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JKtheSeeker
336关注1k被关注1夸夸
☁️ 在做社区 Linkloud.com
🚀 在写公众号 随机小分队
🤔 在尝试费曼学习法
🚢 在帮科技公司全球化
🏂 ENFJ
置顶
JKtheSeeker
6月前
Gamma 创始人是我们去年最受好评的分享嘉宾之一,当时聊的时候还是2000万用户,没过多久看到他发推说破4000万了,实在震撼!
这算是这几年“传统SaaS”利用AI实现超速增长的典型案例,也是 AI 时代小团队大成功的代表之一,20+人团队在2年内突破4000万用户。
我在年初 Linkloud 沙龙上分享过这个案例,系统性的梳理了 Gamma 的四次“起起伏伏”的 launch 经历,当时大家反馈不错,于是就补充了更多细节整理成文字版。
mp.weixin.qq.com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期待多多讨论指正😇😇
15
JKtheSeeker
7天前
“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学家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于冬琪: 平常我不太爱跟热点,不过,西贝回应罗永浩这件事,正好命中了最近在思考的课题,就聊聊这个热点: 其实面对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指责,西贝从决定回应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输了。 说实话,如果时间倒回半年前,以我对公关的理解,自己大概率也会做出和西贝一样的回应。 有人说你是预制菜,或者说你的食品不安全,怎么办? 有人指责你,如果不回应,不就等于认了吗? 这是常规思路,我以前也这么认为。 但在两个月前,我读了一本书,叫《顾客为什么买了又买》。 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这类公关事件的看法。 1、为什么说,西贝一回应,就输了? 在这本书里,分享了麦当劳面临与西贝类似指责的案例,而且麦当劳遇到的指责,远比西贝面对的指责更“黑”也更严重。 直接指向了食品安全。 当时,美国社交媒体上有一组关于麦当劳的视频,引发了病毒式的传播。 视频里说,麦当劳的工厂会往制作炸鸡的生产线里添加一种“粉色的不明物质”。 你一看那个颜色,就知道是非自然的、工业制品一样的东西,被加到了麦当劳的食品里。 这内容肯定是无稽之谈,正常的食品企业,没有必要添加这种东西。 但是你架不住,它“黑”得很有效。 那种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就像我们曾经听过的“肯德基的鸡,都有6条腿、4个翅膀”一样。 甭管真假,一旦看到,对消费者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我们很容易对这个品牌失去信任。 更麻烦的是,这种内容就像很多谣言一样,天然就具备病毒传播的能力。 就像“一只鸡长出6条腿”,这件事本身就足够抓眼球,它会唤起所有人对自己到底在吃什么的恐惧。 于是,关于麦当劳添加“粉色不明物质”的内容,短时间内就传遍了全网,极大地破坏了麦当劳的品牌形象。 直接影响到了麦当劳的销量。 按常规思路,别人黑你,你就得正面回应、解释清楚、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别人说你添加了粉色物质,你就应该证明自己没添加。 就像别人说你是预制菜,你就应该证明自己不是预制菜。 但这个思路,常常会让伤害越来越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先想想,这类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真讲道理的消费者,难道不知道粉色不明物质没必要添加、人类的科技还养不出六条腿的鸡吗? 