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Phoebee_Yang
105
关注
8
被关注
0
夸夸
Phoebee_Yang
1月前
携隐Melody: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除了解决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方案叫:忍耐。 可能是因为社媒总是在不断给出各种所谓“这样这样就解决”的瞎说八道,营造了一种什么问题似乎都有解决方案,只是自己没找到的错觉。但很多事情就是暂时无解。 比如,领导偏心怎么办?其实你能做的很有限,为自己据理力争又怕以后被穿小鞋,有心辞职这种大环境又不敢走。还能怎么办?忍耐呀。在忍耐中小范围地努力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你可能觉得这太窝囊、太憋屈了吧?是不愉快的。但只要你把“忍耐”纳入你的方案库,是主动选择这种策略,你的感受就比被动接受要好很多了。 而且,现在万事万物变化这么快,一个局面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忍耐策略的代价其实不一定像你想的那么大。也许领导作死,没几年自己倒台了。也许你突然撞大运,遇到另一份好工作了。Who knows?现在一两年内就能换个世界,忍耐就是猫着等机会,是吧? 更重要的是,选定“忍耐”之后,你的注意力就从“解决问题”上被释放出来了,这些空出来的大脑带宽,就可以用在从其他渠道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上。培养新爱好、玩玩自媒体、拣起创作本能、增加亲友互动、跟信得过的小圈子疯狂吐槽你忍耐的人……只要你把要忍耐的事情忍完过去,剩下的时间是不是还挺能让自己快乐的? 日子久了,你可能连忍耐的事情本身都觉得不那么重要了。 就因为现在大家已经不把忍耐当做一个正经策略来看待,总是期望问题能被解决,忍耐的能力现在也越来越稀缺了。 《幸福之路》那一期就讲过,如果没有忍耐无聊的能力,你就会轻易扑向刺激,而这个时代最不短缺的就是各种刺激了,从短视频短剧到消费主义再到垃圾视频,沉迷是分分钟的事。越沉迷越没有体力和精神力,一路向着恶性循环的深渊滑下去。 我之前正好也讲过输出羞耻这事儿,我说羞耻背后盘根错节,一时是很难解的,但你可以忍耐。忍完今天忍明天,每次输出就忍一下。忍到一定地步,你就产生了抗药性。 同样的,你能忍耐打击,就能把找工作的阶段熬过去。 能忍耐琐碎和单调,职场新人的阶段就不会那么痛苦。 能忍耐孤独甚至学会一定程度内享受孤独,亲密关系方面就不会那么容易受骗上当,不会因为总想要有人爱,有人陪,不知不觉突破自己的底线,温水煮青蛙地一再让步(这真的太常见了),甚至一直忍到踏入婚姻。 往更广了说,如果能忍耐焦虑,恐惧,就更容易看清楚背后的根源。否则一焦虑就开始向外寻求“解决方案”,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从《反脆弱》那一期开始,今年的播客就一直在强调“可控的全力以赴,不可控的全身心接受”这个道理了。而忍耐,是接受这件事不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的必经之路。只是理性上接受是没用的,必须抱有“忍过去”的决心,等待“可控”的时机出现。
0
0
0
Phoebee_Yang
1月前
看完《F1狂飙飞车》忍不住用Midjourney新出的图生视频功能做了个视频
(这电影后劲好大!BGM也好听!要看IMAX!)
#AIGC创作大赛·夏日
00:31
1
0
0
Phoebee_Yang
1月前
用海螺AI的最新视频生成模型Hailuo02制作了一个倒霉“鬼”的夜晚,整体效果还挺惊艳的👻
Even ghosts have bad days=)
#AIGC创作大赛·夏日
01:05
3
0
0
Phoebee_Yang
2月前
Milkdromeda: 我是个笨蛋,这是我成年之后开始慢慢认识到的一件事。我的反射弧太慢了。对我来说,任何技能知识或体育项目的零基础课都需要重复学3-5次才有可能真正学会,一些人生的教训也只有失败过三五次才总结得出来。小时候由于这个原因,总觉得自己完蛋了,经常看着那些学得又快又好的同学,更感挫败。长大后习惯了,对自己也更了解了,那就学3-5遍好了,多花费了钱和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得扎实、学得究竟、打开了新世界新体验。我就把自己看作一个擅长失败的人,我不介意失败后再爬起来,然后再失败,再爬起来。 我做事情似乎也类似,同一件事做到第三次,才算开始有点开窍。先跑量,再分析。无脑投入,不计算沉没成本或任何成本,一猛子扎进去,像个富有的疯子那样去活。 能量来自于慷慨与resilience. 如同body scan每每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脑海中会有葛印卡的声音,start again, start again.
