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Crypto十字路口
782关注718被关注0夸夸
拥抱新世界,拥抱新革命!
Crypto十字路口
3月前

广屿Ocean: 黄金暴涨的本质,是世界在押注川普会更加疯傻 晚饭时间刚在一家拉面馆坐下就听到隔壁桌的两位男士在聊黄金,说最近黄金涨到他看不懂、2016年的时候才多少钱、都是我们自己人在瞎买老美根本不碰云云… 那么,最近黄金暴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现在是不是太贵了?长期来看到底到没到高点?如果你根本不懂黄金暴涨的底层逻辑,只是盯着价格数字刻舟求剑,无疑会根本性误判这轮百年一遇的大变局… 首先,我关注的一位金融学者的观点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黄金是押注川普疯傻概率的‘看涨预期’,3年半以后到期。它的‘被动收益’是川普已经犯下的疯蠢;它的‘波动收益’是川普未来还可能犯其他疯蠢的风险。 这俩月黄金暴力上涨一部分原因是川普‘潜在疯傻概率’大幅上升,另一部分原因是‘隐含疯傻’波动率太高了。 如果川普变聪明了 ,或者不确定性下降了,再或者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看涨预期’的价格都会下降。” 这位金融学者的观点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但只是看到了短期,而黄金的暴涨从长期(5-10年)自有其更宏大的逻辑 这一次看涨黄金(而不是像之前一样),本质上是对世界秩序即将进入“混乱纪元”,以及游戏规则制定者将换位的下注 先来看看原本的游戏规则制定者美利坚。即便它已经倾尽了自己所能,例如All in押注AI赛道、监管态度大拐弯从排斥到拉拢数字货币、对我方管制先进芯片出口、关税战等等...依然阻止不了我方的崛起(例如硬生生从“石头缝”里蹦出一个DeepSeek) 而我方呢,即便手上的牌也不多,但就是会冷不丁地从天上接到一个大馅饼(大模型、机器人、甚至一哪吒为首的电影票房),这就是老祖宗千年前说过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而美利坚“运去英雄不自由”… 而川普呢,这一届组织的班子可以说是最有执行力的,在内部几乎没有任何能与之制衡的力量,如果连这个阻力最小强执行力最强的班子,都把结果搞成这副惨样,那将会成为美利坚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的绝唱 最后,答案不言自明,黄金还能坚挺多久? 在世界局势明朗之前,“旧王”肯定会有非常剧烈的挣扎(比如股债汇“三杀”、疯狂降息印钞、甚至债务违约、货币信用崩塌等等),黄金也可能会经历波动,但趋势会一直向上 而待局势明朗之后,“地球游戏”的玩家们,便会开始重新向新霸主的货币纳“投名状”,此时,黄金便又会再次在世界的新一个“黄金年代”被世人遗忘

00
Crypto十字路口
3月前

杨天楠: 很高兴作为嘉宾主持参与录制蚂蚁财富的节目,蚂蚁同学把节目名称定为:和盘托出,希望这档节目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的展开,更是一次次连接的尝试,连接那些有经验、有方法、更有态度的实盘人,聊出点新东西。 第一期和团长聊的黄金,录完 2 周要发了,突然发现 所有的反指都买了黄金,心里有点怕怕的,赶紧标题叠了甲,希望大家别把内容当做推荐,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配置需求做选择。 我梳理了一下,去年到现在,我播客有5期提过黄金,每一次聊完,都觉得对黄金的逻辑又清晰了一些。 1、「大A到了可以抄底的时候吗?」 2024年7月,在和华夏基金的一场线下播客录制里,楚团长第一个旗帜鲜明,用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框架,提出一定要重视黄金。 2、「黄金:涨跌不重要,仓位很重要」 11月,和楚团长第二次讨论黄金,提出黄金的三个功能,法币镜像、大宗一环和危机期权,并且复盘了各国央行对黄金的持续投入。 3、「黄金到底是什么,咱们一口气说清楚」 24年12月,这期节目我邀请了三位首席宏观分析师/经济学家,分别展开讨论了黄金的定价和分析因素,并且提出了理解黄金要先看美国、黄金是对于混沌的定价、普通人投黄金怎么赚钱三个组成部分。 4、「对话宋雪涛:社会叙事越悲观,投资者应该越兴奋」 25年1月,和宋博交流,他再次明确看多黄金,看多A股。 5、「中国人的资产住在房子里,美国人的资产住在股市里,背后的逻辑是啥?」 2025年3月,和华安基金的许之彦博士,再聊了一期资产配置,许博是亚洲最大的黄金ETF管理人,在节目里也再次坚定的提出了对黄金的配置建议。 ​ ​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感受是:黄金是很好的配置工具,但是很烂的投机工具。 ​ ​关注和盘托出,未来会带来更多的优质投资内容。

