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忽明忽暗的云
3关注17被关注0夸夸
为什么不去读读树上的男爵呢
置顶
忽明忽暗的云
5年前
成为一个人的战斗就是保持生命完整性的战斗。

《最好的告别》
00
忽明忽暗的云
2月前
玩了两个月 YouWare,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我对这个 Vibe Coding 社区的观察和思考。

文章目录:
1. 初识 Vibe Coding
2. 作为工具和社区的 YouWare
3. 社区爆款观察
4. 应用的消费与创造
5. 作为 AI 应用的 YouWare
6. 我的 Vibe Coding 项目分享
7. 再谈 Vibe Coding

---

YouWare 到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还是 Yet another LLM wrapper?

我更愿意接受另一个概括,即 YouWare 是一个容器,这里有两层含义:
1. 作为社区,这里聚集了一群愿意创造各种软件的用户(即使他们不会编程)
2. 作为工具,YouWare 让软件的创造和分享变得轻而易举

这一群用户并不在乎是 AI 还是别的什么魔法解决了他们的问题,“问题被解决”才是最重要的。

比方说,你看到一个好玩的游戏,然后突然有一个不爽的地方,你又找不到 mod ,在之前,你可能只能上网求助大神,或无奈放弃。但是现在 AI 让你有了创造软件(mod)的能力。

比方说,你每天需要整理大量经费报表,借助 AI 就能快速生成相应的数据处理脚本。

我觉得 Vibe Coding 的很大价值在于让人意识到:哦,我能靠代码做这么多有趣、有用的事情!

这里有另一个可以体现 YouWare 作为容器的例子(同时进一步回答 YouWare 的价值):

一些用户构造出了效果非常好的 prompt(比方说最近大火的 nano-banana),然后想要分享给别人,怎么做?

这些用户最想要分享的是 prompt 吗?还是说 prompt 背后的体验?

这些(不懂编程的)用户在 YouWare 上几分钟就能部署一个基于 nano-banana 的 AI 应用,然后分享给别人迅速体验。其它用户不需要复制粘贴提示词,只需要在 YouWare 的网页中上传图片即可。

如果是更复杂的交互流程呢?比方说先用 nano-banana 生成(编辑)图片再用 Veo 3 让图片动起来。拿到提示词的用户或许仍然可以手动做到,但是这里的体验随着流程的复杂会越来越差。

文章链接:medium.com

https://medium.com/@alexwang_thoughts/youware-%E8%A7%82%E5%AF%9F-1-vibe-coding-%E7%9A%84%E9%BB%8E%E6%98%8E-20a8a5b33eed

00
忽明忽暗的云
2月前
之前一直觉得 SWE-Bench Verified 被刷到 75% 有点夸张,毕竟这是「真实世界开发问题」的数据集,听起来像是明年 Agent 就能在 Coding 上摸到 AGI。

最近自己玩了一下,看到一篇论文 SWE-Bench+: Enhanced Coding Benchmark for LLMs,发现远不是这样,任重道远:
1. 答案泄露:issue 里可能直接有正确答案,LLM 复制即可。
2. issue 在 knowledge cutoff 前:模型训练时可能已经见过正确代码。
3. weak test:功能验证测试不够强,或者 LLM 改了无关功能也能过测试。

不过这篇文章没中过 ICLR(这是 review:openreview.net),主要是缺乏特别创新的解决方案。
00
忽明忽暗的云
2月前
lucumr.pocoo.org

这篇文章记录了 Armin Ronacher 截至 2025 年 6 月的 Agentic Coding 实践经验。(Armin 是 Flask 作者,Python 著名开发者,所以可以想象顶级程序员们在多么认真对待这件事)

我似乎看到了开发范式的改变,程序员(大部分时间)不再写代码,而是搭建工作流,挑选或制作工具,让 Agent 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未来程序员的竞争力或许是搭建工作流的效率和质量,或者说软件开发会变成搭建一个工作流让 Agent 持续工作。有点像从汇编语言到 C 语言到 Python 的转变,不断屏蔽细节。实际上往往不是从零开始制作工具,而是对工具进行缝补,针对特定问题场景进行定制化。