0
0
0
Phoebee_Yang
2月前
AI产品黄叔: 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AI创业故事 2个人,不到一年时间,2万月活,100万月收入 而且完全是在国内,没有出海 或许你都不相信 但这是真实的 我们在一个小群里,基本每天都会讨论 我是一步步看着他的各种产品和运营策略 然后数据指标的各种曲线 一直到今天,借着5月份突破100万月收入的契机 把这个故事完整写了出来! 个人觉得有几点还蛮有启发的: 1. 时机比努力重要 AI能力的爆发 + 网文行业的痛点 + 创始人的行业经验 2. 让用户成为你的员工 通过利益机制,让用户帮你推广、帮你答疑、帮你创造内容。 3. 生态思维 不是做一个工具,而是构建一个生态。生态很难被复制。 4. 正反馈循环 用户赚钱→分享案例→吸引新用户→更多人赚钱, 这个飞轮一旦转起来就停不下来。 不知道你怎么看 创始人在这: @猛龙过江0601 全文:https://mp.weixin.qq.com/s/deJQvoqlvVKe9vTpko3OqQ
0
0
0
Phoebee_Yang
3月前
rosicky311_明浩: 端午继续学习: 1.知名独立分析师Ben Evans的AI行业年度报告更新2025版《AI eats the world》,我没记错的话,去年就是这个标题… https://www.ben-evans.com/presentations 2.知名投资机构Coatue的定期公开市场情况更新报告 https://www.coatue.com/blog/perspective/public-markets-update-2025-05-29 因为都是私密文档不能下载, 直接去网页看吧, 需要梯子…
0
0
0
Phoebee_Yang
3月前
歸藏: CEO of Anthropic 应该是第一个不回避 AI 过几年会造成的失业问题的 AI 公司高层 了解 AI 能力的 AI 企业高层都清楚,都怕激发矛盾都不说,都在等这个炸弹悄无生息爆炸 他具体的预测有: AI 可能在未来一到五年内消灭半数初级白领岗位,使失业率飙升至 10-20%。 技术、金融、法律、咨询等白领行业可能出现大规模岗位消失,尤其是初级职位。 企业在 AI 应用上将越来越倾向于自动化,这一转变将在极短时间内发生——最快可能只需两年甚至更短
0
0
0
Phoebee_Yang
3月前
歸藏: Riffle 这个产品有意思,给音乐创作者用的无限画布 可以在画布上记录旋律、编写歌词、叠加乐器、插入参考资料等 有音乐创作所需全部工具,包括录音、写作、编辑和项目管理 还内置了歌词写作AI助手,提供押韵查找、音节计数和智能建议等功能 集成了多种 AI 工具,能够自动完成如人声分离、和弦识别、歌词转录等任务 来源:https://www.riffle.studio/
0
0
0
Phoebee_Yang
3月前
0xinhua: 昨天参加 Vibe Maker 怎么搞钱的线下活动,认识了很多大佬很有收获,一些 takeaway: - 平时顺手就副业搞起来,例如 @歸藏 分享的是除了写 newsletter,还有一个就是赚平台的钱,训的模型很好可以放网上,别人用他得给你付费,有的人模型好,吃这一个就够了;另外 X 每个月都打钱,因为其实即使不给钱他也每天在发,顺便把钱赚了。 - @哥飞 分享的是他的搞钱三板斧也很真诚,公众号+社区+出海。公众号写文章,别急着赚钱,先日更写起来。结果商单接不过来,去教别人做SEO上站,开始搞社区,费用和门槛设的很高,但续费率仍然很高。