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FeiTTT
539关注4k被关注13夸夸
产品创业者
App:方片收集/水滴清单/熊猫选娃
项目:学术格子/ AA班级助手
目前:🗳发票盒子APP
🌞有心想做好产品,却烧了不少融资
置顶
FeiTTT
3年前
新产品上线:发票盒子,一个自动整理发票的APP,获苹果AppStore 本周编辑最爱。

电子/纸质发票都能归集,自动排除重复发票,自动填报销单,自动Excel清单,PDF拼合A4打印,报销人的救星

APP下载🌎 mp.weixin.qq.com

欢迎体验,转发送会员,#2022最爱的3个产品
186192
FeiTTT
6天前
继续啊不要停!不知怎么就喊出了这句。
10
FeiTTT
6天前
一年开不了几次photoshop,每次打开5分钟都还进入不了界面。很难相信,这居然是我曾经每天最高频的工具
现在你们用什么处理图片?——我说的主要是指抠图替换相关的工作。 如果只是调色或者处简单处理的话,一般手机都搞定了。
100
FeiTTT
9天前
FeiTTT
12天前
新造的工具:一键把网页存为PDF(重发精简版)

【特点】
1)快!只点一下获得PDF
2)重命名!PDF会以比网页标题命名,有意义(这个花了很久时间)
3)小! 存下来的PDF文件很小(还得继续优化)

今天被即刻小镇推上首页了,但是内容除了我,别人都打不开,真奇怪,重发一次

【为什么做这个】
我最近要喂大量行业资料给AI来构建一个专属知识库。我有大量的资料是公众号文章,要转换为pdf,再投喂给AI

所以,学别人+改+造+乱试,做出了一个扩展,欢迎大家测试用。
下载:
tianfei.chat
↑↑↑↑↑↑↑↑
3223
FeiTTT
13天前
这个道理谁都懂……
马斯克连建党都在自己的池子里投个票
特朗普推特治国
老罗干一个事儿就把微博名字改一遍
……
但是落地就……
不读清华是不喜欢吗?😂

张翼ZYi: 建议每个独立开发者,都要尽早打造自己的「流量池」 其实独立开发者最痛苦的时刻,往往不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 bug,也不是灵感枯竭,而是产品上线的那一刻,寂静无声。 你满怀激情地完成了一个产品,投入了几周甚至几个月,发布后却没有任何反馈、下载、用户。 这不是产品不行,而是你没有「流量池」。 我一直有个观点:只要你的产品能卖出2份,那你就能卖出去2万份。 关键在于你怎么去找到用户。 而最开始的2份,就需要你的流量池去冷启动。 所以真的建议每个独立开发者,都要尽早开始打造自己的一个「流量池」。 如果没有这个,每次做新产品真的会很痛苦。 每次上新产品,都得重新找流量、找用户、想办法曝光,从零开始。 不管你之前做过多少项目,流量这件事像没发生过一样,得重头再来一遍,真的很磨人。 但如果你有一个自己的流量池,这一切都会不一样。 冷启动不会那么绝望,发出去起码有人能看到、能点、能反馈。 哪怕产品还不成熟,也有人用用看,给点意见,你能立刻调整,快速迭代,不至于陷入那种“做完了没人鸟”的窒息感。 其实大的公司也是这个逻辑。 你看字节,它有抖音、有头条,起个新App根本不难,随便导一波流就能起量;腾 讯有微信、QQ这种巨大的社交池子,扶持个新项目也是轻轻松松。 但反观阿里,它虽然电商很强,可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流量池”做支撑,新项目一个个都得砸钱买量,结果常年搞不过别人。 一个流量池,决定了你能不能滚雪球。 那我们的流量池是什么? 可以是你平时维护的私域,比如微信群、Discard,哪怕就几百人,只要是你自己能掌控的,那就可以。 也可以是你自己经营的一个账号,X、B站、小红书、知乎都行,有点粉丝,有人愿意看你发的内容,哪怕每次几十个点赞,那也是“水源”。 最差最差,也要搞出一套自己的流量 SOP,知道什么地方发帖有效、哪些标题有人点、哪些图别人愿意转,知道该怎么冲 Reddit、怎么写 Product Hunt 描述。 没有流量池的时候,你做的每一个产品,其实就是孤注一掷。 你做了一个月上线,没人看没人用没人反馈,搞得好像你能力不行。 时间长了,这种循环会慢慢把人打散,就算再有想法再能做,也扛不住。 但只要你有流量池,就完全不同。 你会越来越有底气。你知道就算今天做的产品只是个Demo,发出去也有人愿意试一试,甚至有人会直接上车。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尝试运营一个账号吧。 也别怕抛不开面子,毕竟雷军这么大的老板,都亲自做抖音了。 几年后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决定的。

