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AI做短剧做视频,刚刷到觉得很酷,刷到五六次之后,发现很容易审美疲劳。想了想AI视频的画面多场景,而我只爱看故事。
特效、滤镜、目前的AI视频能力,似乎都是创作者本身的参与感,远大于结果的消费利他性,也就是消费价值。而用户天然会挑自己喜欢的视频,算法结果指导创作是行得通的。
AI做歌好像又不一样,大部分人对音乐是不挑的,除了特别喜欢的人,更多是听个响。
我对专业做歌不懂,并不知道AI对专业音乐生产的提效能有多大。就人人都能做一首歌上来说,我在小红书刷到“送ta一首定制歌曲吧,成本比口红低、效果比情书炸、保存比鲜花久”。我简直没看过比这更好的AI做歌宣传语了。
既然用户不挑剔音乐,歌火不火就还是平台和宣发决定。那么,算法结果驱动创作就非常容易有错误导向。平台生态就很容易出问题。
内容价值必须看得更清晰,有长期耐心,找到那些有个人风格的音乐人,歌曲必须是内容作品。
创作过程本身是游戏体验,是兴趣驱动的
创作结果要具备利他性,是由金钱驱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