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白日梦与诗
19关注287被关注2夸夸
INTJ 自由职业
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请记得世界和我始终都是爱着你的💕
博客:blog.brmys.cn
公众号:白日梦与诗
置顶
白日梦与诗
1年前
🧙🏻苏苏的1000份精华思考合集(索引篇)

苏苏的精华思考——

0️⃣4️⃣7️⃣-搞钱思维之先予后取
🔗m.okjike.com

0️⃣4️⃣8️⃣-NLP逻辑层次模型之牛人思维
🔗m.okjike.com

0️⃣4️⃣9️⃣-什么是钱?
🔗 m.okjike.com

0️⃣5️⃣0️⃣-有效学习产出物
🔗m.okjike.com

0️⃣5️⃣1️⃣-顶级学习思维之模仿
🔗 m.okjike.com

0️⃣5️⃣2️⃣-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 m.okjike.com

0️⃣5️⃣3️⃣-《矛盾论》、查理芒格的逆向思考、反者道之动的思考
🔗 m.okjike.com

0️⃣5️⃣4️⃣—「2024年年终总结」小记之为什么要年终总结?
🔗 m.okjike.com

0️⃣5️⃣5️⃣—2025年,不妨这样改变!
🔗 m.okjike.com

0️⃣5️⃣6️⃣—个人发生关系
🔗 m.okjike.com

0️⃣5️⃣7️⃣—改变的三条原则
🔗 m.okjike.com

0️⃣5️⃣8️⃣—苏苏的人生“改变”算法V1.0:改变=闭环+克服完美主义+迭代
🔗 m.okjike.com

0️⃣5️⃣9️⃣—峰终定律的应用
🔗 m.okjike.com

0️⃣6️⃣0️⃣—如何管理微信标签?
🔗 m.okjike.com

0️⃣6️⃣1️⃣—如何请教问题/找人帮忙————个人建议(不针对个人):
🔗 m.okjike.com

0️⃣6️⃣2️⃣—再聊人脉_2025.07.17
🔗 m.okjike.com
——————————

碎片思考输出——

0️⃣3️⃣0️⃣你的缺点恰恰也是你的优点
🔗 m.okjike.com

0️⃣3️⃣1️⃣一些具体场景下,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区别
🔗m.okjike.com

0️⃣3️⃣2️⃣关于拖延的思考
🔗m.okjike.com

0️⃣3️⃣3️⃣-如何提高执行力
🔗 m.okjike.com

0️⃣3️⃣5️⃣-关于人脉与价值思考
🔗 m.okjike.com

0️⃣3️⃣6️⃣-要刻意的扩大自己的信息源和过滤自己的信息源
🔗 m.okjike.com

0️⃣3️⃣7️⃣-刻意养成习惯的小技巧
🔗m.okjike.com

0️⃣3️⃣8️⃣-学习要分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m.okjike.com

0️⃣3️⃣9️⃣-辩证法:世界怎么样存在
🔗 m.okjike.com

0️⃣4️⃣0️⃣-提高做事效率方法——放弃固定式、重复式、时间段的效率安排
🔗m.okjike.com

0️⃣4️⃣2️⃣-关于时间管理的一点碎碎念
🔗m.okjike.com

0️⃣4️⃣3️⃣-如何回复喷子
🔗 m.okjike.com

0️⃣4️⃣9️⃣-如何学好数学?(如何思考问题)
🔗 m.okjike.com

0️⃣5️⃣0️⃣-新手该如何记录时间
🔗 m.okjike.com

0️⃣5️⃣3️⃣—聊聊人脉和闭环
🔗 m.okjike.com

0️⃣5️⃣5️⃣—499为什么感受比599便宜很多?
🔗 m.okjike.com

语雀

211
白日梦与诗
7天前
聊一下「共情能力」——
内心敏感的人,潜在优点:感知能力强,洞察敏锐,共情能力强。

我刚得出了一个结论:共情能力强的人,模仿能力也很强。

大脑新皮质有四个脑区,其中最重要的是前额叶皮质。
其中有一个东西叫做「镜像神经元」,它负责模仿、社交,也和共情能力、同理心有关。

镜像,即照镜子,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凭借本能去模仿他人的行为。

镜像神经元有一部分分布在「布洛卡区」。

布洛卡区是负责语言产生的,音乐天赋好的人,通常语言能力都不会差。
因为语言和音乐学习的捷径,其实都是深度浸泡在大环境里面,拼命模仿别人。

共情能力强,

当别人表达痛苦时,你的大脑镜像神经元会自动“同步”对方的情绪。 所以你不仅“理解”他的痛苦,而是真的在“感受”那份痛苦。

对很多高共情者而言,这种痛感几乎是身体化的,就像对方的伤痛在你体内被复制了一次。
00
白日梦与诗
10天前
关于情绪的分享,是一件很私密的事。只有我们认为对方能够包容自己的倾诉,并且能够理解自己的时候,我们才会认为是安全的。这时候,我们才会不嘴硬,才会和对方说,我愿意和你分享我的情绪。
00
白日梦与诗
18天前
1、不要用他人的回应在丈量自己的价值。

