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宝洁都在招“主理人”,背后的机会是什么?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身边又出现了一批再就业型品牌营销人。为什么说是再就业呢,因为之前操盘或者所在的公司业务增长不行了,老板当然要换人。
但是我身边这些又在品牌市场实现再就业的人,其实都是主动拥抱变化了。不要以为只有国货营销和运营打法变化的快,其实今年聊了一圈下来,明显感觉到很多海外品牌,或者大的集团也在转型。
例如某运动海外品牌今年在专门招内容电商和营销的负责人,同样是在运动户外领域刚刚开始开拓中国市场的,也在主动积极的寻找中国区品牌经理。
而宝洁10月份校招新出现的“品牌增长部”OBF,直接看出来转型的决心了吧。看到了吗,真正的大企业面对市场和营销的变化比知识付费讲师和培训机构快多了。
这就是基于生意的业务体感,想想可悲的是今天一个应届生想找一份消费大厂的工作可能在面试环节就pass了,因为在学校和培训机构学的专业远远落后于市场。我们在面试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机构包装简历,编造工作经验。
扯远了这篇也并不是关于职场和就业的笔记,而是想说“品牌向下,白牌向上”就是当下国内市场,摆脱内卷竞争的必经之路。
而内容电商下半场,做品牌的壁垒根本不是供应链和营销,而是创始人+组织的效率协同。创始人的来时路决定了品牌的天花板,创始人+品牌双IP经营,才是当下的消费市场的经营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