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八芬
113关注73被关注1夸夸
👩🏻‍🌾 媒体民工 🔖 INFJ 📝「习惯用文字做记录,但所有观点都是个人偏见」
置顶
八芬
3月前
想来,8月5号的自己很可笑,在为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做无谓的付出,得到的是不值钱的时间和过度消耗的身体。
同时,我也很心疼她,希望她以后再也不要那样了。
10
八芬
7天前
我怎么2025年了才看《二十五 二十一》啊,

(1)关于金泰梨
金泰梨演戏太厉害了,那种少女感真的扑面而来。尤其她是一个有点中二又很可爱的气质,毫无表演痕迹,太灵动了。
看到采访时她说:演戏就是气势,气势拿出来了,别人也觉得你演得好。
有点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那个味了。

(2)梦想线

前期的对于梦想的描述很好,天才少女经历瓶颈期后的重启,这个过程展现了希度特别多美好的品质——
比如热爱,想了很多办法转校,恳求教练一定要指导自己;
比如面对失败,接受失败、接受挫折,然后一次又一次站起来、再试;
比如每天都要写训练日记,以及自我反省;
比如坚毅和乐观,“没拿金牌,下次拿就好了。”

同时她还有的少女的天真,喜欢收集贴纸、喜欢看漫画,真的是一个非常惹人爱的角色。

(3)感情线

对男女主的感情铺垫了很久,以至于后面几集感觉略显疲软,也可能是集数不够了,到了后期反而没有兜住。

感情的褪色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只是后期的时间线更快的,观众的感官上会陡然觉得男女主的感情掉得太快。
但我并不觉得烂尾。前期美好并不代表永不分手、分手了也并不代表就是坏结局。

她有她的梦想,男主有男主的事业,空间上和关键时刻的选择上的错位,必然也会导致感情的褪色。就像希度说的,他们只能顺遂的时候在一起。
我反而觉得如果真的在一起了,反而略显俗气了。

(4)其他印象深刻的细节

一位队员想放弃,教练说必须进八强才可以。原以为是想让队员尝过赢的滋味之后可能会转变心意,然而也并不是,是希望队员别带着遗憾离开。如果真的不喜欢,至少是全力拼过之后再走的,而不是当“逃兵”。

剧情里有一段关于他们的假期情节,那一集非常美好,作为观众的我也看得美滋滋。希度在日记里说,自己永远不会忘记。然而在多年后女儿问起这段回忆,她说:有吗。
编剧对于这个点的描写也好细腻啊,其实再美的回忆,如果不能时常想起,就真的会慢慢变淡或者消失吧。但幸好有日记记得。
20
八芬
10天前
周记week 45
1️⃣首先想说,过去的一周居然还可以休周末,并且过了一个非常尽兴和繁忙的周末。可是转念一想,这不是我的回报,这本应如此。人,就是该休周末的。
2️⃣听了二小姐的分享,值得我仔细思考。我的主线任务及时就是工作,那么,我应该思考什么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与此同时,阅读和保持持续输出一定一定是一件好事。
3️⃣希望自己可以学习如何与讨厌的人共事。也许我不应该抱有偏见。如果我不天然抵触,也许我可以工作得更开心一点。
00
八芬
16天前
🆙播客分享:竹子又来聊运动了!听完又有力量了

这期播客她聊了聊她跑步的故事

1️⃣竹子为什么会选择跑步?
因为跑步易执行,穿着跑鞋下楼就行。而去健身房的话,付出的时间成本更高,也更消耗意志力。
所以,跑步是她重启运动非常好的选项。

跑步给她带来了很多的正反馈和内啡肽,这种兴奋值是非常令人上瘾的。

2️⃣而我为什么会运动呢?

运动的好处太多了,我很看重的就是——运动帮我找到生活的锚点,也是撬动我良好生活的杠杆之一。

之前有过好几个阶段,我会早起运动10分钟,在一天的开始我就完成了一个对自己很重要的约定,便很有成就感。

于是,这一天人的“气”都是向上的,精神状态也不错;晚上还会继续行成正向循环,再写点东西什么的。
我实打实尝到过甜头。

再一个原因就是,轻量的运动更适合我,将将好。

3️⃣开启的方法:减少决策,直接开跑

是的,再次想说微习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很简单,就是从沙发上起来,然后开动。我有时候甚至连运动鞋都不穿(不提倡)。