10
FeiTTT
13天前
我也经常这样,很多想法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就放弃了,因为忍不住就会想着加什么特效,做什么字幕,用什么样的蒙太奇和空镜头,用什么音效和配乐…… 这就像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去配这种字体那种符号😂
所以还是要回归到最简单的工具,只关注内容本身 //@卡右: 反正我的体感就是,如果一件事花的精力大于这件事儿,本来想要宣传的目的,他其实挺不值的哈哈哈哈,所以我现在流程就是用那个 screen studio 丢录完之后就直接发了哈哈哈哈哈哈

吕立青_JimmyLv: 🎬 分享一下我的视频制作流程,有些工具黑五在打折,记得用我的引荐链接,大家可以考虑一下 👇 三赢,哈哈哈 1. 录制工具 Screen Studio https://screen.studio/@rqAJg 目前我是在 Screen Studio 里面直接录制的,因为它一方面很容易去增加一些鼠标点击效果、放大的动态效果。虽然说后期我可以在剪辑软件(剪映)里面去手动添加关键帧,但确实太过于繁琐了。 另外一方面,它的文件同步机制我还挺喜欢的,我会在 MacBook 上 录制,然后自动同步到 Mac Studio 上进行剪辑和导出(License 仅支持一台电脑导出,但录制是免费的) 1.1 首先把录制的过程讲完 我只需要按下快捷键⌘+⇧+4,就可以选择整个屏幕录制或者某个区域的录制。 与此同时,它可以连接外部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所以我会用 iPhone 手机后置摄像头作为人像的摄像头。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直接录制系统内的声音,这对于产品演示来说非常有用。 1.2 录制后的微调 由于 Screen Studio 的放大缩小是根据鼠标点击操作自动缩放的,所以我会直接把连续操作的片段调整一下。 否则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鼠标动来动去,放大效果也是左换右换,非常影响观众的观感。 当这个细节被处理完后,我会直接保存 Screen Studio 的 .screenstudio project,这个 project 可以通过 iCloud 同步到我的 Mac Studio 上,随后我可以在 Mac Studio 上导出一份。因为导出速度比较慢,所以需要 Mac Studio 这样性能更强大的机器进行导出。 导出之后,我会直接导出到一个 #299 类似命名的文件夹,代表着我做过的第几个视频。 2. 剪辑工具 Recut https://getrecut.com/JimmyLv Recut 是一款自动化去除空白无声片段的工具,虽然剪映也有类似功能,但 Recut 胜在可以调整阈值参数。 配置可以在自动化识别的基础上稍微调整一下,它首先会有个自动识别功能,能够识别出基本上没有声音的地方,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口水声或者键盘鼠标的点击声。我会调整一下阈值,让它把这些声音去掉或保留。 这涉及到我用到的麦克风,声刻的枪式麦克风(这个品牌被收购了,不推荐),推荐枪式麦克风是因为能杜绝很多噪声。特别小的环境声它就不会录进去,对于唯一被录进去的鼠标点击声或者键盘声,我可以通过 Recut 的阈值控制彻底去除。 但有时候要选择刻意保留打字的声音,这样的视频节奏会更好,所以我录制时会用另一个茶轴的机械键盘,敲出来的声音波形刚好是人声的一半,剪辑时根据波形来判断,从而节省查找的时间。 2.1 导出粗剪工程到剪映 Recut 特别好的地方是它可以导出成一个 XML 文件。Recut 这个文件既保留了原始文件,也保留了剪辑后的时间线。比如原始文件有 30 多分钟,剪完后有 13 分钟,它依然会保留原始文件和剪辑后的 13 分钟的时间线。 一般来说不需要做额外处理,但如果有一些空白无声片段需要恢复,我可以从这个复合片段里面再恢复出来,但这种情况非常少。 3. 剪映 CapCut 主力剪辑 而我在剪映里面会做两件事情:首先,是把所有的碎片片段合并成一个复合片段,这个复合片段基本上没有什么空白无声的。然后我会把整个复合片段变速至 1.1 倍,加速我说话的速度。 3.1 智能剪口播 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我会点击剪映的智能剪口播功能,它会把整个视频的语音转文字稿显示出来,并且有三个非常关键的识别: 1. 识别前面所说的空白无声片段,因为有时候 Recut 会有一些细微的停顿,它没有被识别出来。