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人不知道去哪溜我,就去浣花溪公园。
很长一段时间, “浣花溪”对我而言,只是一个符号,包含着广场舞、小摊小贩、蹦跳的松鼠和大爷大妈。我甚至厌烦。
后来我意识到 “浣花溪”,是指“浣洗花朵的溪水”,这个名字就变得清澈。
成都还有很多类似的名字, 水碾河、神仙树、花牌坊。用四川话,抑扬顿挫地念,土里吧唧,可落在纸上,就有说不清的韵味。
很遗憾,浣花溪里并没有一条叫浣花的溪,只有一座“沧浪湖”。它在我小时非常辽阔,我幻想过从湖的一头游到另一头,一个值得花上时间去衡量的旅途。三岁,我在湖里放生过一只乌龟。此后每次看见湖面上音乐的模糊的黑点,我都会怀疑是它隔着水纹望我。
在沧浪湖边的长椅上,秋天,湖对岸,可以看到高大茂密的水杉林。秋冬起雾时,整片林子浸在朦胧里,成群的乌鸦在雾中盘旋。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就是在湖边坐了整个下午,夜晚天气太冷,没带衣服。
浣花溪还有一条金属铺成的诗歌大道,刻了历朝历代著名诗人的诗。
幼儿园,我爸工作很忙,放学妈妈来接我,常带着一盒水果。回家前,我们就在浣花溪某只椅子上并排坐着,一起把水果吃完,她听我蹦蹦跳跳地讲幼儿园的事情。晚上睡前,她给我念诗,于是第二天我们可以去诗歌大道上找那些句子。
我对幼儿园的记忆是那只装水果的盒子。
以前,她常跟我说,一次她送我的路上,我在后排嘀嘀咕咕。她问我,嘀咕什么。我说,等我长大了,带她去浣花溪公园买棒棒糖吃。想来这大概算她最早的,期望自己孩子长大的时候
不过如今她再没提过这件事,浣花溪也早没有卖零食的小摊
我很喜欢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很真实,这条路就是香的(青羊宫这几年修地铁,有点点乱)。而且是四季都香,夏天不必说,秋天的桂花,冬天的梅花,都是很醉人的味道。而春天,骑着车,从百花潭到浣花溪,热风撩起睫毛流进眼睛,这样的风是比花香还要醉人的
关于“浣花溪”得名,有好几种说法,最常见的:一位任姓女子,为一位病僧洗衣,僧袍入水,水中顷刻泛起朵朵莲花。后来杜甫也写过浣花溪的诗,薛涛的浣花笺也和它有关
这个传说,我一直觉得是很美的,任姓女是美的、衣服洗出花是美的,连带那位病僧,都有神仙的味道
如果真有一条这样的溪水,我确实想洗一洗,我的身体、记忆以及从我身上流走的时间,洗出花来
当然,没有这样一条溪水,但好在我也抓不住我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