4️⃣坚持的方法:不是练很多。而是每天练,固定时间,10分钟都可以;设立目标倒逼自己的日常行为。

我目前没有一个赛事目标,真的要有的话,就是希望自己每天练,行成习惯。所以我都在做很轻量的运动,绝不加量。

5️⃣坚持的心法:No pain No gains

这句话突然又很激励我。
其实这很老生常谈了吧,但是确实是这样,必须耕耘才能收获。

这两天,我在做10分钟的练臀,第二天发现自己的臀部真的很痛,而我内心其实很开心。觉得部位至少练习对了。

比如,工作,只有翻过这座山才可以迎接新生,如果做胆小鬼逃跑,那就只会是心魔。解决它、面对它、推进它,每每这样做了然后完成之后,我都非常有成就感,至少我又做成了一件事。

也会联想到旅行,其实很多好的风景是需要徒步/露营才能看到的,而这需要体力、意志力的付出,才能看到好风景

🧐
近期持续在听关于早起的、运动的播客,就是想通过喝鸡汤的方式跑脑子,强健自己的心智。
00
八芬
17天前
周记 week44
1️⃣过去的一周,终于迎来了年底地狱模式的开端。
但是没关系,要开心打工,要野蛮生长,不要被其他人影响,也不要和别人一起吐槽工作,不要回应!因为真的没那么糟糕!有事干挺好的,写周报的时候都惊讶于自己可以做那么多事。
2️⃣除了客观原因加班,几乎每天都运动了。太棒了吧我。
3️⃣看老罗的书,加班回来12点了都要读两页再睡。并不认为写得多精彩,可能是文字写的轻松又有趣吧,非常想知道幕后故事
00
八芬
17天前
读书分享 | 张春《一生里的某一刻》:只要想写东西,就不会没的写

(1)作者张春,笔名阿卡纳,学画画,去公司上过班,后来自己在厦门开冰淇淋店,再后来在一个叫“犀牛故事”app做主编,再一次知道她,是近两年她开始当心理咨询师,开始做播客。在和鲁豫的播客《岩中花述》对谈中,她那句【保住狗命 无所畏惧】给了很多人鼓励,也被大量人转发。

这本书中,讲述了她很多个人经历,实打实的身体的痛苦、精神的痛苦...我猜她所经历的肯定比书中所透露出来的多得多,并且去对航那些“疾病”也是多难的事儿啊,可是,在字里行间,她没有怨恨生活,没有悲观到极致,没有度过所谓艰难后的骄傲,她轻轻地、淡淡地去描述那些事,以及她生命中遇到的人、动物,慢慢地读,能感受到她对人世间极大的深情。

(2)
书里写了许多人,每节篇幅不大,字数不多,在描述那些人时,人物并不丰满,即使她用许多形容词描述那是什么样的人,可作为读者的我感受却不深,开始读时并不打动我,像是日常记录,她通过这种形式去写她生命中的人,记录他们、回忆他们、感谢他们,继而通过这种方式去治愈她自己。
可越往后读我越动容,读到写到家人那一篇,我甚至有想哭的冲动。她写到自己的妈妈、爸爸、哥哥,哥哥二十二岁时、自己十八岁时,爸爸患癌症离世。爸爸去世一年后,她读大学,身患重病,很有可能瘫痪,妈妈又来到北京看她,医生话语中都带着放弃,可是妈妈带她辗转各地看病,背回家养病治疗,还试用一些类似不科学的方法治疗她。

她书中写:“那时候我想,也好,这辈子该吃的药,该挨的痛,那个份额应该一次用光了吧。当时还想,再也没有神经痛苦了。因为比起实实在在的肉体痛苦来说,精神痛苦简直就不是事儿。当时实在没想到后面还有更难的事”。这个更难的事应该指的就是“抑郁症”,似乎她哥哥也得了抑郁症。也许还有更难的事,她却根本没写在这里。
这是一本随笔,读完之后的许多感慨,想到这样一个作者,她温柔而用力地生活着。她没有充满打鸡血似的努力向上,也没有任由自己往下坠落,她尽力让自己保持一种一种刚刚好的“热爱这个人生”的平衡。

(3)
这个是关注的一个博主推荐的书,我关注她非常久了,很多书单都来自她的微博。她本人十分热爱阅读,出身书香门第,算是一个创作者,也有过抑郁症史。加上最近读的其他一些东西,我发现,“书籍”和“文字”能治愈人的力量是不是比想象中大。很多人都有“写东西”的想法,有作家梦,也会听到、看到很多人想辞职当作家,但是几乎没有听到人说不想当作家了,要辞去作家身份去干别的。
想到库尔特-冯内古特说:阅读和写作是迄今为止人类出现的最有营养的冥想方式。

