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闭眼自我表达的阶段,是从发现人根本就无法互相理解开始的吧。
那些时刻在脑内演练兵荒马乱的矛盾,思考,沉淀,斟酌,翻译成能被大众解读的人类语言,以文字在各平台输出。年轻的时候做起来很轻松,不必太理会别人的嘲笑。小时候登个顶能在山顶一手叉腰一手指天说我真是天才,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宝宝。少年时期沉浸自己世界,读能懂的不懂的懵懂的书和诗集,总是期待被赞扬和喜欢,又想维持骄傲觉得自己和其他人都不一样,抹不开面子和同龄人玩作一团,别扭又可爱。再大一些,十多岁是那样渴望被了解,希望有人透过躯壳直击灵魂,恨不得有一个人连走路的节奏都合上拍子,这时候的我能写出来的东西是那样多。
后来的我怎么样了呢?
不再执着于输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了,只盯着眼前的小花小样,分享最简单浅显的快乐。因为快乐的共享不占用运行内存,不管是说还是听的一方,轻松,闲适,谁都可以忙里偷点糖。
我的人生好像从生机勃勃的小芽长成直直一根棍,木质化后又被做成木雕。
数年自处,自然阴干,我现在稳定得可怕。
我的现实:人是无法相互理解的。
我的礼貌:不理解但可以尽量尊重。
我的乐观:虽然无法互相理解但真实存在相似频率的共鸣。所以不要过早放弃自我表达。
在这方面,多走弯路又如何。(ᵕ—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