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39关注4k被关注28夸夸
🌄下午上班的没谱创业者
🛌前熬夜冠军,现人间考拉🐨
🧸资深「我有个亲戚」系列作者
.
尽人事听天命,实在不行fxxk everything
置顶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4年前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时间本来就是一条令人绝望的直线,没有起点,也没有尽头。
白云苍狗,野马尘埃——
人类卑微如尘土,世事难如意,可总还要在这条绝望的直线上被迫前行。

于是有了年,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骨子里的浪漫。
年的存在,让时间这条直线,有了曲折回环,有了起点终点,成了一个有始有终的circle。
我们欢聚一堂,为过去的一年庆贺,也为新的一年欢呼。
让过去的三百多天,无论顺境还是逆行,都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今晚凝视着夜空中炸裂开来的火药,PM2.5穿过口罩钻入我的鼻腔。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想法太不浪漫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
放烟花,这不是在聚众烧钱。
火树银花,漫天星辰,这是刹那的人造宇宙。

新年快乐🎇
即使是尘埃,人类也是宇宙中最浪漫的那一粒。
00:23
208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05:49
连续三个晚上到这个点儿,我这个作息是彻底完了🫠

说晚上不够准确,因为已经早上了🛌
20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3天前
现在的喜剧再也没有一喜那种惊艳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我心目中,出道即巅峰,之后再也没能被超越,连它自己都不行。
因为第一季是真的皮薄馅大的喜剧,胖达人也好,江东鸣也好,包括蒋龙张弛,他们都可以做到硬好笑,即使不上价值、不藏大底,就光凭自己的洞察和表演,让你享受纯粹的喜剧。

第二季某某某开始,喜剧开始要和戏剧结合了,要有反转,有价值,之后再到《喜人奇妙夜》,换了平台改了名字,但把这种奇怪的标准延续了下来。
(顺便一提,第二季我最喜欢酷放)
大家都说,某某某的喜剧高级,言下之意,如果你的喜剧没有反转、没有大底,就是不高级的。

可是谁还记得啊,喜剧的第一要义,不是好笑吗?

今年我把《喜人奇妙夜2》养肥了看,演得好不好?好,说得对不对?对。
但就是不好笑,很多作品我从头到尾都没笑几次,甚至完全笑不出来。
我有时候会不想看下去,因为我是来找乐子的,不是来上课的。

我现在已经开始看纯享了,因为现在的嘉宾毫无营养,一团和气,不敢点评,不敢说难听的话,什么都是:好好好,喜欢喜欢喜欢。
以前黄渤徐峥于和伟在的时候,起码是真的懂戏剧懂表演懂结构,真的能让选手不断优化迭代,一次比一次好。而且因为他们很熟,还能互相调侃一下开开玩笑,现在就是......只要大张伟不在,基本全靠李诞营造氛围。

有一点遗憾,互联网上的乐趣又少了几分。
50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10天前
昨天晚上在外面吃饭,在一家川菜馆,隔壁桌是爷爷奶奶和妈妈,带着两个小孩,姐姐和弟弟。
姐姐正是闹腾的年纪,看起来四五岁,把碗摆了一排,敲得叮叮当当,弟弟还小,咿咿呀呀不懂事。
爷爷奶奶好言相劝,想让小朋友安静一点,但这个年纪的孩子,好像没有道理可讲,打不得,也骂不得。

过了一会儿,姐姐哭了起来,弟弟也开始闹,好像是因为食物口味的问题,毕竟是川菜馆,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太过刺激了。我回头看了他们一眼,爷爷奶奶回了一个抱歉的眼神。
我没说什么,转过头听到妈妈跟爷爷奶奶商量,我把孩子带出去哄,你们先吃,吃完带着孩子先回去吧。
后来世界就安静了。

我们吃完的时候,爷爷奶奶已经带着孩子回去了,妈妈一个人坐在那吃饭。
那家饭店的冷气特别足,我们大概吃到一半,菜就已经冷掉了。

我跟辣妹说,带孩子出门真可怕啊。
他说:是啊。
我说:我觉得这个妈妈很可怜。
他问:因为吃剩饭吗?
我说:不是,是因为她坐在这吃这一桌剩饭的时刻,可能已经是她一天中最不被打扰、最能安安生生自己待一会儿的时刻了。
11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16天前
我家楼下的路边摊,有一家很好吃的炒面,从傍晚五六点出摊,炒到凌晨四点。
那一条街上卖炒饭炒面的摊有好几家,每一家都有闲下来的时候,他没有,不管我几点去他都在忙活,前面还有几份在排队等下锅。我有几次半夜两点去,每次都在排队,周五晚上犹犹豫豫到三点才去,面已经卖完了。