00
Crypto十字路口
3月前
写的太好了

广屿Ocean: 怎样避免成为【喂养一线城市】的饲料 说实话我自己就是90后小镇青年在大学毕业后来到大城市工作的,随着2016年美团王兴提出“互联网依靠PC网民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已过”,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我就知道,我可能是上了最后一班时代的快车 往后的世代,并不是说机会就完全没有,而是当时代从巨大的增量变成存量竞争,意味着市面上存在“跃迁”的机会总量更少,且获得相同机会需要付出的努力要更多,所以为什么你会发现后来职场充斥了内卷、PUA、35岁歧视等乱象... 有人说现在也有很多创新的机会啊,比如AI,但你要知道,至少当前AI的机会和绝大多数普通人是没关系的,比如在AI行业内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效能的提升,据说一个AI团队但凡超过40人,在业内都是要被笑话的 所以,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期间,作为背井离乡来大城市打工的普通人,如果还在用上一代的生活理念来指导你自己,很可能就会被“大城市”吃干抹净,比如陷入“中产返贫”三件套 所以,建议你可以考虑参考以下6个生活建议: 1,存钱,尽可能多存,有多少存多少 我曾数次分享过很多金融界大师给年轻人的建议,比如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桥水的创始人达利欧和著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都是建议年轻人要存钱 “要存钱,尽你所能去多存钱,尤其在你年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储蓄,想想你有多少存款。思考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是想一想我每个月花多少钱?我已经存了多少钱?重视你的储蓄。因为储蓄就是自由和安全。” 2,用存的钱来购买资产 存钱不是最终目的,因为钱会“变毛”,持有现金是为了购买资产,而买资产的第一原则是不要亏损(巴菲特),你需要购买足够好的资产来避免被通货膨胀吃掉,并且接受“慢慢变富”(巴菲特X2) 我个人是在5-10年的维度主要定投黄金和红利资产来抵抗通胀(我个人的想法不构成任何建议),而你也需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资产 要知道,赚钱效能是分不同等级的,最高的是资产,其次是土地,再次才是劳动 3,远离会让你亏钱的东西 巴菲特老爷子说投资最重要的原则只有两个,第一是不要亏钱,第二是永远记住第一条原则。现在最可能会让你亏钱的幻觉是什么?是别人告诉你的让你觉得“应该”有的东西,那些到手就贬值的东西,以下列举部分,你可以不同意,也可以评论补充: 市面上99%的房子、非顶级的中低端奢侈品、汽车为主的非必要大件、高溢价潮牌、大部分主动投资类基金、迷信海外学历尤其以就业为目的、不合适的人生伴侣… 那什么会让你绝对不亏呢?其实你肉身来到“大城市”,这里最“值钱”的是你身边那些有趣、励志、经历丰富的朋友,记住,你认识了谁,和谁在一起,才是不论你身处大城市还是老家,都能记住一辈子的财富 “人的本质,是他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充分利用时间杠杆投资自己 每个人的财富可以相差1万倍,但时间都只有24个小时,而且没有任何办法再次补充。如果你想缩小和巨富们的差距,就只能在公平的赛场和他们竞争,也就是“24小时”这个赛场 他们24小时可以赚1亿美金,但只能读1本书,你24小时只能赚100美金,但你也能读1本书。对普通人来讲,比钱更珍贵的其实就是你的时间,你每天节省下来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很大程度上累积起来的作用,会比加薪更能改变你的生活轨迹 现在停下刷短视频的手,把你的“碎片时间”积累起来,培养你自己的技能,升级思维 5,成功一个能独立生存的公民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很大一部分目的就是把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打工人,这是工业时代的教育形式,它的目的并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独立处理自己生活问题的公民 所以真的进入社会后,对于社会运转的基本底层规律,例如法律、医学、经济金融…你如果不是学相关专业,基本是一无所知的,甚至很多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以这些内容你得自己花时间补起来 我就亲眼见过普通人在自己权益遭受侵害时是多么不知所措的,就像徐峥的《逆行人生》扮演的外卖员那样,被车撞倒后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赶紧去“干活”,而不是如何维护和保护好自己 6,保持健康比任何事都重要 当时代拔足狂奔的高速发展期过去,各种冲突和乱象都会爆发。但你永远要记住,在任何决策中,身体健康都是第一位的。只要你坚持待在牌桌上,上帝总会重新发牌 举个极端的例子,司马懿不就是靠熬死了曹家三代人最终才有机会建立了晋朝… 记住,生一次大病就可能让你返贫,而且会极大降低你的生活幸福度,尤其是年轻人,不要等真的发生了你才知道健康的优先级 “好好吃饭,坚持锻炼,睡个好觉,几乎能带你走出生活中的任何困境。”

