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风.逍遥
75关注381被关注2夸夸
厦门| 91年|运营|兴趣PPT、读书
风.逍遥
3天前
香薰精油(香氛机)怎么选?写给小白的1000字-攻略

上一篇文章写了空气循环扇,奈何这些风扇所谓的香薰功能,很差劲。

就算买了精油使用也是几乎没有味道的,还得是真正的——香氛机有明显效果。

但是比起香氛机,更重要的是精油的选择,毕竟是呼吸进入身体的东西,慎重点好。以下的文章原始资料来自精油卖家咨询➕深度思考ai辨证结合。

未必都对,但是起码能解决80%的问题了。

先看简单总结

第一步:认准 “油溶性➕天然植物精油”

直接看标签,优先选标注 “植物学名 + 萃取方式” 的,比如 “薰衣草精油(Lavandula angustifolia),水蒸气蒸馏”。这种是从植物中直接提取的纯精油,没加酒精、乳化剂等添加剂,虽然需要自己稀释,但香味天然,长期用更健康。

避开那种 “像水一样” 的香薰液(比如香薰机原配的大容量精油),它们大多是水溶性的,可能含人工香精,闻久了容易不舒服。

第二步:3 招快速辨真假

价格:柑橘类(甜橙、柠檬)5ml 18-50 元很正常;玫瑰、茉莉 5ml 要几百上千元;9.9 元包邮的 “玫瑰精油” 肯定是假的,光花瓣成本都不够。

香味:天然精油的香味有层次,比如柠檬精油,刚闻是清新的果皮味,过几分钟会透出点酸甜感,最后留一点淡淡的果香;人工香精从头到尾一个味,浓得刺鼻,闻久了头晕。

成分表:正规的会写清楚 “植物学名 + 萃取方式”,含糊写 “植物提炼油”“香料” 的,基本是混合油或香精。

第三步:入门级四大金刚

甜橙:香味像剥橘子,温暖又清新,全家能用(除了对柑橘过敏的人),100ml 水加 3 滴就行,性价比超高。

薰衣草:公认的 “万能油”,睡前用能帮着放松,100ml 水滴 2-3 滴,卧室里淡淡的香味很舒服。

茶树:气味清爽,有点像药草香,适合放卫生间或书房,能让空气变清新,100ml 水滴 3 滴足够。

柠檬:闻着就提神,写作业、加班时用,100ml 水滴 2 滴,瞬间感觉脑子清醒了。

2. 精油本质与分类:为啥油溶性更适合?

本质:植物浓缩的 “芳香能量”
香薰精油不是普通的 “香水”,而是从植物的花、叶、果皮等部位提炼的挥发性物质。简单说,就是把植物的香味和活性成分 “压缩” —— 比如 1 公斤玫瑰精油需要 6-8 吨玫瑰花瓣,1 滴茉莉精油可能来自 300 朵花。

这种浓缩特性让它香味强、效果明显,比如薰衣草的香气能让人放松,薄荷能提神,但也正因为浓度高,必须稀释后用,否则会刺激呼吸道。

关键区别:油溶性 vs 水溶性

油溶性纯精油(比如薰衣草、甜橙):不溶于水,滴进水里会漂在上面,形成一层油膜,所以必须加大量水稀释(100ml + 3-5 滴)才能用在香薰机里。但它保留了植物最原本的香味,没有添加剂,适合长期香薰。

水溶性精油(比如香薰机原配的):加了酒精或乳化剂,能和水融在一起,看起来像水,不用自己稀释。但缺点是香味单一,可能含人工香精,长期用不如纯精油健康。

误区:“纯精油”≠“适合香薰”
市场上的 “纯精油” 不一定都能用来香薰。比如薄荷精油对 6 个月以下的宝宝不好,可能影响呼吸;有些精油(比如肉桂)刺激性太强,香薰时会让人喉咙疼。所以选的时候,除了看 “纯不纯”,还要看 “适不适合香薰”。

3.香薰机怎么挑?

小白首选超声波

超声波香薰机:加水(纯净水) + 稀释后的油溶性精油,通过震动产生冷雾,既能香薰又能加湿,适合卧室、书房。

无水香薰机:直接用纯精油,不用加水,香味浓、扩散快,但价格高(几百元),新手暂时不用考虑,适合大空间快速增香。

加热式香薰机(香薰炉):靠蜡烛或电加热让精油挥发,高温会破坏精油成分(比如薰衣草的舒缓成分遇热会分解),还可能着火,不推荐家用。

超声波机选购 3 要点

看雾化片材质:选陶瓷或不锈钢的,耐油脂,不容易结水垢;别选塑料的,长期用精油会把它腐蚀坏。

水箱容量:100-200ml 刚好,够 4-6 小时用,太大了换水麻烦,容易滋生细菌。

问客服:“能不能加 3-5 滴纯精油?” 能明确说 “可以” 的才买,有些低价机型其实是加湿器改的,塑料水箱不耐油,加了纯精油会漏。

避坑:这些宣传别信

“送大容量精油”:送的基本是水溶性香精,不如自己买纯精油划算;

“零噪音”:超声波机都会有点震动声,完全无声的是劣质电机,雾化效果差;

“适用于所有精油”:噱头而已,得确认能兼容纯精油才行。

4. 其他扩香产品

扩香石 / 扩香木:简单但要控量

先把石头或木头擦干净,滴 2-3 滴纯精油在上面(比如薰衣草滴在扩香石上),让精油慢慢渗进去。它靠自然挥发,香味范围小(1 米左右),适合放床头或书桌,1-2 小时后香味淡了,补滴 1 滴就行。

3 个必须记的使用原则

浓度宁低勿高:新手总觉得 “香味淡就多加”,其实 3 滴在 10 平米房间够香 6 小时,多了会头晕,尤其宝宝和宠物对浓度更敏感。
时长不超 6 小时:就算香味好闻,也别让机器全天开,每天分 2 次用,每次 2-3 小时,中间开窗透透气。

