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Szhans
88关注25k被关注64夸夸
数码科技领域优秀贡献者
ex腾讯,创始人,理性乐观派
研究🧠Mind心智、🎮Reality ⁺ 边界和✍🏻创作者经济;
以认知科学破译AI,以生物学洞察世界「复杂性」
置顶
Szhans
2年前
「生活不仅是发现自我,更是创造自己。」——萧伯纳

#请回答2023 Hans 的年度原创内容精选

每当我们回首过往,那些点点滴滴重要的瞬间和作品汇聚成河,形成现在的你。

过去一年多,我在即刻留下了上千篇原创小作文,它们也重新定义我:从一个古典产品经理成为一个写作新人、 AI和认知科学的布道者、生活哲学的研究者。希望我的创作成长故事,也能激励你们展开创造之旅,探索属于你独有的人生意义。

在这艰难又剧变的时代,精选年度Top 20 与你分享~

✨ AI 不单是一种工具,它在重塑世界

人人都能用好AI:Hans 原创心法和案例集锦,献给新上手 ChatGPT 的即友们
m.okjike.com
你无需担心学不会新技能,但值得关注稳定的好奇心
m.okjike.com
Copilot 是一个发现新世界的脚手架,但并非人人会重视它
m.okjike.com
Prompts 不是神圣的咒语,它更像是我们认知水准的一面镜子 m.okjike.com
清晰地思考:你会写作就会写 Prompt
m.okjike.com
AIGC 时代,最被低估的两个技能
m.okjike.com

✍️ 通过创作,打造你的成长飞轮

写作是思想变锐利的手段
m.okjike.com
关于公开写作的三个高标准
m.okjike.com
公开写作,展示的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的人格魅力 m.okjike.com
撬动AI 最大的杠杆,并非技术理解力
m.okjike.com

🧠 认知科学:重新认识自己

AI 和大脑本质都是预测机器
m.okjike.com
失败被严重低估
m.okjike.com
不要让别人定义你的知识有用性
m.okjike.com
小专辑:《清晰就是力量》
m.okjike.com

🪷 斯多葛生活:你需要自己定义幸福

当我们说放下手机,我们想要重新获得什么
m.okjike.com
当你与时间的关系完全是工具性的时候, 当下就失去了意义
m.okjike.com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时间有限,而是我们继承了一套如何利用时间的麻烦想法
m.okjike.com
真实创作的非凡意义
m.okjike.com

🐦 创造的勇气:好奇心永不停息

重新思考「自我教育」的意义
m.okjike.com
读书是为了什么?
m.okjike.com
超越周期,像一棵树那样坚韧
m.okjike.com
小专辑:《致敬童心、任天堂与创造》
m.okjike.com

更多 Hans 和他的部分作品集 https://jike.city/nonzero

⛰️ One More Thing:

还有十一条即刻独有的 AIGC 大目录,精选了即友们精彩发现以及对 AI 多样化场景研究。 让我们一起向新世界勇往直前~

① 《提问的艺术》m.okjike.com
② 《无穷的开始》m.okjike.com
③ 《当下的启蒙》 m.okjike.com
④ 《黑客与画家》m.okjike.com
⑤ 《理性乐观派》 m.okjike.com
⑥ 《创造的勇气》m.okjike.com
⑦ 《看不见的森林》 m.okjike.com
⑧ 《红色皇后》 m.okjike.com
⑨ 《即将到来的浪潮》 m.okjike.com
⑩ 《真实世界的脉络》 m.okjike.com
⑪ 《千脑智能》 m.okjike.com
⑫《勇敢的新语》 m.okjike.com

感谢即刻提供这么稀有的优质分享平台, 感谢有你,感恩遇见。希望对你有启发,欢迎转发、评论。 Enjoy~
21146
Szhans
4天前
创造力从来不是灵感的偶然,而是三重力量自下而上的交汇:专注、信号与好奇心。

当它们三位一体时,认知的脚手架便能茁壮生长。然而,它们遭遇着共同的敌人——现代生活的碎片化:信息的、消费的、节奏的。

转机源于独立意志的觉醒:拒绝信息囤积的本能、抵制消费主义的诱惑、摆脱算法绑架的数字生活。

创造者的真正秘诀,非常朴素——当世界变得支离破碎时,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微小的选择。
12
Szhans
9天前
仅仅一两年间,AI就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服务「会聊天的人」到渴求「有动机的人」,这看似微妙的转变,却重新定义了人与人的差距。

