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这是一个复杂和重要议题。
据我观察,有关部门已经有所动作:延长课间时间,给孩子们放假。但在成绩的指挥棒下,普及度和效果还不得而知。
这从来不是单一个体的问题,厌学的孩子、严厉的老师、忙碌的家长,严格地说,每一个人都“有病”。
遗憾的是,一篇文章没办法展现这个系统的问题,老师为何体罚?背后有怎样的压力?家长为何焦虑?工作、生活和教育怎样压垮一个中年人?
但这篇文章起码可以看到一个曾是“优等生”,也变过“差生”的抑郁孩子的讲述。她是什么感受?她又是怎样好转的。
当孩子出现问题,对于教育,对于生命,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又该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