按场景选精油:卧室用薰衣草(助眠),书房用柠檬(提神),客厅用甜橙(清新),别乱换。

5. 精油不适合所有人

精油的各种作用,谨慎相信。

特别是孕妇还有婴儿,还有养宠物的,买之前先问下商家。

不要直接涂皮肤:纯精油浓度太高,会灼伤皮肤

不要喝精油,不要乱混合精油,有些精油是相冲的。

密闭小空间不要久用:卫生间、衣柜这些通风差的地方,香薰超过 1 小时,精油分子堆在空气里,会让人头晕。

6. 进阶技巧

空间大小:10 平米内(小卧室),100ml + 3 滴够了;

20-30 平米(客厅),200ml + 6-8 滴,机器放中间,香味扩散更匀。

通风:别关紧门窗,留条小缝让空气流通,香味会更自然,尤其用檀香这类浓郁的精油,通风能减少闷感。

以及,智能化。

某些香薰机可以接入米家或者其他智能平台,实现更多档位的香薰机的调节,比如香味浓度,以及定时开启和关闭香薰机,对于懒人来说,是大大的方便。

要是喜欢开启香氛机的仪式感,那就选普通香氛机就行,每次要用的时候就点击开启以下。

总之,欢迎指教,谢谢。
00
风.逍遥
8天前
空气循环扇怎么买?一篇看懂不花冤枉钱

一、先搞懂:循环扇和普通风扇,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买循环扇前,最容易踩的坑就是把它当成 “高级普通风扇”。其实它俩的 “工作目标” 完全不同:普通风扇是 “对着人吹降温”,循环扇是 “搅活全屋空气”。

普通风扇的风是 “散的”,大扇叶慢慢转,吹到身上能感觉到凉快,但吹久了容易头疼、关节不舒服。

循环扇不一样,它的扇叶小、转得快,再加上聚风的风道设计,风像 “小柱子” 一样能扎很远(一般能吹 8-15 米)。它的核心本事是打破房间里的 “空气分层”—— 夏天空调房里,冷气沉在地面,天花板附近还热;冬天暖气房里,热气飘在头顶,脚边还是凉的。循环扇一吹,就能把这些冷热空气搅均匀,让全屋温度差不多。

但它也有短板:单独用它降温,还不如普通风扇舒服。它的风比较 “硬”,直吹久了比普通风扇更难受。所以千万别指望买个循环扇替代普通风扇,它的核心价值是 “辅助”—— 帮空调、暖气更给力,让空气动起来。

二、这些场景买循环扇,才算用对了地方

1. 空调 / 暖气房的 “最佳搭档”
15 平米以上的房间开空调,总有些角落 “被冷落”—— 离空调近的地方冷得想盖毯,远处还热得冒汗。这时候把循环扇放在空调斜对面,别对着人吹,让风往斜上方送,冷气很快就能 “跑” 遍全屋。人舒服了,空调也不用频繁开关机,还能省点电。冬天开暖气也一样,循环扇能把飘在天花板的热气 “压” 下来,脚边就不凉了。

2. 密闭空间想换气,它比开窗快一倍
梅雨季关窗防潮,房间闷得像蒸笼;厨房做完饭,油烟味半天散不去;冬天开暖气,门窗紧闭,呆久了头晕脑胀…… 这些时候循环扇就派上用场了。把它放在窗户旁边,对着房间中间吹,再开一条对面的窗缝,空气流动速度能比单纯开窗快一倍,浊气很快就被 “推” 出去了。

3. 怕风扇吵的人,用它辅助睡眠更舒服
夏天怕热,但普通风扇直吹又吵又容易着凉。循环扇的睡眠模式风速低、噪音小,虽然风力弱,但能让床周围的空气慢慢流动,不至于闷出一身汗。不过要记住,它的睡眠模式风力比普通风扇小,别指望靠它直吹降温,能让空气不 “闷住” 就够了。

4. 春秋季用它,比开空调省多了
春秋季不冷不热,但房间里可能早上凉、中午热,或者阳光照到的地方热、背阴处凉。循环扇开低档位,能平衡温度,不用频繁开关窗,比开空调省电多了。

但要注意:10 平米以内的小房间,或者就想对着人吹降温,普通风扇更实在,别花冤枉钱买循环扇。

三、选参数看这几点,别被商家忽悠
循环扇的参数不少,但核心就几个,按重要性排个序,照着选基本不会错。

1. 最低档噪音:影响睡觉的 “生死线”
对大多数人来说,循环扇最常放卧室,晚上要是吵得睡不着,再强的循环能力也白搭。国际上建议,睡眠环境噪音≤40 分贝(大概轻声说话的音量)算合格,≤30 分贝(接近图书馆的安静程度)算优秀。

但这里有个坑:商家标的 “分贝值” 很多是实验室数据,实际用的时候,房间墙壁反射、摆放位置都会让噪音变大。比如有的风扇标 “28 分贝”,但放床头能听到滋滋的电流声,这就是电机或扇叶设计没做好。

选的时候注意:最低档噪音超过 35 分贝,哪怕宣传 “静音”,浅眠的人晚上可能也会被吵醒。直流变频机型通常噪音更低,有些能做到 25 分贝左右,开一整晚都可能忘了它在转,这种才适合卧室。

2. 最高档风量:越大,循环效率越高
风量的单位是 m³/h(每小时能送多少立方米的空气),数值越大,搅动空气的能力越强,换气、平衡温差就越快。20 平米的客厅,想快速驱散油烟味,风量至少得 1000m³/h 以上;15 平米的卧室,800m³/h 左右就够用。

别把 “风量” “风速” 搞混了:风速快但风量小的风扇,风像细柱子一样冲得远,但覆盖范围窄;风量大但风速中等的,风更 “铺开”,能带动更大范围的空气流动。所以重点看 “风量”,风速只是参考。

3. 送风范围:3D 摆头比 2D 实用多了
送风范围看能不能 “摇头”,分 2D 3D 两种:2D 只能左右摇(一般 120° 左右),3D 能上下 + 左右摇(上下通常 90°,左右 120°)。大房间里,3D 摆头的优势很明显,比如卧室放床尾,3D 摆头能把风送到天花板再反射下来,整个房间的空气都能被带动。