那么一边看文字一边再去识别这个空隙,更容易判断这个间隙需不需要剪掉。剪映可以通过文本的语义判断来确定这个间隙是否需要被剪掉。 2. 除了空白片段被彻底精简后,剪映还会识别一些语气词,通常来说是口癖,比如“嗯、啊、哦、然后、”等。这个类似摄影的前期和后期,在前期录制的时候就应该减少这种语气词,就像演讲表达一样,过多的“然后”、“you know”只是暴露了你的思维不够连贯。 在长期录制锻炼之下,我已经尽可能减少了这些词,一方面就是为了减轻后期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确实让我多思考,想清楚了再表达。 3. 第三点是重复片段,比如我在录制时,如果说错了一句话,我会立马重复说一遍,剪映能识别出这样的重复。剪映一般会自动把前面一段删掉,因为一般来说后面一段是好的,整个效果会达到一个非常连贯的表达。 完成文本层面的剪辑后,剩下的是我个人的美颜处理,美颜稍调一下参数即可(毕竟长得帅,啊不是!)。然后可能还需要把片段放到前后,调整整体的叙事结构,或加入一些需要补录的视频片段,或者纯粹加一些静态图片。那么一个完整的视频基本上就完成了。 4. 字幕校对与文稿改写 BibiGPT https://bibigpt.co/shop 4.1 自动识别字幕 剪映自带字幕识别但精确度很差,而且没有个人词库,我已经积累了非常多我自己的常见识别错误。我会先通过剪映导出一个 MP3 文件,然后经由 BibiGPT 进行自动化字幕转录,使用更好的语音识别模型,加上我自己的优化与微调,效果秒杀剪映。 4.2 二轮字幕修正 处理导出 .srt 文件或 .md 文件后,我会使用一个 Bash 脚本进行关键字替换,包括一些常见的 Whisper 识别错误,比如我的名字或者 BibiGPT 这样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被替换后,我会持续改进这个关键词列表,但总有漏网之鱼,所以我会借助大语言模型重新修正这些错误。 通过 Cursor 直接打开 .md 文件,其实我在 Bash 脚本里面会先进行 SED 的关键词替换,替换后用 Cursor 打开文件夹里的已修改文件,进行二次修正,LLM 会根据上下文 判断和修正一些表达。 4.3 字幕打轴与校对 在这一轮处理后,我会直接复制文本到剪映的智能识别字幕中,因为它有文稿匹配功能,我可以把修正好的文案直接与音频对齐,这叫打轴,之后BibiGPT 会直接支持这个功能并输出 .srt 文件。 打轴后,每个视频片段和语音文本都已经对应上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添加转场、效果、章节等。当然重听一遍,把错误的字幕或不必要的内容移除掉,可以使用 j/k 快捷键进行倍数播放,快速预览整体的效果。 5. 视频导出与分发 至此,最终视频的完整版基本完成了。更重要的是要尽早导出,如果是商单尽早跟客户确认视频是否符合预期,是否有错误需要修正。 不过还是要以终为始吧。提前确认好大纲和脚本,不然大的修改会使所有流程重新走一遍,工作量成指数级上升。所以做好前期工作,后面的工作就可以通过自动化或 AI 来改善。 5.1 视频封面制作 Canva 一个好的封面和标题其实决定了流量的70%以上,如果追求流量的话,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就像咪蒙给文章起标题,会通过 A/B test 的方式在群里让大家投票,理性和感性的判断都不准确。 图省事儿,我是在 Canva 可画里面使用了一个模板,很简单,但也没办法没时间去折腾封面啦,这方面我做得不够好,如果要改进的话,后期可能会专门拍一张人脸,这会让标识度大大增加。 5.2 分发至视频平台 在剪映里面有一个好处是,导出后可以选择自动上传到抖音和西瓜两个平台,我的内容其实在这里一般也没什么流量,不过也就顺手的事情,就当存档了,剪映在发布时还会自动帮你添加标签,还是有点儿意思的。 另外,分发到YouTube、B站、小红书和其他社交媒体时,其实是需要拟定不同的标题和描述的,也就是要内容“亲平台”,不同平台有不同的调性,迎合也罢,AI 会比较擅长这件事情。 5.3 视频改写文案或文章 前文提到我会使用BibiGPT来处理mp3音频文件字幕,与此同时,它还会根据视频字幕进行总结和提取章节,从而这部分可以用来帮我生成视频的标题和描述区,甚至评论区。通过自定义总结的方式,使用不同的 prompt 就可以达成目的,之后我会把整个工作流做得更顺畅一点。 欢迎大家试用 BibiGPT 加速你的视频学习与创作工作流,近期也在黑色星期五,5折优惠码 BLACKFRIDAY 🔗 https://bibigpt.co/shop

