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溜掉de小鱼
170关注56被关注0夸夸
适合我的世界并不存在,直至我将其创造
“核”是研究游戏世界NPC的思考方式
“壳”是社交、表达或游戏机都无所谓
公众号/小红薯:溜掉de小鱼
置顶
溜掉de小鱼
4月前
置顶些灵感的汇编🔝
297
溜掉de小鱼
13天前
两个连板,确实太妙了

HapiipaH: 打算蹭个热点,写写智元这波操作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从买方看: 1,卡位的意义。所有的媒体报道之前都在押宝式说着宇树的故事,觉得这才是具身智能上市第一股的天选之子的样子,但是这次智元近乎梭哈式的拿到了门票,那么谁才是第一股?别小看这个“第一”,很多二级资金看重的就是“辨识度”,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鄙视所谓的“定义自己是 xxx 的第一股”但是每个券商都会告诉你需要做这件事情。你是谁,重要且非常重要。现在智元从去年开始充分展露自己是华为系的底牌,同时把和上市公司的合作搞得多多的来看,这个操作不能说精妙,至少证明公司非常清楚自己是谁,在干什么,这点非常重要。 2,创造战略纵深。相比其他具身融到大钱的对手来看,智元之前一直被人诟病的是,在市场这么早期的阶段为什么要重资产投入全产业链,现在看起来,这个被人诟病的点,早年新能源的故事开始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的说辞。本质上是,你想在行业里做什么最重要,然后就是怎么样去实现。既然定位全产业链,我拿到了更便宜的资金供给,以及更多的金融工具,那我留在行业里继续开垦可以更加从容。 3,一级市场估值/故事通过二级市场快速消化。这点我不多说,只提一点为什么很多人说,炒股的核心是炒预期?既然以前都是所谓的一级市场的二级市场概念股,我为什么不用自己的主体去消化这部分资金的预期呢?别光看着智元,看看永安行的案子,也就是几个月前,不也是这个逻辑么?当然,哈啰的故事要另开一篇。 从卖方看: 1,上市公司为什么会选择交出控股权?做大做强的核心能力是,要么在大市场我不断提高市占率,要么是小市场我是鸡头,然后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论去不断拓展新的小市场,也意味着,要么主业干的足够好,然后在大市场做龙头,这个可以用我熟悉的新和成来举例,每年利润 50-60 亿,稳如老狗;要么第二增长曲线能够开拓出来,但是,何其难,何况现在市场变化大,对公司的一号位在不在一线要求非常高,这么看来还有几个公司敢于挑战二次创业?当然做出来,你就是两个字“逆袭”,举个例子,若羽臣,具体可以自己去学习,不展开了。所以,我既然觉得找不到路子,最优解是什么?放低身段,变成二股东。 2,智元并不是个例,也不是第一个这么操作的公司,只是这次是一级市场当红炸子鸡所以关注度很好,是好事也不是。 3,除此之外,卖方还会选择什么?在隐秘的角落,有一个合法的方法叫做协议转让。 那么,对于一二级市场联动这个概念而言,在我看来最大的借鉴意义是真的可以把这层窗户纸快速捅破,结合最近科创上市新规,大家可以看到新的资本市场新环境。 one more thing,未来真的好的上市公司,是那些“知天命 尽人事”的公司,是把各类国家给予上市公司的工具用好的公司,回归 IPO 的本质,好的 IPO 不再以定价的好坏来衡量,而是如何将一个企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业务载体,成为中心舞台,既然都这么热闹了,是谁唱戏重要么?

00
溜掉de小鱼
13天前
又到了挤地铁的时候
每到这种时候就会质疑
这么多人 大部分也不会交流
像是一个按头自习室
大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00
溜掉de小鱼
16天前
晚上看F1
同行的朋友聊起一部相似的剧目
极速车王
我愣了一下 前男友也和我说过这部
一晃 已经很久了
00
溜掉de小鱼
19天前
我逃一般似的
离开这个吃人的窟
权力被滥用的扭曲产物
我不想舍弃那过往痛苦下历练出的
勇敢的、尖锐的、高标准的、自信的我
而开心的是——如今我正朝未来大步迈去
00
溜掉de小鱼
26天前
怎么快速获客?或许是nfc做卡片+近场服务营销

