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Duckyo
17关注95被关注1夸夸
一个全栈视频策划 |Base 北京
做有趣的东西,拿得出手的内容
置顶
Duckyo
3月前
作为一个视频策划,之前我一直想做一个自己的作品及网站。之前使用过 Notion 和一些建站工具来维护自己的作品内容,一直没找到一个能用得住的产品或者方式。

最近半年,我发现 Craft 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在内容的排版美观和自定义方面取得很好平衡的文档工具。我目前已经把所有的内容迁移到了 Craft 上面,可能之后长期都会在这里进行一些内容创作。

使用 Craft 也不会有什么网络问题,在国内分享给别人也可以直接打开,而且排版确实还比较美观。

作品集 Portfolio And Blog

00
Duckyo
9天前
《海绵宝宝》里的鱼还是应该待在动画里比较合适,把图一改成了图二顺眼多了🥹。这几天试下来最难控制的还是这种有花纹、布料材质还有细微差异的毛绒,手办反而简单,只需要思考哪些场景有意思就好了。
00
Duckyo
10天前
在上海街头,小野一下就好👌

#AIGC创作大赛·夏日
00
Duckyo
10天前
做了一套秋日主题的 LABUBU 场景图,顺带研究出了一套提供产品图和主题关键词,就能生成对应主题场景描述的提示词。
00
Duckyo
1月前
使用 AI 编程工具 Trae 制作了一个 Popclip 插件,可以实现选中文本一键通过 API 保存到 Cubox ,欢迎试用。

github.com
00
Duckyo
2月前
WPS 是有什么大病吗?每次打开软件就申请访问其他 APP 的权限,我不管同意还是不同意,每次都要弹出来,能不能不做这么恶心的用户体验?@WPS
40
Duckyo
3月前
北京地区,寻求一份内容运营、市场营销相关的工作机会,个人简历在下方

作品集 Portfolio And Blog

00
Duckyo
3月前
这两天做了一个有意思的项目:《测测你的职场 MBTI:你是哪种职场动物?》点击下面的链接,经过 10 道问答题,得出你的职场动物属性。纯属业余个人兴趣,页面设计和逻辑还有待提高,仅供娱乐。

duckyo.duyn.cc

感谢「Love Art 星流」对本项目的图像生成支持,让我能通过描述需求的方式生成 10 张风格统一、类似 MBTI 的多面体小人结果图,为项目奠定了核心视觉基础。

感谢「Flowith 」提供的页面基础玩法设计与部署支持,为项目搭建了完整的页面逻辑框架;

感谢「Trea 编辑器」对本项目页面代码逻辑的优化与整合,让交互体验更流畅;

感谢「Vercel」的免费静态网站部署服务,让作品得以顺利上线:

感谢「Figma」在页面文字布局与排版上的助力,让信息呈现更清晰有序;

最后感谢「Cloudflare」提供的 免费 DNS 解析支持,保障了项目的稳定访问。
20
Duckyo
3月前
像《诡秘之主》这种世界观庞大的内容,无论是影视化、还是动漫化,最难的地方就在于IP改编的力度和把握。既要讨好原著粉丝,又要努力扩大原本小众IP的圈层。

就像《三体》的改编一样,编剧总得想办法降低《红岸基地》这部分对于大众的门槛。《诡秘之主》里克莱恩穿越后逐渐融入新世界的过程也是一样。

说起来《红岸基地》这部分内容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最后还是靠一个播客讲了一遍世界观,才算真的能看进去。但《诡秘之主》的有声书我听了很多次,却始终没能坚持到真正感兴趣的地步。

有一位做动漫行业的老师曾经和我说,《诡秘之主》开播以后的热度水平,其实代表了 2025 国内2D动画内容的热度天花板。

上周我看了两集,感觉还是差一口气,就在一个临界点。这种小众但又是大IP的影视化或者动画化改编,要么就别投入太多精力,但如果真的要做,就一定要下足功夫,下猛料,甚至要像《蜘蛛侠纵横宇宙》那样,把内容和美学做到溢出来,可能才有机会才能真正把它推起来。

如果第一次对释出没有觉得特别惊艳,后面想要带动热度其实挺难的。很考验制作和传播物料的人的功底了,能不能通过有趣的二创或者其他内容,把内容的爽点传递给原著粉以外的观众,期待后续的更新。
00
Duckyo
3月前
我觉得,现在的AI PPT工具普遍缺乏一种精心设计的美感。

很多这类软件都宣称,给个主题或一段话,就能生成一份内容和美观兼备的PPT。但实际上,任何真正拿得出手、能当案例的作品,都离不开前期的精心筹划和后期的反复调整,这样才能在内容与视觉上达到理想的平衡。

我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训练数据和底层逻辑。像代码、文字或图像生成,在各自领域都有海量的数据和风格可以学习。但对于PPT,目前可能只有一些排版的规范,却还没有一个大模型是真正为PPT这种复杂的应用场景而打造的。

所以,大多数AI PPT的实现逻辑还是“先生成网页,再转换为PPTX”。这就从根源上决定了它的成品更像一个静态网页,而不是一份在排版和审美上都经过深思熟虑的演示文稿。

这种感受我最近体会特别深。在我花了一周时间手工打磨一份PPT后,再对比之前试用的AI工具,感觉非常明显:一旦要用在某个实际的重要场景,我还是得回归传统,自己找模板、找参考,然后一页一页地手动排版。

很难指望AI能从0到1帮我做出一份令人满意的作品。

因此我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分化的。大部分只是为了敷衍了事的PPT,或许可以用AI一键生成。但只要你想做出彩,做出能成为案例的作品,就依然需要像写分镜脚本一样,前期做好详尽的规划。

你需要提前准备好整体大纲、每一页的标题、希望呈现的内容,甚至配图和它们的主次关系。或许,把这样一份详尽的文档交给AI来执行排版,才是更合适的用法。当然,这对前期准备的要求非常高。

所以我认为,现阶段的AI在PPT领域,最合适的定位是解决某个“单一环节”的问题。比如,帮你写大纲,或者为大纲填充细节,或者找图,或者提供几种页面布局的逻辑让你选。最终,再由一个环节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而不是让AI自主决策一切。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垂直领域的PPT“Agent”工具。但它的工作模式一定是:在每一个环节都做精细化处理,并且不替人决策,而是提供选项,或者先生成几个Demo供人选择。一句话生成PPT的模式,大概率只会停留在入门和应急的水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