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鸡汤,这是从自己人生经历中所提炼出的经验。
在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时,总会因为认知、立场、能力等差异,而听到来自四面八方、褒贬不一的声音。如果总是在意他人的评价,基于评价来调整自己的策略,就很容易失焦。真正要做的就是:你尽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很多时候,往往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很难,而是因为从一开始内心就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失败,遇事秒怂,所以才不敢上前进一步尝试。而最好的策略是学会「贝叶斯思维+建立正反馈」,知行合一、反求诸己,让自己进入一个「越干越会,越会越敢干」的「认知–行动」双轮驱动正反馈系统中,变成「越难越兴奋」的状态。
过程中如果遇到失败,就去检查下报错日志。每一次的失败或成功都需要复盘,思考下整个流程中是否有还能够优化的空间。用户的每一个抱怨都有可能是一个值得优化、带来独特价值的关键点,区别只在于你是采取直接拒绝、还是思考迭代的方式处理。
如果从没有过站在对方角度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从不会在对方需要支持的时候搭把手,看不到团队成员身上的优势与短板,那是永远学不会如何站在团队整体角度上、在条件/成本既定的情况下,把效率拉满的。
用实力赢得尊重,同时也让那些学不会尊重的潜在合作者,自行思考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逻辑。
I lost everything once, so now I have nothing to lose.
One more thing,讲故事的能力很重要,这种能力和吹牛不是一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