另外,摆头角度最好能固定。比如有时只想让它吹 60° 范围(比如对着客厅角落),能固定角度会更灵活。买之前可以看看用户评价,确认摆头顺不顺畅,有没有 “卡顿” 的问题。

4. 电机类型:直流变频的比普通的耐用
电机分直流变频(认准 “BLDC” 标识)和普通定频两种。直流变频电机寿命长(一般 10 年以上),噪音低(比定频电机低 10-15 分贝),还能多档位精细调节(比如 100 档)。而定频电机噪音大、费电,档位少(通常 3-5 档),用久了碳刷磨损,噪音会越来越大。预算够的话,优先选直流变频的,长期用着更舒服。

四、功能别贪多,这些才是真刚需
循环扇的功能越来越花里胡哨,但很多是 “看着有用,实际没用”。按实用度排个序,帮你分清主次。

1. 多档位调节(尤其是 10 档以上):最影响使用感
档位越精细,越容易找到 “噪音能接受且风量够” 的平衡点。比如 6 档的风扇,可能 “3 档噪音稍大、2 档风量又不足”,中间没过渡;而 100 档的风扇,能在 “28 档” “32 档” 之间找到精准档位 —— 噪音只高一点点,风量刚好够循环。

不同场景需要的风量差很多:白天客厅换气可能要 50 档,晚上卧室睡觉可能只需要 20 档,深夜降温后得降到 10 档。档位少的话,要么 “不够用”,要么 “太吵”。

2. 智能温控:有用但别迷信 “全自动”
智能温控就是风扇能根据房间温度自动调档位,比如 28℃用 3 档,30℃用 5 档。温度波动大的时候有用,比如刚回家开空调,室温从 32℃降到 28℃,风扇会自动从高风速降到低风速,不用手动调。

但它也有局限:室温稳定时(比如空调一直定在 28℃),风扇可能长时间维持同一档位,显得 “没用”。而且部分机型传感器不灵敏,温度波动 1℃以上才调档,反应有点慢。所以这功能是 “加分项”,不是 “必需项”。

3. 清洁方便:比 “抗菌材质” 更实在
风扇用久了,扇叶和底座会积灰,不仅影响风量,还可能滋生细菌。如果扇叶拆起来要拧一堆螺丝,或者得用螺丝刀撬,大多数人会懒得清洁,最后风扇越用越差。

一定要选 “免工具拆卸” 的,比如卡扣式、磁吸式设计,轻轻一掰就能取下扇叶,用水冲一冲就行。定期清洁比依赖 “抗菌材质” 靠谱多了。

4. 控制方式:离线语音>顶部按键>APP>红外遥控
离线语音最方便:睡前不想起身,喊一句 “风扇调小一档” 就行,尤其适合老人和小孩。
顶部按键次之:日常操作直接按,不用弯腰(底部按键得蹲下来)。
APP 控制适合 “智能联动”:比如和空调绑定,空调开了风扇自动启动;但依赖网络,信号不好时会卡顿。
红外遥控最鸡肋:得对准风扇的接收头,要是风扇正在摇头,经常 “对不准、控不了”,还容易丢遥控器。

至于滤网、香薰、杀菌这些附加功能,大多是噱头。滤网顶多挡挡猫毛,对除甲醛、PM2.5 没用,还会降低循环效率;香薰味道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还可能引发过敏。别为这些多花钱。

五、避坑指南:这些宣传别轻信
1. “20 分贝超静音”?看看用户夜间评价更靠谱
商家标的分贝数多是实验室数据,家里有冰箱、车流等背景音,实际噪音会更大。比如某风扇标 “28 分贝”,但用户反馈 “放床头能听到滋滋声”。避坑的办法是多翻用户评价,尤其是 “夜间使用反馈”,比如 “开 1 档能否听到声音”,比数字更真实。

2. “送风 15 米”?不如看风量参数
商家说的 “送风距离” 是在空旷环境下测的,家里有家具、墙壁,风会被挡住,实际距离可能打对折。比如某风扇标 “12 米送风”,但放客厅(长 8 米),对面墙角几乎没风。其实风量(m³/h)更重要,数值越大(比如 1000m³/h 以上),风的 “穿透力” 越强,哪怕有障碍物,也能带动空气流动。

3. “能除甲醛、净化空气”?别交智商税
“负离子净化”“滤网过滤” 的循环扇,实际效果微乎其微。负离子浓度不够,还可能产生臭氧(刺激呼吸道);滤网大多是防尘网,对 PM2.5、甲醛没用,还会降低循环效率。真要净化空气,单独买空气净化器更靠谱。

4. “直流电机”?得看是不是 “无刷变频”
直流电机分 “有刷” “无刷”,只有 “直流无刷变频电机” 才静音、耐用。某风扇标 “直流电机”,实际是 “有刷”,用半年后噪音越来越大 —— 因为碳刷磨损了。避坑的办法是认准 “BLDC 直流无刷变频电机” 字样。

六、最后总结:这样选准没错

循环扇的核心是 “让空气循环”,适合空调 / 暖气房、大房间、密闭空间。选的时候:

优先看最低档噪音(影响睡眠)和最高档风量(影响循环效率);

功能上,多档位调节和清洁方便是刚需,智能温控和离线语音是加分项,附加功能基本可以忽略;

避开宣传噱头,多参考用户实测评价,尤其注意夜间噪音和实际送风效果。

记住,好的循环扇是 “隐形” —— 你能感觉到空气舒服,却几乎忘了它在运行。
9667
风.逍遥
3月前
音乐小白,如何为耳机挑选合适的—小尾巴?

如果你还不知道,那么就往下看吧 😃

一、啥是小尾巴?

