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小红书的地铁广告牌,收获了几乎清一色的差评。所有对光鲜、精致、自由的想象,是建立在GDP增长(和新自由主义膨胀)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现在,这些想象正在演变成一种新的极端。判定是不是极端的标准,取决于对整体困境和郁气的漠然程度。
当然差评都很温和。毕竟广告牌没有像何同学、羊毛月那样,直接赤裸裸戳到艰难讨生存的大众所面临的困境。
如果是上行周期,大家应该只会为何同学突破规训、做自己、按自己意愿去行动表示褒奖。
同样一件事,在下行周期,变成了大众的发泄口。
确实会存在一个无法预测也无法捕捉到的moment:负面要素的重要性和比例,会悄悄等同于所有正面的部分,并且会轻松的越过正面。
过去冷处理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理不睬不回应不处理,那些孤立的声音自然消散。
现在,负面声音的传播效率,已经暗流涌动的翻了很多倍。原本孤立的声音会自动导航到一起,自动抱团。
可能以后,冷处理,反而会酝酿更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