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八芬
113关注66被关注0夸夸
👩🏻‍🌾 媒体民工 🔖 INFJ 📝「习惯用文字做记录,但所有观点都是个人偏见」
置顶
八芬
1月前
想来,8月5号的自己很可笑,在为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做无谓的付出,得到的是不值钱的时间和过度消耗的身体。
同时,我也很心疼她,希望她以后再也不要那样了。
10
八芬
1天前
不同的作息时间会得到不同的精神状态,尤其是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自我察觉,发现遵守好的睡眠和运动纪律,会有好回报的。
00
八芬
1天前
休年假,准备去新疆

约同事A,她说她要发稿子
约已离职的同事B,她说她要外包做公司项目,做完了再说

🥲被项目时间支配的打工人,休假时间都不自由
00
八芬
3天前
现在爸妈还有工作、有收入,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时候。不过,每次我出去玩的时候都会给我妈打笔钱,以表我的“愧疚之心”。

我知道他们工作很辛苦,省吃俭用,我看一晚演唱会的钱可能抵我妈很多天的工资。但是,我的人生,我的青年时期,我想去享受的体验和旅程,我也不想落下。
00
八芬
4天前
《阅读日记:有些事做了才有,追求完美就没有了》

最近有一个体会,完成比完美重要,也应该用于我的写作上。

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希望自己写一篇长的、足够完整的读后感。

但是呢,常常发生的情况是:要么我读完一本书的感觉很细碎,或者说没什么特别的感受。要么就是想做笔记的、学习的地方也很多,因为太多,反而一时半会没什么可说的。

🧐导致于,我真正能写读后感的次数很少。读完很久再坐在书桌前,我已经忘记书里写的啥了,也写不出来读后感了。

**有些事做了才有,追求完美就没有了**

所以,还是觉得要察觉自己的习惯,不要给自己太高的要求,卡片笔记依旧是一个好的做法。

👉🏻

那么,我能做怎么做呢:

1️⃣及时记录

读的当下,有什么感受要及时写下来。好的、坏的都可以写。或是,关上书之后要及时回忆下读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想起之前开启阅读之旅的第一步就是完成了100天读书打卡,当时真的硬读、硬写,而100天之后,我真的爱上阅读了。

所以及时记录、连续阅读真的很重要。
在阅读上,也需要规律的show up.

2️⃣降低要求,放弃完美

就算一本书,我只有一句感受也可以。不用逼自己非要写一个足够长的、足够完整的。

一直以来,我觉得阅读于我而言是获得平静(专注的心流)的某种方式,只是偶尔又会冒出一些阅读的功利心。

3️⃣如果是工具类的书,要及时应用

文学类的书,给予人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愉悦,而工具类的书可能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更具有实用意义。

比如我之前在读《认知觉醒》《高效学习》两本书时,其中有很多建议我觉得都打通我的任督二脉,但是因为复习、应用得不及时,于是我已经忘光了。以致于可能我需要重读一次。

这样的话,整体算下来,时间花费得更多。所以及时的应用才是效果和效率都高的办法。及时完成对一本书感受的记录,比写一个完美的书评/读后感重要太多了。

---

以上说的三个注意事项,可能是能较好平衡我【功利学习】和【平静阅读】的方式了。

PS:而今年,我的阅读次数真的非常非常少,只读完四本书。已经创毕业后阅读之最低了。当然了,每一年的阅读量都是逐年下滑了。人一旦对自己降低要求,滑坡的速度真的太快了。
10
八芬
4天前
周记37-38
-过去的两周,完成了项目落地,开始了早起运动(经期除外)
-轮回一个月,习惯追踪还是觉得纸质记录更适合自己,于是用回了本子,也在尝试all in one。在工作时都在写复盘日记,写完了旧本子,开启了新本子。分发了很多小的想法和感悟在社交平台上。
-开始了国庆假期
00
八芬
15天前
【工作复盘日记】

1️⃣常常会把工作优先级置于所有事件的第一位,但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不能等、也不应该为工作让路。

原本是觉得今天有工作未完成,但是早上还是临时觉得要按原计划把家里的墙补好,于是等来了维修师傅。同时忍住了在家不打开电脑工作。(虽然最终还是打开了,浅改了文件)

2️⃣太具正义感的内心真的有必要吗?

