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是三岁啊
15关注2k被关注10夸夸
魔法研究生在读✨
我的电子日记本!!!
猫狗双全幸运女孩👧
唯独学习与运动骗不了自己
美国这个学一定得留的
置顶
是三岁啊
2年前
2023年终总结(别问为什么现在写👊):
2023年,我24岁啦,距离18岁和30岁,都刚好6岁。
这一年风风火火,是我这个极左分子闯闯荡荡的一年。
(咱们先来流水帐式地过一遍2023年做的事)

踩在2022年12月31日,我考完雅思,本打算和男友去迪士尼跨年,结果发现被疫情攻陷的上海仍是人满为患,稀里糊涂就来到了2023年。
春节是在家里吃吃喝喝,当spoiled child的日子。彼时的我逃离了研究生院校的校园霸凌与压力,难得地舒展开,每天陪着小猫在家里吃吃睡睡、惹是生非。有时候会和爸妈、弟弟去门口的湿地公园溜达,在小摊狂吃炸淀粉肠。
开学了,开着视频,我和男友哭了几个小时。我讨厌被霸凌,讨厌做项目,讨厌无能为力。不记得什么时候,我和辅导员预约了见面时间,袒露了我遭遇的一切。我成了充盈的哭包,在她办公室哭到一直ber ber ber打嗝。她说,你怎么失去了新生开学的光彩,那时候的你像有能打败所有的力量,让我觉得你什么都能一把搞定。我只和她说,我想离开这里。
申请国外学校,是我想到的唯一方法。经过了教务处发错名单的乌龙后,我收到了美国学校的offer。我和爸妈骄傲地说,你们不要操心任何事,我肯定行,我有打败一切的力量呢。

转眼到了4月,在准备去美国的所有材料间,我开始找实习了。那是一段极度焦虑的日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一直坚信自己很优秀,竞赛、项目、专业能力、工作经历样样不差,却在偌大的上海找不到一份实习。早上的第一件事是查看又有什么新岗位发布,开始写邮件、发简历,等待被HR翻牌子。短短一个月,我投了一百多份简历。从红圈到小所,从大厂到从未听闻的加工坊,我的自信一点点被打击。我给自己置办了一套office lady的行头,穿在身上,哎呀,真一点都不像我。头发板板正正,衬衫紧紧绷绷,皮鞋卡着我的脚背,好痛。但还是咬着牙,穿着去参加面试。哦,我的天呐,我是如何忍受来回5个小时的通勤去面试的。我是如何讨厌陆家嘴的大风,讨厌那模子般的生活,讨厌那些流传在写字楼的离职传说。
但谁能想到,我最不抱希望投的一份岗位竟是我最终得到的实习。它是我最喜欢的领域之一,没有dresscode,氛围也很融洽。每天和同事一起插科打诨,吐槽业务写的合同真烂,骂某某案子真难搞,随机掷骰子选中午的餐厅。还记得每当气温超过35度,公司楼下的麦麦会免费送雪碧,我们四个人会气势轩昂地走出办公室摸鱼。大概是从那时候,我开始变得活泼与话多。四个实习生中,我是第一个离职的人。大家为我办了连续两天的离职party:打了激烈刺激的桌上足球赛,去尝了一直想吃的饭馆,在公司楼顶看了最后一场落日。我给带教送了一面锦旗,成了公司的一段佳话。走的那天,海外组的所有律师都来送我,连我最害怕的丁律都难得地流露出对我的舍不得。又一次,我站在公司门口大哭。
人逢喜事精神爽,实习期间,我在上海中心城区租了房子。每天可以多两小时睡眠,周末还可以和男友在上海打卡,有了结束异地恋的实感。但彼时,我们的感情已经出现了裂痕。

