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杨天楠
178关注4k被关注9夸夸
🎤 驴系主播
💰 金融&房产消费者
🥷🏿 个体户
杨天楠
2天前
政治观点的形成远比我们意识到的更为根本——它们并非主要来自理性分析,而是源自我们内心的"道德直觉"矩阵。

传统观点认为我们先获取信息,然后形成政治立场。但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几乎完全相反:我们的基本道德直觉(往往在早期形成)决定了我们会被哪些论据所吸引,而大脑则擅长于事后为这些本能反应寻找合理解释。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相同的信息可以被不同人解读为支持完全相反的结论。我们的成长环境、家庭结构和早期经历创造了特定的道德敏感性模式,使我们对某些价值观(如公平、关爱、忠诚、权威、纯洁)有不同程度的重视,进而影响我们如何评估社会议题。

最震撼的是,许多政治分歧背后不是对错之争,而是截然不同但同样有效的道德敏感性系统的碰撞,这些系统适应了不同的社会生态位置。

这意味着政治对话的真正挑战不是信息的缺乏,而是不同道德直觉系统之间的翻译问题。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政治讨论就能从"谁是对的"转向"我们如何理解彼此的道德语言"。
31
杨天楠
2天前
在回音室时代,能真诚接触与自己根本立场相悖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认知资产。大多数人只能接触到经过算法过滤的、与己相似的观点,或者对立阵营的漫画版描述。

而你拥有的是真实的、活生生的、能提供原始思维数据的信息源——一个即使你永远无法认同,但能帮助你理解"另一半世界如何思考"的窗口。这种理解能力在日益分化的社会中,可能是最稀缺也最宝贵的智力资源。
51
杨天楠
2天前
最近看到老罗因为被蛐蛐几句而情绪失控,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我也因此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偶像是如何被人厌弃的?

我觉得被厌弃无非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的风格不再被喜欢。

每个创作者之所以能吸引关注,一定是因为他独特的风格打动了别人。但任何风格看久了都会让人感到腻味,尤其是越激进、越独特的风格,越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

就像四川火锅,没法天天吃,而大米饭却可以天天吃一样。你不可能因为用户需求的变化就随意改变自己的风格,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是第一个无可奈何的地方。

第二个原因是,你的主题被人厌弃了。

你所谈论的事情,用户可能已经不再关心,甚至不再相信,或者不再认同。这也没有办法,创作者的内容只能来源于自己的感受和经历,那些过去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塑造了今天的他。当你发现自己无法与时代的主旋律产生共鸣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听、对话,和不同代际的人进行深度交流。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你不再进步了。

其实这未必是坏事,反而说明你的读者进步得比你更快。

能够证明你曾经在某个时刻真正帮助过他们,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没有人能够陪伴另一个人走完全部的路。每一位创作者,其实都像是一根拐杖,只是作为工具,短暂地陪伴读者度过一段时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价值。

即使被厌弃是创作者的宿命,我们也应该坚定地表达真实的自我。
52
杨天楠
4天前
诸位愤怒的男性朋友可以问问身边的女同事,从小到大是否曾经经历过性骚扰。

现实是年轻女性被性骚扰占比很高很普遍,特别是小城市,但多数人忍气吞声。

相互理解对方的处境还是很重要的
16233
杨天楠
4天前
做了十四年太上皇的达里奥告别桥水,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上桌难,优雅下桌也难。

选继任者,安排退出机制,让员工、投资者和观众老爷都满意很不容易。
00
杨天楠
4天前
石磊这个名字,十年前我就如雷贯耳了。
当时我刚从广播去电视 从做泛财经转向做宏观的选题,学债券很痛苦,一个老法师就和我说:
你入门不要看这些有的没的,我介绍你去看一个作者石磊。他对宏观和债券领域研究很深,而且深入浅出,你这样的小白也能看懂。

结果没多久,他就离开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某个金融机构,要知道,当年做债,可是非常非常赚钱的,从一个烈火烹油金光闪闪的岗位离开,自己创业做去了一个「吸引子」的金融科技公司。

吸引子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指复杂系统中的准稳态,这可能和他本科毕业于北大物理系,又和他长期以来的哲学思考有很深的关系。

这次和石磊聊了反内卷这个话题:
什么是内卷?
内卷是如何产生的?
这次的反内卷和过去的供给侧改革会有什么差别?