知识和技能的门槛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能动性的博弈——同样的工具在不同人手中,产生百倍千倍的杠杆差异。这种分化的破坏性,正被严重低估。

换句话说,那些鼓吹在技术浪潮中无所作为的声音,要么拥有躺平十年的底气,要么还不理解新时代的杠杆意味着什么。例如GPT Image、Google Veo以及Claude Artifacts每一个都如同魔法般的存在。

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分水岭:能动性将成为稀缺的超级竞争力。
833
Szhans
11天前
强烈的观点常常成为注意力的黑洞,吞噬着独立思考。

当我们沉迷于消费他人观点时,容易忽视其背后的论证和偏差。真正重要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穿透洪流的认知体系、识别信号的能力、保持开放的视野。

正如智者所言,「只要时我无法创造的,就代表我还不理解。」 理解的关键在于构建,而智慧常常在创造中涌现。
517
Szhans
14天前
塞尔达:旷野之息,隐藏着一种深邃的设计哲学

时隔八年再次踏上海拉鲁大地,这份感悟愈发强烈:它远不仅是一个「开放世界」,而更像是一处无限展开的旅行圣地。

哲学家罗曼·柯兹纳里奇在《历史的慰藉》中,将旅行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便是朝圣。他举了松尾芭蕉的例子:这位出身武士家庭的诗人,在生命最后十年,带着最简单的行囊与笔墨纸砚,踏上数次漫长旅途。

芭蕉写道:「追随先贤的榜样,先贤曾说行万里路。不求完全准备,不要在乎自己的预先规划,只愿在纯洁的月光下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

旷野之息的旅行亦如此——

忘掉捷径、放下效率的执念。以孩童般的好奇心,去感受每一寸土地、每一次邂逅。在广袤草原、陡峭山崖,或神秘废墟之间,旅行的原初意义便会悄然浮现。​​​​​​​​​​​​​​​​
94
Szhans
15天前
⛰️ 每一次「向上攀登」,都需要三样东西的加持:

愿景。
你知道它终将迎来豁然开朗的未来,却也保持清醒无法成为脚下每一步的「日常动力」

脚手架
每个驿站和休息平台,都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在关键节点处养精蓄锐,才能真正抵达理想的高处

勇气。
没有任何攀登是轻松的。探险真正的勇气不在遥远的山顶,而在此刻脚踏实地的当下

恍若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这样的「无限游戏」——聆听荒野的召唤、穿过不确定的迷雾,在每一次向上也是创造新的自己。
13
Szhans
19天前
「初心之中,处处都是可能; 行家眼里,可选之路反而寥寥。」

——铃木俊隆
43
Szhans
21天前
✨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NS2 带来的惊喜难以言表~

在经典与未来交汇的瞬间,我体验到了一种奇妙的时光错觉。最初的几个小时里,仅凭那些熟悉的老游戏,就令人心满意足:

- 《Metroid Prime》复刻版一开机就展现出惊人的画质与流畅度——推荐所有银河战士[1] 的爱好者都重启这趟探险
- 巫师旗下的《Thronebreaker》、《Curse of Dead Gods》等这类暗黑美学在新硬件上显得格外深邃
- 连古老的Capcom的像素艺术——魔界村、街霸、石中剑——都绽放出全新光辉

但真正令我意外和震撼的是《异度神剑X》。 无意间将其接入Dock模式,OLED屏上超清画面的表现简直难以置信:这何止是2015年的经典IP? [2]

当无比宏大的外星世界被极速加载,一切关于掌机的旧认知都被打破;甚至令人有点恍惚——是经典JRPG的力量,还是NS2化繁为简的匠心,令人忘却时空。[3]

而这一切,不过是序章。这些卓绝的体验,不禁让人想起初代Switch横空出世时的高光时刻。致敬任天堂,再次带来如此了不起的希卡之石。

此刻,塞尔达已经在召唤:

