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长文了,这次旅行有感而发】
这次去东京,跟好几个这几年搬去日本、打算长期留下来的朋友聊了不少。加上这次我自己也终于能听懂点日语,能更真切地体验当地的日常人文,我发现日本人(主要以东京为例)的人生规划,和我们(上海打工人)真的挺不一样的。
整理了一下我听来的、看到的,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主要写有区别的部分,可能有些偏颇,期待更多即友的补充:
1. 支出 💰
(我按支出占比从高到低写)
🏠 住:
大多数中国人最大的一笔花费是房子,但日本人这块轻松太多了。很多人一辈子租房,租金大概是上海的三分之二。别小看这三分之一的差距,每年能省出两三万甚至五万块人民币,购买1-2个大件了!
更关键的是,日本的租房体系很稳定,房产公司造了很多楼专门用来出租的,不会出现房东卖房就得搬走的情况。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资产,人们考虑的更多是房子的功能性:离地铁近不近、街区氛围、离公司远不远,而不是“是否拥有”。这种稳定、务实的租住文化,其实挺影响整个人生节奏的,很多人真的没了“必须买房”的压力,规划也更灵活。
🍚 吃:
东京吃饭真的贵。几乎没有人均100元以下的餐厅,也没什么团购优惠。很多小店还只收现金。
但另一方面,很多公司有食堂,便利店的便当也能糊弄一顿又顶饿。真正生活的人其实不会天天下馆子。
整体算下来,吃饭成本大概是上海的1.5倍左右,但如果把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存支出,也还挺能接受的。
🚗 出行
出行这块,上海完胜。
无论是地铁、打车还是共享单车,上海的价格和便利程度都高太多了。东京的通勤成本大概是上海的两三倍(甚至更高),对游客尤其明显。
说实话,如果东京的出行能做到上海那样方便一点,整个城市体验会更舒服很多,但考虑日本整体社会的稳定诉求,我估计这个想法是不会实现的😭
🛍️ 购物
日本人好像真的不太存钱,不过我觉得他们花钱很有章法。
在东京,钱能很直接地换到生活质量的提升。好多朋友都会把每个月收入的一部分,专门留作“买一个好东西”的预算,然后周末逛街挑选。
这带来的影响是线下商场人气很旺,服务也很好。那种“挑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东西”的满足感,是直播间蹲一晚上省下几十块完全比不了的。
这里的消费逻辑更偏“品味”而不是“性价比”,买东西的过程,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2. 收入 👛
日本整体是个“平均社会”。大部分东京人的税前年收入在500–800万日元(约25–40万人民币)之间,占比大概一半以上甚至更多。
我感觉在上海,差不多一半的人年收入是15–30万人民币(可能我样本偏互联网行业)。
所以东京虽然开销高,但因为大家收入相对平均,加上不太存钱,他们能把更多预算放在提升生活体验上。那种“消费决策”是很理性的:花钱不是乱花,而是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总的来说,东京的生活便利程度确实不如上海——外卖、打车、支付、物流、超市都不如。但它有另一种幸福:
你赚到的钱,能变成你喜欢的东西,回到你自己身上,这种幸福,不是效率带来的,而是“我在为自己活”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日本街头帅哥靓妹更多的原因?
这次旅行我有点理解了东京人的节奏感——不是忙着“变得更好”,而是在努力“活得更喜欢”。
也许幸福并不是“生活越来越方便”,而是“生活越来越像自己”。
东京在这一点上,反而比上海更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