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黑羽快斗
351关注783被关注0夸夸
INTJ|务实的理性主义
关注👇🏻
– 金融(投融资/并购)
– 科技(AI/量子计算)
– 法律(知产/刑事)
– 健身/鸡娃
黑羽快斗
08:37
技术气质
Anthropic VS DeepSeek

​平台能力
​Google+OpenAI VS 阿里

​产品+算法
​Meta VS 字节
00
黑羽快斗
1天前
对一个人最好的关心与支持,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把他送去他想去或是可以选择的范围内最好的轨道上。
00
黑羽快斗
2天前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因为看见,所以坚定。
​因为坚定,所以勤奋。
​因为勤奋,所以结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未到终局,焉知生死。
​逆境不怂,绝境不慌。
​菜就多练,干就完了。
00
黑羽快斗
3天前
高度执行力的前提是强烈的目标感,是锁定目标后瞬时可以想到的:
–当前的客观条件/现实状况是什么
–执行计划12345分别是什么
–过程中需要协调哪些资源/对接哪些人
–这些资源/人需要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
–为了获取需要做出哪些行动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哪些策略
–这些策略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最终收获怎样的结果
–干成这件事的把握有几分、赌的成分有多少、你敢不敢赌
–你的策略与目标是否有分级、并且都能落在你想要的范围内
–如果失败了,你有没有勇气再来一遍
……
用最短的时间在脑海中建模推演出大概再行动,而不是每走一步、每遇到一个困难,才开始犹犹豫豫、心生胆怯地去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01
黑羽快斗
5天前
这不是鸡汤,这是从自己人生经历中所提炼出的经验。

在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时,总会因为认知、立场、能力等差异,而听到来自四面八方、褒贬不一的声音。如果总是在意他人的评价,基于评价来调整自己的策略,就很容易失焦。真正要做的就是:你尽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很多时候,往往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很难,而是因为从一开始内心就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失败,遇事秒怂,所以才不敢上前进一步尝试。而最好的策略是学会「贝叶斯思维+建立正反馈」,知行合一、反求诸己,让自己进入一个「越干越会,越会越敢干」的「认知–行动」双轮驱动正反馈系统中,变成「越难越兴奋」的状态。

过程中如果遇到失败,就去检查下报错日志。每一次的失败或成功都需要复盘,思考下整个流程中是否有还能够优化的空间。用户的每一个抱怨都有可能是一个值得优化、带来独特价值的关键点,区别只在于你是采取直接拒绝、还是思考迭代的方式处理。

如果从没有过站在对方角度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从不会在对方需要支持的时候搭把手,看不到团队成员身上的优势与短板,那是永远学不会如何站在团队整体角度上、在条件/成本既定的情况下,把效率拉满的。

​用实力赢得尊重,同时也让那些学不会尊重的潜在合作者,自行思考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逻辑。

I lost everything once, so now I have nothing to lose.​

​One more thing,讲故事的能力很重要,这种能力和吹牛不是一个定义。
01
黑羽快斗
7天前
「发现问题–定位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中,定位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最关键的,而发现问题相对容易。对应到新课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定位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提出+分析」。

对应到问题解决的四阶段模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中,理解问题与提出假设本身正是定位问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首先要能够「理解」,这也是跨领域思维方式的独特之处——拥有超预期的理解能力。验证假设这个过程则是解决问题中必不可少的「干」。

​把自己当成系统训练,在头脑中做「建模+推演」的数据处理,是件非常爽的事情。
00
黑羽快斗
12天前
日常的满足感来源于:事先预判出所有可能的情况,提前预留容错空间,评估出合理的目标范围。在进程初期一口气丢出一串不同方向、不同人员的待办事项,结合时间与节点的需要,并行处理。

随着进程的推进,所有异常都分毫不差地落在预判范围内,淡定从容地拿出一把提前准备好的Plan B,根据进程节奏随时切换适合的备用方案。在异常处理完成后,利用提前预判好的优化策略全速推进,在既定目标已落后的情况下,超预期完成。

​嗯,图的就是个「既要又要还要」,刺激。不提高标准要求自己,怎么能不断变强呢?
00
黑羽快斗
16天前
不知道把即刻上自己点赞的信息罗列出来,作为一个独立入口,是否是个伪需求?