2、让自己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

3、离开的人和事不再懊悔和遗憾,你会遇见更好的人。

4、谁控制你,就是谁需要你。

5、你期待谁,就被谁奴役。

6、你思考谁,就在承担谁的因果。

愿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爱心]
00
白日梦与诗
19天前
图1️⃣ 这段描述很喜欢: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悟道,从心上体悟。

2️⃣ 克己的功夫。
一个是克服自己的私欲,这个好难,但是尽力。致良知,时不时反求诸己。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圣人做不到,俗人一个,以后努力修个君子。

一个是学习上的,昨天读《穷查理宝典》看到一句话:“专注于当前任务,控制支出。”深有体悟。

——————

真诚、善意,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让自己变得更好,
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最后,中秋节快乐。
00
白日梦与诗
25天前
🧙‍♂️重新定义成功和失败

1️⃣ 人们做事遵循一套流程:预先假设->采取行动->得到结果。

结果是客观的,但是行动(实践)和假设都是主观的。这里的假设就是人的主观思想。

2️⃣ 成功的本质是,人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规律。

3️⃣ 失败的本质是,人的主观思想不符合客观规律。

但我们不可能一生下来“主观思想”就符合“客观规律”,所以失败,即不好的结果是常有的事,那失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4️⃣ 失败的意义在于,通过客观的结果改造我们的主观思想,让主观思想靠近客观规律。

或者我们可以直接删掉“失败”这个概念,失败只是客观的反馈,不应通过这个客观的反馈而产生主观的自我价值批判,反馈的目的是为了改造思想,让其符合客观规律并走向成功。

由于对于“失败”固有的错误的认识,可能会导致如下行为——

1️⃣ 实践之前,过度反刍,害怕失败,拒绝实践,陷入“完美主义”,把失败定义为“内在的价值审判”,于是不行动,或者有完美的方案后再行动。

所谓的完美主义,本质上就是对失败的恐惧。

2️⃣ 实践之后,逃避面对,否认失败,拒绝自省,陷入自责。批判自己,抱怨别人。开启自我防御机制,拒绝新的尝试,除非有足够安全和完美的方案。

🔗 blog.brmys.cn
#苏苏思考
00
白日梦与诗
28天前
众生皆苦,佛度众生,众生难度。

解读一下:佛度有缘人这句话。
这里的“有缘人”,不是你能救的人,而是“有自觉、自愿、能接住引导的人”。

能托住对方情绪,给予对方认知,帮助对方正确归因,看似短期有效。但如果对方自己不想改变,不能自省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会给予陷入深渊,重复跌入谷底。

唯有一种人能够改变,“反求诸己”的人。

反求诸己不是自责,懊悔,而是正确归因,课题分离,积极面对。

要自省,不要自责,永远不懊悔过去。

与之相反的叙事是:
我是全天下最不幸的那个,别人凭什么那么劝慰和指导我,他又不能感同身受我,凭什么?

都是对方的错,对方怎么一直在针对我,怎么所有人都在伤害我,怎么倒霉的事都发生在我身上了?
00
白日梦与诗
1月前
🧙‍♂️找对象标准

昨晚睡前脑子里突然产生一个念头,
找对象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对方能不能让我变得更好?也就是,对方是在消耗我,还是在富足我?

好的关系是,你让对方变得更好了,对方也让你变得更好了。
这里我们先不去聊,我们该怎么对对方。
因为,我们聊的是找对象的标准。

被关爱,被呵护,被珍视,被特殊对待,是每个人的需要,不仅是对方的,也是自己的。

喜欢的快乐,多是对方的某些特质恰恰是你所不具备或欣赏的,比如脸蛋,身材,性格等等。

但是这里面很多特质,并不会在未来让你变得越来越好。也许,谈恋爱的时候是甜蜜的。

但是如果,对方在亲密关系里,情绪不稳定,霸道,强势,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内耗,没有正确的金钱观,那么对方就会一味的索取和要求你。

似乎,在你能量和能力足够强的时候,也没啥,因为你能托举对方。

可是一旦你遭遇了人生的低谷,
对方是否会给予你正向的肯定,鼓励,支持,睿智的引导你呢?多半不可能。你面对的是抱怨,贬低,吐槽.......这时候你还有能量托举对方吗?