AI 会吃掉很多知识型网站SEO流量,但对例如交互比较复杂的游戏、电商站影响不大。 - 有个做 Reddit 运营推广的小伙伴分享的是 Reddit 转化率特别高,从帖子到网站的转化率有 10%; 用户基数很大也很垂直能很快找到你种子用户,但封控也很严需要一下技巧。 - 另外我自己也做了开放麦分享,包括我做的推文截图产品,以及做独立开发半年的踩坑经验,P3 也是我最想分享的一个章节,图片的内容有限,我把当时讲的每个点写在了下面,希望也能帮助启发到即刻上的一些朋友。 - 为你产品的前 10 关键字建立承载页 + 提升 DR 目前我的网站没有做任何的付费推广,所有的流量都是来自 Google SEO,上面这两点是我做下来觉得确实有效的。 去找到用户通过哪些关键字搜索进入你的网站,为靠前的 10 个建立匹配的内容页,H2标签、落地页、博客页等都可以,用户搜索的时候能匹配到你的页面内容,最好是那些展现量大但实际click 较少的关键字。 而DR 提升有助于你的网站排在更靠前,我问了国外好几个做付费 DR 提升的网友,他们给的最有效的方式都是这个:找一个 DR 比你高,内容质量比较好的网站交换backlink,最好能给你 dofollow 链接。 - 一定要收费,可以过滤掉部分用户 尽早上收费(当然如果你想走流量广告路线除外)。收费能过滤掉很多非目标用户甚至一些蒿你资源羊毛的用户;欧美很多用户会在体验你的产品前去看你的 Pricing 页面,你的pricing 页也是体现你产品价值很重要的一部分,PMF 也可以是 Pricing Market Fit。 - 高频使用的场景工具,而不是 Nice To Have,提供价值一定会付费(特别是北美市场) 选择工具方向的时候看下场景及频次,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景愿意花钱买你的产品,而且是否是刚需,我做的是推文截图,本身这并不是一个高频场景,因为我主动过滤掉了一大部分人,而且还需要找到那些用推特又喜欢分享的人。 另外北美用户对saas产品付费意愿比较高,我的订阅客户也基本是美国人,只有你的产品解决了他的问题,不管你是个人做的还是团队公司,你提供了价值,他们是愿意花钱购买的。 -快速上线验证需求,不一定要产品ready (ghiblify.app) 我举了自己的例子,之前 4 月份吉卜力很火的时候很多人想做这种照片,我当天想着要不也做个 app 让大家去用(其实应该去做web),反正这会也没 API。 当天上了落地页以及去小红书发了个帖子“这里可以免费做一张吉卜力照片”,结果帖子火了当天差不多有 2w 浏览和 400+评论,我赶紧去买了个 chatgpt plus 先人工出图,结果很多网友私信说加急、老板可以打钱多帮我出几张,我也不能白干,当天差不多也把 20刀的订阅费赚回来了。 也就是说你可以先假设你的产品ready,快速去验证需要及付费意愿,可以人工先处理一部分需求。 ps:回来我微信收到了几个朋友发的反馈,还挺有趣的,很开心我也有在进步。第一次公开麦没有我想象中的紧张,也有可能跟场地环境有关,大家席地而坐就很chill 🧘♀️,Keep it vibe,keep it real。 以上。
0
0
0
Phoebee_Yang
3月前
用Lovart给《破产女孩》里Max和Caroline的蛋糕店设计了一些宣传物料——
包括海报,菜单,集点卡,周边,礼品卡
还尝试了一下用它生成像素风的Max,Caroline和Sophie,感觉很可爱!