有时候,对自己认同的信息/观点会随手点赞,但又懒得评论,也没到收藏的级别,又偶尔还想重温下自己认同的信息……
00
黑羽快斗
17天前
6是大概率

瓦恁: 一个关于商标诉讼的分享,希望对中国的开发者有用: 今年四月,苹果的法务转发了一份邮件,一家美国公司认为我们(mediocre company)一款产品侵犯了他们的品牌商标,要求我们改名或者下架 我们公司的法务和项目负责人在查询后发现对方并没有这个商标,只是在美国开始申请流程中,且因为这个名字是常见通用词,不太可能申请下来 于是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邮件互往。对方一直强调自己在申请商标了,我们需要先下架;我们在咨询律师后就坚持这个词是通用词,且有证据显示我们是更早有商业实质收入的。苹果每天这种事太多了,就说你们聊,你们解决哈 六月,突然收到一封苹果的邮件,说要在美区下架我们产品。理由是,最近的一封邮件我们没有回复,他只能下架。公司法务自查了我们的邮件口水仗,发现确实漏回了其中一封 我们完善了公司的法务流程后,又因为美区收入只占我们10%,我们当时就认栽了,尽管还是在跟对方公司律师邮件往来,看看有没有解决办法 对方先提出我们美区改名加个后缀就行,我们就说这不错啊只要用户能下载到就行,就不口水仗了。对方又改口说不行,你们需要全球改名,我们开始觉得可能掉入了对方的圈套。开始准备最坏结果,也就是国际诉讼。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对方就提出新的诉求是我们全球下架 我们开始和外部律所认真准备国际诉讼,基于一些我们自信能赢的事实,虽然可能会有一两万美金的诉讼费用 文书工作…… 上个月我们收到国际法庭的胜诉判决,我们可以恢复上架,且对方需要因为恶意商标竞争赔偿我们下架期间的损失 好了,开始对方公司急了,开始催促我们和解,愿意提供赔偿 今早收到苹果官方恢复上架的邮件,事情也差不多告一段落 tldr: 1) 苹果并不是法庭,他们首要任务是免责免麻烦 2)美国是一个律师建立的国家,也因此有大量因此衍生的商标生意,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不回复,即使对方的证据很无力或者搞笑 3)bad news是基本上我们想申请的名字商标都很难申请下来,good news是基本上我们申请不下来的商标,其他人也很难 4)但还是需要在项目第一天就检查商标风险 5)遇到讹诈,不要情绪化,也不要怕麻烦或者害怕而一步步退缩,你会被逼到墙角且留下往来的证据 6)还有一个我们*猜测*的非事实部分,美国这些公司会默认中国开发者没有商标和法律意识,沟通里很容易有瑕疵,事实上我们有一封邮件没回就是瑕疵。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默认中国非大厂开发者没有财力精力能力开启国际诉讼,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把我们逼狠了,我们确实第一反应就是算了算了,鸡哥算了 7)如果开发者们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公司法务同事liping可以提供免费咨询建议,她的邮箱是guiliping@mediocre.app

00
黑羽快斗
19天前
要有穿越周期的眼光与战略定力。低谷往往是柳暗花明的前站,但很多人往往在低谷因为看不到希望而放弃了,这很可惜。

在低谷时如果辨不清方向,那四周任何方向都是向上的方向。与其焦虑,不如行动。那些优秀的公司往往都诞生于低谷,或是在低谷期逐渐闪耀出自己的光芒。可以将低谷视作龙场悟道。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