溜掉de小鱼: 置顶些灵感的汇编🔝

10
溜掉de小鱼
28天前

广屿Ocean: 未来10年,上班不宜用力过度 看到有朋友发了一篇帖子很有意思,说因为旁观了一位非常非常努力的同事离职因此有很大感触,劝大家要“控制上班的力度”。核心意思是两个:1,我们很多人因为从小教育体系规训出来的上进心、责任心、绩优主义,会在活堆到自己身上时自己逼自己去努力把事情干好,而且往往会因此活越干越多,但又不一定得到了更好的回报 2,很多人上班一旦太认真太用力,就容易因为投入了太多成本而太想要、太想证明自己、太想把事情做好,从而被拿捏、被引导、被PUA… 我想说这篇文章讲的道理虽然有局限性,但确实在【时代下行期】有一定的适用性,而且值得年轻的朋友们重视,这里我想展开讲讲 首先,是一个投资回报率的问题 我们作为打工人,在职场投入的最大资本就是时间,而计算收入的性价比最准确的方式是算时薪而不是月薪 比如小王月薪1W每天工作8个小时,小张月薪1.5W,每天工作12个小时,看似小张月收入比小王高,但其实按投入在工作上的时间来算时薪,他俩工资是一样的 那么在这一步,一个职场选择的十字路口就来了 —— 到底是比较佛的小王好,还是比较卷的小张好? 答案是,在不同的时代周期,和不同的围观环境,你要选择不同的投入回报策略 比如在10年前,整个时代依然在经济上行期的尾部阶段,比如互联网行业还在“上半场”,不管是公司内有大量创新机会,还是行业上有大量创业的公司和机会,再搭配市场上有很多的热钱 —— 只要你把自己时间拼命地投入工作,就有大概率能得到【超额回报】 即便是你的公司或上司不给力或与你不匹配,你换一个团队或工作的难度也不大,那如果选择小张的卷策略,就会获得更多回报,为未来积累足够资本 —— 小王的佛策略在这个时期就会拿不到足够多的“放在桌子上的钱” 其次,在10年后的现在,时代已经进入了不可避免的下行期,互联网行业也到了被人诟病拼命内卷和歧视年龄的“下半场” 这时候你选择卷策略,不仅在时薪收入上占不到便宜,还因为投入了过多时间成本,而让自己丧失了【未来的机会成本】—— 要知道,一份工作需要占用你的不仅是现在投入的时间,还有未来的可能性,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爱好、学习技能、思考生活,为未来的转型升级积累资本 试想一下,佛系小王每天能多出4个小时放在自己的爱好/技能/学习上,而卷系小张在时代下行期还在拼命工作,不仅投资回报低效还让身体搞出一身病,那5年甚至10年后,两个人的差距会有多大? (当然,如果卷系小张在时代下行期依然找到了非常好的赛道或团队,例如AI算法等工作,或得到了大佬的青睐,那其实可以忽略这篇文章) 我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如果生活在经济上行期,是什么感觉?》,有一篇高赞留言贴在下面: “我也是毕业上了地产末班车,加了两年昏天黑地的班,行业突然没了,又开始口罩两年,算上大学专业学习,人生最好的8年就突然作贱白菜价。现在也不追求能在公司组织里做得多好了,对得起工资就行。多投资自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代有周期人无再少年,如果你恰巧遭遇了不那么好的周期,在这个周期又没有好的工作机遇和志趣相投的团队 那么往后10年的最优解,就是在工作中给别人交付靠谱的工作结果不造成麻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自己身上,副业也好、爱好也行、技能更佳 要珍惜沉寂的时光,在沉寂中滋养成长,顺便等待时代的下一次机会

00
溜掉de小鱼
1月前
荣幸倍至
00
溜掉de小鱼
1月前
感觉很快要过上我的老板一样
靠安眠药才能很快入睡的生活
因为 真的睡不着
00
溜掉de小鱼
1月前
今天和最崇拜的哥哥吃饭
聊起回头看每一步的选择都是对的
即使在当时是最高风险的选项
哥哥说:对于我们这一类的人来说,遇事不决就该选最难的那一条
我觉得自己很多思维定式,在高三那一年、大三那一年的选择中,就已经形成了,因为每一次最难的那一条都是最优结果,所以每突破一次只会进一步应验:这就是对的那一条

尘埃落定 | 我知道我可以永远相信自己

00
溜掉de小鱼
1月前
好想掀桌子
感觉在此看到的未来并不光明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