1.小尾巴是一种便携式音频设备,其核心功能
数字信号解码:将电脑、手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放大:通过耳放电路驱动耳机,提升音质和动态表现。
常见的是,一边是3.5mm接口,另一边是Type-C接口。

2. 核心参数详解
(1)DAC 芯片
DAC 芯片是小尾巴的核心,直接影响音质上限。
(2)芯片选择建议:

发烧友顶级音质档 千元级别

AKM AK4499EX(温润人声旗舰)

ESS ES9038PRO/ES9039(解析力怪兽)

AKM AK4191EQ+AK4498(AKM新一代旗舰组合)

Cirrus Logic CS43198(均衡自然旗舰)

ESS ES9018K2M(经典参考级)

适合人群:用着2000+耳机的烧友,追求极致细节和动态

高性价比音质档

CS43131(小CS43198)

ES9068AS(中端王者)

AK4493S(AKM次旗舰)

ES9038Q2M(小ES9038)

ES9281AC PRO(集成方案最优)

适合人群:想明显提升音质但预算有限的用户

入门升级档

ES9219C(百元神芯)

CX31993(性价比之王)

ALC4040(苹果转接头同级)

ES9280(老牌稳定款)

AK4377(低频增强)

适合人群:只想比手机直推明显好一些的用户

小贴士:

AKM芯片(AK4499EX/4493S)适合听人声、爵士

ESS芯片(ES9038/9068)适合听器乐、电子

Cirrus Logic芯片(CS43198/43131)三频均衡最杂食

建议先确定预算,再根据常听音乐类型选对应风格的芯片~

(2)推力参数
推力需与耳机阻抗匹配,避免 “推不动” “底噪炸”。
16 - 32Ω(低阻):推力需求 20 - 60mW,推荐杰仕声 JM60 Pro(60mW@32Ω),适配公式为推力乘以阻抗,如 60×16 = 960mW・Ω。
32 - 100Ω(中阻):推力需求 50 - 100mW,推荐飞傲 KA17(150mW@32Ω),150×32 = 4800mW・Ω。
100Ω 以上(高阻):推力需求 100 - 300mW,推荐乐彼 W4(300mW@32Ω),300×100 = 30000mW・Ω。

注意事项:
低阻耳机(如 16Ω)需选择低增益模式,避免底噪放大。
高阻耳机(如 300Ω)需高推力,否则声音会发闷。

(3)底噪控制
底噪(μVrms)是衡量小尾巴纯净度的关键指标。底噪越低,背景越黑,细节越清晰。
<1μVrms:极低(行业顶级),适用于低阻高敏耳机。
1 - 3μVrms:优秀,适用于中高端耳机。
3 - 5μVrms:一般,适用于高阻低敏耳机。
5μVrms:不推荐,容易放大底噪(慎选)。
(4)线材材质
线材材质影响信号传输效率和音质表现:
单晶铜:低电阻、高频通透,适用于低阻耳机(如 16 - 32Ω)。
镀银铜:增强高频延展性,适用于中高频表现要求高的耳机。
纯银:透明度高、低频弹性好,适用于高端耳机。
合金线:成本低、性能均衡,适用于入门级耳机。

搭配建议:
低阻耳机:优先单晶铜或镀银铜,避免高频刺感。
高阻耳机:选择纯银线,增强低频下潜。

二、小尾巴的选购步骤

1. 选购决策树
确定耳机参数(阻抗、灵敏度)。
筛选小尾巴(推力匹配、底噪 < 1.5μV)。
对比芯片(优先 CS43198 ES9038Q2M)。
测试线材(单晶铜或镀银线)。
实际听感验证(播放无损音乐,对比细节和动态)。

三、更多小尾巴挑选要点

接口类型
Type - C/Lightning:需确认设备兼容性(如部分手机需设置独占模式)。
USB - B:适合台式机或外接音箱。

品牌与售后
大厂产品:飞傲、艾巴索、乐彼、杰仕声等,质量和售后有保障。
小品牌风险:可能出现底噪、断连等问题,慎选。

七、总结:如何选到最适合的小尾巴?
优先满足耳机需求:低阻高敏耳机需低底噪 + 适中推力。
关注芯片与线材:CS43198 ES9038Q2M 芯片 + 单晶铜线为黄金组合。
避免盲目追求参数:底噪 < 1.5μV、推力匹配即可,无需过度堆料。
实际测试:播放无损音乐,对比细节、动态和底噪表现。

通过以上方法,即使是音频小白也能选到一款性价比高且适配性佳的小尾巴,大幅提升听歌体验。

有懂行的朋友,请多多指正,谢谢
92
风.逍遥
3月前
买灯,你买对了吗?落地灯&卧室台灯&电脑屏幕挂灯-选购指南

最近刚好集中在看灯,各种灯,然后就顺手写了一下攻略,希望能帮到大家。

——落地灯选购要点

一、适用场景

当需要辅助灯光照明,且原房间亮度不够时,就需要购买落地灯。

二、电源选择

市面上有一种号称 10W LED 落地灯,采用 USB 充电,这种明显不靠谱,因为 USB 供电不稳定。除非是 type c 支持 pd 充电的 20W 快充,或者有 DC 充电口(那种圆圆的,插在插座上),这样相对靠谱些。若使用 USB 充电,还得自己配 5V 两安的充电头,这种情况就不靠谱。

三、关键参数

瓦数与流明对应关系:每个灯的瓦数对应一定流明,一般 10W 左右对应 900 流明比较合理。若标着 10W 却声称有 5000 流明,这种千万别买。
光效计算:瓦数、光通量和光效关系密切,若 11W,光通量为 886 流明,那么光效就是 80lm/w,这样的数据在 LED 灯里算不错的,一般 LED 灯光效在 60-80lm/w。选灯时更该关注流明,即总的光通量,问清总的光通量,就能算出灯效,灯效越高越好,意味着能耗控制更好,更省电,也更不容易坏。

四、外形与摆放

灯的形状要看使用目的,如果用在电脑桌旁,建议买长条形的;要是放在床头用于阅读,应选择圆形灯罩。

五、认证与避坑

在淘宝或京东搜索落地灯,会发现很多家详情页很像甚至几乎一样,这些大多是贴牌的,或者只是销售公司拿别人产品来卖。最好向商家要 3C 认证,有 3C 认证的产品一般是插 220V 电的,而非 USB 充电接口的。虽说 3C 认证不是最具说服力的,但厂家为此付出成本,相比不愿付出此成本的厂家,相对靠谱些。