而我说的这些特质,无一例外需要:持续学习的能力➕自省的能力➕共情的能力。

由此,我意识到。

找对象,其实最重要的是找一个可以让你变得越来越好,即积极的面对生活,笑口常开,持续的成长进步的人。

至于其他特质,和上面的标准比起来,就显得廉价多了,一旦真的遇到事了,你就会发现对方是靠不住的。
207
白日梦与诗
1月前
🧙‍♂️从时间轴的角度思考改变

过去<——▲——>未来
▲代表:现在

👉🏻问:办公桌为什么这么乱?
被问及这句话的时候,时间点是什么?是现在。
问完这句话后,大脑想的是什么?是过去。

👉🏻问:你为什么没有完成目标?
被问及这句话的时候,时间点是什么?是现在。
问完这句话后,大脑想的是什么?是过去。

潜台词:我没有完成是因为xxx…

过去是「原因」,现在是「结果」。
你的现状是由过去所塑造的。

——————

为什么我们会烦恼?
核心原因有两个,
一、沉浸过去,不断的找原因、理由、借口;
二、担忧未来,因为想到现在的结果不好是由于过去的问题造成的,进而担心未来也会遭遇和现在相同的结果。

举例,
【状态:现在】为什么没有完成目标?
【状态:过去】因为我有完美主义→拖延症→习惯差→成长环境塑造的…
【状态:未来】我未来还是会完不成目标,因为我过去的那些毛病还存在…

这样就会陷入一种死循环。

——————

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的问Why。
但是过度的问Why,只是停留在过去,并不能真正的改变未来,未来只不过是现状的重复。

所以问Why不是终点,终点在How。
重点在:我该如何行动?我能做些什么?

——————

这里可能会有一些思维误区,我尽可能的阐述清楚一点:

1、并不是让你关注“未来”,忽视“过去”,这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是不可取的。现状由过去所导致,未来又由现在所产生,科学的分析过去和总结现在,可以更好的指导未来。

合理分析过去的目的还是为了改变未来,所以得分清什么是自己当下能改变的,什么是自己当下不能改变的,精力放在前者上,抓主要矛盾推进进程,解决问题。

至于当下不能改变的,日后慢慢改变。

2、我认为也并不是粗浅的以“任务、目标”为导向的思维。
目标是:公众号1个月内增加10w粉丝
只盯着这个目标,无疑是树立一座高山,在自己没有能力拆解和行动的时候,心里是茫然和抗拒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加上「时间轴」的思维去思考。
时刻觉察,自己的思维指向的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问题在当下被提及,状态是Now。
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理由、借口,就是思维往左←,状态是Past
思考未来该如何行动,才是真正的思维往右→,状态是Future。

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并不是真正的面向未来,只有指向未来的行动才是面向未来。

总结就一个公式:
过去 = 原因, 现在 = 结果, 未来 = 行动。
10
白日梦与诗
1月前
什么样的行为会让人讨厌?

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让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

如,
婆媳关系,同事关系,领导和下属,父母和孩子......

内在心理: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让别人屈服、听话,尤其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改变,是很爽的....

根本原因:缺乏共情、换位思考的能力,控制欲强,强势,自私。

这样做的优点是:
当你气场、能力、地位都足够强的时候,是很容易搞定别人的,适合PUA别人。

缺点是:
容易让别人心生厌恶...缺乏共赢意识。

✔️反过来其实就是一条策略:
不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而是顺从对方,用对方喜欢和容易接受的行为对待对方,包括但不限于:倾听➕少提意见,总是容易让人家更喜欢自己。
00
白日梦与诗
1月前
我现在越来越发现,多数人是不会去“自省”的,或者“自省”的不到位,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会自责的人,大量存在;
不自责的人,也大量存在,但不是因为“自省”,而是漠视和麻木;

自省的最终目的是指向:我该如何做才能变得更好?
这里有两个要点:1)做,行动。2)让自己变好。

但是多数人的自省,是只停留在感性层面,原因层面,责任划分层面。

似乎下意识地认为,把造成自己不好的原因、责任划分完,自己就会变好了。

——————

有几个点,是极为重要的:

1、课题分离是必要的,请注意:不是重要,而是必要。

举例:
你找不找我借钱,是你的事;
我借不借你钱,是我的事;
我借你钱与否,你的反应态度,还是你的事。

不能因为我不借你钱,你对我心生不满,我就将这个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

分不清这一点,就会限入自责,或者自省得不深刻。

2、分清什么是自己能改变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

我们的痛苦多源于我们执着于希望外在的人或事物,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而转移。

家长希望改变孩子,
领导希望改变下属,
伴侣希望改变对方。

将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面,
改变的目的是:通过我的行动,让我变得更好,间接影响我周围的人和事。

3、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原因、认识,都是次要的,
我该如何做?下一步该如何具体行动,才是主要的。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影响,重要的是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