最近老板迭代了打包盒,在盒子上做了个贴纸,上面是个胖胖的卡通小女孩儿,很像胖胖的老板娘。
老板娘是个很热情嘹亮的胖姑娘,跟其他摊摊的关系都处得很好,好几次我看到他们在互相送水果或者零食。
老板话不多,经常看着老婆笑。
他们店里有个微信,头像和朋友圈封面,都是他和老婆的合影,照片的画质很粗糙,他们看起来很甜蜜。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楼下好几个摊摊,都是夫妻档,除了这家炒面,还有卖炸串的,卖烧烤的,卖肉饼的,卖麻辣烫的。
这几家确实都好吃,相对来说也是路边摊里看起来比较干净的,是我复购率最高的几个摊摊。
20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22天前
内容表达一定要敢做减法。

我们要很明确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一切内容为主旨服务。
对核心主题没有帮助的内容,哪怕它本身正确、有意义、甚至精彩,都要敢于把它删掉。
00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26天前
看到一篇“保命冷知识”,这几个是我看下来感觉让自己耳目一新的。
比如教育孩子万一和大人走散了,要主动寻求帮助,因为你主动出击遇到坏人的概率并不大,但你被动等待,等来坏人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以及图二,在家里没看到孩子,我们的惯性思维就是去他们常在的地方找,但事实上应该优先搜索有危险的地方,这一条我想对宠物也适用(因为我们家真的有一次入户门没关好兔子跑了

最让我毛骨悚然的是图三,如果真的有一天遇到歹徒持凶器威胁你跟他走,千万不要去。
细品一下确实是这样,不跟他走,最坏的结果是被杀掉,而一旦跟他走了,直接被杀恐怕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图6算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姥爷体重突然下降,发生严重贫血,就是癌症导致的。中老年人发生突然的体重下降和贫血,家属一定要提高警惕。
01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1月前
我在现在的家里住了5年,渐渐我发现租房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大部份租房的人1-2年会搬一次家,这个搬家的过程会迫使你重新审视一次家里的物品,做出取舍和排序。
这个过程也是整理自己内心的过程,然后你会带着自己必须的、喜欢的东西,重新出发,有一种生活重启的感觉。

但我自从搬进自己的房子,已经5年没有搬过家了,而且还有宠物,去年又经历了从1人住到2人住的变化,导致我家里的东西几乎是只进不出,那种混乱无序的感觉,开始有点压抑,我在家里待着会不开心。

我花了一些时间收拾,第一次开始的时候,几乎收拾了一整夜,因为真的很崩溃,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到这几天,差不多进入收尾环节了,我在这个整理的过程里,思考了一些问题。

-

比如,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东西,我又为什么必须扔掉一部份东西?为什么是现在?

过去我需要靠“拥有”来获得安全感。
我要在我的空间里,放上我的东西,以此来宣誓主权,仿佛获得了某种自由:购买的自由、拥有的自由、建立自己秩序的自由。
我看着满抽屉的口红,即使很多口红买回来我一次都没用过,直到过期,但我审视它们,像检阅自己的战利品。

但渐渐地,持有这些物品,我的情绪从“满足”转变为了“消耗”。
我不再需要靠它们来判断自己的价值,它们慢慢成了我的负担,不断消耗我的心力:这些物品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增加了打扫的难度,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看到它们,我都会纠结要不要扔掉,会懊恼自己又浪费钱了......心力交瘁,十分内耗。

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到了一个临界点,你自然会知道时机到了,是时候和过去的一部份自己说再见了。

-

决定动手之后,我花了点时间给自己定目标,在电子笔记上给自己写了个原则,把“家”划分为几个小空间,把每个空间的现状和理想型写下来,大致排了个优先级,把家里的物品分为几类:要(必需品和喜欢的东西)、待定(可能会用到、还没下决心处理的东西)、不要(扔掉或者转卖)。
做完这些,我就动手了。

一个血泪教训:如果你家里的东西足够多,不要按营销号说的那种鬼话,什么“把柜子里所有的东西拿下来,再筛选和排序”。

信我,一旦拿下来就是一整个爆炸现场,根本无从下手,我花了一小时把置物架上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之后,又在沙发上坐了一小时平复心情、做心理建设,然后才进行下一步。
整个过程十分崩溃而且骑虎难下:你停下来吧,东西摆了一地,简直无处下脚;你不停下来吧,工作量太大了真的好累啊。

后来收拾衣柜的时候,我吸取了这个教训,一格一格来,比如我今天就收拾床上用品区和短衣区,快速看一遍这两个格子里的东西,要的留下,不要的拿出来。
再把不要的分为“可以卖的”和“直接捐的”。
直接捐的就约个上门回收,然后挂门口;可以卖的就集中拍照挂闲鱼,然后找个地方放着,不要再进衣柜了(我是放在行李箱里了)。

后来我用同样的方式收拾了长衣区、包包区、床下柜、客厅的次净衣区和运动服斗橱,包括厨房的橱柜、吊柜、冰箱,效率很高,人也没那么崩溃。
至少不会骑虎难下,比如收拾两个柜子累了,我就停下休息,明天再说,也不至于东西到处是。

-

如果你对一个物品下不了决心,不知道怎么判定还要不要继续持有,可以参考这个标准:
如果我现在要搬家/离开这座城市了,这个东西我会一起带走吗?