——卧室台灯选购要点

一、类型选择

如果打算在卧室用灯,可以采用圆盘状台灯。考虑到占地问题,若床头背板宽度合适,可选择夹式台灯,一般夹式台灯是硅胶材质,能随意折叠调整方向,夹在床头便于调整灯光方向。

二、使用技巧

使用台灯时,不要直接对着手机、电子阅读器或书本屏幕直射。若右手拿屏幕,就把灯放在左边,将灯的方向向上,朝着天花板和墙壁的夹角方向调整,尽量使灯的方向比屏幕中心点位置高 30cm 左右,利用灯光漫反射,这样不刺眼。

三、核心参数

流明与瓦数:买灯要问卖家这款灯的流明是多少,卧室阅读灯比较适合的流明在 300-500 左右,瓦数一般在 5W 附近。商家通常只标瓦数,所以一定要问流明,因为光通量和瓦数决定光效,光效越高越好,代表更省电、能耗控制好且不易坏。
显色指数:显色指数最低 80,也是越高越好。
充电与电池:最好选择自带电池且是 type c 充电的,现在还有不少是传统 micro USB 充电。电池容量越高越好,但价格也更高,可自行权衡。
色温调节:一般来说,4000k 的色温比较适合阅读。这种台灯一般提供 3-4 档色温与亮度调节,有的亮度和色温可分开调,有的是一起调,比如中间档可能是 60% 亮度和 4000k 色温,适合阅读;最低档可作夜灯。
蓝光防护:最好选择有 RG0 级蓝光豁免的,对眼睛好。

——屏幕挂灯选购要点

一、核心参数

光通量和照度均匀度:光通量是核心参数,像我自己的 27 寸显示器,光通量在 800-1200 流明较合适。要重点问照度均匀度,其数值越低越好,高了会造成光线明暗不均,别只看瓦数,要问流明。
光效:光效等于流明除以瓦数,越高越省电,LED 灯光效正常在 60-80 流明每瓦。
色温:办公选 4000k 左右较好,娱乐选 2700k 左右合适。
显色指数:越高越好,至少达 80。
调节方式:选能自行调节色温与亮度的。
蓝光和频闪:选 RG0 豁免级蓝光、无可视频闪的。

二、使用注意

光源显示:挂在电脑显示器上,若屏幕挂灯有亮着的显示(如触摸屏的开关字样),会影响视觉,不利于聚焦屏幕,最好是全黑或暗色调;坐着能看到微微灯源的屏幕挂灯不要买,很多产品都会这样,所以要买回来实际测试才知道。
安装与尺寸:屏幕挂灯多是硅胶夹,要轻便,避免挤压显示器。以 27 寸显示器(长约 60cm)为例,屏幕挂灯长度选 40-50cm 左右,灯头高度能调节,避免直射屏幕。
照度测试:有条件可买几十块的照度仪,想省事安卓手机可下载类似软件,能大致查看中心照度是否达标,不同场景中心照度标准不同,可搜索了解,用手机放在键盘上测照度,大于 500 勒克斯较好。

三、与落地灯对比

屏幕挂灯是局部照亮,书桌区域亮,走出该区域暗;而高度和灯管长度长些的落地灯,能照亮更大范围,房间亮度均匀性更好,具体选择因人而异。

总结——选购灯具需遵循三大原则:

场景优先:电脑旁选长条形落地灯 / 屏幕挂灯,床头阅读选圆形落地灯 / 夹式台灯,按需匹配外形与摆放角度。

参数核心:抛开 “唯瓦数论”,重点关注流明(光通量)、光效(lm/W)、色温(4000K 通用)、显色指数(≥80)、蓝光等级(RG0 豁免级)。

认证与实测:索要 3C 认证排除贴牌货,有条件用照度仪实测照度,手机软件可作简易参考。

市场上灯具参数虚标、设计缺陷等问题普遍,不盲目信 “大牌” 或低价噱头,结合使用场景抠细节,才能避开 90% 的坑。
00
风.逍遥
3月前
新手选阅读器,为啥我选择kpw5?

咱们先从挑选标准说起,再拆解产品细节,最后附上实用攻略,全程无套路只说干货。

一、挑选电子阅读器的黄金法则

买电子阅读器就像挑眼镜——戴着舒服最重要。真正影响阅读体验的,逃不开这三个硬指标:屏幕尺寸、显示效果、翻页流畅度。

1. 屏幕尺寸:黄金分割的艺术
市面上主流的6-7寸屏不是偶然。这个区间既能让文字舒展不局促,又不会大到像举着块平板。KPW5的6.8英寸堪称教科书级设计:单手握持轻松,躺沙发举着不累,放包里也不占地儿。那些10寸以上的大屏更像是为批注文献准备的,真要沉浸式看书反而容易分神。

2. 显示效果:纸张感的终极追求

这里藏着两个核心技术:
- Carta电子墨水屏:KPW5搭载Carta1200技术虽不是最新的1300,但300ppi的像素密度已足够让文字边缘锐利如印刷品。对比某些200ppi的"马赛克屏",看半小时就能体会什么叫"眼睛被温柔以待"。

- 光影魔法:17颗双色温阅读灯不是炫技。实测比前代5颗灯的光线均匀度提升三倍,夜间读书再也不会出现"上半截亮瞎眼,下半截看不清"的尴尬。冷暖光智能调节更是贴心,白天冷光专注,夜晚暖光助眠,比单色温机器人性化太多。

3. 翻页体验:决定阅读节奏的关键
用过电子书的人都知道,残影就像书页上的油渍一样恼人。KPW5的Regal刷新算法配合独家翻页动画,让翻页过程几乎察觉不到闪烁。对比某些国产阅读器"闪黑屏"的粗暴刷新,这种丝滑感会让你忘记在用电子设备。