因为中午在家的外卖送达太晚,所以出门时间晚了,下午上班就迟到了。内心还有点不好意思和惴惴不安。上班七年了,为工作加班的时间并不少,真没必要这么守规矩吧?

3️⃣不要被领导的评价和反馈禁锢太久

之前跟领导开会已经讨论好的工作,在下午的时候出现了卡点,于是下周需要再次跟领导汇报并商量解决办法。和同事说,可能领导又要生气了。她说:“这跟我们没关系啊。”

不知道为啥,这句话似乎开启的我的“非理性思维”开关,好像已经预设了领导会因为这个事情觉得我没把事情做好。

我突然想到之前领导在工作过程中对我的评价和反馈,她希望我不要敷衍事情、提前预判问题、把事情做在前面、有序推进、独当一面等等,但我觉得为什么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干、还要保证各个环节都要干得好、干得井井有条、毫无差错,对我这么多要求最终我又得到了什么呢?更多的工作量、更多的加班时间、更少的工资、更差的身体。

我有点越想越委屈。幸好,最后我把自己拉回来了。

意识到,领导也好、同事也好,他们对我的反馈是站在他的角度,别人当然希望我包揽所有事情咯。但对我来说,我要清晰地明白自己干得怎么样,我究竟有没有偷工减料、敷衍了事?我自认为我没有。我尽职尽责地、且几乎90%都由我一个人统筹推进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如果他们认为我没做好,没关系,那是他们的事。

以及我突然有点悟到什么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了。认真做事当然重要,但是也要明白只埋头苦干是很吃亏的,容易费力不讨好,性价比也很低。回报也低。

4️⃣吃镁不用太频繁

最近开始吃镁片,好像有点影响自己的睡眠状态和精神状态,一是睡眠时间更长了,二是精神状态有点不佳。从现在开始要减量
00
八芬
16天前
《职场日记:不是工作需要我,是我需要工作》

1️⃣看到一个博主说:把生活看成GAP,把生活看成事业本身。

她经历了工作——裸辞——再工作,发现自己裸辞后的生活,其实也一刻都停不下来,依旧很焦虑、压力很大。重回职场后,她转变心态,把工作当做自己的兜底,让自己的生活喘口气。

我深有同感。

我早就意识到,我这种人就应该去工作,而且要一直工作,通过外力让我有个还算比较正常的人生,不至于堕落颓靡,同时还有可爱的月薪。

2️⃣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不工作之后,自己真的会自律吗?】

旅行从来不会解决我的问题,不工作也不会解决我的问题。在我休假的时候、旅行的时候,我的内心依旧不够松弛、不够丰盈。我不得不面对我没什么梦想、自制力也一般的事实:浑浑噩噩、毫无目标、毫无人样、没有活力、什么也没做。

工作再也不能成为我的挡箭牌。

【工作真的影响我去做其他事情吗?】

实际并不是的,何况我想做的事情并不难、也不复杂,工作之外的时间去做事完全够的。甚至,我还可以在工作的时候也做点自己的事。

不要去“等某种生活”,或者说寄希望于一个很远的未来。不是等我辞职、等我买房、等我稳定我才能去过我想过的生活,是此刻、现在、当下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

想写作、想做自媒体、想运动、想旅行、想学习某个技能,上班前下班后、周末、休年假的都可以做,也可以尝试,就算失败了、没有成效,那至少还有工作给我兜底,工作也可以给我价值感。

而且不同的事情并行,也会成为日常生活的调剂,不想运动就看书、不想看书就散步、不想学习就工作、不想工作就睡觉......或者我们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但至少还有一份工作。

3️⃣如何对待工作?