00
Crypto十字路口
3月前

鲁彼特: 杭州为什么好,在我看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极其难得的权力真空窗口期!就像当年的中关村大街、华强北,处于一个旧秩序松动、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的时期,给普通人撕开了一道可以搏一搏、求逆袭的口子。 杭州是阿里巴巴的诞生地,早就围绕它形成了一整个互联网产业集群。现在,阿里衰落了,但这并不是坏事,反而恰恰是关键,这向社会释放了大量经过市场锤炼的人才。正所谓“一鲸落而万物生”。 这些人才转身就能利用杭州现有的产业基础,快速抱团、快速试错、快速壮大,形成一股股新势力,填补了阿里“退潮”后留下的空间。外地的人才看到这场景,嗅到机会的味道,自然也往这里集聚。 再加上杭州政府出了名的市场化作风,少了很多有形无形的“手”,进一步放大了这种自下而上的生长效应。 我们来对比一下: * 京沪深这种超大城市,产业强、人才顶尖没错,但坑基本都被占满了,“旧王”仍在朝,权力结构稳固得很。机会?有,但那是“卷王”的修罗场,论资排辈是常态,留给草根的空间极其有限。 * 其他强二线、强省会,本土势力根深蒂固。他们不擅长在本地造王,更倾向于引进成熟企业。你想在这里混出头?行,先学会“拜码头”,外来者需要与本土势力结盟,和本地圈子搞好关系,毕竟台子是人家搭的。这就不利于顶级人才(特别是“不服管”的人才)的融入。想想马翔宇的遭遇。 所以,资源越扎堆、秩序越稳固的地方,往往讲究“先来后到”,缺乏对“异类”的包容,对没背景的年轻人不够友好。 至于欠发达地区,或许真有权力真空,但没产业集群、没配套基建,你赤手空拳去了,有真空也没用啊,那是“荒漠”,不是“蓝海”。 杭州,就妙在这个黄金比例般的平衡上:既有“真空”带来的机会,又有产业基础让你能把机会落地。 怎么判断一个地方还有没有“权力真空”?很简单: * 凡是需要你舔前辈才能上位的行业或地方; * 凡是需要你排队等候才能获得资源的行业或地方; * 凡是让你感觉光靠做事不行,还得拼关系、熬资历、甚至搞办公室政治的地方... 基本就可以判定,那里没啥真空可言,等级森严的秩序早就焊死了。这种环境,哪怕你能力再强,也总有人能用规则之外的手段把差距抹平。 还有个观察角度:文化上越“精致”、越多传统规矩、越跟你强调“情商”重要性的地方,往往旧势力就越强大,年轻人就越难单靠能力出头。 为啥“精致”反而是坏事?逻辑很简单:精致是谁在玩?多半是有钱有闲的阶层在彰显身份、建立壁垒。刚毕业的大学生会天天强调自己精致吗?比如,一家公司要是对穿着打扮(Dress Code)特别讲究,说明啥?说明在这里,光靠专业能力不够,人家还要看你的“外表”(甚至“色相”)。外表一旦成为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无疑给那些只想专注做事的人,增加了巨大的额外“摩擦力”。 有钱人也分两类:一类是企业家,敢冒险、求创新,赚超额收益,也创造社会价值;另一类是看重安逸享受的小资,不担风险、不创造啥,但特别热衷于构建鄙视链,强调出身、品味、圈子。这俩最大的分歧就是:小资觉得财富和地位是和血统绑定的,企业家则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像上海、香港、新加坡这些地方,是企业家精神的荒漠,但绝对是小资的天堂。 杭州,刚好相反。你会发现,就算你穿个T恤拖鞋去谈几千万生意,只要你真有料,别人也不敢轻视你。因为在这里,做事 >> 其他。 说到这里,我耳畔边仿佛有个大喇叭在广播:“各位新王,欢迎驾临杭城!本市新一轮财富洗牌已开局,已有六位勇者成功跃升新贵!接下里,请各位尽情 enjoy 这场游戏。”

00
Crypto十字路口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