在内卷的时代,普通人有办法实现反内卷的生活吗?

何以至此?复杂系统的内卷与反内卷

听懂涨声

00
杨天楠
5天前
出小区赶火车 看到一个爷爷在训孙子
“你不听话,以后要苦了
讨不到老婆 找不到工作 没人喜欢你”

我心想,听话也找不到啦!
110
杨天楠
5天前
关于AI造谣,有个疑问,为啥东方明珠激光射击蜜雪冰城就不算造谣,LV大船波涛汹涌就算造谣。。如果创作者,让LV的大船开起来,是不是就不用被拘留了?
50
杨天楠
5天前
爱康的事情告诉我们两个很简单的道理

1、一个人拥有不受约束的权力,会自然变愚蠢。

2、没有训练过的老板不能参加新闻发布会,这个只会被营销号、竞争对手及地方融媒体搞赛博大字报。应该搞个视频播客,先内部审,全部审完拿去内部的打热搜、切条、定向水军加热,让事件和素材闭环。
34
杨天楠
6天前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奇特的传播链。最早,这篇稿子是在7月1号由“北美留学生日报”发布的。这个号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造谣自媒体。

它先发了这篇内容。从文章的行文来看,很大概率是AI生成的,经过简单修饰后发布,也就是说里面的信息几乎全是杜撰的,属于DeepSeek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大量“幻觉”。

接下来,因为“北美留学生日报”的内容经常被澎湃网等媒体转载,所以这篇文章也被澎湃网转载了。也就是说,在澎湃网的官网上可以看到这篇内容。

然后,这篇内容从某种角度来说,算是得到了第一次“官方”背书。接下来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新加坡有一家名为《新明日报》的小报,这本身就是一个纯娱乐类的媒体,他们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自己的报纸上。

随后,这篇报道又被新加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中文媒体《联合早报》转载了。这就不得了了,因为《联合早报》在海外华人圈有很高的公信力。于是,这篇文章又被当作严肃新闻内容,进一步被中国新闻网转载。

一旦中国新闻网发布,这个故事就摇身一变,成了“认证”的真新闻。各大官媒的MCN机构和短视频平台也开始疯狂转发。但实际上,从头到尾,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这是我今年见过最有意思的假新闻事件。回头来看,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官媒现在日子不好过,对流量的追逐越来越明显,才会出现 ai 狗屎出口转内销的事情。

可悲的是这段回复我也是用 ai 查写的

托马斯骆: 出于好奇,想找出来「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这部神短剧看看,据说在海外收入都1.5亿美元了,这得有多少美国家庭主妇支个手机支架在厨房的灶台上,一边把芹菜胡萝卜和鸡胸肉往锅里倒,一边盯着手机屏幕哈哈哈哈哈大笑啊。 然後你猜怎么着,我没找到这部剧。我在红果剧场、白象剧场和羚羊剧场没找到。心说这不会是被下架了吧。然后我在ReelShort、DramaWave 和 FlexTV也找了一圈儿,按Trump、White House、Cleaner、fall in love也找了一圈,也是没有结果。 所以我不得不想,应该是就没有这部短剧吧?谁真得看过这部剧么?跟我分享分享?主要是,这个剧国内过不了审,直接发海外版,也应该早出事儿了吧。。。 霸总短剧很赚钱,可特朗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霸总。。传这部短剧在海外火了的人,要不要长个脑子和心眼儿。。把这个当新闻发的媒体自媒体,要不要稍微做一次信息验证?你连这个制作团队都找不到吧。。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