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3位听障骑手送了2天外卖,写了这篇稿。
虽然很明显是篇pr稿,我努力写出从这个系统看,听障骑手为什么难以成为专送骑手;也努力写出在从流水线到街头巷尾的变化中,他们的挑战和被消磨。以及一些相处下来的感受。
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和工作有区别,但最大的区别是挣钱多少。听不到和听得到有区别,但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一个骑手觉得,社会很平等,对他们很好。
另一个骑手觉得很难过,日子很苦,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更差的家境和不幸的命运。但他人很好,起步时都会等着我,会从后视镜里看我跟没跟上,平时不太笑的他,在我车无法掉头时,会心地笑了,这是一种纯朴的友善。采访耽误了他送单的时间,结束后我掏出100块钱给他,他推脱不要,戴上头盔送单去了。
文章中最感慨的场景是:“一个订单的送餐地址是商场三楼某服装店,整个三楼有超过50家女装店,齐亚超找不到。他咿咿呀呀地问其他骑士、售货员,也只得到大概的方向。好不容易经过正确的店,他却没看到,继续向前跑。顾客看到了他,想叫住问问,他也听不到。最后,这单超时了5分钟,他被罚了3块钱。”
文章里没写的是,我看到了那个顾客,然后在身后叫齐亚超,他没反应,我继续提高音量,他还是没反应。我很心酸。当你们已经通过各种软件顺畅交流时,你不会觉得耳聋是什么问题,你只有这样的时刻才能意识到,这就是健全人和残障者最直接的距离。
当然,还有心理上的距离,我们是否愿意接近他们,是否愿意平等地了解他们、和他们交朋友、深入他们的世界。当然,首先要做到尊重,但是越了解,我想越会尊重和理解。我在文中写道:或许阻碍健全人和残障人士交流的,从来不是某一种语言,也不是某一种缺陷。
那阻碍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我们的姿态和意愿。
最后,欢迎各位品牌方、我的老同事和朋友们,在有故事类的需求时,找我共创。一定勤奋、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