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写,10月,这个刚刚过去的,对我来说饱满而深刻的月份。
📚首先是国庆宅家,7天假里我有6天半没有说一句话和出门,看了《源泉》,然后翻了些《与神对话》,重新再看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西西弗神话》,我发现这些书讲的东西有一个重合的一点是:忠于自我、内心和原则,做自己的英雄。
还看了《里斯本丸沉没》纪录片,相比于这个故事,我更被导演在演讲时的魅力打动,我喜欢他说的那句“感谢老天爷给我上场的机会”。
长假倒数第二天,我出门去小区里散步,观察花草树木,走到珠江边上一瞥日落,突然有种感悟:“朋友圈晒的那些风景,那些别人口中必看或者绝美的风景,以及各种新奇的体验,都对我产生不了吸引力,也没有必要为此感到遗憾和相对损失感。”
假期最后一天我做了那件被拖延了五年的事情,就是写「个人成长史」,我早就知道这个方法是“所谓的有用,可以提升自我认知”,可就是拖,觉得以后有时间再写。但假期期间我好几个瞬间觉得我好想写下那些塑造了我人生的一些时刻、经历、作品和人!然后我写了骨架,把从高中到现在全写进去,感觉我可以更信任和了解自己,看到了一些贯穿始终影响自己的特质,心里也更踏实了。
✈️然后是川西团建,风景像梦一样的5天。(说一声辛苦2位团长和车上给我们开车的2个大姐姐同事了)不过印象最深的当属路上经历的意外,以及因意外而显得更美的贡嘎雪山。我再次想起去年在青海湖骑车时的感悟:“人生的风景应该骑着看”。当我三步并作两步爬到垭口最高点观景台的时候,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觉得有所慰藉,我在与雪山对质,与我的命运对质。
回到广州后我冷地一回想,如果人生也像坐车旅游一样,有人给我妥善安排了一切行程和住宿饮食,我得以安逸地在车上聊天、听歌,到了打卡点就被要求下车拍照、享受有特色的美食,我会不会觉得像机器人一样无聊,会不会因为失去掌控感而需要吃晕车药,以及会不会因为吃晕车药而由此产生麻木和困倦?
值得分享的故事还包括返程的飞机,我们坐上的飞机是修了3个多小时(怀疑没怎么修好)的飞机,加上路上经历了太多意外(爆胎、冷却液不够、没电)。 “一连串的事件是相关的”这个猜想在这时也是有理由被相信的。团建群里有人在分享和讨论1500万的航空意外险。我坐在机上安全出口的座位,头脑里开始想象出了意外我要如何配合空姐打开舱门,以及在没有生还希望的时候,可以如何有尊严地死去。
在起飞前,我设想生命在飞机上结束,我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剧本,我是否对现在的自己满意,我是否已经尽力和尽责,我是否会觉得在哪些事情上有遗憾?以及,如果我有幸平安落地,那是不是表明我还有要做的事情没完成?第二天是周二,还有工作等着我。
💻最后一部分是工作,我回来后基本每天都是10点半以后下班。每天很累,所幸有安慰,有预防针,有自己的岛屿,有支点,有自我的力量源泉。
最近通过工作又想清楚了很多事,比如开始告诫自己“提缺点是容易的,创造和构建是困难的”;比如一切外在的光鲜和华丽都抵不过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满足,比如想明白自己追求什么。我因此庆幸还活着,健康,有清醒的思想、头脑,以及行动的热情。
今年的主题关键词是“工作”(23年是亲情和写作,22年是骑车、游戏和小说),也没什么不好,生活就像海浪,浪来了,该让我上场的时候,就上场,以及感谢这个能让我上场的机会。
可能后面工作不忙的时候,能够去拥抱我的精神岛屿,比如《被美女包围了·前传》、《极限竞速地平线》、直播《幻兽帕鲁》,比如《十三邀》和周晓枫的散文,比如做了小一半的一些主题阅读写作,以及还没往里面填充细节的人生故事,还有一些来自宇宙的小创意想法(做视频做明信片),比如可以随时深聊的朋友,还有小红书上收藏的广州骑车路线……它们就静静地一直在那,像令人期待的待挖掘的宝藏,而不是令人焦虑的待办清单。并且可喜的是,这个世界每年都在产出新的宝藏,比如黑神话悟空dlc,比如鹊刀门传奇2。
✏️后面会在公众号里把这个深刻又饱满的10月份重新好好写下来(也可能不写),今天在公众号编辑器做了很多次尝试发现都写不下去,还是朋友圈没压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