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是我的纯文学阅读入门作家,通过他的作品,我初次领会阅读纯文学小说的乐趣。虽然大多数情节和人物都忘光了,但人物总在一个黑色的井中,想往上爬,屡屡失败,最后往里走,发现井底有一扇门,可以出去。这个意象被他多次使用,我想起村上就想起这个比喻。
接触他的小说时,正值青春,心情总是很烦躁。但他的作品,随便翻开几页,就能给予我平静。他被调侃为“文学界的麦当劳”(因为总是那个味),我却很感念这份恒久不变的温暖。有点灯塔的意思。不过灯塔太不村上春树了,还是像远处一直亮着的那盏灯吧。
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他从来没有读过荣格的作品,并且尽量避免阅读心理分析类书籍。因为“文本……读者有权随心所欲地处理它、咀嚼它。如果它在传递读者手中前就被作者处理过、咀嚼过,那么文本的意义与有效性将大大受损”。这是村上对文本和小说本身的敬畏吧,他这种独特而执拗的创作理念让人吃惊也让人感动。书中这类东西特别多,村上小说的粉丝读起来应该特别过瘾。
还有这一段,“剩下很多没派上用场的素材,我会利用这些东西(说起来就是剩余物资)写出一批随笔……真正美味的素材总是要留给我下一本小说(我的正业)。这样的素材积累得多了,'啊啊,想写小说啦'的心情好像就会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所以必须好好珍藏。”在一本随笔里告诉读者,你们读的这些都是我小说里用不上的“下脚料”,真有点猫咪露肚皮卖萌的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