不过看完全文就会发现传统软件工程沉淀的很多经验仍然有用。
00
忽明忽暗的云
2月前
Claude Code 每天都要和我道歉...
10
忽明忽暗的云
2月前

好记星.ai: 从0-1500粉,程序员做小红书的复盘 从5月14日-5月26日共12天,我把能想到选题的都试了一遍(17个帖子),终于做到了1500粉(妈呀太不容易了,跟大佬们比不了),对小红书的理解深刻了一些,也突破了小眼睛不过百的魔咒,基本可以控制封面点击率在~20%(偶有失手😂),不过最近小红书最近好像推流特别少,可能是受618的影响叭,正好可以停下来简单复盘下。 一、一些观察 AI新闻类的帖子在小红书上流量很差,像google io大会、veo3这些新的ai产品,流量都比我预期低好多,我自己发的资讯类帖子也都极低阅读,我不知道具体为啥,但我有一个感觉,完全没流量基础的,特别新的东西在小红书流量不会太好。 研究了一些粉丝量大的ai博主,我发现ai圈子里比较火的kol在小红书上粉丝量比我预期的要少,帖子也少有爆的,看来有圈子就很难破圈 “做给普通人”是流量扩大的重要基础,从文案到内容都要考虑普通人能不能看懂,普通人觉得有用是干货,才有机会起量,跟你一样懂行的人,对你的内容的需求其实不高 情绪确实是引流利器,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有受众,看多了爆帖我都有点后悔做这个AI主题,情绪这种东西可以说是选题上天高海阔,似乎更好做了,有机会再做一个号试试水 微信群是内容的试验田,如果分享出来的东西引发了群友的讨论,那也说明有一定的流量基础,可以做成帖子试试 就我这点粉,居然发现也有人开始抄我的标题或者文案,就很难评 二、涨粉的思考 如果把 粉量/阅读 = 粉读比,就会发现 粉读比 高的都是所谓的干货内容,即干货的粉丝转化更高,纯娱乐向内容的粉丝转化相对都较低(但流量很大,绝对值会高)。要做就做普通人有用的干货,涨粉会更快。具体来说,你如果讲claude/gemini,那么门槛就已经很高了,讲deepseek、豆包更适合普通人,讲aicoding门槛就很高了,讲日常办公场景就更适合普通人 据我自己的数据,2个爆帖带来的粉丝量占总粉丝量的42%,所以起号的基础一定是有帖子爆了,靠小流量的帖子慢慢积累到万粉,这可能会耗费非常长的时间,而且爆帖长尾效应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持续有少的流量和粉丝转化 在评论区置顶一个索要关注的评论,目前看会稍微拉高一些转化,但不能过于生硬,我一般的话术是:“关注我,下次还发[狗头]”。用这种方式消解掉生硬感,我发现这样要关注是会带来一些点赞的,至少不让人讨厌吧 三、后续想法 史里芬在一个教人做网红的播客里提到的好话题标准 “要么让人七嘴八舌,要么让人哑口无言”,七嘴八舌这个方向依然值得重点挖掘,我试了2个帖子,感觉有点潜力,这是一个做成爆帖的短路径,但话题需要精心设计 普通人的干货,这个标准下的内容我还得学习,现在都不知道内容怎么筹备,这块是接下来的重点,跟我目前的工作距离有点过远,需要看100个帖子灌输下 专业内容还要发,要维持好专家人设,利用好Cursor和deepresearch去挖掘独家的专业的内容,这块我很擅长,就是太懒了,最近重新起步搞起来

00
忽明忽暗的云
2月前
我们身处一个悖论:信息越泛滥,越依赖总结;但任何总结,都是一个充满预设的切面。

如果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本,那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投资。我们该如何做出更高回报的投资?

我的思考是:将信任视为一种认知抽象,从投资不确定的内容,转向投资相对确定的人。聊聊这个心智模型。

medium.com
00
忽明忽暗的云
2月前
用 AI 写小游戏时最难受的就是 Debug 的时候,最爽的是构建了一套自动化测试流程的时候。

比方说在做 www.youware.com 的时候,可以设计很多 Test 来定义好目标和约束,然后只需要等着跑就行了。

比方说在这个游戏(这是一个选择向模拟小游戏)中,我会定义约束:我需要这是一个有向无环图,我需要每个选项都能导向结尾,我需要每个结尾都可达等等。

以及目标:我需要至少 100 个结局,我需要平均事件数 >= 5 等等。

更有趣的是,可以写一个采样脚本,让 LLM 自己去采样(比方说一次性采样 10 条路径),然后分析这些路径是否足够有趣,有没有优化空间,如果有就自己去改,然后利用前面的约束来保证整体游戏的正确性。
00
忽明忽暗的云
2月前
之前做的一些 AI 小游戏(一些 Chatbot 所无法带来的体验),不刷屏了,一起发下:

一群不同性格的猫猫在聊天:www.youware.com

看那个陌生人如何回答保安大爷的灵魂拷问:www.youware.com

帮助一个盲眼机器人逃离迷宫 Inspired by 《Whispers from the Star》(狗头,我还挺喜欢这个,不过可能太糙了,UI 太丑了,交互太干了:www.youware.com

60秒让门卫大爷为我开门!www.youware.com

猜猜这只猫是由哪两只猫合成的(每次都是新生成的)
www.youware.com

真 · 虚拟世界
www.youware.com

遗失的笔记本
www.youware.com
00
忽明忽暗的云
2月前
古诗 -> 山水画

配合 labs.google 有惊喜!!!

www.youware.com
00
忽明忽暗的云
4年前
如果一个人经常独处,经常反思,他一定能成为更好的人,因为他不能欺骗自己的灵魂。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