答案就很明显了。

-

管理自己的家就像治理一个国家,空间越大、东西越多,就越难以建立秩序。
所以一定要敢扔东西,房子的大小或许一时之间很难改变,但里面容纳了多少东西,是我们可以自己决定的。
只有和过去说了再见,才能腾出更多的空间和精力,去应对未来。

其实最难的就是建立秩序的过程,一旦秩序建立好了,后面维持住它就可以了,用完东西及时归位,不要的东西不要留恋,定期叫个保洁上门清理......

以前我是“占有者”逻辑,小户型想容纳更多的东西,一定要好好利用上层空间,所以我的冰箱上面、架子顶上,都满满当当,压迫感十足。
后来我悟了,你不想要压迫感,想喘得过气,一定要留白,有留白,才有“呼吸感”。

现在家里东西少了,我像扔掉了一些束缚,整个人都会轻盈下来。
76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1月前
看了小鹿去年的决赛脱口秀,笑到前仰后合,中间有一段,外国人刚开始学中文,学到的词都很“大”。
会对着麻辣烫,感叹饕餮盛宴,好人就是人中龙凤,坏人就是罄竹难书。

好像很滑稽,但仔细想想,不仅是外国人,我们自己受到的教育,常常也很大,也这么夸张。
考不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这辈子就算是完了;婚姻是终身大事,上错了车,后半辈子就毁了;等你到我这个岁数才后悔,那可就晚了......

其实这跟“把麻辣烫当成饕餮盛宴”,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因为这些事儿没这么大。
9月初和我一起去日本玩的朋友,9月底拿了签证,已经去法国读研了,她跟我一样31岁,已婚。
我爷爷的朋友,老伴走得早,这些年不断找新老伴,送走了好几位老太太。
我奶奶84岁,节俭了一辈子,今年8月买了车,让人开车带着她和我爷爷自驾游。

人生并不会完蛋,晚点开始也没关系,一切都来得及。
22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1月前
昨天出门时,感觉到一阵冷风,吹在皮肤上,传来干燥的寒意,我抬头看了看变得更高的云,对保安说:秋天来了。

冷空气把周遭的环境调成了鲜明模式,各种味道和色彩,仿佛都变得浓郁起来了。
难怪文人墨客总说秋天让人多愁善感,原来冷空气真的会让人的感官变得更加敏锐。

和夏天的温暖湿润不同,凛冽的风让人产生“想用力呼吸”的冲动,路边的花草,夜晚的海浪,居民楼里的饭香,都变得明亮鲜活起来。

而这一切的切换,只花了一个晚上。
礼拜天我和舍友顶着粘腻的夏日海风,漫步在香港街头,迫不及待躲进开着冷气的店铺里,大口灌着冷饮,同时懊恼没有带一个小风扇。
每一次再冲进热浪,都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

到了周一,我们裹上了外套,感受着突如其来的冷空气,瑟缩着去吃了一顿鸡煲。
感叹这个秋天也是不懂事,怎么就不能早一天来呢?

-

学生时代,我是喜欢夏天的,生意盎然,阳光给鲜花绿叶都蒙上了滤镜,燥热的蝉鸣,沙滩和海浪,拖鞋和短裤,女生高高束起的马尾,甜蜜的冰淇淋,无所事事的漫长午后,拉开易拉罐灌下第一口可乐的清爽,这一切让整个夏日像一个节日。

而秋天仿佛是某个盛大节日落幕后的萧瑟,笼罩着狂欢后的巨大寂寞。
今年我第一次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上周我在办公室和同事说起:有点迫不及待想过秋天了。

广东的夏季太过漫长,长到让人有点不耐烦,闷热潮湿的空气,咸咸的海风让皮肤快速变得粘腻,还有说来就来的暴雨,让生活显得愈发狼狈,远不如秋高气爽时节,干燥鲜明的空气,让人感觉“又活过来了”。

我开始想念“收获的季节”,想念糖炒栗子,想念温暖柔软的毛衣,也想念每个月只要一百出头的电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一刻变得无比具象化。
90
魔法少女巴依老爷
1月前
小时候去香港,觉得一切都很时髦很新潮
如今再去香港,都是在嗅复古怀旧的味道

这座城市好像没什么变化,沉默又喧嚣地注视着所有人,我身上发生了很多改变,又像是什么都没变。
现在自己和小时候理想中的长大,还有多大的差距呢?有时候很近,大部份时候很远。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