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Alex二老板
129
关注
60
被关注
0
夸夸
些些疏懒又何妨
Alex二老板
2天前
王老禅头: 刚刚结合AI辅助快速做了一期产品的种草视频,分享下制作过程: 1.用豆包的视频模式对着产品和拍摄场地一起构思了一个视频脚本 2.用手机和insta360拇指相机迅速拍分镜素材 3.minmax的音色设计生成一个合适音色 4.音频在剪映里右键识别字幕,再根据字幕和音频长度开始剪辑分镜素材 6.最后点击剪映的智能包装一键添加装饰和美化字幕 7.豆包出一个主视觉图片和配套文案,稿定设计最后排版出图
0
0
0
Alex二老板
2天前
Chuck_Zhang: 【WAIC聊了30+团队后的记录】 * Agent:千行百业的Agent,印象比较深刻的有 通用能力(flowith)、营销创意(ADGo)、商业分析(章节零一)、留学咨询(APPLY U)、就业咨询(智悦云创)、美学评估(妙析)、法律咨询(慧多宝)。本质上都是咨询类的业务,有成熟的方法论,产出是复杂的结构化文字方案。最大风险可能是大模型直接碾压,看RAG和外部调用能做多深了。 * 内容生成:通过标准化工具直接生成生产资料,例如 短剧广告(与光同尘、元创岛、HechicerIA、goact)、小程序(Zion)、数字人视频(AKOOL)、音乐(音潮)、翻译(小牛翻译、ViiTor)、3D模型(Rodin)。这类终局大概率是被收购,或者小而美。如果能把UGC生态社群做起来就更有发展,参考liblib。 * 技术服务:为企业搭建Agent服务(未来式智能)、构建文化基因库(ENCRIXUS)、制作AI视频(鲤鱼与鱼),赚的to B的case by case人头差价,小工作室挺好的。 * 直接toC:小班课(嗷呜爱学)、意识流游戏(白日梦Online)、医疗顾问(左手医生)、语境陪练(Spreak)、个人专家变现(Leapility),VC喜欢,活多久不知道,太吃运营。 * AI玩具:AI玩具完全模组化,上游产业链很成熟。代表的有板子(移远通信)、模组(小铁、博通)、软件(AI降临派、声网)、ODM(之间数科)、IP整机(Folo Toys、火火兔、汤姆猫、小萝卜)。IP整机有规模后能起竞争优势(成本+IP),值得关注。 * 机器人:展商明显的增多,供应链逐渐清晰,说明硬件供应链及训练框架开源的情况下,做一个机器人出来已经不难了。其中江苏厂商比较集中,在供应链维度江苏有产业集群优势。后边看哪家能把规模经济做起来吧。 * AI眼镜:rokid、xreal、影目、小米、李未可、第四范式、天翼,整体看就是当前的产品功能中AI没有毛线落地价值,路还远。
0
0
0
Alex二老板
2天前
歸藏: 我去! Black Forest Labs 和 Krea 一起开源了一个新的图像模型 FLUX.1-Krea [dev] 专注于打造具有独特美感的图像。没有“AI 效果”,没有过曝的高光,只有自然的细节。 而且这个模型完全可以兼容之前的 FLUX 开源模型生态系统,这个太重要了! 模型详细训练过程:https://mp.weixin.qq.com/s/NfQZ0DrL03Tnrjjl_fYElQ Krea 免费试用:https://www.krea.ai/apps/image/flux-krea
0
0
0
Alex二老板
4天前
上班觉得没时间,不上班了总焦虑。没救了
0
0
0
Alex二老板
6天前
计算机低手: 网站归档开源利器:用sitefetch实现全站递归爬取并保存为一个Markdown格式文本文件 https://blog.luler.top/d/64
0
0
0
Alex二老板
6天前
麦肤: lovable是真怕你不会写提示词啊 #用户教育
0
0
0
Alex二老板
8天前
韩叙HanXu: 最近几篇文章,讲的都是超级个体,基本上每2天发一篇。持续下去,知识体系就构建起来了。 为什么我有这么多内容可以输出? 1、从职场到超级个体,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用3年时间,我从一个资深职场人,成功的跨越周期,转型成超级个体。商业模式跑通,拿到不错的结果。 2、把我做B端的经验,复制到超级个体。 我接触大量的一线B端客户,不仅积累了很多案例,还有流量、产品、交付的经验,都是超级个体急需的东西。 很多朋友看完内容,加我的微信交流。 我发现大家对「超级个体」这个概念,还有很多误区。 比如有人说: 不知道从哪里搞的概念,一群人跟风,拿来卖课割韭菜; 忽悠人创业,好像一个人就能搞个公司,你不知道这年头大V都是有团队的吗? 我用这篇文章,把超级个体这个概念讲清楚,也给大家一些执行建议。 从本质上理解这件事,你才能做对决策,不会错失掉可能适合你的机会。 误区一:超级个体 = 一个人 谁告诉你超级个体是一个人包打天下,任何一个生意都不是一个人能干成的。 比如我的公司,是以我这个IP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其他人围绕我来运营。 但所有业务的发生,源头在哪?是客户先信任我韩叙这个人!信任我,才愿意跟我韩叙的公司签合同、做生意! 超级个体的核心,是以你这个人IP为圆心,构建的获客、运营、产品、交付体系。 IP是发动机,团队是公司化运作。 误区二:超级个体 = 做账号 很多人上来就琢磨怎么拍短视频、涨粉丝?大错特错! 超级个体想要先赚到第一桶金,应该做离钱近的事,所以第一步不是做IP,而是盘货。 