了。
- 要结婚,不想给彩礼。要么找一个和自己一样无所谓彩礼,最好甚至连婚礼摆酒都无所谓,领个证就完事的人。要么考虑一下只走个形式,前脚把彩礼给双方父母,后脚这份彩礼给回新婚夫妇。当然,这需要沟通来明确好。沟通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以及要想清楚,能否接受因不给彩礼所要承担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 要结婚,可以接受给彩礼。必须要承认,人是社会的人,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事。岳父岳母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子女结婚,他们的朋友可能会问起收了多少彩礼,多少有些攀比。这时彩礼就是明码标价的“尊重”,你愿意花多少钱买岳父岳母对你的尊重,愿意花多少钱去维护岳父岳母的颜面,仔细想想,这个钱多少要花的。未来孩子要不要岳父岳母带,有没有需要他们帮忙的地方,过年要不要去见见他们?我想,大概率还要见面的,也还有要互相帮忙的。
- 接下来就是给多少的问题了,首先要争取达成共识:给多少应当取决于双方家庭真实承受能力。基准是:不造成债务,不改变生活基本质量,不被用作比拼或炫耀手段。至少,婚姻的前提应当是爱,而不是彩礼。在这两个基础再进行讨论,否则将会非常痛苦。
- 父母能不能资助一下彩礼?要不要把婚姻的经济代价转嫁给上一代?父母愿意支持吗?能过得去自己心里那关吗?这都是很难的问题。我就想到这里了。
彩礼问题实际上就是关于爱的问题:爱是不是有条件的?不论爱是有条件还是无条件,爱都是一个动词,是一场勇敢行动。“我爱你”最应该关注爱本身,放下“我”,无所谓“你”,爱情这件事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