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Phoebee_Yang
105
关注
7
被关注
0
夸夸
Phoebee_Yang
1天前
Milkdromeda: 我是个笨蛋,这是我成年之后开始慢慢认识到的一件事。我的反射弧太慢了。对我来说,任何技能知识或体育项目的零基础课都需要重复学3-5次才有可能真正学会,一些人生的教训也只有失败过三五次才总结得出来。小时候由于这个原因,总觉得自己完蛋了,经常看着那些学得又快又好的同学,更感挫败。长大后习惯了,对自己也更了解了,那就学3-5遍好了,多花费了钱和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得扎实、学得究竟、打开了新世界新体验。我就把自己看作一个擅长失败的人,我不介意失败后再爬起来,然后再失败,再爬起来。 我做事情似乎也类似,同一件事做到第三次,才算开始有点开窍。先跑量,再分析。无脑投入,不计算沉没成本或任何成本,一猛子扎进去,像个富有的疯子那样去活。 能量来自于慷慨与resilience. 如同body scan每每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脑海中会有葛印卡的声音,start again, start again.
0
0
0
Phoebee_Yang
1天前
TomXu: 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0
0
0
Phoebee_Yang
19天前
AI产品黄叔: 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AI创业故事 2个人,不到一年时间,2万月活,100万月收入 而且完全是在国内,没有出海 或许你都不相信 但这是真实的 我们在一个小群里,基本每天都会讨论 我是一步步看着他的各种产品和运营策略 然后数据指标的各种曲线 一直到今天,借着5月份突破100万月收入的契机 把这个故事完整写了出来! 个人觉得有几点还蛮有启发的: 1. 时机比努力重要 AI能力的爆发 + 网文行业的痛点 + 创始人的行业经验 2. 让用户成为你的员工 通过利益机制,让用户帮你推广、帮你答疑、帮你创造内容。 3. 生态思维 不是做一个工具,而是构建一个生态。生态很难被复制。 4. 正反馈循环 用户赚钱→分享案例→吸引新用户→更多人赚钱, 这个飞轮一旦转起来就停不下来。 不知道你怎么看 创始人在这: @猛龙过江0601 全文:https://mp.weixin.qq.com/s/deJQvoqlvVKe9vTpko3OqQ
0
0
0
Phoebee_Yang
29天前
rosicky311_明浩: 端午继续学习: 1.知名独立分析师Ben Evans的AI行业年度报告更新2025版《AI eats the world》,我没记错的话,去年就是这个标题… https://www.ben-evans.com/presentations 2.知名投资机构Coatue的定期公开市场情况更新报告 https://www.coatue.com/blog/perspective/public-markets-update-2025-05-29 因为都是私密文档不能下载, 直接去网页看吧, 需要梯子…
0
0
0
Phoebee_Yang
1月前
歸藏: CEO of Anthropic 应该是第一个不回避 AI 过几年会造成的失业问题的 AI 公司高层 了解 AI 能力的 AI 企业高层都清楚,都怕激发矛盾都不说,都在等这个炸弹悄无生息爆炸 他具体的预测有: AI 可能在未来一到五年内消灭半数初级白领岗位,使失业率飙升至 10-20%。 技术、金融、法律、咨询等白领行业可能出现大规模岗位消失,尤其是初级职位。 企业在 AI 应用上将越来越倾向于自动化,这一转变将在极短时间内发生——最快可能只需两年甚至更短
0
0
0
Phoebee_Yang
1月前
歸藏: Riffle 这个产品有意思,给音乐创作者用的无限画布 可以在画布上记录旋律、编写歌词、叠加乐器、插入参考资料等 有音乐创作所需全部工具,包括录音、写作、编辑和项目管理 还内置了歌词写作AI助手,提供押韵查找、音节计数和智能建议等功能 集成了多种 AI 工具,能够自动完成如人声分离、和弦识别、歌词转录等任务 来源:https://www.riffle.studio/
0
0
0
Phoebee_Yang
1月前