「你是再次照亮海拉鲁的光芒, 现在是你踏上路途的时候了……」

📖
[1] 银河战士 m.okjike.com
[2] 异度 m.okjike.com
[3] 专注 m.okjike.com
41
Szhans
24天前
大多数情况下,好技术与好产品分属两个世界

技术追求实力,却常被复杂性吞噬;产品则重在洞察人性——它将全部的心血倾注于性能,审美和易用性的平衡,为好奇的灵魂开启新世界。

Dia 浏览器正是如此。

短短10分钟的相遇,我便被它丝滑的学习曲线、巧妙的 Agent 交互和深邃的设计理念所征服。这种惊喜与自然,曾在初次打开 ChatGPT Mac 客户端时有过类似的悸动。

相信每个热爱创造的人,都能从中汲取灵感。这或许便是顶尖产品的独特魅力——当工具被注入生命力,它即成为创造者自身的延伸。
44
Szhans
25天前
任天堂官宣:Nintendo Switch 2 上市四天的销量突破350万台🎉

喜欢的网友锐评:

「ns2不仅是任天堂里卖的最快的机器,已经是游戏机史上卖的最快的机器了」

「买的人和骂的人本来就不是一波人,骂的人胡乱打靶,也戳不到买的人的实际痛点」

我:
NS2 开启了下一个新时代,更令人感慨的是, 《塞尔达:荒野之息》至今无人超越。
134
Szhans
25天前
推荐Sam Altman 最新博文《温柔的奇点》

它沉稳、有力,这一次有着更大的时间尺度和演化论的智慧。

不仅充满了理性乐观派的历史视角,对于大多数人都值得一读;而对于那些经历过ChatGPT 时刻、GPT-4和o3 时刻(Deep Research和Codex)的创造者更是不容错过;海量的信号和值得反思的观点。 Enjoy~

🔗 blog.samaltman.com

📖 全文如下:

我们已经越过了临界点;起飞已经开始。人类正逐步接近创造数字超级智能,至少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想象中那么怪异。

机器人尚未走上街头,我们大多数人也没有整天与AI交谈。人类仍会死于疾病,依然无法轻松进入太空,对宇宙也仍有许多不了解之处。

尽管如此,我们近期打造出的一些系统已经在许多方面超越了人类智慧,能够显著放大人类的产出。最难的部分其实已经完成:能产生像GPT-4、o3这样的系统所需的科学洞察虽然来之不易,但将助我们走得非常远。

AI将以多种方式为世界做出贡献,但其推动的科学进步与生产力提升,将极大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未来远比当下更美好。科学进步是推动整体进步最强大的力量;我们所能拥有的更多潜力,让人兴奋不已。科学进步是整体进步的最大驱动力;想想我们还能快速进步的趋势,真是令人兴奋。

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ChatGPT已经比历史上任何人都强大。现在每天数亿人依赖它,且用于越来越重要的任务;一项小的新功能可能带来巨大的正面效益,而一点小小的偏差被数亿人放大后,也可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025年,能够进行真正认知工作的智能代理(agents)出现了,编程写代码从此大不相同。2026年可能会看到能够发现新洞察的系统。2027年或许会诞生能在现实世界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更多人将能够创造软件和艺术。世界对二者的需求极其旺盛。专家只要善于拥抱这些新工具,仍然会明显优于初学者。总的来说,一个人在2030年能够完成的工作比2020年多得多,这是一个显著的改变,许多人将学会如何从中获益。

在最重要的方面,2030年代可能并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仍会热爱家庭,表达创意,玩游戏,在湖中畅游。

但在仍然非常重要的方面,2030年代可能会与之前的任何时代截然不同。我们尚不知道智能能超越人类水平多远,但我们即将揭晓答案。

在2030年代,智能和能源——想法,以及让想法成真的能力——将变得极其丰富。这两者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进步的根本限制因素;有了丰富的智能和能源(以及良好的治理),理论上我们可以拥有其他一切。

我们已经生活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智能中,在最初的震惊之后,我们大多数人都相当习惯了。我们很快就从惊叹AI能生成一段优美的文字,转变为想知道它何时能生成一部优美的小说;或从惊叹它能做出救命的医疗诊断,转变为想知道它何时能开发治疗方法;或从惊叹它能创建一个小程序,转变为想知道它何时能创建一家全新的公司。这就是奇点的进程:奇迹变成常规,然后成为基准。