二、KPW5的独孤求败之路

1. 系统生态:专注者的天堂
封闭系统是把双刃剑。不能装微信?确实。但换来的是零广告弹窗、无后台偷跑,打开即读的纯粹体验。实测待机时长吊打安卓阅读器:每天1小时能用三周,堪比诺基亚时代的续航神话。

2. 资源获取:没有围墙的花园
别被"亚马逊退出中国"吓到。美亚账号国内直连无压力,邮箱传书、数据线导入照常使用。想看网文?网页版微信读书照样跑得欢。至于盗版风险?醒醒,现在Z-library镜像站比奶茶店还多。

3. 二手市场的生存智慧
全新机1300元不便宜,但二手市场藏着宝,700元左右。建议优先找"三无"卖家:无拆修、无账号锁(就是可以注册亚马逊账号的,没有破解的)、无阴阳屏。验机时重点看序列号(避免末尾多0的翻新机),点亮屏幕观察是否漏光。小红书搜"Kindle贩子黑名单"能避坑80%奸商。

三、人机合一的进阶玩法
1. 传书绝学三式
- 邮箱大法:把epub文件发到亚马逊专属邮箱,自动云端同步
- 数据线直传:连接电脑拖拽文件,适合批量传漫画
- 网页黑科技:网页版微信读书,书签同步毫不费力

2. 光影调节秘籍
夜间阅读建议亮度调到8-10档,色温往暖色调偏两格。环境光不足时切记开台灯——KPW5的背光终究是补充光源,别让它孤军奋战。

四、为什么说它无可替代?

在二手700元价位段,KPW5就像班级里的六边形战士:显示素质打趴一众安卓机,系统流畅度碾压开放系统,续航能力让手机厂商汗颜。可能它不是功能最花哨的,但一定是让眼睛最舒服的。对于就想安安静静看本书的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消费降级,体验升级"。

当然,非要装番茄小说看网文的话,国产阅读器确实更合适。但话说回来,真沉迷网文的读者,恐怕早就捧着手机刷得起劲了不是吗?
00
风.逍遥
9月前
【家电维修与洗衣机选购经验分享】

今天来聊2个话题 电器售后维修的坑,以及洗衣机选购攻略。

先来聊聊售后的坑。

一、2次糟糕的售后

首先出场的是奥克斯洗碗机。用了8年左右,到了上个月才坏了,出现洗涤程序乱跳以及溢流的问题。

先叫了售后人员来看后,因为找不到产品编码,所以不能知道配件,所以没法维修。

后来在小红书上搜了相关视频,根据操作视频操作后问题未解决。

又找了第三方师傅,这个师傅换了一个小电容,换了一个进水管(我自己提前买的配件),还在电路板上操作了一些东西(我看不懂),一共花费 530 块(上门费+维修费+配件费),说是一个月内坏了可免费再修,一个月后就不管了。

过了几天,洗碗机又坏了,打电话叫师傅过来,师傅说忙,再找时间过来,主打一个拖延。

我说:既然这样的话,既然没维修好,而且再次过来也不确定什么时候,如果又坏,师傅又要跑过来,再折腾,一个月过去了,如果又没有修好,就比较尴尬了。

但是师傅开车过来帮忙也是不容易,退一半维修费算了,我不休了。这样不知道合理不?

维修师傅表示最多退 100 块。因为他自己开大奔出来维修,来回油费就去了100块,然后乱停车被罚了200块(我本来有准备了一个地方让他停车,他觉得大奔开进来不方便,就乱停路边),而且也确实帮我维修了。而且他觉得每次从他们的地方到我们这里要跑20多公里,很麻烦。如果退一半等于他亏钱了。

我说:其实,油费这么贵和被罚款不是我造成的啊。谁家好人开大奔出来维修啊,是我孤陋寡闻了。😂

维修师傅表示最多退 100 块。不然就看他什么时候有时间上门再维修看看。意思大概是反正拖过一个月就🆗了。因为这是工商局规定的,不然他就是维修好了再不行,就要重新收费。

最后,我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只能拿100块了事。后面我自己重新买了个新的洗碗机。

再来就是美的洗衣机。

也是用了8年一直都没问题,直到前几天突然甩干时声音巨大,像撞筒一样。

网上查看可能是减震器、三脚架、轴承坏了,这几个配件不贵,都买了,自己换100块钱以内,需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为要把洗衣机前面,上面,后面,全部都拆开。

不过,我还是报了美的售后。这个大哥每次都说明天上门,具体时间不一定。直到第三天才上门。

看了一圈,表示不确定是哪里坏了,让我先换两个减震器试试,160多块。

如果不行再考虑换轴承和三脚架,还说桶用了七八年可能要换。

我问报价是多少?他说得回去问下,后在我主动打电话询问下才报价,单独换一个轴承要 500 块,不包括其他配件价格。

但是我问美的在线客服,人工费 150,加上轴承加三脚架一起换,实际不到 300 块。

于是,我放弃了官方维修。

接着我发现咸鱼上有两种服务,一种是故障诊断,价格几块钱,师傅根据视频经验判断可能的问题和配件维修价格;另一种是维修指导,价格几十块,师傅视频在线指导维修步骤。

我选择第一种服务后,师傅判断可能是轴承和三脚架坏了,维修大概要六七百块,建议直接换新的,理由是用久了换配件,不晓得啥时候又坏了,而且维修价格不低。
后来,我换了新的洗衣机。

二、两次维修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

1.电器有质保期,选产品要考虑售后质保时间、产线存在时间、售后人员素质。

2.找第三方维修人员,可先在咸鱼或问懂维修的朋友判断问题,搜小红书、看淘宝配件价格,问售后官方费用,心里有个底。

3.判断电器坏了是维修还是更换,如果已经使用蛮久了,可询问官方售后和第三方维修价格,再对比购买新机器的价格,如果超过太多,就没必要维修旧机器。

4.买日用电器没必要买太贵,很多家用电器,实际上1000多可以了,2000左右,还不错,3000左右已经很顶了。买太贵了,维修起来很容易被拿捏,修也不是,换也不是。买个性价比的,坏了直接换新的,维修是需要时间成本和纠结成本的。