他们不用你辟谣,也能知道。 但是,最大的影响,并不发生在道理层。 而是当你看到麦当劳的生产线和粉色工业物质时,只要这两者被联系起来,你就对麦当劳产生了一种负面的感受,购买欲和信任就会不自觉的开始降低。 就像,甭管西贝是不是预制菜,当大众将预制菜与不健康、不好吃早已联系起来后,只要再将预制菜与西贝联系起来,对西贝的食欲和信任就会开始下降。 消费者们会怎么联系起来呢? 看到两者同时出现的人越多、次数越多,大众的联系越牢固。 我们想象一个情境: 你看到这么一系列内容—— “罗永浩说西贝是预制菜。” “西贝说自己不是预制菜。” “罗永浩邀请西贝直播,订立预制菜规范。” “西贝拒绝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直播邀请。” 从此后,哪怕道理上西贝论证清楚了自己不是预制菜,只要我们再看到“西贝”,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预制菜”。 联系就在建立,对品牌的伤害就在发生。 在这次事件中,扩大伤害的关键推手,就是西贝的正面回应。 就像我。 罗永浩刚说西贝是预制菜的时候,我其实没看到。 但是西贝正面一回应, 我才在微博热搜上,看到“西贝回应将起诉罗永浩”。 事儿闹大了,我才好奇,反过去看罗永浩到底骂了西贝什么。 “西贝”与“预制菜”的联系,才第一次进入了我的脑海。 所以,正面回应,从对品牌的伤害来说,常常是火上浇油。 2、不正面回应,还能怎么应对呢? 麦当劳后来是这么做的—— 它没有反复去澄清“我没有放粉色的东西!”也没有天天喊着要找出造谣者、起诉造谣者。 因为你越是这么做,造谣的内容就越会再次引发大众的关注。 麦当劳做了什么? 它没有去擦除脏水,而是选择注入一股更强大的清水。 既然大众此刻将我与“不健康”建立了联系,那我就要做一些动作,去更强力的建立大众对我的“健康”联想。 它开始大规模地展示自己的农场:绿色的田野,天然的工艺,散养的鸡,快乐的工人… 当所有这些正面、阳光的内容被传播开之后,负面影响很快就被冲刷掉了。 当大众看到,原来麦当劳的鸡生活在蓝天草原上,“健康”的联想就自然而然地被建立了起来。 原有的负面影响,也就不再那么容易影响到消费者了。 这个思路,其实完全适合这一次的西贝。 3、回到西贝,应该怎么做呢? 按照我现在的理解,我觉得更好的做法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绝不能和罗永浩进入互相攻击的吵架状态。 你们越吵,他想传播的东西,只会在争吵中被更多人看见。 第二,不要去辩驳自己到底是不是预制菜。 在大众认知中,你有中央厨房,有标准化的部分,就很难摆脱这个标签。 你辩得越多,大家对“原来西贝就是做预制菜”的印象就越牢固。 在西贝的所有内容中,都不应该出现“预制菜”或“罗永浩”。 至少不应该进一步强化与“预制菜”的联系。 那怎么回应呢? 这就是我要建议西贝做的第三点: 不要“回应”,而是像麦当劳一样主动建立“正向联想”。 你应该去讲:你用的羊,是什么样的羊?你用的牛,是什么样的牛? 一只羊、一头牛,经过怎样的过程、多长的时间,进入到消费者的餐桌? 你们为了保障食材新鲜、足够好、没有激素、足够健康,做了哪些努力? 其实这个思路,西贝以前在营销时,也成功应用过。 比如我个人很爱吃“张爷爷酸汤手工挂面”和“张爷爷的黄馍馍”。 (不过,我觉得“张爷爷羊汤挂面”更好吃,西贝居然下架了!作为消费者,我强烈要求西贝上架!) 张爷爷是《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的形象。 借助“张爷爷”这个形象,帮西贝建立起了关于手工制作、老手艺、用料实在、健康美味的积极联想。 西贝历史上也拍过很多类似的照片:老人穿着整洁的衣服,捧起大鱼,或者丰收的莜面。 这些建立正面联想的思路,完全适用于西贝本次的事件。 