0xinhua: 昨天参加 Vibe Maker 怎么搞钱的线下活动,认识了很多大佬很有收获,一些 takeaway: - 平时顺手就副业搞起来,例如 @歸藏 分享的是除了写 newsletter,还有一个就是赚平台的钱,训的模型很好可以放网上,别人用他得给你付费,有的人模型好,吃这一个就够了;另外 X 每个月都打钱,因为其实即使不给钱他也每天在发,顺便把钱赚了。 - @哥飞 分享的是他的搞钱三板斧也很真诚,公众号+社区+出海。公众号写文章,别急着赚钱,先日更写起来。结果商单接不过来,去教别人做SEO上站,开始搞社区,费用和门槛设的很高,但续费率仍然很高。AI 会吃掉很多知识型网站SEO流量,但对例如交互比较复杂的游戏、电商站影响不大。 - 有个做 Reddit 运营推广的小伙伴分享的是 Reddit 转化率特别高,从帖子到网站的转化率有 10%; 用户基数很大也很垂直能很快找到你种子用户,但封控也很严需要一下技巧。 - 另外我自己也做了开放麦分享,包括我做的推文截图产品,以及做独立开发半年的踩坑经验,P3 也是我最想分享的一个章节,图片的内容有限,我把当时讲的每个点写在了下面,希望也能帮助启发到即刻上的一些朋友。 - 为你产品的前 10 关键字建立承载页 + 提升 DR 目前我的网站没有做任何的付费推广,所有的流量都是来自 Google SEO,上面这两点是我做下来觉得确实有效的。 去找到用户通过哪些关键字搜索进入你的网站,为靠前的 10 个建立匹配的内容页,H2标签、落地页、博客页等都可以,用户搜索的时候能匹配到你的页面内容,最好是那些展现量大但实际click 较少的关键字。 而DR 提升有助于你的网站排在更靠前,我问了国外好几个做付费 DR 提升的网友,他们给的最有效的方式都是这个:找一个 DR 比你高,内容质量比较好的网站交换backlink,最好能给你 dofollow 链接。 - 一定要收费,可以过滤掉部分用户 尽早上收费(当然如果你想走流量广告路线除外)。收费能过滤掉很多非目标用户甚至一些蒿你资源羊毛的用户;欧美很多用户会在体验你的产品前去看你的 Pricing 页面,你的pricing 页也是体现你产品价值很重要的一部分,PMF 也可以是 Pricing Market Fit。 - 高频使用的场景工具,而不是 Nice To Have,提供价值一定会付费(特别是北美市场) 选择工具方向的时候看下场景及频次,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景愿意花钱买你的产品,而且是否是刚需,我做的是推文截图,本身这并不是一个高频场景,因为我主动过滤掉了一大部分人,而且还需要找到那些用推特又喜欢分享的人。 另外北美用户对saas产品付费意愿比较高,我的订阅客户也基本是美国人,只有你的产品解决了他的问题,不管你是个人做的还是团队公司,你提供了价值,他们是愿意花钱购买的。 -快速上线验证需求,不一定要产品ready (ghiblify.app) 我举了自己的例子,之前 4 月份吉卜力很火的时候很多人想做这种照片,我当天想着要不也做个 app 让大家去用(其实应该去做web),反正这会也没 API。 当天上了落地页以及去小红书发了个帖子“这里可以免费做一张吉卜力照片”,结果帖子火了当天差不多有 2w 浏览和 400+评论,我赶紧去买了个 chatgpt plus 先人工出图,结果很多网友私信说加急、老板可以打钱多帮我出几张,我也不能白干,当天差不多也把 20刀的订阅费赚回来了。 也就是说你可以先假设你的产品ready,快速去验证需要及付费意愿,可以人工先处理一部分需求。 ps:回来我微信收到了几个朋友发的反馈,还挺有趣的,很开心我也有在进步。第一次公开麦没有我想象中的紧张,也有可能跟场地环境有关,大家席地而坐就很chill 🧘♀️,Keep it vibe,keep it real。 以上。
0
0
0
Phoebee_Yang
1月前
用Lovart给《破产女孩》里Max和Caroline的蛋糕店设计了一些宣传物料——
包括海报,菜单,集点卡,周边,礼品卡
还尝试了一下用它生成像素风的Max,Caroline和Sophie,感觉很可爱!
#AIGC创作大赛·夏日
4
0
0
Phoebee_Yang
1月前
范冰: 又开始造词了,又开始造词了朋友们。 红杉大佬刚开完小会,得出共识「AI 不要交付过程,要直接交付结果」并昭告天下。 这厢「RaaS」概念就开始炒了,Result as a Service。 学不完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0
0
0
Phoebee_Yang
2月前
驴嫂: 给想做AI博主或者研究AI领域的大佬们一个建议: 我觉得很大的机会点是,要深入到某一个业务场景中,实际地、真实地为某一个垂直行业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不是比葫芦画瓢花拳绣腿自我意淫,一会颠覆这个行业一会颠覆那个行业,那几个行业真的有深入研究吗? 我知道泛流量卖课给c端是很香,但是我觉得有点卷有点同质化了,门槛太低,剪辑录屏起个爆款标题,然后整理下咸鱼资料,人人都是AI博主人人都在教你用AI搞钱,但每个细分行业仍然缺少AI方案解决专家,服务客户。 如果不深入行业,就会浮在表面,想到的思路要么是大厂在做的all in one的事,要么就是没办法真实解决客户的某一个痛点。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