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领先红利...这不是理想最近两年开了几个团队投了几百亿,顺带还弄了个基座模型才做出来的名堂吗?顶着逆风局做出来的还能算红利?理想红利也就是刚开始做增程的时候,友商或者因为自尊心或者是因为大组织惯性难掉头,都不愿意跟,迎来了个窗口期。现在被华为和零跑两个人一高一低夹着,这俩肯做增程也是没包袱,新来的。在之前的真空期算是个红利。早期被骂增程没技术,怼的理想天天爆粗口,有啥舆论红利,甚至融资投资人都一听做增程就不投了,你看看小鹏和蔚来早期都是啥舆论风向。从开始到现在理想出了销量和毛利从来没被舆论承认为领先者,偷鸡者的描述更常见吧? 我再说说理想的长处在哪?早期就是务实的节奏,可以看看李想在蔚来的时候说的话,看看他参与产品设计的初代es8,看看他对当时eve的概念车的描述,对于下一代出行工具的描述和达成路径以及技术前置要求的描述,你看看理想是不是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发力,从没动动摇过。这团队很轴又很现实,i8某种意义就是当年李想要做的es8的理想版本,只是现在时机到了,技术普及,而且帐也能算明白了。另外就是理想的认错,战术上的错认得快,改得快,也不太在乎脸面。最后提一下他最近的开支花了两百亿大头都在充电站和ai能力上,你可以看i8发布会理想屯的算力对应有多少卡,也可以去借辆理想去体验一下理想的2c桩,最基础的桩。差不多再有一年,理想就是自有国内最大的补能网络的车企了。至于领先者,在汽车这个各家产品都没什么绝对领先可言,无非就是同价位拼盘给的长板不同,尤其电车上就更明显。在没有把车真正变成一个空间之前,车就是个交通工具。就是看近身搏杀中,谁能兼顾长期战略和短期目标,然后再在下一个战场里胜出。 //
@Trussman: 理想当年享受过舆论红利,比如顾家暖男小资有品味精英等等购车标签,现在承压舆论甚至被调侃,也只能是车主和车企慢慢提高耐受度,如果直接归因是有组织的被黑,其实对理想纯电好好的再出发是不利的。
从投资角度看,理想未来的压力不仅仅是某次营销失利或舆论承压,而是前期的红利效应消失,比如智驾领先红利,比如以家为本的理念优势,比如品牌调性的优势,比如内外饰美观度和质感的优势。在硬软件各家都在奋力追赶的局面下,领先者遇到瓶颈期,各方面又没有犀利的护城河,确实很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