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热爱自由的人,所以不大可能会去体制内工作了,但是我最近想了下确实体制内的优势在当下社会体质下还是无可替代的。
体制内的钱是稳定流的河,互联网的钱是一次性的洪水
体制内的“慢”,代表社会仍然为这类人提供结构性安全,他们是被制度温柔托起的;
而互联网大厂的人靠的是市场逻辑下的胜负游戏,随时可被替换,当然很刺激,也充满内啡肽。
职场到了一定年龄后,很多人不再能靠创新、体力或技术突破去竞争,只能靠妥协、顺从、服务关系来维持位置。
于是“尊严”,也就是自主性、发声权、选择权,变成了新的货币。越是高薪的地方,越要求你放弃人格的某个部分。
四十岁以后,时间成了稀缺资源,而金钱的边际效用开始递减。 人对尊严的需求开始逐步提升。
大厂人有又多少人能真正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允许你在不拼熬夜的情况下,不拼创造,继续存在的正当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