8月,我来美国了。
拉着80斤的行李箱,我来了。一开始什么都很新奇,我花了两周像new-born baby一样去学习适应。
Law school 的课很多,reading很多,而且很难。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图书馆学习,不停地骂“他妈是谁发明了留学这种狗东西”,因为像虱子爬满全身的孤独哭泣。尤其是在冬令时,下午四点多就天黑了,漫长的黑夜让人沉浸在无边的悲伤中。有很多次抑郁和崩溃大哭的时候,躲在卫生间,躲在被子里,面向墙壁,失声痛哭,我想念母亲,我想念朋友,我想念美食。幸好,我还有三四个朋友,感谢她们陪伴着我走过了2023年难熬的一页。在我因为负面情绪与接连遭受的挫折不断犯傻时,是她们一步步领着我往前走,一遍遍和我说 you deserve better。我的美国朋友数量比中国朋友的数量更加少。在和几个外国同学聊天时,我能明显感受到文化差异。有时候外国同学还会问一些敏感话题,抑或是一些非常宏观的问题。聊了几次后,选择随缘了。
来美国沾染的恶习是我爱喝酒了,而且是度数贼高的酒。虽然每次去wine shop都得出示护照,但我竟然觉得美国买酒格外方便,大概是我能一次性买到所有想要的酒了。好几次因为买酒开心到唱歌,收银阿姨会笑我:“I can't understand, but I understood.”
当然,这段时间,我也去旅游了不少地方,去了New York, philly 等等。深刻体会是,美国他妈就是一个巨大的县城,公共交通太烂了。大概未来几年,我都不会再进行非必要的长途旅行。
总结
2023年,是我人生巨变的一年。幸好,还好好活着。新的一年,也要好好活着。愿18岁的少女能茁壮成长成30岁雷厉风行的大人。
204
是三岁啊
9天前
我的宝贝狗狗
我的可爱小狗
00
是三岁啊
13天前
上海有什么值得推荐的本地烟啊
给家里的老烟枪带点
50
是三岁啊
14天前
滨江森林公园太适合放空
可以去海边发呆,去草地吹风,去湖边闻花香,去船上划桨
00
是三岁啊
16天前
泰拳的威力好大
昨天打了一小时,现在腰酸背痛到起不了床😇
我的肩膀头子、后背腰子,没有一个完好啊
30
是三岁啊
23天前
很想把微信里所有人都拉黑删除😇
20
是三岁啊
25天前
笑死,在小红书分享这件事
有律师问我是否要法律咨询hhhhh
我自己都干这行😅😅
原动态已删除
40
是三岁啊
27天前
感谢室友!
让我获得了人生中新的第一次:
一晚上报了两次警➕进派出所调解😇
130
是三岁啊
28天前
昨天上完爵士舞课后,又被朋友立马拉去来了堂免费的拳击私教课。发现两者虽然一刚一柔,但其实底层原理相近,都极其强调身体的协调与律动。爵士舞有音乐、有节拍,会强调身体的协调配合;拳击也是——脚步的挪移、出拳的次序与保护手的距离,无一不在节奏中完成。
更让我惊讶的是,两者都讲究“控制”。爵士舞中一个看似随性的wave,其实需要肩、胸、腰、胯的逐层推动和肌肉的精准发力;而拳击的每一次闪躲、每一次出拳,也绝非靠蛮力,而是依赖核心的稳定与身体的联动。跳舞时的呼吸带动动作起伏,打拳时呼气配合出拳爆发——原来控制和释放,本就一体两面。
那一刻突然觉得,身体像一座桥梁,连接着看似截然不同的世界。舞蹈是美的进攻,拳击是节奏的防守。都在用身体说话,只不过一个说给观众,一个说给对手。
01
是三岁啊
28天前
Wow~体验了爵士课
感觉自己好像蠕动的大白虫,四肢根本跟不上节奏,还时常做错动作😇
最后被拎出来单独跳,好想跳进西湖!!
20
是三岁啊
29天前
上海牛马已抵达🛬杭州!!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