完成自己的分内事。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工作能量,如果用力过猛、消耗过多,是会想放弃的。

所以在工作烦闷的时候,我无数次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冲动说辞职什么的,也不要对自己太高的要求,觉得没有做到所有人满意就不配得到这个岗位而主动退出。这是底线。

4️⃣心态:
▫️工作为我们兜底,为生活提供保障,让我们拥有月薪,为工作之外尝试新的东西提供安全感,减少心理和物质压力。

▫️只要不辞我,就坚决不主动退出。

▫️如果我现在没有做我想做的事,辞职后我也不会做的。要面对真实的自己。

▫️而那些想做的事情,是此刻、现在就可以做。不要等某种生活。

▫️总之,保住工作。如果不工作,可能会被闲坏的。
00
八芬
17天前
生活复盘:习惯养成,客观条件下可以停止,主观不行。

1️⃣在变化中寻求秩序,或者说,放弃秩序,无脑行动起来就行了

关注的一个博主近半年雷打不动的每天运动,即使她有小孩、即使她要出差/外出,无论如何都会持续运动。

她说:“在锻炼这件事上我越来越强了,而强的标志就是我的锻炼可以因为客观情况暂停但绝对不会因为主观内耗暂停。”

我很容易因为一点无常(什么能量低啊、状态差啊、上班累啊)就搁置对自己的安排。

但我真的没办法做吗?

大部分情况下,其实不至于真的一点时间没有。

2️⃣对自己一时的松懈之后,我也会很快意识到自己不能一直如此,于是复盘起来:

上周,因为高强度的外出执行+意外受伤+修养身息+搬家收拾打包,一周的计划几乎全都未实施。这周借住在朋友家,似乎觉得居无定所和缺乏秩序,整个人也是游离的状态。

上周可能是因为客观原因,而昨天没做,就全是主观原因了。

3️⃣再进一步分析原因。

👉🏻原因一:内驱力不足?

在懒惰的时候,很容易觉得做与不做都没差。

解决办法:转化思路,不一定非要动力十足才开干,无脑地行动起来就行了。

动起来之后就会有正反馈了。

👉🏻原因二:主线任务不清晰?

这个问题几乎是我每次重启计划时,都要问自己的问题。

我常常确立的三件事是:阅读、运动、写作。但这三件事其实挺笼统的。

解决办法:进一步的明确。

阅读/学习/复习 —— 一方面,阅读是可以让我脱离手机,获得某种平静。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大量的阅读也会让我学会深度思考。

📖曾经,我的阅读很容易纸上谈兵,看了就忘了。所以我更希望自己每天阅读后,是可以用自己的话对输入的东西再输出的。所以这也可以跟写作结合起来。

✍🏻写作 —— 可以写我当天的阅读笔记,也可以是写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或者是工作复盘和感受。
总之,通过“写下来”这个动作能帮我梳理很多思路。以及,写作这件事也帮了我很多。

🏃运动 —— 我追求的是让身体动起来,那么10分钟的拉伸都可以,完成最最简单的动作下楼散个步也行。

以上,都是完成最最简单的一个动作就行——写100字、读10分钟、动10分钟。其中,运动是第一优先级。

在这一天的,即使什么也没做,让自己的肌肉有些锻炼,这天就没有白费。
00
八芬
18天前
《生活日记:遭遇挫折,要向好看,积极乐观真的很重要》

(1)
上周和朋友聊天,她谈到自己近几年家庭财务压力很大,买房后另一半失业、买车、结婚、父辈们也有用钱需求,最困难的时候身上就几百块钱。

她焦虑过、难受过,后来也慢慢想通了。她觉得自己前二十几年都过得很顺,不能说锦衣玉食,但从没在物质方面觉得匮乏过。也曾想过,实在不行,把房子卖了回老家,什么日子不能过。人生起起伏伏,不可能一点坎坷都没有。

