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花发发
425关注1k被关注12夸夸
🎙️《读不完》📖播客
黄伟文/梁伟文粤语歌词爱好者💽
普鲁斯特是我的🐈
花发发
21:09
这一天天的小红书也不知道给我推荐些什么东西。什么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共情力,读费兰特《被遗弃的日子》,能得出“我真的难以共情所有婚女”这种结论啊……
10
花发发
17:23
一发烧就牙龈疼。我这口烂牙……
00
花发发
2天前
同名小说30页出头,看了四遍才看懂……真绝望的文盲👀想揪小伙伴一起读门罗
00
花发发
3天前
这几天,根据石黑一雄《远山淡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戛纳展映。睡前把迈克尔·伍德《沉默之子》翻了出来,这本对当代小说的文学批评里有一章分析石黑一雄。
伍德最喜欢《无可慰藉》和《远山淡影》(也译作《群山淡景》)。《远山淡影》文本分析,我们读不完那集播客已经做得很到位了,包括一些隐喻、重复出现的元素的象征含义。😂老实说,毕业后很久不搞文学,录播客后我每次读文学批评,都有点忐忑,但这集播客我很偏爱,质量确实也担得起我的偏爱。
除了文本分析,伍德的批评呼应这部批评文集的东方故事外衣之下的东方式沉默。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比较文学分析视角。
悦子女儿景子在曼彻斯特自杀后,英国媒体强调因为她是日本人,而且只强调这一点。伍德认为,在此大家陷入了巴特所称的他者的言说,也就是刻板印象的泥沼,未说出的事物发出了巨大的嘈杂声。悦子她对环绕在周边的杂音保持的沉默,是在说自杀并不是种族本能,否则自己早就死了。但女儿又能怎么说呢?死真的和文化没关联吗?尽管英国人的话在某些波长上是不对的,在某些观念大错特错。但,人也可以死于他者的言说。
悦子的沉默,漫长的否认却在小说的推进中渐渐累积成一种承认,带着可怕的言外之意,与英国精神相反的“纤细而坚忍”呼应。这当然是石黑一雄表达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故事有东方色彩,但东方依然是用记忆、传说编织出来的东方,是他者性的幻想。
1982年,石黑一雄在文坛横空出世,围绕他作品的问题集中在东方、族裔和世界性上,与他放在一起比较的作家名字也是很典型的亚裔,老让石黑谈谈他只闻其名根本没读过文本的作家😝吸引本土读者对作品关注的东方故事。因为不管是电影和文学中,东方几乎都是被凭空捏造出来的东方。
但是,这些作家虽写的是东方或少数族裔故事,但并非原民族所熟悉的故事,而是一种再创作。尤其石黑一雄是非常典型的英国式写作,东方只是可以采撷的素材。而评论家却愿意相信其真实性。
作家作品会收获inscrutable、exotic、oriental的形容的夸赞,可作家却认为此说法未将移民作家当成普通的人来看。创作时也害怕笔下的东方是创造出来的东方,因为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道听途说层面,而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国外本土教育。就算认同文化传统,也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出发得出的观察、思考。另外,这一代人,他们不是也不可能完全变成外国人。所以,研究这些作家的写作,“他者”和“文化间性”会被特别强调。
30
花发发
6天前
又被纳博科夫蛐蛐了
00
花发发
8天前
笑,和同学交流《温洛岭》,好巧哦我们的解读重合度居然只有40%!!!但我们都认为,这篇小说的气质很适合阿莫多瓦去改编,比《逃离》中的三篇更适合…
00
花发发
8天前
我就想问,这个“烟囱顺烟囱而上”是几个意思?
这个译本读了2/3,翻译真的无力吐槽。好像理解为什么这个二手书几乎没有阅读痕迹了。
50
花发发
10天前
人还是不能做跨界太远的节目,提问不好。听下来,在给不了解但很有名的别的圈子的所谓传说赋魅。
00
花发发
10天前
听乱翻书最新一集,我终于想起榕树下是什么了。我果然没猜错……谭恩美《沉没之鱼》请蔡骏译写(二创)的骚操作,果然是路金波时期的奇葩产物……
00
花发发
10天前
之前我说我不太能看得懂门罗还真不是谦虚,读她的作品,我时常感觉自己是绝望的文盲。
我多年以前读完的《逃离》、《好女人的爱情》,今年年初读完的《亲爱的生活》和《公开的秘密》(毫无章法随便读),以及今年4月起,按照作品创作脉络阅读之后读完的《快乐影子之舞》、《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和《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我目前的阅读水平,《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是我唯一没有阅读障碍的😭
着迷于非线性的叙事,将完整的故事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细微的场景,从人物思索的一个点跳接到另一个点,语言波澜不惊,但又往往奇峰突起,仔细思索发觉充满偶然性、暗示性以及必然性。有时候事件的发生很陡然,比如一场没有目的地的火车之行,与陌生传教者毫无意义的对话,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
记忆、时间、人物、事件可以被随便组合、摆放、上色。
这本书是她的第三部小说,难度刚刚好。除了《渥太华峡谷》,我很喜欢同名小说,也喜欢《追思会》这篇。
尤其是《追思会》,不否认爱意、关切之外,还要剖开包裹着的隐隐的私心,但下刀却利落,不留一丝血迹。
两姐妹,曾经无比亲密,共享过成长的快乐与阵痛,以及失去父亲、和母亲艰难相处的岁月。姐妹的性格截然相反,妹妹一步步靠努力走上了别人看起来很完美的人生,嫁人,生活优渥,家庭完美,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而姐姐似乎一直以来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看起来似乎一事无成。
姐姐当然爱妹妹,没人比她更爱她,只是妹妹的强大优秀让自己这个姐姐显得毫无存在感,不是被对比得渺小,而是显得没有必要,不被需要,没有价值感。以至于妹妹的儿子道德拉斯因为意外去世,姐姐在担心妹妹的同时,涌上心头的情绪里,交织着宽慰和忧惧。“宽慰”,细细一丝量,太到位了。这个故事后续的反转也很好看,不剧透了。
目前虽然看的门罗作品有限,但是每一本中,都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这种死亡不是具有撕裂性的存在,仿佛死亡就如同一日三餐一样寻常无奇,可是平静的表象之下,又总有荒诞的展开。
所以,我现在有点上头了,不再是为了完成今年的读书flag硬着头皮去读书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