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杨一言
156关注85被关注1夸夸
播客《礁石》主播,降噪客厅主办成员
擅长把周末变得有意思
展示一下生机勃勃的活法
熟悉我的朋友们,我改了个名字,别取关hhh
杨一言
3月前
最近觉得,上班的本质就是生产和交换,虽然百分之一万符合经济学原理没啥稀奇,但这玩意放在微观也适用,一套模型能解释通很多东西。

1.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掌握的技能哪些属于生产,哪些属于交换,公司里哪些部门主生产,哪些部门主交换。最顶尖的人才往往生产和交换技能点双修,叠buff 叠出新的生产和交换关系、社会财富、巨大商业价值,典型画像是,雷布斯?

2.这个世界对i人和e人没说出口的刻板印象是,i人擅长生产,e人擅长交换。

3.有意思的是,咱们东亚人的教育体系只教生产不教交换,却在文化里对「交换」技能又赋魅又讳莫如深,用不说明白的方式装高深。

4.如上,如果以挣钱为目的(不是体面和稳定),学历普通且家境普通的人可以把精力和技能点放在交换上,不走和做题家卷生产技能的路。但读书可以提升认知,大白话就是帮你识货,能知道哪些东西有交换价值,人只能赚到认知以内的钱。

5.读书无用论都是,不擅长交换(其实也没他自己以为的那么擅长生产)的那批人,看到擅长交换不擅长生产的人以利谋利攫取不小财富,羡慕嫉妒恨说的。

6.这个世界令人讨厌部分,大多和旧世界的少数人掌握核心资源和由此衍生的奇怪交换规则有关。

7.八字看。食伤生财的人擅长生产和创造,官杀和比劫重的人擅长交换。
00
杨一言
3月前
其实AI发展到今天大家都看明白了,在真正的技术赢家形成寡头垄断之前,数据库才是护城河,技术第一的板凳根本坐不热,几个礼拜就能换一次,但没人能在三五年内超越微信、小红书、抖音,这和百度从搜索入口滑落的底层逻辑同构。

余凯那句「技术很难构建商业护城河」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鸡兔同笼问题在小学是奥数题,在初中就是普通的二元一次方程,昨天能写进教科书的独门绝技,放今天就是标准解法,正如四个月前的DeepSeek。

想想也挺没意思的,AI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价值,而是选中了能让用户积极做数据工人的寡头。
00
杨一言
6月前
看小红书都在说道教去问了三太子觉得哪吒2怎么样,三太子很喜欢。我就问了下占星骰子,骰子也说喜欢……
00
杨一言
6月前
笑死。现在算命圈的人呢,抓着deepseek的基础知识错误强调「只有不懂行的才会觉得这个准」;AI圈的人呢觉得天降商机,开始批量做命理产业,坚信「AI可以出马」;吃瓜群众呢,不知道deepseek幻觉很严重,每种可能都说一遍,真真假假巴纳姆效应,反正不花钱算着玩总是好的。
00
杨一言
6月前
前半生服美役、嫁豪门、怀三胎,后半生离婚、争抚养权、和前夫一家舆论战、独美、再婚……想必大S没想做什么女性主义的icon,只是她抓马的一生和混沌其中的纷纷扰扰,刚好成为了某种镜像和注脚。
00
杨一言
6月前
《哪吒》挺好看的,故事完整,打斗好看,特效没话说,用「标准的爆米花电影」形容已经可以秒杀又惨又烂好几年的同行,只可惜内核太旧了。

哪吒这个经典的反父权符号在电影中不反父权,甚至也不反强权,TA反对的只是权力体系中的不和谐音符,名门正派里理想信念丧失、纪法底线失守的败类——且等咱最高权力者「天尊」出关,定会和哪吒站在一边,还陈塘关上上下下万万百姓一个公道。

上一部用120分钟铺垫塑造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叛逆魔头,为了逆天改名肉身都殁了。我伸长脖子等着看第二部TA到底要创死谁,结果帽子一摘和你摊牌全部阵仗只为打败一个中层反派,高高拿起轻轻落下,诶诶呀呀有点可惜。
00
杨一言
7月前
小红书「泼天富贵」的pr视角:是祸不是福,合规有大问题,两边的甲方爹都得罪了。
00
杨一言
8月前
最近朋友圈被多邻国刷屏了。看来,在xxx、xxx、xxx的今年,有一种集体情绪叫「保持最小单位的努力」。看哪位聪明的传播人抓住这个情绪年底做波爆款,免费cc Keep。
00
杨一言
10月前
今日油画

双林寺韦陀像
00
杨一言
10月前
我羡慕所有擅长坚持的人。

坚持的本质是要么擅长承受机械、重复、无趣、无正反馈的痛苦;要么拥有足够的热爱和喜欢,能因此承受住过程中的苦与痛。如果用当下流行的MBTI粗暴分类,大部分T人擅长忍受痛苦,大部分J人擅长完成计划(找到喜欢的事情可以按照计划一直执行下去)。而作为一个FP人,这些能力我都不具备,我甚至没有“热爱”——我对大部分事物的喜爱都是三分钟热度,我只热爱“新鲜感”本身。

也许,我已经能够识别这个社会对所谓坚持、勤奋、日拱一卒、TJ人过于神话(也勘破了这大多是由性格决定的,而非“想要、能忍就能做到”)。我也能够意识到作为一个不专注但广博的人,我有我自己的学习和应对世界的方式,比如我非常擅长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里识别有效信息,在无序中建立联系,再借助不错的记忆力做高密度的输出(这个过程很快,看起来很像学霸,实际上和学霸的学习过程非常不一样),并因此任何领域都能高效入门。与此同时,所谓浅层的信息一旦覆盖领域广博到一定程度,也会发生质变,形成高认知。

但人总是会羡慕自己没有的东西。我知道,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深入掌握都需要重复和坚持,才能靠量变堆积成质变,无论技术能力和认知都会上升一个台阶。而我从来坚持不到量变——那个在某个领域的深入和量变我从来没有抵达过——所以我尽管能识别这其中有社会观念对我的内化,但仍对“日拱一卒”有发自本心的强烈羡慕(迷恋INTJ人)。

好想知道,那个我从没抵达过的彼岸,到底是什么风景。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