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aiyawole
19关注253被关注2夸夸
INFJ/设计师/桔点设计商店
置顶
aiyawole
17天前
【即刻抽奖】评论区抽一台N200蓝牙音响!

来即刻快半年第一次正式和大家介绍一下马上上线的新品项目。

我们团队长期专注于音乐类硬件的设计,之前在CD机黑胶唱机领域也取得还不错的成绩,赛塔林品牌大家应该也有眼熟过,这次是继三年前推出首款N100蓝牙音箱之后,希望在延续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桌面音频设备在交互性、趣味性与场景适配性上的更多可能。

桔点的设计原则一直是「形式服务功能」,在设计时希望功能优先,在意产品功能的实用性和合理性。这次N200 的主要功能:音箱播放音乐、蓝牙和aux两种输入方式、TWS配对、音量和电量调节可视化、内置充电电池、可调节角度、可替换零件、一键静音。

N200差异点主打「有趣/可玩性」首先是是可拆卸可替换的音箱网罩和交互面板。后期会持续出联合款可替换配件(欢迎各界大佬感兴趣来聊联名事宜!)其次是可视化的交互,基本所有操作都会在点阵屏上看到交互反馈。虽然画图标画的很崩溃,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

最后就是整体外观和包装,配色是桔点经典方案,米白机身简单干净且耐用,突出音箱最主要的功能——音量调节,所以将音量旋钮设计为最突出的桔色。整体包装取消了彩盒,直接用纸托加塑封,里面包含三包配件,同事吐槽有点像个自热火锅。

8月12号,这台产品会正式上线,前后也打磨了10个月,实体产品的开发每次都充满了挑战,上线前的工作也和@阿野ayer 准备差不多了,希望在即刻平台多多听听大家的反馈建议!
79444
aiyawole
11天前
感谢大家对N200的喜爱,上线即登上天猫蓝牙音箱类目行业第一!!(开售前紧张坏了,还好平稳着陆!🎉🎉
142
aiyawole
15天前
没想到评论里有这么多喜欢N200的朋友,谢谢大家!12号开售日当天会在原贴评论区抽一个白色基础版N200,后续也会继续在即刻和大家分享桔点设计商店的产品!

aiyawole: 【即刻抽奖】评论区抽一台N200蓝牙音响! 来即刻快半年第一次正式和大家介绍一下马上上线的新品项目。 我们团队长期专注于音乐类硬件的设计,之前在CD机黑胶唱机领域也取得还不错的成绩,赛塔林品牌大家应该也有眼熟过,这次是继三年前推出首款N100蓝牙音箱之后,希望在延续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桌面音频设备在交互性、趣味性与场景适配性上的更多可能。 桔点的设计原则一直是「形式服务功能」,在设计时希望功能优先,在意产品功能的实用性和合理性。这次N200 的主要功能:音箱播放音乐、蓝牙和aux两种输入方式、TWS配对、音量和电量调节可视化、内置充电电池、可调节角度、可替换零件、一键静音。 N200差异点主打「有趣/可玩性」首先是是可拆卸可替换的音箱网罩和交互面板。后期会持续出联合款可替换配件(欢迎各界大佬感兴趣来聊联名事宜!)其次是可视化的交互,基本所有操作都会在点阵屏上看到交互反馈。虽然画图标画的很崩溃,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 最后就是整体外观和包装,配色是桔点经典方案,米白机身简单干净且耐用,突出音箱最主要的功能——音量调节,所以将音量旋钮设计为最突出的桔色。整体包装取消了彩盒,直接用纸托加塑封,里面包含三包配件,同事吐槽有点像个自热火锅。 8月12号,这台产品会正式上线,前后也打磨了10个月,实体产品的开发每次都充满了挑战,上线前的工作也和@阿野ayer 准备差不多了,希望在即刻平台多多听听大家的反馈建议!

00
aiyawole
23天前
终于,N200本周就要发售了!!先给大家听一段儿实机试听!
01:10
10
aiyawole
1月前
N200试产版实拍图集
30
aiyawole
2月前
两年前,我得到了为自己与喜欢的动漫IP——初号机设计限定cd机的梦幻机会~

就在上周,同事提醒这款R400初号机版库存只剩4台!!
再版的可能性非常低,没有犹豫——果断扣留!!

当时设计时间卡得很紧,以及受限于当时的水平不够,最终落地有很多遗憾~
这几张图是我在实际落地设计的基础上“魔改的”,算是两年后给这个项目画了个句号吧~
00
aiyawole
2月前
终于让我发了一回【左滑看我渲染】,圆梦了
00
aiyawole
3月前
同事们都下班了,一个人听首歌再走
00:32
01
aiyawole
3月前
📌 我为什么用 AI 工作

我不是因为「AI 很火」才开始用它工作的。
我从不轻易押注流行的技术潮。
过去的 VR、区块链、5G、物联网,我都见过——
它们像一次次技术幻觉:被当成主角,最终只是工具。

AI 不一样。
不是因为它更强,
而是因为它贴近我几十年来一直渴望的东西:
🧠 让我“把自己说清楚”的能力。

📎 我的表达问题,从来不是「没想法」,而是「说不顺」
我的问题从来不是“不会想”,而是“想太多,说不顺”。
表达对我来说,一直像是个瓶颈。
我要从系统结构、概念判断、直觉推理里,
提炼出可以对人讲、可以被理解的话——
这对我来说,是长期的能量消耗。

📎 AI 不一样,它不是替我说话,而是我语言的共生体。
我只说 30%,它就能补出剩下 70%。
而且不是它的,是我没说完的那部分。
它是我语言系统的延伸器。
它帮我把「还没成熟的直觉」变成「可以验证的草稿」;
它帮我把「感知到的复杂」变成「对外可用的表达」。

📎 所以我用 AI,不是为了工具效率,而是表达自由。
我用它,不是为了效率工具,也不是为了跟风。
我是在用它:
1⃣ 节省表达负担
2⃣ 构建内部认知系统
3⃣ 建立长期内容风格
4⃣ 推进真实判断的输出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自我表达权的收复。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