当你不去力证自己“不是预制菜”,而是正面去讲自己的食品安全、讲自己的健康,唤起积极联想时,负面联想的影响会快速褪去。 4、 《顾客为什么买了又买》这本书教给我的,其实不仅是公关,也是做品牌、为产品添加情绪价值的一个方法: 它基于这样一个前提——顾客做购买决策时,并不完全是理性的。 要赢得他们的信任,既要和他们的“理性”对话,也要和他们的“感性”对话。 讲道理、讲功能、呈现工艺,这是在和用户的理性对话。 那怎么和用户感性的部分对话? 方法就是,去构建一个“品牌连接组”。 我们让消费者看到,我们的产品与谁出现在一起,在讲什么样的故事。 当我们重复呈现时,用户就会将我们与他们心目中某些积极的印象建立起来。 这种积极的印象,会帮助用户更容易信任和选择我们。 这个方法,不止能应用到公关事件上,也能应用在品牌上、应用在为产品增加情绪价值上。 最近,被我用在了送礼物上。 今年我送给我太太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声纹戒指。 声纹戒指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它是一种定制的戒指,我可以上传一段语音,会有人把声音转化成声波的形状,按照这个形状做成戒指。 正常来说,送给太太,可能会录一句情话:“我爱你”、或者“一生一世”等等。 但是这么直白的话,实在是太做作了,我实在是下不去手。 后来,我录的是《哈利·波特》里的一句咒语,“Expecto Patronum”,中文叫做“呼神护卫”。 为什么选它? 因为对于一个哈迷来说,这句咒语连接着太多情感。 它连接着斯内普在最后的那句台词,面对邓布利多提问:“过了这么多年(你仍然爱着莉莉吗)?”,他回答的那句“Always”,之后召唤出了与莉莉同样的守护神。 它连接着哈利在湖边,第一次像一个成年巫师一样,释放出巨大的魔力召唤守护神,救下自己和小天狼星的那个瞬间。 这个咒语的施法过程,也连接着一种关于快乐的力量:你需要在念咒语时,回想自己最快乐的记忆,它能帮助你摆脱代表着恐惧、抑郁的摄魂怪。你的快乐,会帮助你战胜那些不快乐的力量。 这些联系,不是我建立起来的。 而是我们在阅读《哈利·波特》、或者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我只是用这句咒语,唤起了对这个瞬间的联想。 这句咒语,让斯内普的Always、哈利救下自己和小天狼星,成为了这枚戒指的“连接组” 于是,这枚戒指,就成为了情绪价值的载体。 当我带着这本书的方法,去拆解一个个品牌时,我会更容易理解那些影响了情绪的品牌们是如何成功的。 比如: 有个新消费的皮革品牌山下有松。 它的包通过品牌实现了新消费品牌中难得的溢价。 这些溢价来自于消费者看到它的包时,感知到的松弛与接纳。 山下有松是怎么做到的呢? 只要看看它的内容,不难整理出它的品牌连接组—— 选择“文淇”、“韦唯”,这样不是精致人设,而是更有天然风的代言人。 照片总是更暖的、发黄的色调。 在照片中,总是出现土壤、岩石、树木、皮革,这样的自然元素。 讲到制作团队时,出镜的总是“姥姥团”。 这些元素,不断将山下有松与自然联系了起来。 而我们对自然的印象是松弛和接纳的。 5、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是如此。 如果你希望扭转负面印象,建立正面印象,如果你希望为自己的产品增加情绪价值,可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找到你的目标用户心中,那些能唤起积极情绪的瞬间。 从这些瞬间中,提取出某些符号(可以是词语、故事、画面、图案)。 让这些符号,在你的内容或者产品上反复出现。 于是,积极情绪就会通过这个符号,与你的产品连接在一起。 你的产品,就会在用户心中建立某种正面的联想。而正面的联想和印象,早晚会冲淡负面的联想,让你的产品摆脱信任危机。 如果你并不面对负面危机,这样的做法,也会让用户看到你的产品时,更容易感知到情绪价值。

