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场景,都存在一个核心机制也就是产生推动力的核心行为。
足球的核心机制是用脚踢球,乐高的核心机制是搭积木。
大部分情况下,场景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拆字游戏。不论阅读、写作、编程、todo还是陪伴,前一个字和后一个字会指向两种不同的重点。
比如“写”和“编”核心机制是动作,“作”和“程”的核心机制是结果;
很显然,现在AI类的产品,已经把核心的推动机制进行了置换。
类似的原点问题在AI时代可能会暴露的更明显,比如经典的“超级用户”问题,早期的死忠粉,往往不代表产品“应该”面向的大众用户。
最近的一个模糊的感受是,
算因果的人,也是因果中的人;
质疑一切,但质疑不了“质疑”本身;
清点变量,本身就是新变量;
——我们每天都由此开始思考,但“由此”,是最没有被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