拿一页纸出来,盘你自己过去工作了10多年,攒下了什么样的人脉、行业认知、独家技能、渠道资源... 评估一下你能不能为他们服务,收他们的钱。 注意,这里面不是人情关照,而是别人确实有这样的需求,你能不能提供比市场更好的解决方案? 具体怎么做呢? 找到第一个客户,哪怕你只有一页纸,写清楚: 我是谁?找到你的核心身份和背书; 我能干啥?你的核心能力和产品; 在什么场景下,你能帮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匹配精准需求; 收多少钱?怎么交付?多久搞定?能达到啥效果,给用户清晰预期; 离钱最近的路,是先把自己的资源和人脉货币化。 把这些信息发到朋友圈,一样可以获客和成交,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是这么做的。 如果你还没有从大厂出来,你现在就要有意识的去积累这些资源,这个比出来做个人IP变现效率更高,离钱最近。 具体积累什么呢? 你要去思考,客户的真需求是什么? 你要看怎么投流、怎么选品、怎么搭建运营团队、怎么做内容,这些都是有商业价值的点。 如果你在餐饮行业,你就要看你家品牌怎么做爆款产品、供应链建设、单店模型、连锁化扩张等。 如果你在制造业,你就要看白牌有没有被品牌化的可能,怎么做产品开发、怎么建立内容营销渠道等。 积累未来能产品化,能在市场上卖的出去的技能和资源。 误区三:超级个体必须要有流量 说这句话的人,压根就不懂平台,也不懂这个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一个社会是不允许贫富差距过大,大了就要拉一拉,优化财富分配机。 对于平台运营也一样,绝对不会让几个少数大V几家独大, 对于头部的态度是微妙的,既希望又影响力的头部,但又不能被几个头部垄断,影响平台生态平衡。 每隔一段时间,平台既要扶持有影响力的标杆,比如曾经张同学、刘畊宏、罗永浩,还要兼顾效率。 一个人特别擅长利用流量转化流量,为平台带来更多收益,平台是愿意给他流量。 你的内容能帮助平台留住用户,提供稀缺内容帮助平台建设生态,平台也愿意给你一部分流量。 有个制造业的客户,我们帮他从零打造这个「超级个体」的模式。 用了3个月,做到3000+粉丝。 这个粉丝数不高,应该也没啥值得拿出来说的。 但实际上,累计已经拿到了价值500万的客资,IP本人已经忙疯了,现在的问题反而是如何梳理承接流程,把效率最大化。 短短3个月的时间,客户的问题从「不知道怎么构建销售渠道」,变成「怎么才能把时间效率最大化」。 为啥能有这样的结果?他靠专业穿透了行业! 平台就缺这种能真正繁荣生态的狠角色,而且在细分行业里就是有很多机会。 超级个体不是狭义的卖课、卖培训,而是可以渗透到各个行业里去。 接着,有人就要问,为啥超级个体能存在? 提高了交易效率! 我最近出差,在机场总能看到咨询公司的广告,内容都是以「某个人」为代表。 类似于华与华那种,用户会基于对个体的信任、欣赏、甚至是崇拜,而让公司之间的合作。 我见过很多线下课程,学员去上课,第一动机不是学知识,而是追星,喜欢这个主讲老师。 你想做超级个体,必须要被欣赏、被喜欢、被认可,喜欢你的专业能力、个人魅力、表达方式、情绪价值等。 所以,超级个体是一个社会分工演化出来的角色。 他为什么能存在,因为提高了交易效率,是市场有效供给。 就像创始人IP,只要他能让中小企业低成本获客,且没有一个成本更低的工具或方法出现创始人IP就会一直存在。 而超级个体也一样,他为社会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而存在。 媒介的变化,导致短视频直播让个人成为高效信任入口。 比如一个卖烟花爆竹的老板,60多岁了,天天拍视频、做直播,他们的销售出去跑业务,客户就会说,你们公司老板不就是花炮姐么,瞬间就降低了销售的门槛。 董明珠去参加一个公司的大会,在会上她说:强哥有几千万的粉丝,我是其中之一,我认识他是因为在抖音上看到他的各种视频,感受到他个人魅力,我也更多看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你看,这段背后表达出的底层逻辑就是: 媒介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变得更高效。 比如,很多客户没有在线下见过我,但都是我的读者。 在线下课见到我之后,不需要任何预热,更不需要介绍背景信息。马上就聊起来,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这就是新媒体的价值,信任的价值。 说了这么多,核心想表达: 超级个体不等于一个人,也不只是做账号。找到细分赛道,提供对应的产品,完全有机会做起来。 超级个体这个系列,我还会继续,感兴趣关注我。
0
0
0
Alex二老板
9天前