接下来讲讲如何挑选洗衣机,有哪些注意点。

1. 根据人口数量,确实购买的洗涤容量。四口之家,10公斤就够用了,当然买12公斤的,洗涤效果更好。大家都知道,洗衣机主要靠摔打,容积越大,摔打空间越大,洗涤效果越好。但是一样是10公斤,内桶的容积大小却不一样。有的60升,有的65升。所以,要问客服内筒直径和深度算出容积大小。

2. 看洗净比,1.08 左右就可以,越往上越好,目前最高是1.2。

3. 是否买洗烘一体。洗烘一体有冷凝烘干、热泵烘干、分子筛技术。
冷凝烘干成熟且性价比高。
热泵烘干价格昂贵,性价比低。
分子筛技术,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属于新技术。
我选择了冷凝风干。至于网上有很多人烘干风道很脏,根据某博主介绍是因为过量使用高泡沫的非机洗的洗涤剂,以及没有按时进行桶自洁导致泡沫累积。

4. 除菌除螨功能,高温消毒是所有机器都有的,普通家用有银离子或加紫外线除菌就可以,再贵就是臭氧和光等离子,性价比不高了。

5.问下减震器有几个。一般10公斤的有4个算不错,6个更好。

6. 售后质保政策。选择时间久一些的。至于售后人员质量,只能看天决定了。

7.选择一级能效(毕竟天天用)和变频电机(如果选直驱的,要看下算法如何,去网上看评论吧)。

8.一些特殊功能,如连接 APP 可按需选择。

9.智能投放洗衣液可按需选择,有也不错,没有也可以。

一些小小不成熟的经验,欢迎留言探讨。
4119
风.逍遥
11月前
哈喽,朋友们,今天带大家来看下,网上买肉类零食有哪些门道。

划重点
1、防腐剂
2、增味剂
3、钠&脂肪NRV

当我们在电商平台搜索肉类零食,特别是卤鸡腿啊鸡翅等等这些卤味零食的话,基本上跳出来畅销的,很多都是添加剂很多的。

各种添加剂不仅可以让味道变好,还可以节省成本。

零食嘛,能少吃一些就少吃,不过谁都有嘴馋的时候,这时候挑零食,当然也要挑个相对健康的,能少一些添加剂也好。

下面就跟大家聊聊,购买肉类零食的时候,有哪些门道。直接开始,希望能帮到你。

一、防腐剂
比较需要注意的防腐剂是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坏吃就不多说了,百度下就有。虽然是合法添加,但是平时能少吃就少吃含有亚硝酸钠的食品,在肉类零食当中, 卤味食品,香肠,火腿,午餐肉等等都有。
有得选的话,第一选择没有添加人工防腐剂的。防腐剂中,山梨酸钾凑合。看到有亚硝酸钠的,可以先排除,除非是在没得选的情况下。

二、增味剂
作用是增加肉的风味。
在常见的卤味当中,不管线上线下,很多(注意是很多,不是所有哈)都会添加一个超级增味剂,就是乙基麦芽酚。
品质很差的肉加了之后,你什么也不知道了,只会觉得怎么这么好吃呀,吃了还想吃。
乙基麦芽酚吃多了,可能造成肝脏和肾脏功能衰退,导致骨骼疏松。

所以,怎么说呢?

线下门店的话,尽量少吃卤味,因为不知道店家到底有没有添加。

线上产品,因为都有配料表可以先查看有没有,有的话,就不要买了。

除了乙基麦芽酚之外,还有一个常见的呈味核苷酸二钠,这东西是增加鲜味的。

长期过量摄入会大大提高尿酸水平,可能诱发痛风。

有人会说,怎么会大量摄入呢?问得好,因为除了卤肉类产品会添加之外,更加日常使用的耗油、酱油,鸡精等等增鲜调味剂很可能都有。

所以这东西啊,也是能少就少,别期待那种万一没事的侥幸心理。

三、钠&脂肪NRV
除了上面说的添加剂,购买零食的时候,还要多看下营养成分表。

我觉得比较需要关注2个指标,就是钠含量和脂肪含量。咱们国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饮食都是重盐重油重糖,很多时候都已经超了。

所以,记得看下营养成分表。
钠(NRV%),等等,这个nrv%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简单说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每日钠推荐摄入量为2000毫克。那么比如说某零食营养成分表中显示,钠nrv%是20%。那么究竟是这个产品中含的钠,占了2000毫克中的20%,也就意味着如果想要不超标,其他地方摄入的钠只剩下80%。

建议多对比,尽量选择少盐少脂肪的。实在很想吃的话,一次性不要吃太多。

最后总结下;
1、有乙基麦芽酚的不买。
2、有亚硝酸钠和呈味核苷酸二钠的不买。
3、钠、脂肪尽量选择低的。

我花了一些时间在电商平台一通找,好不容易找到一些配料表还算相对干净的产品,真是不容易啊。

希望也能帮到你。
02
风.逍遥
11月前
哈喽,朋友们,今天带大家来看下,网上买火锅食材(下面以牛肉丸为例子来说明)有哪些门道,希望能帮到你。
划重点
1、牛肉含量&牛肉部位。
2、保水剂
3、防腐剂

叠个甲,按照国标生产的都是可以买的。

但是,如果你想买配料表更干净的,可以继续往下看。

配料表中添加各种东西都是有其必要性的,所以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添加。

举个小例子,如果牛肉够好,就不用再额外使用什么水分保持剂和鲜味剂,好牛肉本身已经能够提供。

下面是正文:

一、牛肉含量&牛肉部位。
我们以最出名的潮汕牛肉丸的标准(T/CZBXBZ 01-2021)来看:
牛肉含量不小于80 % ,且不含其他动物肉。
不添加大豆蛋白等非肉类蛋白质。
可以加适量水、食用盐、味精、食用淀粉
他食品辅料(含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以,最推荐配的料表:鲜牛肉、食用盐、食用淀粉、蒜头。