20
FeiTTT
13天前
搞错了一个问题,并不是老罗只能忽悠比他认知水平低的人。事实上任何人包括你在即刻里看到的每一个人,都只能忽悠到比他认知水平更低的人——任何一个人如果在真正的高于他的认知段位的水平的人的面前的忽悠,古人都已经总结过一个词了,叫班门弄斧。
而且事实上今天没有办法说一个人能够比另一个人所谓认知水平高或者低进行比较,这是一种简单归因,每个人的认知组成都是复杂的多维度的,我们其实没有办法简单的认为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高或者低。只能说在某个单一维度上某个人的经验或者认知高一些或者低一些,但是综合比较的话,你很难做出这样的简单的高下之判。

Chong.: 转发 //当年罗永浩认为俞敏洪亏待了他,愤然离开新东方,然后也开了一家GRE培训学校,结果招生惨淡,没干两年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说明,准备出国的GRE大学生群体清楚什么是主菜,什么只是调味品。老罗语录只是GRE学生的调味品,但他却自以为是主菜,结果出来单干后,发现GRE学生根本没人拿他当主菜。 这也说明,当时罗永浩针对的目标群体不对。GRE学生的整体认知高于罗永浩能忽悠住的人群的认知,所以罗永浩的GRE培训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为什么罗永浩现在的直播生意成功了,而之前的GRE培训生意失败了? 通过简单的前后对比可知:两者都是老罗自己做的生意,而且都是嘴皮子生意,但之前的GRE培训生意失败了,而现在的直播生意成功了,这只能说明一个非常确定的结论:罗永浩现在的直播受众群体的认知实在是过于低下,完全属于老罗能忽悠住的目标群体了。 罗永浩的三次主要创业经历早已证明:罗永浩没有能力为高认知人群提供高质量产品。 所以罗永浩的GRE培训学校会失败; 所以罗永浩的锤子手机会失败; 所以罗永浩不得不把目标转向低认知人群,去做面向低认知人群的直播带货生意,并终于取得了成功。 这三次主要创业经历已经充分证明:罗永浩只能忽悠住低认知群体。//

10
FeiTTT
13天前
建立Ai知识库的第1步是什么?
是安装我刚做的这个插件😂
无论是ima还是notebookLM,都不怎么好好支持网址,所有的Ai资料库共同支持的格式几乎只有一种——PDF。
我新造的这个轮子——看网页的时候,顺手一键转存pdf

m.okjike.com

可以安装试试看
617
FeiTTT
13天前
新造的工具:一键把网页存为PDF

【特点】
1)快!只点一下获得PDF
2)重命名!PDF会以比网页标题命名,有意义(这个花了很久时间)
3)小! 存下来的PDF文件很小(还得继续优化)

【为什么做这个】
我最近在做一个项目要研究很多资料,所以我把给NotebookLM笔记里要喂大量行业资料来构建一个专属知识库。

但是!
我没想到NotebookLM这么牛B的东西不认得公众号,不认得各种网页,居然只能上传MD和PDF

而我有大量的资料是公众号文章,手动工作流简直是一场灾难:我用打印为PDF的方法,效率极低,而且转换出来的PDF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动态加载的内容还会丢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试了一圈市面上的在线转换网站和各种浏览器扩展,结果更心累了:

A 有的扩展, 号称一键保存,但存下来的PDF文件名是一长串无意义的乱码,我不得不一个个手动打开,复制标题再重命名,简直多此一举。

B 另一款扩展, 文件名倒是正常了,但一个网页PDF动辄几十兆甚至上百兆。我猜它是把网页按A4纸分页,每多一页,文件体积就翻倍,完全没法用。

C 还有一款, 文件名和大小都挺好,但操作流程复杂到令人发指。从点击、到选择模式、再到调整各种选项、最后选择保存位置……点七八次鼠标才能存一个文件,效率比手动还低。

所以,学别人+改+造+乱试,做出了一个扩展,由于不会上商店,欢迎大家测试用。
下载:
tianfei.chat
↑↑↑↑↑↑↑↑
5278
FeiTTT
16天前
使用NotebookLM的半天里充满了挫折。本地上传只支持PDF,我的epub电子书和mobi电子书都无法上传,基于word也无法上传。网页的情况更糟糕,公众号链接无法读取,小红书链接无法读取,飞书/金山的分享链接无法读取,甚至连gemini生成的研究报告链接也无法读取,将gemini的研究报告保存到google doc中再分享出来,仍然不能读取…… 相较之下,ima至少在资料来源方面做的好一些——pdf,word, excel,公众号文章,尽管也不能读bilibili和xhs,但比NotebookLM的来源好多了。而且我还发现ima最近可以从 “相关知识库”调资料了——一些别人完成的共享的知识库里,可以成为你提问的资料来源,这一点很不错。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