(4)
我的阅读习惯很小、很散,没有成体系的阅读,没有任何阅读技巧,读书质量不算高,很多时候还是不想动脑子多思考,可以说读过的大部分书都没记住什么。
我无法说出书带给了我什么实质性的改变,甚至可能是“无用”的,至今,我都不认为阅读改变了我,也许我把阅读的时间花在其他地方对我的成长更有帮助。

我也一直认同“阅读是童子功”这件事。可我依旧想去看书,想多出去走走,我不需要治愈,也不需要鸡汤,不要所谓的阅历,我没有任何目的,我只是想看点“字”,想亲眼去看看网络世界里就可以欣赏的美景。
其实还有一个感想是,如果你想“写”东西,就真的不是没东西可写,你生命中遇到过这么多人,再平淡、平凡、平庸也经历过几十年的人生吧,可能想象力不够丰富,可是经历也是写作素材,并且,创造、创意大多数时候都来源于生活。
我们没东西可写,也许真的是因为我们不思考。
00
八芬
18天前
在工作的夹缝中,继续读老罗《反正竞赛还很长》

这几章写到他抵达冰岛之后入住民宿、再在各种阴雨天中去到景点的经历
继续回忆着《两天一夜》的制作故事
尤其是写到姜虎东做节目的态度
让我很有感触的是:

1️⃣姜作为一个非常有经验的综艺人,即使有自己对于做节目的看法,但最终依旧对制作人说:就按照你们的想法这样做吧。这句话真的会非常令人感动啊。

2️⃣每次节目录制的开头姜会使出百分之百的力气,因为他要把标准线立在那里。并且通过节目开头抛出很多个球,看看哪些人能接得住,然后他会知道每个人在今天的状态。

3️⃣“与其花时间责怪大家怎么只有这点成绩,不如把时间用来更认真比赛。”

让我想起最近对同事说的一句话:既然时间紧张,这时候也不得不做,那就不要吐槽继续干吧。

事情无可避免,那就迎难而上,我希望自己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去工作和做事。

抱怨和吐槽对工作没有益处,所以要对这些情绪说No,也不要被外界的这些声音影响。

4️⃣自我锻炼才是最快的捷径。

5️⃣有时候,从结果上看好像是失败的,但是在过程中跟人共事、有共同的回忆,这些无比珍贵。

所以我才反复提醒自己:向前进吧,解决问题,继续做事,积极乐观,开心工作✌🏻
00
八芬
21天前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实我挺喜欢看过来人的“劝诫”

1️⃣
书信的对象,是朱光潜先生的青年朋友,只有十八九岁,可是书中不仅谈到个人发展与人生,同时也谈到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等比较大的层面;有些内容想要完全明白其意其实并不轻松,或者说,是得有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懂得更加透彻,所以这样看来,我十八九岁时,真的是个白痴,没有修炼自我,更没有承担任何社会责任。

2️⃣
谈到的许多话题也正是现在青年人困惑的,特别是“谈摆脱”这一封信,也是我当下正在苦恼的问题,我真觉得是字字珠玑,想摘抄10遍来提醒自己。
如同书中“谈读书”,好书看第一遍时,需要了解全篇大旨和特色,第二遍要有自己的见解,最好可以记笔记。

比如昨天,看到张老师的话:多看看,让大脑先记住,之后自然身体也跟着记住了。
其实,我有很喜欢的书和电影,但是我都很少去看第二遍,这样的习惯真的不好,也告诉自己,不要追求读书的数量,而要追求读书的质量。

3️⃣

这位青年朋友在那样的年纪,就有这样的一位“人生导师”了,对他淳淳教导,真让人羡慕。

不得不说,我真的很希望有一个像“人生导师”一般的人存在,也许我不需要很明晰的“指导”,不是让他告诉我我该做什么,而是给我一些引导和思考,如同这本书一般。

有时候就是存在这些悖论,如果我不经历就没有感悟,不知道如何选择,也不知道所谓的“坚持”是对是错。而我经历了,才明白当初的选择可能是错了。

我有时都会想,如果我在20岁就明白那些道理就好了。又马上安慰自己说,其实我现在也很年轻,我现在明白也不晚。
10
八芬
22天前
10月过去了,我跟怀念它。
“来自远方的回声,它们提醒着我,世界永远比我们生活的半径更丰盛。我将在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与远方的自己隔空相望。”
她曾拥有自由,也可以随时拥有自由。