风哥-全栈ai工程师: # 🔥 Claude Code 一周热榜:开发者都在玩什么新花样? 刚刚扫了一圈 GitHub,发现最近一周 Claude Code 的生态简直爆炸了!440 个新项目,个个都有意思。挑了 20 个最 🔥 的跟大家分享~ ## 🚀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 ### 📱 移动端来了! **[Happy Coder](https://github.com/slopus/happy)** - 终于有人做了移动版 Claude Code 客户端!再也不用守着电脑敲代码了,地铁上也能 Vibe Coding 😎 **[Clauder](https://github.com/ZohaibAhmed/clauder)** - 更狠,直接用 iPhone 远程控制桌面的 Claude Code,躺床上写代码不是梦 🛌 ### 🦀 Rust 党狂欢 **[claude-code-api-rs](https://github.com/ZhangHanDong/claude-code-api-rs)** - 高性能 Rust 实现的 API 网关,OpenAI 兼容,性能怪兽 ⚡ **[cc-monitor-rs](https://github.com/ZhangHanDong/cc-monitor-rs)** - 实时监控 Claude Code 使用情况,用了 Makepad 做原生 UI,颜值在线 📊 ### 🔧 工作流神器 **[claude-code-spec-workflow](https://github.com/Pimzino/claude-code-spec-workflow)** - 把"需求→设计→任务→实现"整个流程自动化了,再也不怕需求变更 📋 **[Kiro Claude Code](https://github.com/stillfox-lee/kiro-claude-code)** - 像有个技术经理坐在旁边,帮你梳理需求、设计方案、制定计划,Context Engineering 的最佳实践 🧠 ## 🛠 开发者必备工具箱 - **[Claude-Code-Toolkit](https://github.com/xixu-me/Claude-Code-Toolkit)** - 跨平台管理工具,支持所有 Anthropic 兼容的 API,中英文都有 - **[Agent Toolbox](https://github.com/czottmann/agent-toolbox)** - 命令、规则、设置一应俱全,还能和 Gemini 互操作 - **[claude_commands](https://github.com/EveryInc/claude_commands)** - EveryInc 团队精选的命令集合,专业团队出品 - **[claude-code-settings](https://github.com/feiskyer/claude-code-settings)** - 流畅编码体验的配置优化 ## 🌐 多语言生态爆发 - **[PHP SDK](https://github.com/HelgeSverre/claude-code-sdk-php)** - PHP 开发者终于有官方支持了 - **[TypeScript Hooks](https://github.com/bartolli/claude-code-typescript-hooks)** - 前端同学的专属工具 - **[DashScope 配置](https://github.com/dashscope/claude-code-config)** - 阿里云生态接入 ## 🔮 有趣的实验项目 **[Lovelace IDE](https://github.com/adacahq/lovelace-ide)** - 基于 VS Code,原生集成 Claude Code,IDE 和 AI 的完美融合 **[Pix Canvas](https://github.com/hmldns/pix-canvas)** - 多人实时像素画布,用 WebRTC + Claude 驱动,AI 开发的最佳演示 **[claude-code-open](https://github.com/Davincible/claude-code-open)** - 支持 OpenRouter、Gemini、Kimi K2 等多个 LLM 提供商,选择恐惧症福音 ## 💡 趋势观察 看这一波项目,几个明显的趋势: 1. **移动化** - 大家开始把 AI 编程搬到手机上了 2. **工作流化** - 不只是写代码,而是整个开发流程的重新设计 3. **多语言** - 不只是 Python/JS
0
0
0
Alex二老板
9天前
吴炳见_bj: 我认识的一个 founder有套自己创业的方法,先抄再超——先抄明白,再在关键点上做创新,超越友商。 既然抄,就全盘抄,三个月内不谈创新,直到跑通 0 到 1。他认为,一边抄,一边创新,如果数据指标不对,不知道是执行的问题,还是创新引入了问题。 一旦跑通 0 到 1 后,要抓关键点创新。他认为很多业务离最佳实践还很远,在几个关键点做创新,是可以反超竞争对手的。 他这套想法,有几个基本假设,一是好的 0 到 1 是不可规划的,学比自己随机碰容易。二是绝大多数业务离最佳实践还很远,后入者有机会。三是他看清了自己,他很难发明 0 到 1,到能做明白 0 到 1。 他管这个叫尊重常识,而创业结果也确实不错。
0
0
0
Alex二老板
9天前
莱森LysonOber: 🚨🥹 卧槽,Dify MCP 官方支持来了! 👉 你不仅能够直接添加外部 MCP 在 Dify 中使用; 👉 还可以把 Dify 的 Agent/Workflow 发布为 MCP!😱 🚪 教程传送门:https://dify.ai/blog/v1-6-0-built-in-two-way-mcp-support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