许多科学家反映,他们的生产力已是AI出现前的两三倍。先进的AI之所以引人注目,或许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能借此更快速地开展AI研究。我们可能发现新的计算基底、更好的算法,以及其他未知领域。如果我们能在一年甚至一个月内完成过去需要十年的研究,那么进步速度将不可同日而语。

从现在开始,我们已经构建的工具将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科学洞察,并帮助我们创建更好的AI系统。当然,这与AI系统完全自主地更新自己的代码不是一回事,但这仍然是递归自我改进的初期版本。
还有其他自我强化的循环在起作用。经济价值创造已经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复合飞轮,以运行这些日益强大的AI系统。能够建造其他机器人的机器人(以及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建造其他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心)已经不远了。

如果我们必须以传统方式制造第一百万个人形机器人,但随后它们可以运营整个供应链——挖掘和提炼矿物、驾驶卡车、运行工厂等——来建造更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建造更多芯片制造设施、数据中心等,那么进步的速度显然会大不相同。

随着数据中心生产变得自动化,智能的成本最终应该会接近电力成本。(人们经常好奇ChatGPT查询使用多少能源;实际上,平均一个查询只使用约0.34瓦时的电,相当于烤箱运行一秒多一点,或节能灯泡亮几分钟。同时也使用约0.000085加仑的水,大概相当于十五分之一茶匙。)

技术进步的速度将继续加快,人但人类始终能适应几乎任何变化。当然,一些痛苦的挑战也将出现,例如整类工作的消失。但另一方面,世界将快速变得更富裕,使我们能真正考虑之前从未设想过的新政策。我们可能不会一次性采纳一个全新的社会契约,但几十年后回首时,逐步的变化会叠加成重大的转型。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总能发掘新需求、创造新事物,并迅速适应新工具(工业革命后的就业转型即是一例)。人们的期望会提高,但能力的提高同样迅速,我们终将拥有更好的东西,并为彼此创造更多美妙事物。相较于AI,人类长期具有一个重要优势:我们天生在意其他人,关心他们的想法与行为,而并不会真正关心机器。

一千年前的自给农民会看着我们许多人所做的事情,说我们有假工作,认为我们只是在玩游戏自娱自乐,因为我们有充足的食物和难以想象的奢侈品。我希望我们会看着一千年后的工作,认为它们是非常假的工作,我毫不怀疑它们对做这些工作的人来说会感到极其重要和令人满足。

新奇迹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涌现。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到2035年将取得何种成就;或许某年我们会攻克高能物理,紧接着就开始太空殖民;或从材料科学的重大突破迅速进展到真正高带宽的脑机接口。很多人将选择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但也有人可能决定“接入”这个新世界。

展望未来,这一切听起来难以理解。但实际经历起来,可能既令人印象深刻,又能轻松驾驭。从相对主义的视角看,奇点会逐步到来,融合也将缓慢进行。我们正处在技术进步的漫长指数曲线上。向前看,曲线陡峭如垂直,而回顾过去却平坦得毫不起眼。然而,这其实只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回想2020年,如果告诉你2025年我们能接近AGI,你一定觉得疯狂,但过去五年的现实正是如此。)

除了巨大的好处之外,还有严重的挑战需要面对。我们确实需要在技术上和社会上解决安全问题,但考虑到经济影响,广泛分配超级智能的访问权限至关重要。

未来的理想路径可能是:
首先解决对齐问题, 首先解决“对齐”问题,确保AI系统长期稳定地做我们真正想要的事(社交媒体算法就是一个反例);然后推动超级智能成本低廉且广泛普及,避免集中于个人、公司或国家。

人类社会的韧性、创造力与快速适应力令人乐观。尽管会犯错,但我们将迅速学习,获得巨大收益,降低风险。给用户足够的自由,同时建立必要的社会共识,这将至关重要。

我们(整个行业,而非仅仅OpenAI)正在为世界构建一个大脑。这个大脑将极为个性化且易用,未来的限制因素,将只剩下好的想法。

祝愿我们顺畅、平稳地通过超级智能的指数曲线,进入美好的未来。
246