我还记得五六年前跟她说过,不管挣多挣少,都要存点钱,不然万一有点急用,一点抗风险的能力都没有。她说:等我真的遇到了就会长教训的。

后来果然吃了这个苦头。

(2)
我现在当然不是想告诉她“我早就跟你说了吧”,而是后来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命运。

其实,我一直都很钦佩她的乐观,她对待很多人、事、物也有自己的生活小智慧。朝好的方面看,总会变好的、总会有希望的。

(3)
而我呢,近期因为房产的变动导致我在已有(老家)房贷的情况下还需要每月新增租房费用,也觉得财务压力很大。

但客观点来讲,我也不至于承担不起,只是我的暂时的储蓄率会变低。

我觉得,还有另一层压力是,我需要面对近几年在这座城市的住房问题。如果我再买一个房子,房贷的压力;如果我不买,又要算一笔经济账,究竟是买房划算还是卖房划算。

(4)
目前偏向于不买的选择:

1️⃣原因1:把首付留在手里投资基金,十年的收益率可能会超过房子?反正房贷和房租的价格差不多。

2️⃣原因2:即使最终还是要买,十年以后买个新房,不挺好的吗?

当然了,只是我目前的想法。

总之,我确实是一个非常谨慎面对大额消费的人。
所以啊,有多大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过好当下的日子,获得当下的小确幸就很好了。
00
八芬
19天前
《30岁,投资五年,总结我的投资原则》

经过了五年的投资实践,走了一圈才发现,大道至简。

1️⃣好资产+好价格+长期持有,高度总结了我的买入原则。

✅好的资产:

优秀的宽基策略加权指数为主,优秀行业基金指数为辅。目前我只会买入有知有行上所选择的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如图)。而不再购入自己没信心、不了解的其他基金,这只会让我持有得不安心,不知道何时止盈或者止损。

✅好价格:

我之前确实犯过在低估时不敢过多投入的错。也在中估时购买基金。最后我发现,还是要低买高卖,既然选择了信任的资产,那么在低估时要大胆投入,不要害怕,然后让时间给我答案。

✅长期持有:

买一个基金的时候可以问自己,我敢长期投资它吗?如果不敢,那买一点只会占用自己心智,得不偿失。买好的资产才会让自己省心。所以要闲钱投资,配置足够的现金流和应急备用金。

做好长期持有的意义不是永远不卖出,而是不在自己紧急用钱但却低估的时刻而卖出,这样就得不到好的收益。

2️⃣保持耐心

投资是为了收益,不是为了回本,所以要耐心等待是实现价值最高的那一天,也就是牛市。所以一定要用闲钱投资。

3️⃣不要每天看盘,也不要判断市场。

投资,并不是一个付出时间精力和收获成正比的领域,所以也想建立自己的极简理财方式。

目前我的资产配置里,大概70%是我灵活买入,30%是购买机构的基金组合。

但接下来,我应该会将金钱交给专业的团队来管理,我只需要支付一点投顾费用,且可能高于我个人决策的收益率。从长期主义来讲,这样的费用在收益面前是不足挂齿的。因为我们省下来决定买入/卖出/看盘的时间可以用来创造其他价值,也可以说我们是在花钱买时间。

所以一方面我会克制一点自己看盘的时间,另外一方面会减少自我决策购买投股组合。

4️⃣永不满仓,永不空仓。保持在场。

我相信,买基金就是买国运。而国内指数基金市场起步比较晚,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5️⃣市场不会永远下跌,也不会永远上涨,这不是线性的。

我至今记得我投资的第一年,2020年末时,我当时的投入的资金可能只是现在的十分之一,但是,当时的收益已经高达五位数。我以为这个市场会一直给我这样的回报,而后来就一路下跌了几年。

🫡

所以,敬畏市场。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