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社会与职场关系,不妨用对标的视角替代比较的心态。
一旦陷入比较,眼光便会变得格外挑剔。你会纠结于「为什么他做得不够好却能获得同样的奖励」「为什么他靠关系就能绕过既定的规则」。只要开启比较模式,就总能找到别人的不足之处。毕竟比较没有尽头,即便对方有优点,也会被你关注的问题所掩盖。最终,你会被情绪左右,陷入内耗的漩涡。
而对标,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格局。你不再局限于与同圈层的人较量,而是将目光投向更高层次,一帧一帧地对比你与标杆人物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让那些真正优秀的特质,在视野里停留足够长的时间,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对标时若能达成目标,便能抓住成长的机会;即便暂有差距,也能积累进步的经验,这般稳赚不赔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陷入比较时,你会以竞争的心态看待与他人的关系。但用对标视角审视,原本的竞争对手便不再是阻碍。他的存在,反而成了你向对标对象靠近的契机。此时要做的不是争输赢,而是好好合作,为自己成为对标对象铺路搭桥。你会发现一件有趣的现象:在同一层面,彼此是对手;站得更高一层,就成了同行者。格局促成价值转换,关系的走向也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所以说到底,对标本就是比比较更高维度的存在,人之所以陷入烦恼,不过是在同一维度受到了局限,打开格局,心胸自然也会开阔。
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们因分配不均而气愤、嫉妒甚至仇视,实则是被规则所束缚。打开格局,就该跳出分配规则的局限。再比如所谓的男女对立,跳出固有视角会发现,这其实是阶级对立的一种投影。许多在低维度无解的问题,放到高维度去看,往往会变得简单透明。
回归本质,人要学会用对标而非比较的方式看待事物。若暂时没有宏大的目标,不妨先找一个参照物,一步步追上他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人要活出格局。就像那句话所说:瞄准月亮,即便最终到不了月球,也能落在繁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