#AIGC创作大赛·夏日
4
0
0
Phoebee_Yang
3月前
范冰: 又开始造词了,又开始造词了朋友们。 红杉大佬刚开完小会,得出共识「AI 不要交付过程,要直接交付结果」并昭告天下。 这厢「RaaS」概念就开始炒了,Result as a Service。 学不完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0
0
0
Phoebee_Yang
3月前
驴嫂: 给想做AI博主或者研究AI领域的大佬们一个建议: 我觉得很大的机会点是,要深入到某一个业务场景中,实际地、真实地为某一个垂直行业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不是比葫芦画瓢花拳绣腿自我意淫,一会颠覆这个行业一会颠覆那个行业,那几个行业真的有深入研究吗? 我知道泛流量卖课给c端是很香,但是我觉得有点卷有点同质化了,门槛太低,剪辑录屏起个爆款标题,然后整理下咸鱼资料,人人都是AI博主人人都在教你用AI搞钱,但每个细分行业仍然缺少AI方案解决专家,服务客户。 如果不深入行业,就会浮在表面,想到的思路要么是大厂在做的all in one的事,要么就是没办法真实解决客户的某一个痛点。
0
0
0
Phoebee_Yang
3月前
驴嫂: 关税降低,扶我起来,上号上号。
0
0
0
Phoebee_Yang
3月前
少楠Plidezus: 认真学习,贯彻思想
0
0
0
Phoebee_Yang
4月前
运营金三啊: 奉劝大家不要都去卷ai深度测评。 ai自媒体是新风口不假,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掌握信息实在有限,去搞深度测评,费时费力,可能还没人快、没人好。 我现在有三个认知,可能有点得罪人。 第一个认知,纯靠ai深度测评选题容易枯竭。 第二个认知,靠ai深度测评涨起来粉丝,后面也会转型。 做ai测评积累起来粉丝,势必要转型的。因为现在还是新技术的爆发期,可以借势,借到技术给人新奇感的势能,后面没什么震撼的技术发布了,大家的关注度往往会降低很多,流量也会大大减少。 如果你本身就有很多资源,你去搞ai深度测评,那很不错。 但是如果你是普通人,没什么资源,只有你擅长的领域。那么我建议你,把AI和你擅长的领域结合起来,这才是最有竞争力的方向。 第三个认知,可能更扎心一点:大部分人做AI测评并没有核心竞争力。 想想看,现在做AI测评的人已经不少了,而且很多都是技术背景出身或者有大厂经验的人。他们对AI技术的理解和评测方法更专业,资源也更丰富。普通人如果硬要在这个赛道上卷,很容易陷入内卷困境,费力不讨好。 我见过太多跟风的人,开始热情高涨,结果三个月后就坚持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没有差异化,没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最明智的策略是: 1. 找到AI与你专业领域的交叉点。比如你是财务人员,那就研究AI如何应用在财务工作中;你是教师,就研究AI如何改变教育方式。这样你就有了别人无法轻易复制的专业洞见。 2. 做垂直而非宽泛。与其浅尝辄止测评所有AI产品,不如深耕一两个你真正了解的AI应用场景。 3. 关注实用而非技术。普通人很难在技术深度上与专业人士竞争,但在应用层面,你的经验可能更接地气,更有价值。 最后,不要忽视AI技术的学习曲线。现在看似人人都在谈AI,但真正掌握并用好它的人并不多。如果你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成为AI应用的先行者,那么即使AI热度退去,你依然能保持核心竞争力。 与其追风口,不如做风口中的那个有特色的声音。与其做泛泛的AI测评,不如成为特定领域AI应用的实践者和分享者。 这样,当别人都在为内卷焦虑时,你已经在自己的赛道上建立了独特价值,这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0
0
0
Phoebee_Yang
4月前
制作了一个动画小短片,关于一只萨摩耶心碎404 found的故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文生图片:Midjourney
图生视频:即梦 可灵
剪辑:剪映
#AIGC创作大赛·夏日
01:36
0
0
0
Phoebee_Yang
4月前
喜欢Midjourney的这个出图和可灵的视频!
立刻灵动起来了~
【林深处见鹿🦌】
#AIGC创作大赛·夏日
00:18
0
0
0
Phoebee_Yang
4月前
Midjourney 出图,可灵生成视频,做了一个
《35岁家养小精灵的碎碎念》
#AIGC创作大赛·夏日
00:21
4
0
0
Phoebee_Yang
4月前
用TRAE做了一个“夸夸乐”的页面,输入夸赞对象和夸赞关键词,就会调用deepseek产出夸赞语句,然后以土味格式显示在屏幕上。
第一次尝试AI编程并且完全vibe coding,没有手动改任何地方,感觉还是挺好玩的!
00:4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