再来是冰鲜牛肉或者速冻牛肉,一般用这2种的不会特别说明,只会说用牛肉。

至于部位嘛,使用后腿肉或者肋条肉是比较好的。但是肋条肉的成本高多了,太奢侈了,后腿肉性价比更高,也是潮汕牛肉丸的选择。

除了牛肉之外,大家仔细去看,很多牛肉丸的配料表中,还能见到猪肉和鸡肉。

有的加了一小些来增加口感,更多的是用价格更低的猪肉和鸡肉来降低成本,至于部位嘛,就不知道了,一般都不会说。印象中,有的会说明使用鸡胸肉,因为要做低脂的牛肉丸。

再来就是选择牛肉含量高的,如上面潮汕牛肉丸标准中的80%或者以上。如果牛肉含量比较低,一般会添加其他肉类,然后说明肉含量达到多少。

二、保水剂
可以的话,尽量选择没有保水剂的。特别是患有特定肾脏疾病的人,对于保水剂中的磷酸盐更要谨慎选择。

如果使用的是冷冻牛肉,那么,一般会用保水剂和弹力素来增加牛肉丸的口感。保水剂我们之前在虾仁的那一期文章中说过,不仅能够保持水分还能够增加产品的重量(无形中增加购买的费用),弹力素主要是增加弹性和咀嚼感。

按照健康程度,可以这样选择,瓜尔胶(黄原胶,卡拉胶),果胶,明胶,大豆蛋白,乳清蛋白,磷酸盐(焦磷酸盐,三聚磷酸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三、防腐剂
速冻类火锅食材当中,一般都会加入抗氧化剂和防腐剂。比较好的是来自天然植物的抗氧化剂,如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等,再来就是常见的D-异抗坏血酸钠,山梨酸钾,和复合磷酸盐等。

当然优选选择没有防腐剂的,次之选择天然防腐剂,再来就是其他防腐剂。

除此之外,一般买牛肉丸的时候,旁边还会有牛筋丸。相比于牛肉丸,更有嚼劲,牛筋的成本更低。看个人选择来买。

对了,还有一个常见的宣传口号是——手打牛肉丸!好吧,这东西可能有,但是大部分都是机器打的,人工打的成本高啊。

其他的火锅食材也是一样的,就是主料+配料和添加剂。大家根据上面的来举一反三做选择哈。

除了告诉大家门道之外,我也根据配料表的成分,找到了一些符合上面说的标准的产品(假设他们宣传页中说的都是真的话)。

真的超级不好找,因为随便一搜出来的,大部分都是配料表很丰富的那种,成本低,卖的多,才有钱投曝光,才能被搜到。

配料表比较健康的,价格相对高啊,买的人就少,利润不高,没啥钱去做推广。

火锅食材还有好多种类,但是真的很难找得到配料表干净一些的。

总之,如果你也想要找更健康的火锅食材,可以看看下面的图片。希望能帮到你,下次见。
00
风.逍遥
11月前
如果可以,不要随便主动给别人建议。
特别是在网上,真的,费力不讨好。

这不,最近的一个例子。

某平台,有个女的骑电动车(没牌照)在机动车道被交通系统拍到,需要罚款,然后那个女的说,下次考虑戴口罩或者墨镜啥的,看下能不能躲过抓拍。

厦门抓电动车是很严的,特别是岛内。

我就说,其实算是一个提醒吧,电动车跟大车在机动车道一起,小小的电动车是弱势的,比较危险。而且没牌照也是不行啊,可以的话还是看下能不能上个拍照,然后不走机动车道,比较安全。

结果呢,作者让我看看评论区的氛围,嗯,一堆人在说怎么能躲过抓拍和交警。

我的评论确实格格不入。

于是,我想了下,这种人,算了,不值得给她建议,就删掉评论了。

结果这人,居然从平台找到微信个人号来说—

xxx,谁需要你来给别人上价值,不知道岛内电动车咋样咋样情况嘛。另外,那些骂人的话就不说了。

不反驳,拉黑,完事。

定一个规矩,不随便主动给别人提建议。特别是对方说的是不合理合法的事情,肯定不要上去给人说要做个好人。🤣
10
风.逍遥
11月前
哈喽,朋友们,今天带大家来看下,买零食小面包的时候有哪些门道。

网上买面包零食的时候(非线下店铺那种),主要注意这3个方面的添加剂:

一、防腐剂
目前热销的零食小面包,用得最多的防腐剂是脱氢乙酸钠。这东西,已经在中国使用30来年了,现在研究结果发现对于肝脏其实是有损害的。

新版国标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自2025年2月8日起,脱氢乙酸钠将在烘焙食品中全面禁用。

看到配料表有脱氢乙酸钠的,可以直接PASS了。

按照防腐剂的健康程度,给大家一个排序,优先选择更健康的。

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维生素C等)>丙酸钙>双乙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
看到配料表有看到配料表有脱氢乙酸钠的,可以直接PASS。

二、甜味剂。
尽量选择不那么甜的,以及升糖指数低的甜味剂。

一个事实是,虽然吃甜的东西会很开心,但是摄入过多的糖分,其他危害就不多说了,单说一个,多吃糖,人会衰老得更快,皮肤没弹性,皱纹增加等等。

尽量选择低GI,也就是低升糖指数的甜味剂。除非你是低血糖的人,在急需提升血糖水平的时候。

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综合的排序吧。

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赤藓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蜂蜜,糖精,蔗糖(白砂糖),果葡糖浆,甜蜜素,安赛蜜等。

三、油
从反式脂肪酸的角度来说,动物油,如黄油和普通植物油如大豆油等会更好,尽量不选择有植脂末和起酥油,人造奶油的。记得看营养成本表,会有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按照上面的标准到电商平台上搜索的时候,几乎可以筛选掉大部分的产品,很多常见的牌子销量好的,一般都使用那些毕竟差的添加剂。

既然我已经花了时间去找,也顺便把我找的,配料表相对健康的产品,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你们。

由于很多产品,我这边就选择其中一部分,具体的大家可以旗舰店搜就好了。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