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对之前发布的可能要计划推出实施的K签证政策,是希望能至少先暂停推出,需要进一步多角度论证的
其中,至少先问一个核心问题:
AI和机器人发展是近在眼前的发展趋势,中国也是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国家之一,那么K签证计划引进人才里,按现在这个政策规定的引入标准,这样的老外「人才」所能提供的劳动力价值在未来短短几年内(都不要说长远)可被自动化、AI和机器人取代的比例是多少?
因为很快越来越多公众会意识到自动化、AI和机器人会取代越来越多人类劳动力岗位,这个取代浪潮面前,是不分文化、国籍和年龄的
现在这版公布的K政策标准下引入的人才和国内民众,在面对AI技术挑战面前,前者有什么反淘汰的优势吗?如果有,对国内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多少是积极的?多少是有可能引发更多风险的?
另外,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职业、行业最不容易被自动化、AI和机器人取代,如果有任何人给出信誓旦旦具体的答案,你都要小心,这是对充满超级不确定性的近未来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
在这个逻辑下,K政策真正能带来的对中国社会积极实际效果,到底还剩多少?
负责任的说法应该是:没人知道,没人能打包票
所以,要么先暂停,要么做非常小规模的试点,观察其中系统性漏洞可能,可能会被人利用的重大漏洞,没错就是会被印度人盯上的点,我其实是不反对小规模测试,因为可以让一些专业钻漏洞的人,引蛇出洞,如果这个政策长期真正有益,且有效应对AI时代的变革,那么积极去有效打补丁也是好的
就怕没做好论证和小规模试点和风控应对,就大范围推广,最后要面对亡羊补牢的局面,甚至扩大化引发对执政体不信任,乃至扩大化,那个后果是没人能承担得起的
我看过有位博主做的一期播客,的确加拿大玩脱放飞的低门槛移民政策肯定不可取,相反日本严重老龄化无奈采取的过度保守、「只要劳动力不要人」的自体经济发展活力锁死策略,也是中国未来的前车之鉴,足够警示
而此刻正在发生、闹得美国鸡飞狗跳的美国H-1B签证闹剧,主要诱因就是被印度人给盯上,系统性主动攻击这个工作签证的漏洞,直接加剧了两党内部撕裂和社会分裂,难道给的镜子照得还不够清楚吗?
上面针对正在发生的加拿大、日本和美国还在正在教的「学费」,其中的教训,对应的风控点,咱们自己的这个K签证的真的都正经应对梳理过吗?有分别对应的限制和风控吗?
如果有,是否在政策正式实施前,有必要向公众具体说明,保持沟通,避免公众更多的担忧
基于此,开头我才会说,这个K签证如果没做前期充分技术性论证和对公众充分沟通之前,至少先暂停实施
我关心这个话题,真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已经奔50岁去了,我为了自己和身边朋友们的后一代考虑吧,各种社会议题,还是想想二三十年后,是不是一个你我都热切期待去拥抱的一个未来,哪怕继续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但希望总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