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日记:有些事做了才有,追求完美就没有了》
最近有一个体会,完成比完美重要,也应该用于我的写作上。
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希望自己写一篇长的、足够完整的读后感。
但是呢,常常发生的情况是:要么我读完一本书的感觉很细碎,或者说没什么特别的感受。要么就是想做笔记的、学习的地方也很多,因为太多,反而一时半会没什么可说的。
🧐导致于,我真正能写读后感的次数很少。读完很久再坐在书桌前,我已经忘记书里写的啥了,也写不出来读后感了。
**有些事做了才有,追求完美就没有了**
所以,还是觉得要察觉自己的习惯,不要给自己太高的要求,卡片笔记依旧是一个好的做法。
👉🏻
那么,我能做怎么做呢:
1️⃣及时记录
读的当下,有什么感受要及时写下来。好的、坏的都可以写。或是,关上书之后要及时回忆下读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想起之前开启阅读之旅的第一步就是完成了100天读书打卡,当时真的硬读、硬写,而100天之后,我真的爱上阅读了。
所以及时记录、连续阅读真的很重要。
在阅读上,也需要规律的show up.
2️⃣降低要求,放弃完美
就算一本书,我只有一句感受也可以。不用逼自己非要写一个足够长的、足够完整的。
一直以来,我觉得阅读于我而言是获得平静(专注的心流)的某种方式,只是偶尔又会冒出一些阅读的功利心。
3️⃣如果是工具类的书,要及时应用
文学类的书,给予人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愉悦,而工具类的书可能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更具有实用意义。
比如我之前在读《认知觉醒》《高效学习》两本书时,其中有很多建议我觉得都打通我的任督二脉,但是因为复习、应用得不及时,于是我已经忘光了。以致于可能我需要重读一次。
这样的话,整体算下来,时间花费得更多。所以及时的应用才是效果和效率都高的办法。及时完成对一本书感受的记录,比写一个完美的书评/读后感重要太多了。
---
以上说的三个注意事项,可能是能较好平衡我【功利学习】和【平静阅读】的方式了。
PS:而今年,我的阅读次数真的非常非常少,只读完四本书。已经创毕业后阅读之最低了。当然了,每一年的阅读量都是逐年下滑了。人一旦对自己降低要求,滑坡的速度真的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