00
JKtheSeeker
7天前
​IP这个事情,对标起来真的很难,比如—— “Lex Fridayman Shack Shake 就餐后,发布长文吐槽该店奶昔并非用有机奶制作,称口感有工业味,认为这是欺诈消费者,并呼吁抵制。
Shack Shake 连夜发布声明,同时放出Fridayman 就餐时的光盘照片,指责其‘前脚就餐后脚抹黑’,认为是故意找茬。随后,Fridayman 发起十万美金悬赏,公开征集 Shack Shake 未使用有机奶的证据…”
​是不是违和感扑面而来?这就是路径依赖…
20
JKtheSeeker
26天前
#Linkloud沙龙 33期
国内的首次比湾区人多,300人报名到场200+,会场凳子不够隔壁懒人椅来凑😂 Marketing果然是热门话题!

🚀 开场把我们 Workshop 里的复盘案例拿出来分享:Cluely 如何给“整活流”开宗立派?什么叫 brand-market fit?icon 和 bland 如何引爆 B2B 产品出圈?Artisan 为什么有翻车风险?以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Virality isn’t bought. It’s engineered.”

🧑‍🎨 然后就是 #Canva 中国负责产品和GTM、深耕🇨🇳🇮🇳🇯🇵🇰🇷的 Elle 老师,复盘了 Canva i18n 路径和经验:reverse trial 是什么,为什么首发在日韩?印度市场真的很难做?4B 收入的 Canva 如何开拓新增市场?扎扎实实的一线经验

🗣️Panel talk 一如既往的硬核且热烈:#QuickCreator 的老阎字字玑珠,把对 SEO/GEO 的理解和实践全盘托出;#数云科技 的 Judy 分享了作为国内首批 Reddit 实践经验,高权重平台更好助力 GEO;Workshop 增长导师彦佳,连续两次 comsumer AI 的创业路径都为大家,数据支撑+亲力亲为+科学玩梗 = Go Viral

💡作为开放麦的神秘嘉宾,神策数据创始人@桑文锋SensorsData 也带着新产品来到现场,发布了 AI 数据洞察工具 JTracking.ai, 带着自己创业十年的心得感悟为出海伙伴们助推上 buff

🤩预告一下,下一期 Linkloud 沙龙9月下旬南下深圳,期待和新老朋友们继续面基!!(9月初公众号发招募贴)
#Linkloud沙龙 #Linkloud #AI #SaaS #AI出海 #全球化
42
JKtheSeeker
2月前
#Linkloud沙龙 32期
​时隔一年再次来到卧虎藏龙的成都,周六下午凝聚了上百位热情小伙伴,加上隔壁会议室的椅子都不够用了… 后排地上都坐满了人,有点过意不去😔😔
不过原本连续一周的下雨预报最终变成了晴空万里,预示着大家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也一帆风顺😆😆
​再次感谢嘉宾老师们的无私分享,下一站,月底 Workshop 杭州见!
00
JKtheSeeker
2月前
谢谢课代表同学!!

Muji_Yang: 👍🏻🙌第一次参加 Linkloud 出海沙龙,收获满满,整理一些启发性的记录碎片: (如果有谬误,请指出,别让我在错误认知上越走越远hhhh)😆😆 🎃1. 再次听@JKtheSeeker 觐开老师分享,回味下: - 企业级软件在 $0–20M 阶段都还属于 early stage - Rule of 40 指:收入增长率(%)+ 利润率(%)≥ 40%,是健康 SaaS 的衡量标准 - 随着业务扩大,ARR per FTE(每位员工年营收)人效应该是提升 - lovable 大客户一年花 6M+ 美元,大客户是 agency,用 AI 建站工具提效做交付 - 日本做一个静态网站/落地页要 3–6 个月,服务节奏极慢。 - 黑红打法成功要素: a. 产品必须足够强; b. 要在小圈子有争议,再扩散; c. 黑点不能黑到产品根上 🤩2. 陈唱老师的分享,我全程认真记笔记 - 两种增长打法:线性打法,稳步推进 or 高举高打,爆发式增长。要根据产品特性来判断,如果本身能够 go viral,就不需要线性打法。比如 Otter 在 zoom 里做一个 bot,每次开会就能通过 PLG 自然增长。 - 不同产品有特性,选择最适合产品特性的增长渠道 - 若目标是做到 $1–2M,专注 1–2 个渠道即可。 - NPS 不够高的话,不建议 referral - 要重视品牌价值主张,从产品卖点的宣传,逐步过渡到更独特、锐利的品牌/内容表达。(很多初创团队会误以为做品牌是大公司的事,但早期产品也可以通过内容和价值主张建立信任感,吸引同频的人) - 通常 GEO 做得好的公司,SEO 表现也不差,本质上都是好内容,被更好收录 🧀3. @High寧 高宁老师主持的圆桌也干货十足 - Fotor 张家俊,深耕 SEO 十多年,吃到了红利,早期就想明白「如果产品确定性很大,远期的投入就会更坚定」 - 杨嘉丽老师关于产品战略的拆解: a. 如果老业务线,上新功能。并且存在竞品这么做了,那就赶紧上架 b. 如果新业务线,其他竞品成功了,不要着急模仿,先要摸清楚竞品成功背后是哪一块做得好?融资?还是 IP?还是渠道?... c. 如果新业务线,没有竞品,那可能是新东西,要快速推进 PMF 验证 核心是知道「你是谁?你的用户在哪里?想清楚差异化的主张,航海地图(周围有哪些竞品),自然就应该知道去哪里找用户和渠道」 此外工具类产品不适合在社交媒体上刷投放,用户刷手机时更偏好娱乐内容,不容易停下来关注工具类广告 - HiWaifu 陶江,打造好社区,tiktok 产品上线半年,用户自发做传播。而且做出海产品不一定需要海外背景团队,从独立开发者开始,干就完事儿了(给予观众很大信心!) 🥳4. 最后就是有 Stripe 需求的找 HaiYue~

00
JKtheSeeker
3月前
昨日 Vibe Coding
​今日 Vibe Working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