https://mp.weixin.qq.com/s/pzJCpTEtiNVWlfsoSPyisA

00
八芬
26天前
【还可以的金女士,写的书也还可以】

最近开始看金女士的随笔,起初不抱期待,开始读之后便欲罢不能、如饥似渴地读完了。
毕竟是“小镇做题家”、是中传毕业、是顶尖时尚杂志GQ编辑,还是很有文字功底的。

(1)
随笔很容易写成流水账、重点不突出、东一句西一句、多个故事糅杂。而这本小书的每个章节,有主题、有事件、有自我剖析、有自我暴露,虽然跳跃但是结构紧凑,形散而魂不散。偶尔还有一点很妙的、精准的、奇奇怪怪但又意思的比喻。

我一直觉得好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容易被察觉,而如何识别呢?
就是阅读时的感受,如果读着读着愿意读下去,还觉得写的有趣,那我觉得就是本还不错的书。(当然了,也可能是我现在文化体力下降了,再难点的、更有深度一点的书我个人的消化能力不足了。)

(2)
知道金女士,应该是不小心看到她的微博,得知她是我关注了很久的、也很喜欢的杂志GQ的新媒体主编;然后不小心听了她的一期播客,感觉她真的是那种工作能力很强,同时还保持着某种自我的人。尤其是在那么繁忙的工作中还能学习法语,不仅是自律,我觉得更是某种保持自己的某种学习习惯。

于是把她所有的B站视频都看了,被那句“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一直鼓舞着。
再后来,知道她出了这本书。

书中对成绩、大学、光鲜的工作这些厉害的事情一笔带过,着墨更多的还是她所谓的“格格不入”、有点窘迫的、丢脸的事。
我认为这是一种谦逊,也是某种写作手法(毕竟哪个读者愿意看你一直炫耀呢),更是某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努力着,但是也保持着某种松弛和自信。

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也是内核很稳的人。是聪明的、努力的好学生,但是对规则之下保留着自己的态度和认识,只是为了在这个环境下过得更舒服,所以她有她的“生存方式”,这也证明,她是真的聪明。即使身在名利场也能保持某种清醒;即使格格不入也能在工作中落落大方。没有被其吞噬自我或者是异化,反而,她在这个名利场中进一步认识了自我,然后再一次用入世和出世的眼睛看过往和现在的自己,于是写成了这本小书。

总之,我还挺喜欢的。
00
八芬
1月前
《从新疆独自旅行回来后的15个感受》
1.挣钱,努力挣钱;
2.存钱,继续存钱;
3.保持开放、友善、真诚、主动,不会在旅途中找不到搭子;
4.寻找合拍的旅行搭子的方法——相信第六感;
5.即使每天一两点睡,七八点起,吃饭时间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但续航能力还是特别长,精气神都倍儿好,美景就是精神食粮;
6.在旅行中遇到很多好人,收获和释放很多善意,这些甚至比看到美景更让人觉得珍贵;
7.事后评价某个旅程好与坏,其实跟当时和谁在一起、跟谁一起去有很大关系,所以我才会认为,“人”比“景”更重要;
8.因为,单纯的风景可能会随着时间在回忆中变淡,但某个故事、某个事件、某个人比景色更具体,会让回忆更深刻、更持久,为旅行增加一些意义和闪着光的回忆;
9.对我来说,旅行的意义说到底是回忆红利、体验红利。比如曾经有个朋友多次提前我们一起去看海的经历,这些共同的回忆是无价的;
10.去之前,觉得要在途中回顾一遍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但每天忙着看风景根本想不起看手机,更没时间看电视;
11.在旅行中,人总是愉快的,某种程度是旅游、是玩耍带来的,但是我更觉得是因旅行达到了活在当下的状态——不想过去,不想也来,我就在此刻;
12.更进一步认识自己,比起把钱拿来买更多的衣服,我更愿意让这些钱换做去远方的机票,以及在途中给朋友们挑选小纪念品,这些钱都让我花得更开心;
13.为什么要旅行?可能拍的照片没有别人的好看,穿的没有别人精致,可能这个地方已经无数人去过了,可能被很多人吐槽/喜欢。但,那些人都不是我啊。只要我想去那里、我喜欢那,我就可以去。跟别人没关系。好与坏,都是自己的体验;
14.旅行中有遗憾很正常,不要悔恨,下次再去就行了呗;
15.万一遇到不好的事也没关系,保持乐观、保持愉悦,出来玩就是图开心的嘛!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